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站在蝕隱與圓顯之間--林煥彰詩中的「半半」美學
書刊名:臺灣詩學學刊
作者:莊祖煌
作者(外文):Chuang, Tsu-hwang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8
頁次:頁125-150
主題關鍵詞:林煥彰逃逸孤獨口語Lin Huan ChuangEscapeLonelinessOra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
  • 點閱點閱:32
期刊論文
1.高榮禧(20030600)。傅柯《性史》寫作階段的主體概念。揭諦,5,95-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凱麟(20091100)。分裂分析傅柯:文學布置中的越界。臺大文史哲學報,71,185-2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韓桂玲(2009)。後現代主義創造觀:德勒茲的「褶子論」及其述評。晉陽學刊,6,74-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崔增寶(2008)。德勒茲與單子世界的複魅。天津社會科學,6,3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唐卓(2009)。談德勒茲的「褶子」思想。齊齊哈爾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87-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宋雅姿(2007)。開在生活瘠土上的晶亮詩花—專訪詩人林煥彰。文訊,26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淑芳(1981)。讓孩子們自己寫詩──介紹一本兒童詩集。書評書目,97,92-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鐘麗慧(1983)。林煥彰和他的兒童詩。明道文藝,85,1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莫渝(1980)。淺談林煥彰的兒童詩。書評書目,86,73-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國榮(2003)。日常生活的本體論意義。華東師範大學學報,35(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南湜(1995)。日常生活理論視野中的現代化圖景。天津社會科學,5,2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桃良(2008)。對「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理論溯源。曲靖師範學院學報,27(5),3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閆方潔、宋德孝(2008)。關於日常生活的知識及其人道化目標──赫勒日常生活理論的哲學研究。柳州師專學報,23(1),95-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吉勒•德勒茲著、楊凱麟(2007)。德勒茲論傅柯。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阿格妮絲.赫勒、衣俊卿(1990)。日常生活。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吉爾•德勒茲、于奇智、楊潔(2001)。福柯褶子。長沙市:湖南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默(1969)。現代詩人書簡集。台中:普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ogue, Ronald、李育霖(2006)。德勒茲論文學。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煥彰(1972)。歷程。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煥彰(1995)。我生命中的春天。詩情‧友情。宜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文寶(2000)。台灣(1945-1998)兒童文學一○○。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煥彰(2008)。詩,在哪裡?──一個詩人、畫家、兒童文學作家尋找一座城市的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詩路「林煥彰」項下之「作者年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呂海潮。跨越兩個文學思想的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