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儒家文化與《紅樓夢》性別意識
作者:江佩珍
作者(外文):Pei-Chen Chiang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
指導教授:賴芳伶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紅樓夢性別儒家文化階級石頭記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8
《紅樓夢》向來以豐富鮮活的婦女形象,為人所樂道,與此相關的議題亦已普遍受到學者的關注,呈現豐饒的研究茂景。唯目前所見《紅樓夢》「性別」相關研究,仍相對聚焦於「女性研究」,對於共構社會性別的另一半--男性,較為忽略。此外,對於主角人物命運思想等,高度概括所彰顯的雅文化探討,也容易忽視《紅樓夢》書中眾生百態所呈顯的多元性別現象。為避免高度概括後對文本豐富細節的遺漏,本論文從文本出發,細部經由書中人物代表生命歷程各階段的描寫,進行全面的比對與整合。第一章緒論《紅樓夢》性別文化相關研究成果與研究動機。第二章從「性別」的角度切入,耙梳華漢文化的男女觀與儒家性別權力觀的辯證與消解。第三章、第四章由書中人物童年受教啟蒙開始,觀察性別文化在其生命歷程中,如何支配其行動與生活,分別為「《紅樓夢》的男人」與「《紅樓夢》的女人」;透過對書中人物代表生命歷程各階段的描寫,進行全面的比對與整合;通過文本內階級與性別文化展現的比對後,再與當代社會文化、婦女研究之成果結合,進一步觀察儒家倫理系統在性別關係實際的運作。第五章結語。經過文本細讀與比對,指出傳統儒家性別文化的配置在《紅樓夢》中,有三大特點:一、階級大於性別的意識差異;二、男性不分階級,皆暴露在暴力養成環境,身心扭曲較難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三、上層女性因嬌養深閨,接受精英教育,相對擁有較佳自我形象,中下層女性則與中下層男性相類,因資源的匱乏,受暴力威脅的情況嚴重,心智容易停留在原初狀態而難有發展。「大觀園」中象徵全書精神的清淨女兒文化,反而是儒家父權制度下,內外有別性別配置最嚴格的金字塔頂端上層社會,所滋養的文化理想與精髓。
一、 古籍
無名氏著,饒宗頤主編,蘇晶、袁世宏導讀:《黃帝內經》(香港:中華書局,2012)。
[漢]公羊壽傳、[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浦衛忠整理、楊向奎審定:《春秋公羊傳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漢]孔安國集錄,楊朝明、宋立林主編:《孔子家語通解》(山東:齊魯書社,2009)。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1993)。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63)。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4)。
[漢]班固撰:《白虎通德論》《四部叢刊初編》第431~432冊,景江安傅氏雙鑑樓藏元刊本。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廖名春、劉佑平整理,錢遜審定:《孟子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龔抗雲整理、王文錦審定:《禮記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彭林整理、王文錦審定:《儀禮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漢]劉向撰,張敬註譯:《列女傳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
[漢]韓嬰撰,許維遹校釋:《韓詩外傳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0)。
[魏]王弼注,[唐]孔穎達疏,盧光明、李申整理,呂紹綱審定:《周易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朱漢民整理,張豈之審定:《論語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劉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
[唐]杜佑撰,王文錦等點校:《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92)。
[唐]李隆基注,[宋]邢昺疏,鄧洪波整理,錢遜審定:《孝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唐]歐陽詢撰,汪紹楹校:《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宋]司馬光:《居家雜儀》(《古今圖書集成》網站)。
[宋]李昉等輯:《太平御覽》(北京:中華書局,1995)。
[宋]袁采:《袁氏世範》(臺北:藝文印書館,嚴一萍選輯,知不足齋叢書,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
[元]王實甫著,王季思校注:《西廂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明]張自烈撰,[清]廖文英續:《正字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明]湯顯祖著,徐朔方、楊笑梅校注:《牡丹亭》(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清]吳敬梓著,李漢秋輯校:《儒林外史》(彙校彙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清]李東陽撰、申時行修:《大明會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
