:::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彰化縣的開發(1723—1887)
作者:劉育嘉
作者(外文):Yue-chia Liou
校院名稱: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系所
指導教授:黃秀政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5
主題關鍵詞:臺灣開發史彰化縣八堡圳development history in TaiwanChanghua CountyPa Pao Chu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72
清雍正元年(1723年)彰化縣設立,彰化縣管轄的範圍以虎尾溪以北至
大甲溪以南,呈現一個完整的地理區域。本文研究的對象是以清代彰化縣的
移墾社會為中心,以土地拓墾、水利開發、官治組織與族群關係為核心。土
地開墾與水利興築是以墾首的身分、開發的型態為研究對象;從清初治台政
策的發展,探討彰化縣的設立、官治組織的設置與遷移;族群關係依語言與
族群分布,土地權利的移轉為主;經濟與文教方面以農業經濟、港口商業的
發展,文教機構設立為主。經由多層面的研究,來呈現清代臺灣移墾社會邁
向文治社會的特色。本文選擇這樣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以地理區域與長時間
的發展為主,如此較能掌握臺灣區域開發的重點。此外,選定彰化縣的開發
為研究主題,即是十八世紀臺灣人口增加最快速時期,也是移墾社會發展的
特色。
Changhua County was set up in 1723. The geographical category is depent
on the administrative regionalization. The new geographic region is the newly
established Changhua County, the Jurisdictions is north to Huwei River and
south to Tachia River, which appears an integral geographical area. In this
situation, Changhua become an integral immigrant society. The main research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immigrant and reclamation society, irrigation
technology, government official systems and ethnic relations. From the policy
development of governance in Taiwan, I hope to probe the establishment of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immigration, ethnic relationship and
distribution, and the shift of land rights, and so on. In add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business, another research aspect in society will
focus 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advocate in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from this way to urge the immigrant society to transfer to civilized society.
From the multi-level studying, I hope to appea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mmigrant
and reclamation society. In addition, my research topic also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those are toward from small geographic areas to prolong periods, from
small areas, and prolonged watching on this topic. Besides, the eighteenth
century is the most rapid growth in popul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core is on
the north of Huwei River. Therefore, my research topic is als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reclamation of Changhua County in Taiwan.
參考書目

一、基本史料

——— 《軍機處檔摺件》,臺灣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文獻編號:034518。
——— 《軍機處檔摺件》,臺灣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文獻編號:034842。
——— 《軍機處檔摺件》,臺灣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文獻編號:034994。
——— 《軍機處檔摺件》,臺灣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文獻編號:058972。
——— 〈彰化縣主成履泰票簿〉,收錄於臺灣大學藏,《岸裡大社文書》(G112)
———〈彰化縣主案簿〉,收錄於臺灣大學藏,《岸裡大社文書》(G114)
———〈文武衙門簿〉,收錄於臺灣大學藏,《岸裡大社文書》(G115)
———〈北路理番分府案簿〉,收錄於臺灣大學藏,《岸裡大社文書》(G116)
丁曰健
1959 《治臺必告錄》(原刊於1867)。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59 《安平縣雜記》。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59 《臺灣採訪冊》。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59 《清一統志臺灣府》。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60 《福建通志臺灣府》。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62 《臺灣府賦役冊》。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62 《臺灣私法物權編》。臺灣台北:臺灣銀行濟研究。
不著撰者
