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誰在調景嶺上吟詩?--戰後臺、港古典詩歌關係起點及其相關問題
書刊名:政大中文學報
作者:黃美娥
作者(外文):Huang, Mei-e
出版日期:2021
卷期:36
頁次:頁301-343
主題關鍵詞:臺灣香港調景嶺陳漢山嶺梅詩社TaiwanHong KongTiu Keng LengChen Han-shanLingmei poetry socie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楊孟軒(20110300)。調景嶺:香港「小臺灣」的起源與變遷,1950-1970年代。臺灣史研究,18(1),133-1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史書美、楊露迻、張錦忠(20150700)。關係的比較學。中山人文學報,39,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保淳(20011100)。從荒原到苗圃--「武俠研究」的新視域。文訊,193,35-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獻堂、黃純青(1949)。創刊旨趣。臺灣詩報,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鈍俞(19790600)。陳漢山詩選評。夏聲月刊,175,9-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灣詩壇(1950)。臺灣詩壇啟事。臺灣詩報,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灣詩壇(1949)。臺灣詩壇理監事名單。臺灣詩報,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趙稀方(2014)。五十年代香港的難民小說。甘肅社會科學,20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書峰、李奕言(2017)。策略、行動與宣傳:中日戰爭與《香港日報》。新聞春秋,20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Böhme, Gernot、谷心鵬、翟江月、何乏筆(20030400)。氣氛作為新美學的基本概念。當代,70=188,1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智德(20110600)。一九五○年代香港小說的遺民空間:趙滋蕃《半下流社會》、張一帆《春到調景嶺》與阮朗《某公館散記》、曹聚仁《酒店》。中國現代文學,19,5-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雅琪(2009)。「詩」話台灣--賴子清及其古典文學活動與論述(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杜甫、楊倫(1990)。杜詩鏡銓。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芝諺(2011)。自由的代價:中華民國與香港調景嶺難民營(1950-1961)。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鄒穎文(2011)。香港古典詩文集經眼錄。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家麟(2000)。福音與麵包--基督教在五十年代的調景嶺。香港: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耀偉(2016)。香港研究作為方法。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勃、謝振中(1960)。香港調景嶺難民營調查報告--為響應世界難民年作1959-1960。香港大專社會問題研究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漢山(1979)。漢山詩集。金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漢山(1994)。漢山詩集。陳漢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調景嶺中學(1967)。香港調景嶺中學概況。香港調景嶺中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Abbas, Ackbar(1997)。Hong Kong: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Disappearance。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曾今可(1948)。建國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曾今可(1951)。臺灣詩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曾今可(1952)。臺灣詩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呂大樂(2007)。唔該,埋單--一個社會學家的香港筆記。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胡春惠、李谷城、陳慧麗(1997)。香港調景嶺營的誕生與消失:張寒松等先生訪談錄。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曾今可(1953)。臺灣詩選。中國詩壇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曾今可(1952)。臺灣詩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中國災胞救助總會(1993)。調景嶺回顧錄。中國災胞救助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國儀(2008)。調景嶺滄桑五十年。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張輝。浙江省餘姚市黃家埠鎮杏山村,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F%E5%B1%B1%E6%9D%91/12813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鸚山人。文化名士陳漢山,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f5e09f0100vjyb.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訪東方玉先生,http://www.knight.tku.edu.tw/knight/people/writer3.html。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左先威、王子藩(1979)。奉贈陳社長漢山先生。漢山詩集。金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正源(1997)。從摩星嶺到調景嶺。香港調景嶺營的誕生與消失--張寒松等先生訪談錄。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易君左(1986)。漢山詩存易序。漢山詩集。陳漢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易君左(1970)。調景嶺巡禮。海角天涯十八年。大明王氏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勃、謝振中(1960)。[香港調景嶺難民營調查報告--為響應世界難民年作1959-1960]前言。香港調景嶺難民營調查報告--為響應世界難民年作1959-1960。香港大專社會問題研究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智德(2013)。旗幟的倒影:調景嶺一九五○--一九九六。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漢山(1979)。《嶺梅詩輯》序。漢山詩集。金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漢山(1979)。[漢山詩集]自序。漢山詩集。金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漢山(1994)。[漢山詩集]自序。漢山詩集。陳漢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漢山(1994)。依楓山房序。漢山詩集。陳漢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曾今可(1979)。[漢山詩集]曾序。漢山詩集。金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魏清德(2013)。香江詞十三首。魏清德全集.壹.詩卷。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魏清德(2013)。南清遊覽記錄。魏清德全集.參.文卷。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龔處仁(1994)。陳漢山先生小傳。漢山詩集。陳漢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