[清]唐甄:《潛書》(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清]孫希旦撰:《禮記集解》(上、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
[清]孫詒讓撰,孫啟治點校:《墨子閒詁》(北京:中華書局,2001)。
[清]脂硯齋等評語,陳慶浩編著:《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增訂本)》(臺北:聯經,1986)。
[清]陳弘謀編輯:《教女遺規》(台南:和裕出版社,2007)。
[清]馬驌撰,王利器整理:《繹史》(北京:中華書局,2002)。
[清]崔又尚:《幼訓》(《檀几叢書》二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清]曹雪芹、高鶚原著,馮其庸等校注:《紅樓夢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95)。
[清]曹雪芹、高鶚原著,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紅樓夢》一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清]曹雪芹、高鶚原著,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紅樓夢》二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清]曹雪芹著,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紅樓夢》三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清]黃遵憲著:《日本國志》(「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十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

二、 專書
一粟編:《紅樓夢卷》(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
尹伊君:《紅樓夢的法律世界》(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王昆侖:《紅樓夢人物論》(北京:三聯書店,1983)。
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臺北:心理出版社,1999)。
王溢嘉:《精神分析與文學》(臺北:野鵝,1999)。
王德春、孫汝建、姚遠:《社會心理語言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江佩珍:《閱讀賈寶玉:從語言溝通的角度探討小說人物塑造》(臺北:文津出版社,2004)。
何炳棣著,徐泓譯注:《明清社會史論》(臺北:聯經,2014)。
余國藩著,李奭學譯:《重讀石頭記:〈紅樓夢〉裡的情欲與虛構》(臺北:麥田,2004)。
杜芳琴:《發現婦女的歷史:中國婦女史論集》(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
杜芳琴主編:《中國歷史中的婦女與性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李豐楙:《仙境與游歷:神仙世界的想像》(北京:中華書局,2010)。
周中明:《紅樓夢的語言藝術》(臺北:里仁書局,1997)。
周汝昌:《曹雪芹傳》(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3)。
周作人:《知堂回想錄》(香港:三育圖書,1980)。
范揚:《陽剛的隳沉:從賈寶玉的男女觀談中國男子氣質的消長軌跡》(臺北:雲龍出版社,1991)。
胡文彬:《讀遍紅樓:不隨黃葉舞秋風》(太原:書海出版社,2006)。
胡適著,歐陽哲生編:《胡適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麥田,2003)。new window
郭玉雯:《紅樓夢淵源論:從神話到明清思想》(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2006)。new window
郭松義:《倫理與生活:清代的婚姻關係》(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上海:上海書店,1984據1937年版複印 )。new window
陳詠聰:《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1998)。
陳維昭:《紅學通史》(上、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陳維昭:《紅學與二十世紀學術思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陳翠英:《世情小說之價值觀探論:以婚姻為定位的考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6)。new window
康正果:《風騷與豔情:中國古典詩詞的女性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康正果:《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臺北:麥田,1996)。
張倩儀:《另一種童年的告別:消逝的人文世界最後回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張愛玲:《紅樓夢魘》(臺北:皇冠,1995 )。
梅新林:《紅樓夢哲學精神》(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