1962 《臺灣中部碑文集成》。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63 《清代台灣大租調查書》。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63 《清聖祖實錄選輯》。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63 《清世宗實錄選輯》。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63 《臺灣府輿圖纂要》。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63 《臺灣輿地全圖》。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63 《清穆宗實錄選輯》。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63 《臺案彙錄》丙集。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64 《清高宗實錄選輯》。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64 《清仁宗實錄選輯》。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64 《清宣宗實錄選輯》。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64 《清文宗實錄選輯》。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64 《清德宗實錄選輯》。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64 《臺案彙錄》己集。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65 《臺灣南部碑文集成》。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65 《臺灣輿地彙鈔》。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66 《清經世文編選錄》。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66 《清會典臺灣事例》。臺灣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66 《臺案彙錄》壬集。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者
1972 《雍正硃批奏摺選輯》。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六十七
1961 《番社采風圖考》(原刊於1807)。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王必昌
1961 《重修臺灣縣志》(原刊於1754)。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王志宇
1998 《集集鎮志》開拓志。臺灣南投:集集鎮公所。
王良行
1998 《鹿港鎮志》經濟篇。臺灣彰化:鹿港鎮公所。
王瑛曾
1962 《重修鳳山縣志》(原刊於1764)。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伊能嘉矩
1910 《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編》。東京:富山房會社。
伊能嘉矩(著)、溫吉(譯)
1957 《臺灣番政志》。臺灣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伊能嘉矩(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譯)
1991 《臺灣文化志》。臺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全國寺廟整編委員會編輯部(編)
1993 《員林廣寧宮宮志》。臺灣員林:員林廣寧宮管理委員會。
江日昇
1992 《臺灣外記》(原刊於1704)。臺灣台北:智揚出版社。
江樹生譯
2002 《熱蘭遮城日誌》。臺灣台南:台南市政府。
朱景英
1996 《海東札記》(原刊於1773)。臺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承啟
1968 《欽定戶部則例》(原刊於1776)。臺灣臺北:成文出版社。
余文儀
1764 《續修台灣府志》(原刊於1774)。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李汝和(纂修)
1971 《臺灣省通志‧經濟志水利篇》。臺灣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杉目妙光
1985 《臺中州鄉土地誌》。臺灣台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
沈葆楨
1958 《福建臺灣奏摺》。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吳子光
1959 《臺灣紀事》(原刊於1875)。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村上直次郎(原譯)、郭輝(中譯)
1970 《巴達維亞城日記》(一)。臺灣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周元文
1960 《重修臺灣府志》(原刊於1718)。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周鍾瑄
1962 《諸羅縣志》(原刊於1717)。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周璽
1962 《彰化縣志》(原刊於1836)。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孟祥瀚
2008 《臺中市志》沿革志。臺灣台中:台中市政府。
林文龍
2002 《竹山鎮志》開拓志。臺灣南投:竹山鎮公所。
林世珍、陳光華、鄭榮松
1989 《臺中縣志》經濟志(一)。臺灣臺中:臺中縣政府。
林豪
1983 《東瀛紀事》(原刊於1866)。臺灣臺北:成文出版社。
岡田隆正(編)
1985 《臺中概況》。臺灣台北:成文出版社。
范咸
1961 《重修臺灣府志》(原刊於1747)。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姚瑩
1957 《東槎紀略》(原刊於1829)。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0 《中復堂選集》(原刊於1867)。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施琅
1958 《靖海紀事》(原刊於1709)。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施鈺(著)、楊緒賢(標訂)
1977 〈「臺灣別錄」卷二〉,《臺灣文獻》28(2)。臺灣臺中:臺灣省文獻
委員會。
柯培元
1961 《噶瑪蘭志略》(原刊於1852)。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郁永河
