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滄桑五十年--記民社黨在臺灣
書刊名: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
作者:陳正茂
作者(外文):Chen, Cheng-mao
出版日期:2013
卷期:2
頁次:頁269-294
主題關鍵詞:中國民主社會黨雷震國民黨張君勱The Chinese Democratic Socialist PartyLei Che'nChina Democratic Party KMTZhang Junma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5
  • 點閱點閱:106
中國民主社會黨,簡稱民社黨,乃是由民主憲政黨(以下簡稱民憲黨)與中國國家社會黨(以下簡稱國社黨)合併而成。國社黨的產生,其淵源始於清末的憲政運動,係由康、梁之保皇黨、進步黨與研究系一脈相承而來。國社黨的誕生,始於民國19年,時張君勱已積極鼓吹國家社會主義,繼則組織「再生社」,擬發行《再生雜誌》,公開宣傳國社黨之主張。21年4月16日,以時機已漸成熟,遂在北平正式進行籌備工作,主要發起者為張君勱、張東蓀、羅文幹等人,是年5月20,《再生雜誌》創刊於北平,並正式對外發行,22年籌備就緒,「再生社」遂召集臨時代表大會,決定成立國社黨。民國26年7月,抗戰爆發後,國社黨擁護政府抗戰國策,黨魁張君勱也參加國防參議會。27年4月13日,張氏代表國社黨於武漢上書蔣委員長,表示支持擁護「抗戰建國綱領」,並與國民黨蔣總裁相互交換承認文件,團結一致共赴國難,是為國社黨公開活動之始。國社黨為一反共政黨,在其絕對的愛國主義之主張上,該黨極力反對階級鬥爭及暴力革命。27年12月,張君勱曾致毛澤東一封公開信,要求中共放棄武裝割據,實現國家統一,引起中共強烈不滿。30年1月,「新四軍事件」發生後,國社黨以國民黨已無抗戰初期的民主氣象,而抗日方殷,國、共合作又再度破裂,亟需在野黨派組織一「中間力量」以調和國、共衝突,此乃張君勱參與發起「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即以後的「民主同盟」)之初衷,該同盟要求政府實行民主,開放政權,結束一黨專政。基本上,國社黨與民憲黨的政治主張差距頗大,唯因兩黨同承康、梁餘緒,精神較易溝通;兼以民憲黨孤懸海外,國內毫無組織基礎,欲開創局面只有植基國內一途。適張君勱於33年12月赴美,與伍憲子懇談後,伍亦自願放棄過去立場,為民主憲政而努力,遂有兩黨合併組織「中國民主社會黨」之共識,幾經協商後,35年8月15日,兩黨在上海召集各地代表會議,始正式合併更名為「中國民主社會黨」。民社黨成立後,對外宣布基本主張為實行民主社會主義,以漸近方式,實現社會主義之目標,反對暴力方式實行社會主義。對於政治,主張直接選舉,對於過度時期之國內政治,則完全擁護政協決議,希望早日實現和平統一。民國35年11月15日,該黨與青年黨參加制憲國民大會,中華民國憲法架構,基本上是以張君勱的憲政理想草擬的,故張氏有「中華民國憲法之父」之稱。36年4月16日,張君勱與青年黨的曾琦及社會賢達莫德惠、王雲五等人共同簽訂〈施政綱領〉,於是三黨聯合政府成立,此舉也象徵民社黨正式參加政府。37年春,第一屆國民大會召開於南京,該黨之各地代表均抵京參加大會,且推徐傅霖代表該黨參加副總統選舉,唯並未當選。民國38年,大陸淪陷,民社黨與青年黨隨政府播遷來台,在台半世紀以還,該黨可謂歷盡滄桑,除黨魁張君勱在海外組織「第三勢力」運動外,島內民社黨也因國民黨的分化而四分五裂派系林立。唯在五○年代,該黨曾與部分台灣在野政治菁英結合,從事自由民主憲政運動,後雖遭鎮壓失敗,然其對台灣民主政治之貢獻,是值得肯定的。本文以〈滄桑五十年—記民社黨在台灣〉為題,除簡介該黨過去歷史外,主要是以該黨在台灣半世紀以來之政治運動為論述重點,在國人對民、青兩黨歷史知之不多的情況下,相信本文是有其學術意義及價值在。
The Chinese Democratic Socialist Party (DSP) founded in 1930s, Briefly Democratic Socialist Party, It was includes of The Democratic Constitutional Party and The Chinese National Social Party. The Chinese Socialist Party origins began in late Qing Constitutional Movement, The National Socialist Party birth of 1930 years, when Zhang Junmai has been actively advocating state socialism, to organize a ”Rebirth Association”, and publish of ”Re-birth magazine” In 1933 years The Chinese National Socialist Party was formed in Peking main leader is Zhang Junmai.In 1937-1945 year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The National Socialist Party and actively support the government Anti-Japanese War. In 1947 years the DSP joined a coalition with the KMT. After the government moved to Taiwan in 1949, the DSP left the government (or, more accurately, its close association with the KMT) and tried to become a true opposition party. It recruited locally born Taiwanese and tried to win some local elections. In 1960, DSP some members joined the Lei Che'n (雷震) abortive effort to found the China Democratic Party, which was strongly anti-KM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DSP in Taiwan joined Lei Che'n (雷震) originate China Democratic Party. and Anti-Chiang Kai-shek against The Constitution to campaign the third president, and contribution to Taiwan democratic politics.
圖書
1.劉紹唐(1984)。民國人物小傳。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燈岸(1980)。磺溪一老人。彰化:王燈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憲崇(1983)。鑼聲若響--臺灣島上的反對黨。台北:蔡憲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顧紹昌、潘光哲、劉季倫、孫善豪、梁雅慧(2002)。顧紹昌先生訪談錄。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姜平(1987)。中國民主黨派史。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漢儒(2002)。早期台灣民主運動與雷震紀事:為歷史留見證。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相湘(1971)。民國百人傳。臺北:傳記文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筱峯(1993)。臺灣民主運動40年。臺北:自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國史館(1988)。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台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雲五(1956)。張君勤先生七十壽慶紀念論文集。臺北:張君勤先生七十壽慶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1988)。中國民主社會黨。北京:檔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華民國年鑑社(1980)。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江勇振(1978)。中國歷代思想家53--張君勳。臺北:商務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汪祖華(1995)。中國現代政黨結社搜秘。臺北:大眾時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孫子和(1981)。民國政黨史料。臺北: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傅正(1990)。雷震日記(1959年-1960年)--第一個十年。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世宏、張世瑛、許瑞浩、薛月順(2002)。雷震案史料彙編:國防部檔案選輯。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高玉樹、吳君瑩、林忠勝(2007)。高玉樹回憶錄:玉樹臨風步步高。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任育德(1999)。雷震與臺灣民主憲政的發展。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金虎(1990)。七十回憶。臺北: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蔣勻田(1976)。中國近代史轉捩點。香港:友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鄭牧心(1987)。台灣議會政治40年。台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郭廷以(1985)。中華民國史事日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薛化元(19960000)。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臺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國民參政會史料編纂委員會(1962)。國民參政會史料。臺北:國民參政會在臺歷屆參政員聯誼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薛化元(19930000)。民主憲政與民族主義的辯證發展:張君勱思想研究。臺北:稻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蘇瑞鏘(2005)。戰後臺灣組黨運動的濫觴:「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忠棟(1990)。胡適.雷震.殷海光--自由主義人物畫像。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紹唐(1977)。民國人物小傳。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沈雲龍(1979)。耘農七十文存。汲古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吳三連、吳豐山(1991)。吳三連回憶錄。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