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孩子,你究竟在搞什麼?」探討兒少錯誤行為目的親職團體--以彰化家扶兒少保護家長團體為例
書刊名:社區發展季刊
作者:湯于萱吳宗曄王震光
作者(外文):Tang, Yu-hsuanWu, Zong-yeWang, Chen-kuang
出版日期:2022
卷期:179
頁次:頁272-281
主題關鍵詞:錯誤行為目的兒童及少年保護親職團體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9
  • 點閱點閱:0
期刊論文
1.葉光輝(2012)。青少年親子衝突歷程的建設性轉化:從研究觀點的轉換到理論架構的發展。高雄行為科學學刊,3,3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華源、白倩如(20121200)。團體動力、體驗學習與社會團體工作。社區發展季刊,140,5-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嘉真、李美枝(20000600)。親子間情感行為的溯源與文化塑形。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3(2),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雅華、郁佳霖(20121200)。初探目睹暴力兒童團體工作。社區發展季刊,140,107-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怡安(2018)。向父母說「我愛你」:台灣親子之間的愛意表達。新社會政策,57,90-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鸝珍(20150700)。溝通的愛與不礙--淺談夫妻溝通之道。家庭教育雙月刊,56,23-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秀美、許玉容(2020)。對家中父母說「我愛你」的溝通困境和溝通歷程分析。社會服務與休閒產業研究,9,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宜芳(2010)。母親教養態度與幼兒情緒能力之相關研究--以基隆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駱怡如(2020)。阿德勒親師諮詢模式實踐與成效分析:以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2014-2018年之認證課程為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Agazarian, Y. M.(1997)。Systems-centered therapy for groups。London:Guilford。  new window
2.Toseland, R. W.、Rivas, R. F.(2001)。An Introduction to Group Work Practice。Needham Heights, MA:Allyn and Bacon。  new window
3.楊瑞珠、Milliren, Alan、Blagen, Mark、蒙光俊、簡君倫、郭明仁(2010)。勇氣心理學:阿德勒觀點的健康社會生活。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Asnbacher, H. L.、Ansbacher, R. R.(1956)。The individual psychology of Alfred Adler。New York:Basic Books。  new window
5.Jane, N.、Lynn, L.、陳玫妏(2019)。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青少年篇:溫和堅定的父母力,90個守則,引導孩子放眼未來、邁向獨立。大好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藍采風(1982)。婚姻關係與調適。張老師月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