1959 《裨海紀遊》(原刊於1835)。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洪英聖
2010 《南投縣志》卷三政事志行政篇。臺灣南投: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高拱乾
1960 《臺灣府志》(原刊於1696)。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倪贊元
1959 《雲林縣采訪冊》(原刊於1894)。台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唐贊袞
1958 《臺陽見聞錄》(原刊於1891)。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
1977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8輯。臺灣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977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11輯。臺灣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979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19輯。臺灣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979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20輯。臺灣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984 《宮中檔乾隆朝奏摺》22輯。臺灣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張本政(編)
1993 《清實錄臺灣史資料專輯》。中國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張永禎
1990 《彰化縣志》人民志宗教篇、臺灣彰化:彰化縣政府。
張清義
1990 《員林鎮志》。臺灣彰化:員林鎮公所。
張耀北、黃義隆(編)
2002 《員林廣寧宮宮志》。臺灣員林:員林廣寧宮管理委員會。
梁志輝、鍾幼蘭(編)
1998 《臺灣原住民史料彙編第七輯──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宮中檔奏摺
臺灣原住民史料》。臺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文達
1961 《臺灣縣志》(原刊於1720)。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2 《鳳山縣志》(原刊於1720)。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金田(譯)
1993 《臺灣私法》。臺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炎正(編)
1988 《清水鎮志》。臺灣臺中縣:清水鎮公所。
1996 《龍井鄉志》開闢志。臺灣台中:龍井鄉公所。
陳培桂
1963 《淡水廳志》(原刊於1871)。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漢光(纂修)
1972 《臺灣省通志》經濟志農業篇。臺灣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國彥、楊貴三
1995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氣候篇。台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
員會。
黃逢昶
1960 《臺灣生熟番紀事》(原刊於1885)。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溫振華
1993 《大肚鄉志》開拓篇。臺灣台中:大肚鄉公所。
曾振名
1989 《台中縣志》住民志(一)。臺灣台中:台中縣政府。
森丑之助
1917 《臺灣番族志》。臺灣台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賀長齡(編)
1966《皇朝經世文編》。臺灣台北:文海出版社。
黃秀政
2000 《鹿港鎮志》沿革篇。臺灣彰化:鹿港鎮公所。
黃叔璥
1957 《臺海使槎錄》(原刊於1724)。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黃耀能
2010 《南投縣志》卷四經濟志水利篇。臺灣南投: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連橫
1992 《臺灣通史》(原刊於1920)。臺灣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越波重之
1985 《新竹廳志》。臺灣台北:成文出版社。
蔡青筠
1964 《戴案紀略》(原刊於1923)。臺灣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廖漢臣
1977 《臺灣省開闢史料續編》。台灣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
1918 《臺中州水利梗概》。臺灣台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
1913 《臺灣埤圳統計(明治四十四年度)》。臺灣台北:臺灣總督府民政
部土木局。
1916 《臺灣埤圳統計(自大正元年度至大正三年度)》。臺灣台北:臺灣
總督府民部土木局。
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
1906 《臺灣重要農作物調查第一篇普通作物》臺灣台北:臺灣總督府農
事試驗場。
臺灣總督府(編)
1916 《臺灣列紳傳》。臺灣台北:臺灣總督府。
彰化郡役所(編)
1985 《彰化郡管內概況》。臺灣台北:成文出版社。
鄭喜夫
1993 《重修臺灣省通志‧職官志》文職表篇。臺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
員會。
劉良璧
1961 《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原刊於1742)。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劉枝萬
1958 《南投縣志稿》人物志。臺灣南投:南投縣文獻委員會。
1960 《南投縣志稿》教育志。臺灣南投,南投縣文獻委員會。
劉銘傳
1958 《劉壯肅公奏議》。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9 《劉銘傳撫臺前後檔案》。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劉澤民(編)
2001 《臺灣總督府檔案平埔族關係文獻選輯》。臺灣南投:國史館臺灣文
獻館。
2003 《臺灣總督府檔案平埔族關係文獻選輯續編》。臺灣南投:國史館臺
灣文獻館。