黃嫣梨:《妝臺與妝臺以外:中國婦女史研究論集》(香港:牛津大學,1999)。
楊義:《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熊秉真:《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歷史》(臺北:麥田出版,2000)。
趙岡:《漫談紅樓夢》(臺北:經世書局,1981)。
趙鳳喈著,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在法律上之地位》(臺北:稻香出版社,1993)。
鄭雅如:《情感與制度:魏晉時代的母子關係》(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2001)。new window
歐麗娟:《紅樓夢人物立體論》(臺北:里仁書局,2006)。new window
歐麗娟:《詩論紅樓夢》(臺北:里仁書局,2001)。new window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
薩孟武:《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臺北:東大,1998)。
閻愛民:《中國古代的家教》(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牧童出版社,1979)。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臺北:里仁書局,1984)。new window
嚴明:《紅樓夢與清代女性文化》(臺北:洪葉文化,2003)。new window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ior)著,陶鐵柱譯:《第二性》(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
[英]B.馬林諾夫斯基(Bronislaw Kaspar Malinowski),王啟龍、鄧小譯:《原始的性愛》(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0)。
[英]佛斯特(E. M. Forster)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志文,1993)。
[英]約翰.阿卻爾(John Archer)、芭芭拉.洛依德(Barbara Lloyd)著,黃(口麗)莉校訂、簡皓瑜譯:《性與性別》(SEX & GENDER)(臺北:巨流,2004)。
[美]Jeffery C. Alexander,Steven Seidman主編,吳潛誠總編校:《文化與社會》(臺北:立緒文化,2004)。
[美]Joseph Campbell著,朱侃如譯:《千面英雄》(臺北:立緒,2008)。
[美]艾梅蘭(Maram Epstein)著,羅琳譯:《競爭的話語:明清小說中的正統性、本真性及所生成之意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美]伊沛霞(Ebrey)著,胡志宏譯:《內闈:宋代的婚姻和婦女生活》(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美]孫康宜:《文學的聲音》(臺北:三民書局,2001)。
[美]浦安迪(Andrew H. Plaks):《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美]馬克夢:《吝嗇鬼.潑婦.一夫多妻者:十八世紀中國小說中的性與男女關係》,(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美]高彥頤(Dorothy Ko)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美]曼素恩(Susan Mann)著,楊雅婷譯:《蘭閨寶錄:晚明至盛清時的中國婦女》(臺北:左岸,2005)。([美]曼素恩著,定宜庄、顏宜葴譯:《綴珍錄:十八世紀及其前後的中國婦女》(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美]費俠莉著,甄橙主譯、吳朝霞主校:《繁盛之陰:中國醫學史中的性(906-1665)》(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美]黃衛總著,張蘊爽譯:《中華帝國晚期的欲望與小說敘述》(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
[美]愛德華.T.霍爾(Edward T. Hall)著,劉建榮譯:《無聲的語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美]蕾伊.唐娜希爾,李意馬譯:《人類性愛史話》(北京:中國文聯公司出版,1988)。
[美]賴特(Donald Light,Jr.)、凱勒(Suzanne Keller)著,林義男譯:《社會學》(臺北:巨流,1995)。
[奧]佛洛依德(Sigismund Freud):《精神分析引論新講》(臺北:桂冠圖書,1998年)。
[瑞]卡爾.榮格(Carl G. Jung)主編,余德慧校訂、龔卓軍譯:《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的總結》(臺北:立緒,2005)。
[瑞]卡爾.榮格(Carl G. Jung)著,黃奇銘譯《尋求靈魂的現代人》(臺北:志文,1971)。
[德]艾瑞旭.諾伊曼(Erich Neumann)著,呂健忠譯:《丘比特與賽姬:女性心靈的發展》(臺北:左岸文化,2004)。
[澳]R. W. Connell著,劉泗翰譯:《性/別:Gender》,(臺北:書林,2004)。

三、 單篇論文
方盛漢:〈淺談《紅樓夢》中的商人〉《文學教育》,2009年6月,頁135。
王人恩:〈《紅樓夢》裡不寫女人的腳嗎〉《紅樓夢學刊》,2012年,第6輯,頁127-144。
