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考古資料論中原國家的起源及其早期的發展
書刊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作者:杜正勝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87
卷期:58:1
頁次:頁1-81
主題關鍵詞:二里頭中原出土玉器考古資料起源國家墓葬表銅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3)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0
  • 點閱點閱:60
期刊論文
1.(1980)。山東諸城呈子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8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57)。鄭州商代遺址的發掘。考古學報,195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道齡、劉致平(1959)。關於西安西郊發現的漢代建築遺址是明堂或辟雍的討論。考古,195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政烺(1973)。卜辭裒田及其相關諸問題。考古學報,1973(1),93-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廣仁(1978)。試論大汶口文化的分期。考古學報,197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宋兆麟(1964)。雲南永寧納西族的住俗--兼談仰韶文化大房子的用途。考古,196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凌純聲(19651100)。卜辭中社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5/26,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展岳(1960)。漢長安城南郊禮制建築的位置及其有關問題。考古,196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澐(1965)。說「王」。考古,196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尹盛平(1981)。周原西周宮室制度初探。文物,1981(9),13-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巳奈夫(1982)。中國古代の石庖丁形玉器と骨鏟形玉器。東方學報,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石璋如(19760600)。殷代地上建築復原的第三例。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39/40,140-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嚴耕望(19801100)。夏代都居與二里頭文化。大陸雜誌,61(5),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恩田(1981)。岐山鳳雛村西周建築群基址的有關問題。文物,1981(1),75-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杜正勝(19860900)。關於周代國家形態的蠡測:「封建城邦」說芻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7(3),465-5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韓偉(1985)。秦公朝寢鑽探圖考釋。考古與文物,198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嚴文明(1981)。龍山文化和龍山時代。文物,198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夏鼐(1977)。碳14測定年代和中國史前考古學。考古,197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55)。鄭州市白家庄商代墓葬發掘簡報。文物參考資料,195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汪遵國(1984)。良渚文化「玉歛葬」述略。文物,19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83)。鄭州新發現商代窖藏青銅器。文物,19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75)。鄭州新出土的商代前期大銅鼎。文物,197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980)。山西襄汾縣陶寺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8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長壽(1979)。殷商時代的青銅容器。考古學報,197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鄒衡(1984)。偃師商城即太甲桐宮說。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思禮(1959)。山東安丘景芝鎮新石器時代墓葬發掘。考古學報,195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趙清、王彥民(1982)。鄭州二里岡發掘,一座商代墓。中原文物,198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葆華、方殿春(1984)。遼寧阜新縣胡頭溝紅山文化玉器墓的發現。文物,198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震中(1984)。試論我國中原地區國家形成的道路。中國史研究,198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石璋如(19700300)。殷代地上建築復原的第二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9,321-2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石加(1980)。「鄭亳說」商榷。考古,198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石興邦(1983)。從考古文化探討我國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問題。史前研究,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安志敏(1954)。鄭州市人民公園附近的殷代遺存。文物參考資料,195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佟柱臣(1975)。從二里頭類型交化試談中國的國家起源問題。文物,197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安金槐(1961)。試論鄭州商代城址--隞都。文物,196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安志敏(1981)。中國早期銅器的幾個問題。考古學報,198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曲石(1987)。關於我國古代玉器材料問題。文物,198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汪寧生(1987)。仰韶文化葬俗和社會組織的研究--對仰韶母系社會說及其方法論的商榷。文物,198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佟柱臣(1983)。二里頭文化和商周時代金屬器代替石器料器的過程。中原文物,198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振宇、李德方(1985)。偃師商城始建年代之管見。中原文物,198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李先登(1984)。王城崗遺址出土的銅器殘片及其他。文物,198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杜迺松(1983)。青銅鉞的初步研究。考古與文物,1983(5),66-70+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杜在忠(1982)。試論龍山山文化的「蛋殼陶」。考古,198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京浦(1984)。禹居陽城與王城崗遺址。文物,19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范毓周(1982)。關於殷墟1973年出土石罄的紋飾。文物,198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胡方恕(1987)。小屯并非殷都辨析。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俞偉超(1985)。中國古代都城規劃的發展階段性--中國考古學會第五次年會而作。文物,198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郭大順、孫守道(1984)。論遼河流域的原始文明與龍的起源。文物,198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孫守道(1984)。三星他拉紅山文化玉龍考。文物,198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梁思永(1933)。後岡發掘小記。安陽發掘報告,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高天麟、張岱海、高煒(1983)。關於陶寺墓地的幾個問題。考古,198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馬全(1956)。鄭州市銘功路西側的商代遺存。