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奉天承運: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基礎
作者:王健文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5
出版項:臺北:東大
集叢:滄海叢刊;社會
ISBN:9571917915
主題關鍵詞:國家
學門:社會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4) 博士論文(27) 專書(19) 專書論文(3)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7
Other
1.凌純聲。中國古代社的源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于省吾(1960)。關於「天亡般」銘文的幾點論證。考古,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丕忠(1982)。秦咸陽宮位置推測及其他問題。中國史研究,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世仁(1987)。明堂禮制初探。中國文化研究集刊,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正勝。通貫禮與律的社會史學:陶希聖先生學述。歷史月刊,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杜正勝。傳統家族試論。大陸雜誌,65(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杜正勝。牧誓》反映的歷史情境試析。大陸雜誌,8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杜正勝。封建與宗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0(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維。日蝕研究證明中國夏王朝的存在。歷史月刊,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振鶴(1986)。秦漢宗教地理略說。中國文化研究集刊,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唐蘭(1958)。朕簋。文物參考資料,195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殷滌非(1960)。試論「大豐殷」的年代。文物,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唐金裕(1959)。西安西郊漢代建築遺址發掘報吿。考古學報,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鴻雁(1987)。論中國初期的城市和「城市」槪念:與張光直先生商榷。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光直(1985)。關於中國初期「城市」這個概念。文物,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許道齡、劉致平(1959)。關於西安西郊發現的漢代建築遺址是明堂或辟雍的討論。考古,195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梅貽寶(1969)。墨子。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陶希聖。服制的構成。食貨月刊,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夢家(1955)。西周銅器斷代。考古學報,1955(1),137-175+265-2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夢家(1956)。西周銅器斷代。考古學報,1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夢家(1956)。西周銅器斷代。考古學報,1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一農(1991)。星占、事應與潙造天象--“以熒惑守心”爲例。自然科學史研究,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溫少峰。殷周奴隸主階級「德」的觀念。中國哲學,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楊向奎(1957)。中國奴隸制萌芽時期的天道觀。文史哲,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寬(1989)。西漢長安布局結構的再檢討。考古,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詹劍峰。駁「原始五行說」是樸素的唯物論。中國哲學,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錢柏泉(1958)。“說天亡般爲武王滅商以前銅器”一文的幾點商榷。文物參考資料,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韓偉(1985)。馬家庄秦宗廟建築制度研究。文物,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顧頡剛、劉起紆(1979)。《尚書•甘誓》校釋譯論。中國史研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考古研究所漢城發掘隊(1960)。漢長安城南郊禮制建築遺址發掘簡報。考古,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考古研究所洛陽發掘隊(1959)。洛陽澗濱東周城址發掘報吿。考古學報,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1965)。河北易縣燕下都故城勘察和試掘。考古學報,1965(1),83-106+176-181+2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吉田光邦。素描漢代の都市。東方學報,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伊藤清造。漢長安都城考(三)。考古學雜誌,2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Huang,i-nung(1990)。A Study of Five Planet Conjuntion in Chinese History。Early China,15,97-112。  new window
35.Kunst, Richand A.(1977)。More on Xin and Wuxing StT, with an Addendum on the Use of Archaic Reconstructions。Early China,3。  new window
36.杜正勝(19890100)。中國傳統社會的重心--家族。歷史月刊,12,48-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杜正勝(19870300)。從考古資料論中原國家的起源及其早期的發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8(1),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陜西省雍城考古隊(1985)。鳳翔馬家莊一號建築群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85(2),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錢寶琮(1932)。太一考。燕京學報,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李貞德(19870700)。西漢律令中的家庭倫理觀。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19,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凌純聲(19590300)。中國祖廟的起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141-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黃展岳(1960)。漢長安城南郊禮制建築的位置及其有關問題。考古,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張光直(1986)。連續與破裂:一個文明起源新說的草稿。九州學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凌純聲(19580900)。臺灣土著族的宗廟與社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沈剛伯(19730100)。儒墨之爭的平議。食貨月刊,2(10),491-4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李貞德(19881100)。Conflicts and Compromise between Legal Authority and Ethical Idea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evenge in Han Times。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1),359-408。new window  new window
