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臺科技大學學生體適能檢測評估
書刊名:嘉大體育健康休閒
作者:施國森 引用關係祁崇溥黃若飴 引用關係陳秀珠 引用關係張世沛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0:2
頁次:頁208-216
主題關鍵詞:新生體適能常模健康促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6
  • 點閱點閱:77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中臺科技大學學生體適能現況,並與教育部常模比較,結果作為體育課程規畫依據及提供體適能相關研究之參考。以 99學年度1297位學生為研究對象 (男生508人,平均年齡18.56±0.59歲;女生 789人,平均年齡18.44±0.56歲),體適能評估項目有:身體組成 (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柔軟度 (坐姿體前彎)、肌力與肌耐力 (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下肢瞬發力 (立定跳遠) 及心肺耐力 (男生1600公尺、女生 800公尺跑走) 等,測驗所得資料以SPSS for windows 18.0套裝統計軟體處理,結果以描述性統計分析,各項結果如下:一、坐姿體前彎女生低於常模1.8-5.3公分、男生低於常模 4.0-5.1公分。二、屈膝仰臥起坐男、女學生成績優於常模。三、立定跳遠女生低於常模 10.9-20.7公分、男生低於常模 8.5-21.9公分。四、心肺耐力跑走女生比常模慢了 55.5-10.8秒、男生則是慢了 99-131秒。本研究結果發現:中臺科大學生的各項體適能表現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尤其是心肺功能方面。建議體育室應針對以上結果擬定改善計畫,輔導學生參加體能加強班或運動健身班,而體育教學中除了技能教學外,應多加強體能訓練,指導學生設計運動處方與擬訂健身計畫,鼓勵學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提升個人健康與體適能水準。
期刊論文
1.盧廷峻、張世沛(2010)。身體組成與肥胖對健康之影響。臺中學院體育,6,101-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Poortinga, W.(2006)。Perceptions of environment, physical activity, and obesity。Social Science & Medicine,63(11),2835-2846。  new window
3.Hansen, D.、Dendale, P.、Berger, J.、Van Loon, Luc J. C.、Meeusen, R.(2007)。The effects of exercise training on fat-mass loss in obese patients during energy intake restriction。Sports Medicine,37(1),31-46。  new window
4.Loughead, T. M.、Patterson, M. M.、Carron, A. V.(2008)。The impact of fitness leader behavior and cohesion on an exercises affective stat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6(1),53-68。  new window
5.洪嘉文(20070300)。體適能納入考試計分之可行性評估。中華體育季刊,21(1)=80,39-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Takase, H.、Dohi, Y.、Toriyama, T.、Okado, T.、Tanaka, S.、Sato, K.、Kimura, G.(2008)。Metabolic disorders predict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in normotensive Japanese subjects。Hypertension Research,31(4),665-671。  new window
7.黃憲鐘、許銘華、許家得(20081200)。國立中興大學96學年度學生健康體適能現況研究。興大體育學刊,9,25-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建智、黃美瑤(20100600)。健康體適能教學方案在高中體育課的應用:問題導向學習理論觀點。體育學報,43(2),149-1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美瑤(20091200)。資訊融入問題導向教學策略介入對高中生健康體適能學習態度之研究。體育學報,42(4),87-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Després, J. P.、Lemieux, I.(2006)。Abdominal obesity and metabolic syndrome。Nature,444(7121),881-887。  new window
11.Hsu, I. R.、Kim, S. P.、Kabir, M.、Bergman, R. N.(2007)。Metabolic syndrome, hyperinsulinemia, and cancer。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86(3),S867-S871。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忠和(2003)。讓「規律運動族」成為台灣最大族群。九十二年度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評鑑研討會。屏東市:國立屏東師院。2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漢忠(2005)。營造學生動態生活優質環境。2005亞洲區體是能檢測與推廣策略高峰會議。台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34-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教育部(2007)。96年度各級教育行政機關學校體育衛生業務主管人員第二次研討手冊。96年度各級教育行政機關學校體育衛生業務主管人員第二次研討會。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行政院衛生署(2003)。2003年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報告。臺北:行政院衛生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鄭元順(2005)。不同的運動介入對國中肥胖學生體適能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文杰(2004)。九年一貫前後不同階段國中學生體育課程表現之研究--以體適能表現、體適能認知程度及體育課程滿意程度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Corbin, C. B.、Welk, G. J.、Corbin, W. R.、Welk, K. A.(2008)。Concepts of physical fitness-active lifestyle for wellness。McGraw-Hill。  new window
2.教育部(2005)。亞洲區體適能檢測推廣策略高峰會議。台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錦城(1997)。重量訓練。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中央研究院(2009)。2005-2008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http://nahsit.survey.sinica.edu.tw/, 201005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7)。九十年度國民體能檢測專案,http://www.sac.gov.tw/, 201005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江界山(1997)。體適能的檢測與評量。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臺北:教育部體育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永任(1997)。柔軟度與伸展操。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臺北:教育部體育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