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慰安婦創傷的策展建構與觀衆詮釋:《堅強的理由--獻給臺灣慰安婦阿嬤的攝影展》個案研究
書刊名:博物館與文化
作者:鄭莉蓉
作者(外文):Cheng, Li-jung
出版日期:2017
卷期:13
頁次:頁89-125
主題關鍵詞:博物館與人權前臺籍慰安婦阿嬤創傷展示觀眾研究Museums and human rightsTaiwanese comfort womenTraumatic exhibitionVisitor studi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葛莉賽達.波洛克、倪明萃(20110500)。創傷年代的美學感同與見證。藝術學研究,8,73-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仁郁(20120900)。進入公共空間的私密創傷:臺灣「慰安婦」的見證敘事作為療癒場景。文化研究,14,139-1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Alexander, Jeffrey C.、吳震環(2008)。文化社會學:社會生活的意義。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erman, Judith Lewis、楊大和、Bowie, Maryland、Robert J Brady Co(1995)。創傷與復原。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德蘭(2009)。臺灣慰安婦。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汪宏倫(2014)。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佳利(2007)。被展示的傷口:記憶與創傷的博物館筆記。臺北:典藏藝術家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國生(1999)。台灣慰安婦報告。台北: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漢斯-格奧爾格‧加達默爾、洪漢鼎(1993)。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香君(2004)。藝術檔案、社會閱讀:藝術與社會的深層對話。臺北:典藏藝術家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Sontag, Susan、陳耀成(2004)。旁觀他人之痛苦。台北:一方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賴采兒、吳慧玲、游茹棻、Ma, Sheng-Mei(2005)。沉默的傷痕:日軍慰安婦歷史影像書。臺北:商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Coomaraswamy, R.,UN.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1996)。Report of the special rapporteur on violence against women, its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Radhika Coomaraswamy, in accordance with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 resolution 1994/45. Special Rapporteur on Violence against Women,http://www.awf.or.jp/pdf/h0004.pdf。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瑜君(2011)。展示傷痕,抗拒遺忘:從柏林是否興建冷戰博物館的爭議談起。博物館展示的景觀。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Ettinger, B.(2000)。Art as the transport-station of trauma。Bracha Lichtenberg Ettinger: artworking。Brussels:Ghent:Palais des Beaux-Arts:Ludio。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