47.陳夢家(1955)。西周銅器斷代。考古學報,1955(10),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斯維至(1982)。說德。人文雜誌,198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杜正勝(19860900)。關於周代國家形態的蠡測:「封建城邦」說芻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7(3),465-5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張嘉鳳、黃一農(19901200)。中國古代天文對政治的影響--以漢相翟方進自殺為例。清華學報,20(2),361-3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凌純聲(1965)。中國的封禪與兩河流域的昆侖文化。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9,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王世仁(1963)。漢長安城南郊禮制建築原狀的推測。考古,9,5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韓偉(1985)。秦公朝寢鑽探圖考釋。考古與文物,198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李德永。「五行」探源。中國哲學,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黃俊傑(19890600)。孟子思想中的生命觀。清華學報,19(1),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杜正勝(19950600)。從眉壽到長生--中國古代生命觀念的轉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6(2),383-4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饒宗頤(19780300)。天神觀與道德思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9(1),77-1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杜正勝(19801200)。周秦城市的發展與特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1(4),615-7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張學海(1982)。淺談曲阜魯城的年代和基本格局。文物,1982(12),1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劉曉東(1987)。天亡簋與武王東土度邑。考古與文物,1987(1),92-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葛兆光(19901200)。眾妙之門--北極與太一、道、太極。中國文化(風雲時代),3,46-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王振寰(19890300)。臺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1),71-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管東貴。封建制與漢初宗藩問題。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王健文(1991)。孟子君臣觀的歷史定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俊傑(1990)。孟子思維方式的特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寅成(1992)。戰國秦漢時代的禁忌(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嘉鳳(1991)。中國傳統天文的興起及其歷史功能。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方授楚(1957)。墨學源流。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屈萬里(1983)。詩經釋義。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馬先醒(1976)。漢簡與漢代城市。臺北:簡牘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啓超(1977)。先秦政治思想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金文、王振源(1987)。結構主義與集體形式。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光直(1983)。中國靑銅時代。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光直(1990)。中國靑銅時代。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陶希聖(1964)。潮流與點滴。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陶希聖(1966)。婚姻與家族。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遵嬌。中國天文學史。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漢平(1986)。西周册命制度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葉驍軍(1986)。中國都城歷史圖錄。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賀業鉅(1986)。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史。北京:中國建築工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聞一多(1982)。天問疏證。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78)。中國天文史話。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小野澤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湧(1978)。氣の思想:中國における自然 観と人間観の展開。東京:東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小倉芳彥(1975)。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研究。東京:青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池田末利(1981)。中國古代宗教史硏究。東京:東海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飯島忠夫(1939)。支那古代史と天文學。東京:恒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增淵龍夫(1960)。中國古代の社會と國家。東京:弘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Aristotle、Sinclair, T. A.、Saunders, Trevor J.。The Politics (Penguin Books)。  new window
22.Benedict, R.、黃道琳(1987)。文化摸式。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Cassirer, Ernst、于燒(1988)。Lcmguage and Myth。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Chan, Hok(1984)。Legitimation in Imperial China: Disscussions Under the Jurchen-Chin Dynasty (1115-1234)。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new window
25.Engels, Frederick(1975)。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Fox, Robin、石磊(1979)。親屬與婚姻。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Granet, Marcel、張銘遠(1989)。中國古代的祭禮與歌謠。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Gould, Julius、Kolb, William L.。A Dictionary of the Social Science。  new window
29.Hobbes, Thomas。Leviathan (Penguin Books)。  new window
30.Malinowski, Bronislaw、朱岑樓(1978)。Magic, Science and Religion and Essays。臺北。  new window
31.Marx, Karl。黑格爾法哲學批判。臺北:谷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Neehdam, Joseph、陳之夫(1975)。中國之科學與文明。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Norberg-Schulz, Christian、王淳隆(1984)。實存•空間•建築。臺北:臺隆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Der Staat, Oppenheimer, F.、薩孟武(1981)。國家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Rivers, William Halse Rivers、胡貽穀(1966)。社會的組織。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Rousseau, Jean-Jacques、李常山(1986)。A Discourse on Inequality。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Watson, Lyall、張驰(1990)。假如占星學是眞的。臺北:久大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Chang, Kwang-chih(1977)。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9.黑格爾、范揚、張企泰(1985)。法哲學原理或自然法和國家學綱要。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饒宗頤(1977)。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中國史學觀念探討之一。香港:龍門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徐復觀(197810)。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葉驍軍(198805)。中國都城發展史。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孫作雲(1989)。天問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徐旭生(1960)。