2004 《平埔百社古文書》,臺灣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鄧傳安
1958 《蠡測彙鈔》(原刊於1830)。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賴熾昌(主修)
1983 《彰化縣志稿》。臺灣台北:成文出版社。
薛紹元
1962 《臺灣通志》。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謝金鑾
1962 《續修臺灣縣志》(原刊於1821)。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編)
1905 《臺灣土地慣行一斑》。臺灣台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編)
1904 《臺灣舊慣調查報告書》。日本東京: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1905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二部調查經濟資料報告上卷》。臺灣台北: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1983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臺灣台
北:南天書局。
藍鼎元
1958 《東征集》(原刊於1732)。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58 《平臺紀略》(原刊於1732)。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二、專書與論文集

山崎繁樹、野上矯介
1993 《臺灣史(1600─1930)》。臺灣台北:武陵出版公司。
不著編者
1954 《臺灣經濟史初集》。臺灣研究叢刊25種。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
濟研究室。
王世慶
1994 《清代臺灣社會經濟》。臺灣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王正雄(編)
1994 《中縣開拓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台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王啟宗
1996 《清代臺灣的教育與科舉》。臺灣南投:臺灣史蹟源流研究會。
1999 《臺灣的書院》臺灣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尹章義
1989 《臺灣開發史研究》。臺灣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安倍明義
1987 《臺灣地名研究》。臺灣台北:武陵出版社。
何培夫(編)
1997 《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臺灣台北:國家圖書館臺灣分館。
吳田泉
1993 《臺灣農業史》。臺灣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吳成偉(編)
1999 《彰化古城巡禮》。臺灣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吳祖揚(編)
1997 《水利五十年紀念專輯》。臺灣臺中:臺灣省政府水利處。
吳密察、翁佳音(主編)
1997 《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上卷。臺灣台北:稻鄉出版社。
周憲文
1957 《清代臺灣經濟史》。臺灣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周宗賢
1997 《臺灣開發史論文集》。臺灣臺北:國史館。
宋增璋(編)
1980 《臺灣撫墾志(上冊)》。臺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李亦園
1991 《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臺灣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邱貴彥
2005 《彰化縣客家族群分布調查》。臺灣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林文龍
1998 《臺灣中部的開發》。臺灣台北:常民文化出版事業公司。
1998 《社寮三百年開發史》。臺灣南投:社寮文教基金會。
1998 《臺灣中部的人文》。臺灣台北:常民文化事業公司。
1999 《細說彰化古匾》。臺灣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2012 《彰化書院與科舉》。臺灣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2013 《清代水沙連拓墾家族》。臺灣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林玉茹
1996 《清代臺灣港口的空間結構》。臺灣台北:知書房出版社。
林啟三
1995 《南投縣茶業發展史》。臺灣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
林會承
1991 《清末鹿港街鎮結構》。臺灣台北:明文書局。
林滿紅
1997 《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臺灣台
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東嘉生(著)、周憲文(譯)
1985 《臺灣經濟史概說》。臺灣台北:帕米爾書店。
東海大學歷史系學報編輯委員會
1985 《東海大學歷史學報第七期─臺灣開發史研討會專輯》。臺灣台中:
東海大學歷史系。
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2000 《臺灣歷史與文化研討會》。臺灣台中: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卓克華
1993 《清代臺灣的商戰集團》。臺灣台北:台原出版社。
侯怡泓
1989 《早期臺灣都市發展性質的研究》。臺灣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姜文奎
1987 《中國歷代政制考》。臺灣台北:國立編譯館。
柯志明
2003 《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灣台北: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洪敏麟
1970 《臺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一冊。臺灣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84 《臺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上)、(下)。臺灣臺中:臺灣省文獻
委員會。
洪慶峰(編)
1989 《臺中縣大甲溪流域開發史》。臺灣台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洪麗完
