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筆記小說中狐妻故事的婚姻內涵與理想女性形象
書刊名:本土心理學研究
作者:劉雪真
出版日期:1995
卷期:3
頁次:頁339-377
主題關鍵詞:筆記小說人狐婚姻文化人格狐妻形象狐信仰理想婚姻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4
  • 點閱點閱:39
     狐精故事在傳統筆記小說中占了相當多的份量,其中的狐妻故事則因人 與狐建立了實質的婚姻關係而呈現出特殊的樣貌。狐妻雖是一個幻設的角色,但 卻極具真實的姿態,融入了作者所生活的社會情境與文化氛圍,在故事的情節結 構裡透顯著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 在中國,男女結合是人倫架構的根基,唯有夫婦配合才能完成倫理義務,臻於人 格之完整。因此,狐妻故事填補了現實的缺憾,狐妻形象則投注了婚姻的理想和 完美的妻子形象,而狐妻的完美形象則呈現在她與丈夫、家族的互動關係之中。 少數故事則因作者對文化的反思而跳脫規約,使狐妻形象呈現一種自然奔放的生 命情調。 狐狸在傳統中國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徵意涵,藉著狐妻故事發掘深層的意識型 態,尤其是關於傳統婚姻方面,以期現今我們思索這一課題時能有更廣潤的視野。
期刊論文
1.胡堃(1989)。中國古代狐信仰源流考。社會科學戰線,1989(1),222-2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守華(1987)。蛇郎故事比較研究。民間文學論壇,1987(2)=25,59-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建憲(1987)。女人與蛇--東西方蛇女故事研究。民間文學論壇,3,4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廖咸浩(19860900)。「雙性同體」之夢:「紅樓夢」與「荒野之狼」中「雙性同體」象徵的運用。中外文學,15(4)=172,120-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德威(19860900)。論「搗蛋鬼」:兼探兩種神話理論的交鋒。中外文學,15(4)=172,154-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愛明(1989)。論狐妻故事中的傳統文化精神。民間文學論壇,4,16-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姚立江(1988)。猿猴搶婚傳說初探。民間文學論壇,5/6,86-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堃(1988)。論古代狐仙故事的歷史發展。民間文藝季刊,3,90-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陶思炎(1988)。中國求子習俗類型。民間文學論壇,3,81-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棣(1989)。簡論唐代狐精題材小說。齊魯學刊,2,105-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宏一(1971)。六朝鬼神怪異小說與時代背景的關係。現代文學,44,37-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愛明(1990)。論狐妻故事的生成與發展。民間文學論壇,1990(5)=46,39-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國樞、余安邦(1992)。從歷史心理學的觀點探討清代狐精故事中的人狐關係:(一)內容分析結果及其解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行研研究組小型專題研討會系列之六--本土歷史心理學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1992/2/28)。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雪真(1992)。傳統小說中狐妻故事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瑞英(1991)。中國人虎變形故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本芳(1992)。中國傳統妒婦故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Freud, Sigmund、林克明(1990)。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柏拉圖、楊瑞麟(1962)。柏拉圖對話錄。高雄:則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曉東(1989)。中國封建家禮。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Davis, R. C.(1986)。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New York, NY。  new window
5.郭則澐(1986)。洞靈小志。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則澐(1986)。洞靈續志。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溢嘉(1989)。聊齋搜鬼。野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長白浩歌子、馮裳、蕭逸(1989)。螢窗異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玄、孔穎達(1985)。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Adams, Hazard(1971)。Critical Theory Since Plato。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new window
11.鄭氏(197011)。女孝經。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復言、程毅中(1989)。續玄怪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紀昀(1989)。閱微草堂筆記。臺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Eliade, Mircea、Cohen, J. M.(1965)。The Two and the One。Chicago:The University or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15.王溥(1935)。唐會要。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杜芳琴(1988)。女性觀念的衍變。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潮(1968)。虞初新志。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蒲松齡(1984)。聊齋誌異。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嚴明(1992)。中國名妓藝術史。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干寶(1982)。搜神記。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顏之推、王利器(1982)。顏氏家訓集解。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韜(1973)。淞濱瑣話。台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弼、韓康伯(1985)。周易。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朱梅叔(1987)。埋憂集。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昌祺(1959)。剪燈餘話。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慶辰(1990)。醉茶志怪。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宣鼎、宋欣(1987)。夜雨秋燈錄。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班固、陳立(1870)。白虎通疏證。淮南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徐岳(1987)。見聞錄。台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袁枚(1973)。子不語。台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馬幼垣、劉紹銘、胡萬川(1989)。中國傳統短篇小說選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馬瑞芳(1993)。蒲松齡。台北:知書房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曾七如(1989)。小豆棚。湖北:荊楚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馮夢龍(1985)。情史類略。台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湯用中(1987)。翼駉稗編。台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閑齋氏(1973)。夜譚隨錄。台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楊鳳輝(1973)。南皋筆記。台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管世灝(1973)。影潭。台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趙岐、孫奭(1985)。孟子。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趙曄(1937)。吳越春秋。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劉餗(1970)。隋唐嘉話。台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劉義慶、劉孝標、余嘉錫(1989)。世說新語菱疏。台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鮑宗豪(1990)。婚俗文化:中國婚俗的軌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Arane, A.、Thompson, S.(1961)。The type of the folktale。Hilsinki:Suomalanionen Tiedeaktemia。  new window
45.Jung, C. G.、張舉文、榮文庫(1988)。人類及其象徴。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魯迅(1981)。中國小說史略。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袁行霈、侯忠義(1981)。中國文言小說書目。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劉斧(1983)。青瑣高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李肇(1978)。唐國史補。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李昉(1987)。太平廣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姜躍濱(1991)。中國妻妾。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潘江東(1981)。白蛇故事研究。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歐陽修、宋祁(1981)。新唐書。鼎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薛洪、李實、牟青、馬蘭(1985)。宋人傳奇選。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龔鵬程(1984)。傳統天命思想在中國小說裡的運用。中國小說史論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耀基(1990)。人際關係中人情之分析。中國人的心理。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國樞(1990)。中國人之緣的觀念與功能。中國人的心理。台北:桂冠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禹東完(1988)。《聊齋誌異》中社會指向的變形主題--小翠、鴉頭、巧娘故事的意義及分析。小說戲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幼垣、姜台芬(1982)。唐人小說中的實事與幻設。國外學者看中國文學。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聯陞、段昌國(1992)。報--中國社會關係的一個基礎。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