文物參考資料,195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韓汝玢、孫淑芸(1981)。中國早期銅器的初步研究。考古學報,198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張光直(1985)。關於中國初期「城市」這個概念。文物,198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殷瑋璋(1978)。二里頭文化探討。考古,197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馬得志(1955)。—九五三年安陽大司空村發掘報告。考古學報,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馬世之(1984)。河南淮陽平糧臺龍山文化古城址試析--兼論登封王城崗遺址非夏都陽城。史前研究,19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曹桂岑(1983)。淮陽平糧臺龍山文化古城城名考。中原文物,特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陳旭(1983)。鄭州商文化的發現與研究。中原文物,19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陳旭(1985)。鄭州商城宮殿基址的年代及其相關問題。中原文物,198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郭寶均(1951)。—九五〇年春殷墟發掘報告。考古學報,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黃石林(1985)。關於偃師商城的幾個問題。中原文物,198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曉田、彭金章(1985)。試論河南偃師商城。殷都學刊,增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傅憲國(1985)。試論中國新石器時代的石鉞。考古,198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傅熹年(1981)。陜西岐山鳳雛西周建築遺址初探。文物,198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楊鴻勛(1975)。仰韶文化居住建築發展問題的探討。考古學報,197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楊寶成(1984)。登封王城崗與「禹都陽城」。文物,19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楊育彬(1983)。是鄭州商城還是鄭州隋唐城?--拜讀荊三林先生大作「再論鄭州故城址的年代」。中原文物,特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趙靈芝、孫建國、郭培育、楊育彬(1981)。近幾年來在鄭州新發現的商代青銅器。中原文物,1981(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董琦(1985)。偃師商城年代可定論。中原文物,198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愚勤(1986)。關於偃師尸鄉溝商城的年代和性質。考古,198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楊鴻勛(1981)。西周岐邑建築遺址的初步考察。文物,198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楊鴻勛(1976)。從盤龍城商代宮殿遺址談中國宮廷建築發展的幾個問題。文物,197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趙芝荃(1986)。試論二里頭文化的源流。考古學報,19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鄒衡(1978)。鄭州商城即湯都亳說。文物,197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劉嶼霞(1933)。殷代冶銅術之研究。安陽發掘報告,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劉敦願(1972)。記兩城鎮遺址發現的兩件石器。考古,197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劉致平(1957)。西安西北郊古代建築遺址勘查初記。文物參考資料,195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嚴文明、鞏啟明(1981)。從姜寨早期村落布局探討其居民的社會組織結構。考古與文物,198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趙霞光(1958)。安陽市西郊的殷代文化遺址。文物參考資料,1958(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蘇秉琦(1981)。姜寨遺址發掘的意義。考古與文物,198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鄭傑祥(1984)。關於偃師商城的年代和性質問題。中原文物,198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蘇迎堂(1980)。古陶瑰寶--蛋殼陶。文物,198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蘇秉琦(1986)。遼西古文化古城古國。文物,198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1974)。河北藁城縣臺西村商代遺址1973年的重要發現。文物,197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1976)。盤龍城一九七四年度田野考古紀要。文物,197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鄭州市博物館(1977)。鄭州商代城址試掘簡報。文物,197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1983)。河南淮陽平糧臺龍山文化城址試掘簡報。文物,19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1983)。登封王城崗遺址的發掘。文物,19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1979)。陜西岐山鳳雛村西周建築基址發掘簡報。文物,1979(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1984)。江蘇常熟良渚文化遺址。文物,19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1984)。江蘇崑山綽墩遺址的調查與發掘。文物,19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1984)。上海福泉山良渚文化墓葬。文物,19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河南省文物研究所(1983)。鄭州商代城內宮殿遺址區第一次發掘報告。文物,198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1983)。鄭州北二七路新發現三座商墓。文物,19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1986)。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與積石塚群發掘簡報。文物,198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1985)。鳳翔馬家庄一號建築群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8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1984)。遼寧省喀左縣東山嘴紅山文化建築群址發掘簡報。文物,1984(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1984)。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發現玉龍。文物,198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1986)。殷墟戚家莊269號墓發掘簡報。中原文物,198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1984)。近年來鄭州商代遺址發掘收獲。中原文物,198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1977)。鄭州商城遺址發掘報告。文物資料叢刊,197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1954)。鄭州市人民公園第二十五號商代墓葬清理簡報。文物參考資料,1954(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1963)。1957年秋安陽高樓庄殷代遺址發掘。考古,196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發掘隊(1961)。山東平陰縣朱家橋殷代遺址。考古,1961(2),86-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1961)。1958-59年殷墟發掘簡報。考古,19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1961)。1959年河南偃師二里頭試掘簡報。考古,19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1986)。安陽鐵西劉家庄南殷代墓葬發掘簡報。中原文物,198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鄭州市博物館(1974)。河南偃師二里頭早商宮殿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7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1973)。鄭州大河村仰韶文化的房基遺址。