1997 《臺灣中部平埔族沙轆社與岸裡大社之研究》。(臺灣臺北:稻香出
版社。
2003 《熟番社會網絡與集體意識──臺灣中部平埔族群歷史學變遷(1700
─1900)》。臺灣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施添福
1987 《清代在臺灣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臺灣台北: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許雪姬
1987 《清代臺灣的綠營》。臺灣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徐正光(編)
2007 《臺灣客家研究概論》。臺灣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臺灣客家研
究會。
夏黎明
1996 《清代臺灣地圖演變史》。臺灣台北:知書房。
翁仕杰
1994 《臺灣民變的轉型》。臺灣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社。
康原
1993 《鄉土檔案》。臺灣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1998 《尋找彰化平原》。臺灣台北:常民文化出版事業公司。
2000 《影像中的彰化》。臺灣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馬若孟(著)、陳秋坤(譯)
1979 《臺灣農業社會經濟發展》。臺灣台北:牧童出版社。
國學文獻館(編)
1997 《臺灣地區開闢史料學術論文集》。臺灣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主編)
1996 《臺灣史論文精選》(上冊)、(下冊)。臺灣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
公司。
張炎憲、曾品滄(編)
2003 《楊雲萍藏臺灣古文書》。臺灣台北:國史館。
張素玢
2004 《歷史視野中的地方發展與變遷》。臺灣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張勝彥
1984 《台中縣大甲溪流域開發史》。台灣豐原: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1993 《清代臺灣廳縣制度之研究》。台灣台北:華世出版社。
張德水
1997 《臺灣種族、地名、政治沿革》。臺灣台北:前衛出版社。
許雪姬
1993 《北京的辮子──清代臺灣的官僚體系》。臺灣臺北:自立晚報。
曹永和
1991 《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灣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陳孔立
1990 《清代臺灣移民社會研究》。廈門市:廈門大學出版社。
1991 《臺灣研究十年》。臺灣台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
陳正在、陳孔立、鄭孔昭
1990 《清代臺灣史研究》。廈門市:廈門大學出版社。
陳正祥
1993 《臺灣地誌》中冊。臺灣台北:南天書局。
陳宗仁
1997 《彰化開發史》。臺灣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陳宗仁、閻萬清
1997 《彰化政治發展史》。臺灣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陳志聲(編)
2003 《臺中縣開發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台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陳炎正(編)
1986 《臺中縣岸裡社開發史》。臺灣台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未著年代 《葫蘆墩圳開發史》。臺灣台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陳其南
1991 《家族與社會》。臺灣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3 《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灣台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
陳秋坤
1994 《清代臺灣土著地權》。臺灣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陳秋坤、許雪姬(編)
1992 《臺灣歷史上的土地問題》。臺灣台北:中研院臺灣史田野研究室。
陳柔森(編)
1999 《彰化平原族群與文化風錄》。臺灣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陳哲三
2008 《南投農田水利會志》。臺灣南投:南投農田水利會。
2009 《古文書與臺灣史研究》。臺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陳碧笙
1982 《臺灣地方史》。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陳尊賢、許正一
2002 《臺灣的土壤》。臺灣台北:遠足文化事業公司。
陳鴻圖
2009 《臺灣水利史》。臺灣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梁志輝、鐘幼蘭
2001 《臺灣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中):中臺灣平埔族群史》。臺灣南
投:臺灣省文獻委原會。
黃富三
2006 《臺灣水田化運動先驅施世榜家族史》。臺灣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
館。
黃富三、曹永和(主編)
1980 《臺灣史論叢》。臺灣台北:眾文圖書公司。
黃秀政
1992 《臺灣史研究》。臺灣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2001 《臺中縣海線開發史》。臺灣台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森田明
1974 《清代水利史研究》。東京市:亞紀書房。
程士毅
1997 《彰化的自然環境與原住民》。臺灣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程紹剛
2000 《荷蘭人在福爾摩沙》。臺灣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曾國慶
1999 《彰化縣三山國王廟》。臺灣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2006 《吳郡山租館──吳氏家族結社成村的故事》。臺灣台北:臺灣古籍
出版有限公司
溫振華
1992 《清代東勢地方的土地開墾》。臺灣台中:日知堂。
1997 《臺中縣蔗廍研究》。臺灣台中:臺中縣文化中心。
1999 《大茅埔開發史》。臺灣台中:臺中縣文化中心。
2003 《臺中縣白冷圳歷史調查研究》。臺灣台中:臺中縣文化局。