王人恩:〈關於《紅樓夢》中婦女是否「隱足」問題〉《社科縱橫》,2002年12月,總第17卷第6期,頁45-48。
王東傑:〈一個女學生日記中的情感世界(1931-1934)〉《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007年12月,第15期,頁211-254。new window
王彩玲:〈《紅樓夢》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玉溪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9期,頁13-17。
王富鵬:〈一種特殊的性格類型:論賈寶玉的雙性化性格特徵〉《紅樓夢學刊》,1999年第2輯,頁91-100。
王富鵬:〈人類未來的文化模式的思考:論曹雪芹的文化思想〉《紅樓夢學刊》,2001年第3輯,頁30-47。
王富鵬:〈論賈寶玉的雙性化性格特徵及其實質〉《商丘師專學報》,2000年2月第16卷第1期,頁45-47。
王爾敏:〈《周禮》所見婦女之地位及職司〉《漢學研究》,1994年12月,第12卷,第2期,頁1-10。new window
田秉鍔:〈男性的困惑:兼及《紅樓夢》的性別觀〉《徐州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9月,第25卷第3期,頁129-131、153。
白軍芳:〈論賈政所處的尷尬歷史坐標〉《紅樓夢學刊》,2011年,第5輯,頁145-55。
成令方:〈女性主義歷史的挑戰:概念和理論--二十年來英美女性歷史學者關注的議題〉《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993年6月,第1期,頁217-240。new window
成海霞:〈《紅樓夢》女性之「妒」婦心理淺析〉《麗水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6月,第26卷第3期,頁39-42。
朱彤:〈釋「白首雙星」:關於史湘雲的結局〉《曹雪芹與紅樓夢》(臺北:里仁書局,1985),頁324-340。
江寶釵:〈「紅樓夢」詩社活動研究:性別文化與遊戲美學的呈現〉《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1997年第1期,頁71-93。new window
牟正蘊:〈解構「婦女」:舊詞新論〉《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998年8月,第6期,頁119-139。new window
余英時:〈曹雪芹的反傳統思想〉《曹雪芹與紅樓夢》(臺北:里仁書局,1985),頁14-33。
吳南平:〈對《紅樓夢》的男性話語的解構〉《廣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第21卷第1期,頁70-74、91。
宋子俊:〈驕橫而不奸惡,大俗而見諧趣:論《紅樓夢》中的薛蟠形象〉《甘肅高師學報》,2004年第9卷第6期,頁44-47。
杜奮嘉:〈深埋於心理底層的情愫:論李紈評價的一個盲點〉《紅樓夢學刊》,1995年,第2輯,頁68-80。
邱麗梅:〈《紅樓夢》中商人形象謭論〉《文藝評論》,2012.12,頁80-84。
沈思:〈史湘雲的結局〉《曹雪芹與紅樓夢》(臺北:里仁書局,1985),頁341-342。
李之鼎:〈《紅樓夢》:男性想像力支配的女性世界〉《社會科學戰線》,1995年06期,頁213-222。
李天祥:〈《紅樓夢》中薛蟠角色意義新論〉《台大中文學報》,2008年6月,第28期,頁139-176。new window
李帆:〈論《紅樓夢》的女性視角〉《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9月,第15卷第3期,頁110-114。
李秀麗:〈傳統社會性別角色的錯位〉《語文學刊》(高教版),2005年第7期,頁30-33。
李國彤:〈明清之際的婦女解放思想綜述〉《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995年8月,第3期,頁143-161。new window
李鴻淵:〈邢夫人與王夫人形象之女性主義批評〉《紅樓夢學刊》,2011年,第3輯,頁147-163。
李豐楙:〈先秦變化神話的結構性意義:一個「常與非常」觀點的考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994年3月,第4期,頁287-318。new window
李豔梅:〈《三國演義》與《紅樓夢》男情女義的性別文化解讀〉《哲學與文化》,2005年第32卷第3期,頁137-156。
李豔梅:〈《三國演義》與《紅樓夢》的性別文化:從行動場域的角度談起〉《紅樓夢學刊》,1997年增刊,頁465-480。
李豔梅:〈「審美性」與「體貼」:論《紅樓夢》的女性文化意涵〉《貴州大學學報》,2003年5月第21卷第3期,頁93-103。
李豔梅:〈從中國父權制看《紅樓夢》的大觀園意義〉《紅樓夢學刊》,1996年第2輯,頁91-116。new window
周中明:〈談《紅樓夢》的語言美〉《名家解讀紅樓夢》下,(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
定宜莊:〈清代滿族的妾與妾制探析〉《近代婦女史研究》,1998年8月,第6期,頁75-108。new window
范鳳仙:〈《紅樓夢》兩性同體意識芻論〉《台州學院學報》,2004年10月,第26卷,第5期,頁14-19。
林文瑛,黃震武:〈中國父母的教養觀:嚴教橾或打罵觀?〉《本土心理學研究》,1995年2月,第3期,頁2-92。new window
林秀玲、戴嘉南、黃瑛琪:〈浴火鳳凰:一位喪子母親的哀傷調適與意義重建歷程研究〉《諮商輔導學報 》,2008,19期, 頁31-68。new window
林保淳:〈中國古典小說中的「三姑六婆」〉《人物類型與中國市井文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頁201-239。new window