考古,197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1965)。鄭州市銘功路西側的兩座商代墓。考古,196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1965)。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6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1964)。1962年安陽大司空村發掘簡報。考古,196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1976)。偃師二里頭遺址新發現的銅器和玉器。考古,197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1976)。殷墟出土的陶水管和石磬。考古,197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1975)。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三、八區發掘簡報。考古,197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1975)。山東臨沂大范庄新石器時代墓葬的發掘。考古,197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1980)。山西夏縣東下馮遺址東區、中區發掘簡報。考古,198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1978)。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銅器和玉器。考古,197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1977)。山東膠縣三里河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7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1976)。—九七五年東海峪遺址的發掘。考古,197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1983)。河南偃師二里頭二號宮殿遺址。考古,19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1983)。1970年秋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西考古隊(1983)。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發掘簡報。考古,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1981)。江蘇武進寺墩遺址的試掘。考古,198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1984)。1981年河南偃師二里頭墓葬發掘簡報。考古,198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1984)。偃師商城的初步勘採和發掘。考古,198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1984)。偃師二里頭遺址1980-1981年III區發掘簡報。考古,198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隊(1984)。1983年秋季河南偃師商城發掘簡報。考古,198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西考古隊(1984)。山西襄汾陶寺遺址首次發現銅器。考古,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1986)。安陽殷墟西區--七一三號墓的發掘。考古,198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1986)。1984年秋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的幾座墓葬。考古,198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1985)。1982年秋偃師二里頭遺址九區發掘簡報。考古,1985(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隊(1985)。1984年春偃師屍鄉溝商城宮殿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8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1959)。西安西郊漢代建築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5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58)。邢臺曹演莊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58(4),43-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1980)。陜西臨潼姜寨遺址第四至十一次發掘紀要。考古與文物,198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1986)。安陽郭家莊的一座殷墓。考古,198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85)。1979年安陽後岡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85(1),33-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1982)。河南臨汝煤山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8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1973)。鄭州南關外商代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7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宮崎市定(1970)。中國上代の都市國家とその墓地--商邑は何處にあつたか(補遺)。東洋史研究,29(2/3),147-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宮崎市定(1970)。中國上代の都市國家とその墓地--商邑は何處にあつたか。東洋史研究,28(4),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1987)。殷墟259、260號墓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8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常州市博物館、陳麗華(1984)。江蘇武進寺墩遺址的新石器時代遺物。文物,1984(2),17-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夏鼐(1983)。商代玉器的分類、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5),455-4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石璋如(19540600)。殷代地上建築復原之一例。中央研究院院刊,第1輯,267-2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杜正勝(19801200)。周秦城市的發展與特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1(4),615-7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陝西周原考古隊(1981)。扶風召陳西周建築群基址發掘簡報。文物,298,1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陳芳妹(19870600)。從考古資料論青銅爵風格發展的主要趨勢:並論殷墟風格的歷史地位。故宮學術季刊,4(4),45-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79)。1969-1977年殷墟西區墓葬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79(1),27-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86)。1980-1982年安陽苗圃北地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86(2),112-124+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75)。1973年安陽小屯南地發掘簡報。考古,1975(1),27-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信陽地區文管會、羅山縣文化館(1981)。河南羅山縣蟒張商代墓地第一次發掘簡報。考古,1981(2),11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石璋如(19690300)。殷代的夯土、版築、與一般建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1(1),127-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杜正勝(1986)。周禮身分制之確立及其流變--特從隨葬禮器論。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會議日期: 1986年12月29-31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澐(1986)。關於中國早期國家形式的幾個問題。Conference on Ancient China and Social Science Generalizations。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忠培(1986)。中國父系氏族制度發展階段的考古學考察。Conference on Ancient China and Social Science Generalizations。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萬家保(1986)。二里頭青銅爵形器的鑄造及其相關問題。中央研究院第二屈國際漢學會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殿魁、趙芝荃(1985)。河南偃師商城西毫說。全國商史學術討論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Taorp, Robert L.(1986)。Cult Practices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Evidence From Anyang。Conference on Ancient China and Social Science Generalizations,(會議日期: June 21-26, 1986)。  new window