1999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特藏日據時代檔案簡介》。臺灣南投:臺灣省文
獻委員會。
楊素晴(編)
1995 《源泉水‧歷史情—八堡圳傳奇》。臺灣省彰化縣:彰化縣立文化中
心。
楊護源
2008 《清代臺灣客家研究叢論》。臺灣桃園:艾普悅音有限公司。
彰化縣立文化中心(編)
1998 《彰化縣口述歷史》。臺灣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
1993 《臺灣史》。臺灣台北:眾文圖書公司。
潘大和
1998 《平埔巴宰族滄桑史:臺灣開拓史上的功臣》。臺灣台北:南天書局。
潘英
1992 《臺灣拓殖史及其族姓分布之研究(上、下)冊》。臺灣台北:自立
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2001 《臺灣平埔族史》。臺灣台北:南天書局出版公司。
潘英海、詹素娟(編)
1995 《平埔族研究論文集》。臺灣台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
劉還月
2001 《臺灣客家族群史移墾篇》(上)。臺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蔡志展
1980 《清代臺灣水利開發研究》。臺灣台中:昇朝出版社。
賴志彰
1997 《臺中縣街市發展─豐原、大甲、內埔、大里》。臺灣台中:臺中縣
立文化中心。
1998 《彰化縣市街的歷史變遷》。臺灣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1998 《大甲溪流域聚落與民居》。臺灣台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戴炎輝
1992 《清代臺灣之鄉治》。臺灣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戴寶村(編)
1987 《臺中港開發史》。臺灣台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1996 《臺灣平埔族史》。臺灣台北:南天書局。
蘇炳釗
1998 《藍鼎元傳》。臺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三、期刊(學報)論文

中村孝志(著)許賢瑤(譯)
1993 〈荷蘭統治下位於臺灣中西部Quatang村落〉,《臺灣風物》43(4)。
中村孝志(著)吳密察、許賢瑤(譯)
1994 〈荷蘭時代的臺灣番社戶口表〉,《臺灣風物》44(1)。
王世慶
1958 〈清代臺灣的米產與外銷〉,《臺灣文獻》9(1)。
1958 〈清代臺灣的米價〉,《臺灣文獻》9(4)。
1991 〈霧峰林家之歷史〉收入黃富三、陳俐甫編《霧鋒林家之調查與研
究》,臺北市: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
1993 〈貓霧捒藍張興拓墾史料二則〉,《史聯雜誌》23。
王崧興
1967 〈龜山島:漢人魚村社會之研究〉,《中央研究院民學研究所專刊甲
種第十三號》。
1972 〈十八世紀臺灣中部的水利系統〉,《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
1975 〈濁大流域的民族學研究〉,「濁大流域人地研究計劃民族學專號」
,《中研院民族所集刊》36。
1976 〈八堡圳與臺灣中部的開發〉,《臺灣文獻》26(4)。
王惠琛
2002 〈清代臺灣府縣廳學的設立與發展〉,《南台科技大學學報》26。
方豪
1972 〈鹿港之「郊」〉《現代學苑》9(3)。
石再添
1977 〈濁大流域聚落分布與地形關係的研究〉,《臺灣文獻》28(2)。
宇驥
1970 〈從生產形態與聚落景觀看臺灣史上的平埔族〉,《臺灣文獻》21(1)。
宋增璋
1979 〈清代臺灣撫墾措施之成效及其影響〉,《臺灣文獻》30(1)。
李文良
2003 〈清初臺灣方志的「客家」書寫與社會相〉,《臺大歷史學報》31。
2005 〈清代臺灣岸裡社熟番的地權主張——以大甲溪南墾地為例〉,《歷
史人類學學刊》3(1)。
2007 〈清初入籍法規之政治過程及其歷史意義〉,《臺大文史哲學報》67。
李亦園
1967 〈臺灣農村的民族學田野調查〉,《臺灣研究研討會記錄》。台北市: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系刊第四種。
1980 〈臺灣傳統社會制度的源流〉,《中國的臺灣》。台北:中央文物供應
社。
李信成
2005 〈清代台灣中部平埔族遷徙噶瑪蘭之研究〉,《臺灣文獻》56(1)。
李國祁
1996 〈清代臺灣社會的轉型─內地化的解釋〉,《歷史月刊》107。
吳奇浩
2003 〈由大肚社再探清代臺灣之熟番地權〉,《臺灣史料研究》20。
周省人
1964 〈清代臺灣米價誌〉,《臺灣銀行季刊》15(4)。
周翔鶴
1988 〈清代臺灣給墾字研究〉,《台灣研究集刊》2。
1989 〈清代早期臺灣中部北部平地的鄉村經濟與業戶經濟〉,《台灣研究
集刊》3。
1991 〈清代臺灣土地開發史上墾首、業主、佃首等名稱的地理分布〉,《台
灣研究集刊》1。
1991 〈清代臺灣土地開發史上的個體開者〉,《台灣研究集刊》3。
孟祥瀚
2006 〈藍張興庄與清代臺中盆地的拓墾〉,《興大歷史學報》17。
林文龍
1992 〈臺灣中部古碑雜記〉,《史聯雜誌》20。
2003 〈清代彰化知縣政績綜評〉,《2003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灣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林再復
1996 〈臺灣移民開發過程中的族群衝突、對立與融合(上、下)〉,《臺灣
源流》1、2。
林美容
1987 〈從祭祀圈來看臺灣民間信仰的社會面〉,《臺灣風物》37(4)。
1989 〈彰化媽祖的信仰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8。
林衡道
1963 〈員林附近的「福佬客」村落〉,《臺灣文獻》14(1)。
柯志明
2000 〈清代臺灣熟番地權的分類與演變〉,《臺灣社會學刊》23。
2000 〈理性的國家與歷史的機遇──清代臺灣的熟番地權與族群政治〉
,《臺灣史研究》6(2)。
洪英聖
1997 〈清代彰化開發史的回顧(上)〉,《師友》366。
1998 〈清代彰化開發史的回顧(下)〉,《師友》367。
洪燦楠
1978 〈臺灣地區聚落發展之研究〉,《臺灣文獻》29(2、3)。
洪麗完
1990 〈清代台灣地方福佬關係初探──兼論清水平原三山國王廟之興衰
為例〉,《臺灣文獻》41(2)。
1992 〈清代大安、大肚兩溪間拓墾史研究〉,《臺灣文獻》43(3)。
1997 〈二林地區漢人拓墾過程與平埔族移居活動之探討〉,《臺灣史研究
》4(1)。
施振民
1975 〈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濁大流域
人地研究計劃民族學專號」,《中研院民族所集刊》36。
施添福
1996 〈清代臺灣竹塹地區的土牛溝和區域發展〉,《臺灣史論文精選》(上
冊)(臺灣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公司。
施翠峰
1985 〈臺灣茶區巡禮記〉,《臺灣文獻》36卷(3、4)。
計文德
1998 〈臺灣中部西海岸地區平埔族群述略〉,《臺灣源流》12。
郭海鳴
1958 〈清代以前臺灣的土地開墾〉,《臺灣文獻》9(2)。
惠邨
1959 〈清代臺灣之租賦〉,《臺灣文獻》10(2)。