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張鴻雁(1988)。春秋戰國城市經濟發展史論。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富蘭克林.包默、李日章(1988)。西方近代思想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杜正勝(1990)。編户齊民--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Lewis, Joan W.、黃宣衛、劉容貴(1985)。社會人類學導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韋伯、康樂、簡惠美、吳乃德、胡昌智、張炎憲(1985)。支配的類型:韋伯選集。臺北:允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Plato、侯健(1980)。柏拉圖理想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楊寬(1985)。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Cassirer, Ernst、黃衞靑、陳衞平(1983)。國家的神話。臺北:成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卡西爾、結構群(1989)。人論。臺北:結構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李宗侗(1977)。中國古代社會史。臺北:華岡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王夢鷗(1966)。鄒衍遺說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Rousseau, Jean-Jacques、何兆武(1987)。社會契約論。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許倬雲(1984)。西周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楊寬(1965)。古史新探。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許倬雲(1988)。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臺北: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周法高(1982)。金文詁林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李漢三(1981)。先秦兩漢之陰陽五行學說。台北:維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李杜(1978)。中西哲學思想中的天道與上帝。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王汎森(1987)。古史辨運動的興起:一個思想史的分析。臺北:允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龐樸(1980)。帛書五行篇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林富士(19990000)。漢代的巫者。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王健文(19870000)。戰國諸子的古聖王傳說及其思想史意義。臺北:臺大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李玄伯(1988)。中國古代社會新研。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張光直(1988)。考古學專題六講。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邱漢生(1957)。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白川靜、溫天河、蔡哲茂(1989)。金文的世界。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杜正勝(19790000)。周代城邦。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約翰.洛克、葉啟芳(1986)。政府論次講。臺北:唐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呂理政(19900000)。天丶人丶社會:試論中國傳統的宇宙認知模型。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Schwartz, Benjamin Isadore(1985)。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5.瞿同祖(1982)。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Lévi-Strauss, Claude、李幼蒸(1989)。野性的思維。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杜正勝(1987)。宮室、禮制與倫理:古代建築基址的社會史解釋。國史釋論:陶希聖先生九秩榮慶祝壽論文集。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杜正勝(1983)。從村落到國家。中國文化新論--永恆的巨流。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正勝(1991)。城垣發展與國家性質的轉變。考古與歷史文化:慶祝高去尋先生八十大壽論文集。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亞農(1979)。周族的氏族制與拓跋族的前封建制。李亞農史論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丹烺(1987)。關中平原第一城:西安。中國歷代都城宮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宮大中。九朝興衰古帝都:洛陽。中國歷代都城宮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梁曉景(1989)。西周建都洛邑淺論。中國古都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梁啟超。陰陽五行說之來歷。古史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梁啓超。論正統。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陶希聖(1987)。天道人倫一以貫之:九十生辰定稿。國史釋論:陶希聖先生九秩榮慶祝壽論文集。臺北: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遵嬌。中國天文學史。星象編。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沫若。釋祖妣。甲骨文字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學凱。論先秦兩漢的天君同道觀。中國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盛璋(1982)。大豐殴歷史與地理問題。歷史地理與考古論叢。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鴻勛(1987)。從遺址看西漢長安明堂(辟雍)形制。建築考古學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錢穆。評顧頡剛「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與歷史」。古史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蕭兵(1988)。明堂的秘密:太陽崇拜與輪居制。神與神話。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顧頡剛。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與歷史。古史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顧頡剛(1978)。明堂。史林雜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日原利國(1987)。復讎論。日本學者論中國哲學史。臺北: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Kuhn, Thomas、王道還(1985)。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科學革命的結構。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Marx, Karl(1975)。德意志意識形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余英時(1982)。說鴻門宴的坐次。史學與傳統。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錢穆(1983)。劉向歆父子年譜。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巫鴻(1989)。從「廟」至「墓」--中國古代宗教美術發展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慶祝蘇秉琦先生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遵嬌(1987)。中國天文學史。天象紀事編。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邢義田(1982)。奉天承運--皇帝制度。中國文化新論制度篇--立國的宏規。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Eberhard, Wolfram、劉紉尼(1976)。漢代天文學與天文學家的政治功能。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徐復觀(1976)。先秦儒家思想的轉折及天的哲學的完成。兩漢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傅樂成(1977)。西漢的幾個政治集團。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邢義田(1987)。漢代的父老、僤與聚族里居--「漢侍延里父老僤買田約束石卷」讀記。秦漢史論稿。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