圖書
1.孫海波(1934)。甲骨文編。北京:燕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思永、高去尋(1968)。侯家莊第六本:1217號大墓。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思永、董作賓(1934)。城子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于省吾(1943)。雙劍誃殷契駢枝三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程瑤田。釋宮小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方法斂(1939)。金璋所藏甲骨卜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亞農(1950)。殷契摭佚續編。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山東省文物管理處、濟南市博物館(1974)。大汶口。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1981)。大汶口文化討論文集。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育彬(1985)。河南考古。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商承祚(1933)。殷契佚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容庚(1959)。金文編。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沫若(1937)。殷契粹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顧頡剛(1977)。史林雜識初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尹達(1979)。新石器時代。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郭沫若(1933)。卜辭通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周法高(1974)。金文詁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于省吾(1979)。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館(1963)。西安半坡。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葉玉森(1925)。鐵雲藏龜拾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夢家(1956)。殷虛卜辭綜述。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孫詒讓。古籀餘論。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組(1979)。商周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文物編輯委員會(1979)。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國維。明堂廟寢通考。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石璋如(1959)。殷虛建築遺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任啟運。朝廟宮室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孫詒讓。籀䯧述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郭沫若(1983)。卜辭通纂附考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郭沫若(1965)。殷契粹編附考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羅振玉。殷虛書契前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鄧淑蘋(1985)。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玉器篇。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1983)。元君廟仰韶墓地。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河南出土商周青銅器編輯組(1981)。河南出土商周青銅器。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山東省博物館、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5)。鄒縣野店。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董作賓(1948)。小屯.殷虛文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羅振玉(1912)。殷虛書契前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島邦男(1967)。殷虛卜辭綜類。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梅原末治(1971)。新修泉屋清賞。京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Wang, Zhongshu、Chang, K. C.(1984)。Han Civilization。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1.Chang, K. C.(1980)。Shang Civilization。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2.Chang, K. C.(1977)。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3.Wheatley, Paul(1971)。The Pivot of the Four Quarters。Chicago: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  new window
44.周法高(1982)。金文詁林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0)。殷虛婦好墓。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3)。中國考古學中碳十四年代數據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4)。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高明(1980)。古文字類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安金槐(1985)。試論登封王城崗龍山文化城址與夏代陽城。中國考古學會第四次年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佟柱臣(1985)。夏代和夏文化問題。夏文化論文選集。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正勝(1987)。宮室、禮制與倫理--古代建築基址的社會史解釋。陶希聖先生九秩榮慶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正勝(1981)。從村落到國家。中國文化新論.根源篇。聯經出阪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先登(1985)。登封告成王城崗遺址的初步分析。中國考古學會第四次年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夏鼐(1985)。談談探討夏文化的幾個問題。夏文化論文選集。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夏鼐(1979)。碳-14測定年代和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討論文集。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光直(1978)。從夏商周三代考古論三代關係與中國古代國家的形成。屈萬里先生七秩榮慶論文集。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旭(1985)。二里頭遺址是商都還是夏都。夏史論叢。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董作賓(1934)。城子崖與龍山鎮。城子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鄒衡(1980)。論湯都鄭毫及其前後的遷徙。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石璋如(1989)。殷代地上建築復原第四例--甲六基址與三報二示。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與考古組。臺北:中央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