張明雄
1986 〈明清時期臺灣農業演進之探討〉,《臺灣文獻》37(3)。
1989 〈明清之際臺灣移墾社會的原型〉,《臺灣文獻》40(4)。
1991 〈清代中期臺灣傳統農商社會的演進及其社會結構的轉變〉,《臺灣
文獻》42(1)。
張勝宏
1969 〈臺灣的農業發展〉,《臺灣文獻》20(2)。
張勝彥
1993 〈清代臺灣廳縣之建置與調整〉,《史聯雜誌》22。
1993 〈清代臺灣知縣制度之研究〉,《臺灣文獻》44(2、3)。
1998 〈清代臺灣之廳制─以淡水廳為例〉,《臺灣史研究》5(1)。
許嘉明
1975 〈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域組織〉,「濁大流域人地研究計劃民族學專
號」,《中研院民族所集刊》36。
溫振華
1981〈清代台灣漢人的企業精神〉,《師大歷史學報》9期。
1983 〈清代臺灣中部的開發與社會變遷〉,《師大歷史學報》11。
1983 〈清代臺灣的建城與防衛體系的演變〉,《師大歷史學報》13。
陳文達
1984 〈彰化縣建置〉,《臺灣文獻》35(3)。
陳炎正
1992 〈清代臺灣墾務糾紛之初探─以岸裡社為例(上、下)〉,《臺灣源流
》2、3。
1998 〈以岸裡社為例看臺灣早期的開發〉,《台灣源流》11。
陳秋坤
1980 〈臺灣土地的開發(一七○○~一七五六)〉,《臺灣史論叢》。臺灣
台北:眾文圖書公司。
1990 〈一條河的故事:從「台中縣大甲溪流域開發史」談臺灣史的撰述
工作〉,《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訓》14。
2006 〈清代中晚期平埔熟番業主的番租性質1740─1870 ─ 以臺中岸裡
社與大岡山新港社的田園租業為中心〉,《臺灣史研究》13(2)。
陳哲三
2000 〈從水沙連茶到凍頂烏龍茶〉收入《第四屆臺灣歷史與文化研討會
》。臺灣台中:東海大學通識中心。
2002 〈林圯埔(竹山)在清代臺灣開發史上的地位〉,《逢甲人文社會學
報》4。
陳漢光
1972 〈日據時代臺灣漢族祖籍調查〉,《臺灣文獻》23(1)。
陳祺助
1995 〈清代臺灣縣丞與巡檢設置研究〉,《高市文獻》,8(1)。
陳鴻圖
1998 〈清代臺灣水利事業的經營〉,《臺灣文獻》49(3)。
郭永坤
1985 〈鹿港「郊」之史料集零〉,《史聯雜誌》6。
郭伶芬
2002 〈清代臺灣中部望族的對立與聯合──從戴潮春事件的觀察〉,《臺
灣人文生態研究》4(1)。
2004 〈清代台灣大肚保聯庄組成之研究〉,《臺灣人文生態研究》6(1)。
森田明
1974 〈臺灣におけゐ水利組織の歷史的考察〉,《清代水利史研究》。東京
:亞紀書房,1974年。
1986 〈臺灣開發勢力的諸前題--福建晉江的施世家族〉,《臺灣風物》
36:(1)。
黃秀政
1998 〈清代鹿港的移墾與社會發展〉《興大文史學報》28。
2001 〈林氏宗族與清代臺灣中部的開發〉,《興大歷史學報》12。
黃秀政、陳靜寬
1997 〈清代鹿港的防務與官治組織〉,《中興大學文史學報》27。
黃富三
1985 〈清代臺灣土地開發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思與言》23(1)。
1998 〈岸裡社與漢人合作開發清代臺灣中部的歷史淵緣〉,《漢學研究》
16(2)。
黃富三、翁佳音
1986 〈清代臺灣漢人墾戶階層初論〉,《近代中國區域史研討會論文集》
上冊,臺北市:中研院近史所。
莊吉發
1998 〈故宮檔案與清代臺灣史研究─清代臺灣耕地開發史料概述〉,《臺
灣文獻》49(3)。
1998 〈從故宮檔案看清代臺灣行政區域的調整〉,《臺灣文獻》49(4)。
1999 〈故宮檔案與清代臺灣史研究─清朝政府禁止偷渡臺灣的史料〉,《臺
灣文獻》50(4)。
2000 〈清代台灣土地開發與族群衝突〉,《台灣史蹟》36。
2000 〈從現藏檔案資料看清代台灣的文教措施〉,《臺灣文獻》51(4)。
莊金德
1966 〈藍鼎元的治臺讜論〉,《臺灣文獻》17(2)。
曾慶國
1996 〈彰化七十二庄〉,《台灣文獻》47(1)。
湯熙勇
1986 〈員林永靖陳氏家族的渡台與發展〉,《史聯雜誌》9。
楊緒賢
1978 〈臺灣中部地區家譜之調查研究〉,《臺灣風物》31(2)。
詹素娟
1986 〈清代臺灣平埔族與漢人關係之探討〉,《近代中國區域史研討會論
文集》上冊,臺北市:中研院近史所。
詹德隆
1990 〈清代臺灣各級衙門之書吏與差役〉,《史聯雜誌》16。
廖風德
1996 〈清代臺灣農村埤圳制度〉,《臺灣史探索》。臺灣台北:臺灣學生書
局。
蔣任遠、周國屏
2009 〈清代彰化楊家八卦臺地兩側移墾之研究〉,《2009年彰化研究學術
研討會—彰化婦女研究論文集》。臺灣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潘英
1992 〈談臺灣平埔族的遷徙〉,《臺灣文獻》43(4)。
1993 〈平埔族史略〉,《臺灣文獻》44(1)。
蔡志展
1997 〈清初半線墾首施世榜事蹟探微〉,《社會科教育研究》2。
1998 〈明清臺灣水利開發之時空分析〉,《社會科教育研究》3。
蔡淵絜
1985 〈合股經營與清代臺灣的土地開發〉,《師大歷史學報》13。
葉憲峻
2004 〈清代臺灣的社學與義學〉,《臺中師院學報》18(2)。
鄭夢星
1999 〈安海九房施與臺灣八堡圳〉,《臺灣源流》13。
賴志彰
1998 〈福佬客的帶狀村落─彰化八卦山山腳路居民調查報告〉,《城市與
設計》4。
謝英從
2006 〈清代漢人在八卦台地的開發——以湖水坑為例〉,《彰化研究學術
研討會——「八卦台地研究」論文集》。臺灣省彰化縣:彰化縣文化
局。
謝浩
1985 〈科舉制度在臺略述〉,《臺灣文獻》36(3、4)。
謝繼昌
1975 〈水利和社會文化之適應〉,「濁大流域人地研究計劃民族學專號」
,《中研院民族所集刊》36。
鍾幼蘭
1998 〈平埔族與埔里盆地──關於開發問題的探討〉,收錄劉益昌、潘英
海編,《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論文集》。臺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
會。

四、學位論文

王雲洲
2004 〈清代臺灣北路理番同知研究(1766~1788)〉。臺灣台北:國立政
治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04年)。
李佳穎
2005 〈西螺地區「張廖」宗族特色與在地歷史發展〉。臺灣台南:國立臺
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正略
1991 〈清代臺灣中部平埔族遷移埔里拓墾之研究〉。臺灣臺中:東海大學
歷史系碩士論文。
邱柏翔
2011 〈清代臺灣番屯制度之研究:以臺中東勢為中心(1784–1825)〉。
臺灣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
金智
1994 〈清代嘉慶、道光朝臺灣社會動亂的研究,1796—1850〉。臺灣台南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卓宏祺
1987 〈清代臺灣理番政策之研究〉。臺灣臺北: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
碩士論文。
卓淑娟
1987 〈清代臺灣中部漢番關係之研究〉。臺灣臺中:東海大學歷史系碩士
論文。
林欣怡
1999 〈清代臺灣漢人社會的建立—以南投平林溪流域為例〉。臺灣台南:
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偉盛
1988 〈清代臺灣分類械鬥之研究〉。臺灣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
碩士論文。
林聖蓉
2007 〈從番界政策看台中東勢的拓墾與族群互動(1761–1901)〉。臺灣
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
洪美玲
1978 〈清代臺灣對福建供輸米穀關係之研究〉。臺灣臺北:國立台灣大學
歷史系碩士論文。
洪麗完
1985 〈清代臺中開發之研究(1683─1874)〉。臺灣臺中:東海大學歷史
系碩士論文。
舒坤停
2006 〈清代清水地區發展之研究〉。臺灣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碩士論文。
張永楨
2007 〈清代濁水溪中游的開發〉。臺灣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論
文。
張家榮
2003 〈清代北投社社史研究—以社址、社域變遷為中心〉。臺灣台中:東
海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
張瑛玳
2007 〈雲林詔安客家文化圈的歷史形成—以崙背、二崙兩鄉鎮為例〉。臺
灣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環顯
1991 〈清代「埔里」的開發〉。臺灣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
論文。
莊淑菁
2003 〈清代溪湖鎮的開發育社會變遷〉。臺灣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
史系碩士論文。
陳至德
2005 〈清代雲林地區漢人社會的發展〉。臺灣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
碩士論文。
陳其南
1975 〈清代臺灣漢人社會的建立及其結構〉。臺灣臺北:國立台灣大學考
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秋坤
1975 〈十八世紀上半葉臺灣地區的開發〉。臺灣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
系碩士論文。
陳靜寬
1997 〈清代鹿港的開發與社會發展〉。臺灣台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碩
士論文。
黃怡菁
2013 〈雲林莿桐西張林家之發展與家族信仰之研究〉。臺灣彰化:國立彰
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士毅
1994 〈北路理番分府的成立與岸裡社的衰微〉。臺灣新竹:國立清華大學
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敏怡
1997 〈草屯地區清代漢人社會的建立與發展〉。臺灣台中:東海大學歷史
系碩士論文。
楊志堅
2000 〈土礱間—臺灣地方經濟與人際網絡的探討〉。臺灣台北:中國文化
大學史學系碩士論文。
楊秀雅
2000 〈清代大甲地區的發展與街市的形成(1684–1895)〉。臺灣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
楊護源
2006 〈清代臺中地區的聚落拓殖〉。臺灣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博士
論文。
詹素娟
1986 〈清代臺灣平埔族與漢人關係研究〉。臺灣臺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
系碩士論文。
廖婉粧
2008 〈張廖族人的移入大西螺地區與社群組織之發展(1683–1895)〉。
臺灣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
劉世溫
2001 〈清代斗六地區的發展(1684–1895)— 以斗六行政體系之建立為
中心〉。臺灣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
劉俊龍
1993 〈水圳建設與彰化平原的開發〉。臺灣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碩
士論文。
劉育嘉
1997 〈清代臺灣水利開發研究〉。臺灣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碩士論
文。
謝英從
1991 〈永靖──一個彰化平原的鄉鎮社區發展史〉。臺灣臺北:中國文化
大學史學系碩士論文。
鍾幼蘭
1993 〈族群、歷史與意義──以大社巴宰族裔的個案研究為例〉。臺灣新
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宜雯
1994 〈清康熙年間臺灣土地利用的研究〉。臺灣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
系碩士論文。
葉育倫
2011 〈埔里地方社會的建立與發展〉。臺灣台北:東吳大學歷史系碩士論
文。
賴志彰
1991 〈1945年以前臺中地域空間形成之轉化——一個政治生態的分析〉。臺灣台北: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憲峻
2002 〈清代臺灣教育之建置與發展〉。臺灣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博
士論文。
謝銘育
2004 〈清代臺灣中部的市街與商業網絡〉。臺灣臺中:東海大學歷史系碩
士論文。
顧雅雯
2000 〈八堡圳與彰化平原人文、自然環境變遷之互動歷程〉。臺灣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
蘇容立
2001 〈水利開發對臺灣中部經濟發展之影響〉。臺灣台南:國立成功大學
歷史系碩士論文。

五、外文資料

Ramon H. Myers
1972 Some Reflections on Taiwan Economic Histor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Chinese History : the provience of Taiwan
Asilomar, California, Sevt. P.24-29.
Sung-Hsing Wang
1972 〈PA PAO CHUN:AN 18 TH CENTURY IRRIGATION SYSTEM IN CENTRAL
TAIWAN〉《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3。

六、網路資料

施添福
〈社會史、區域史與地域社會〉演講稿。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鄉土文
化學系網頁http://www.nhlue.edu/%Enative2/efile/06061.doc(2006
年6月1日)。
劉澤民
〈從《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談臺灣最早種茶的年代與地點〉,《臺
灣文獻館電子報》第14期(民國97年8月22日)。
http://163.29.208.5/lists/files/2008/014/20080822.html#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