林麗月:〈從《杜騙新書》看晚明婦女生活的側面〉《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995年8月,第 3期,頁3-20。new window
林麗月:〈從性別發現傳統:明代婦女史研究的反思〉《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005年12月,第13期,頁1-26new window
侯作珍:〈從賈寶玉的性別認同看「紅樓夢」的反父權意識〉《中國文化月刊》,2002年3月第264期,頁77-85。
胡曉真:〈藝文生命與身體政治:清代婦女文學史研究趨勢與展望〉《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005年12月,第13期,頁27-55。new window
孫志鳴:〈於細微處見匠心:談王熙鳳的攻心術〉《紅樓夢學刊》,2011年第4輯,頁246-249。
徐恭時:〈《紅樓夢》究竟寫了多少人物〉《上海師範學院》,1982 年第2 期,頁25-28。(http://www.redchamber.net/red/yj/noble_xgs8.htm)
翁禮明:〈論《紅樓夢》的女性主義價值訴求〉《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9月,頁-127-130。
郭松義:〈清代的納妾制度〉《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996年8月,第4期,頁35-62。new window
陳建平:〈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談《紅樓夢》中晴雯與趙姨娘形象塑造的潛在互動關係〉《天津成人高等學校聯合學報》,2000年,12月,第2卷,第4期,頁41-44。
陳昭容:〈周代婦女在祭祀中的地位:青銅器銘文中的性別、身份與角色研究〉《清華學報》,民國90年,12月,新31卷,第4期,頁395-440。new window
陳貞臻:〈西方兒童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阿利斯(Ariès)及 其 批 評 者 〉《 新 史 學 》(15 卷1期, 2004年),頁168-170。new window
陳益源:〈「紅樓夢」裡的同性戀--與世界對話:甲戌年(1994)世界紅學會議〉《國文天地》1995年第10卷第11期,頁10-25。
陳萬益:〈說賈寶玉的「意淫」和「情不情」〉《曹雪芹與紅樓夢》(臺北:里仁書局,1985),頁205-248。
陳翠英:〈《聊齋誌異》悍妒書寫的複調話語及其性別意蘊〉《臺大文史哲學報》,2012年5月,第76期,頁193-228。new window
陳慶浩:〈八十回本《石頭記》成書初考〉《文學遺產》,1992 年第2 期,頁80-92。new window
陳慶浩:〈八十回本《石頭記》成書再考〉《清華學報》,新24 卷第2 期,1994 年,頁241-262 。new window
高娓娓:〈建構.批判.超越:《紅樓夢》女性意識範疇與女性主義批評〉《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9月,第5卷第3期,頁43-45。
高娓娓:〈試析《紅樓夢》女性主義觀念的確立與消解〉《河南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7月,第33卷第4期,頁139-141。
高莉芬:〈神聖的秩序:〈楚帛書.甲篇〉中的創世神話及其宇宙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007年3月,第30期,頁1-44。new window
張云:〈論李紈的生存智慧〉《紅樓夢學刊》,2007年,第2輯,頁154-169。
張志杰:〈被男權社會扭曲的靈魂:從「王小巧用借劍殺人」事件評說王熙鳳〉《學術交流》,2006年8月,總第149期、第8期,頁167-169。
張珣:〈人類學與中國婦女研究〉《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995年8月,第3期,頁193-203。new window
張媛:〈男性歷劫和女性閹割的雙重主題:試闡《紅樓夢》的男性寫作視角〉《明清小說研究》,2001年第2期,頁162-172。
曹金鐘:〈《紅樓夢》中人物年齡「矛盾」考論〉《紅樓夢學刊》,2007年,第三輯,頁137-63。
曹萌、張次第:〈《紅樓夢》與中國古代文學婚愛理想模式〉《古今藝文》,第33卷第1期,2006.11,頁34-53。
傅守祥:〈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紅樓夢》人物:試論王熙鳳和賈寶玉的「雙性氣質」〉《紅樓夢學刊》,2005年第1輯,頁100-114。
喬健:〈傳統中國的底邊社會管窺〉《社會、民族與文化展演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漢學中心,2001),頁205-13。
彭小妍:〈從婦女、女性、女人到陰性書寫:中國女性主義的發展(書評)〉《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005年12月,第13期,頁305-314。new window
游鑑明:〈千山我獨行?廿世紀前半期中國有關女性獨身的言論〉《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001年8月,第9期,頁121-187。new window
費絲言:〈醜事:盛清的貞節政治(書評)〉《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4期,頁255-271。
賀志濤:〈希臘、希伯來創世神話與中國創世神話之比較〉《滄桑》,2010年6月,頁231-232。
黃燕尤:〈性別文化在上古神話世界的印跡〉《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第29卷,總第141期,頁108-113。
葉國良:〈中晚唐古文家對「小人物」的表彰及其影響 〉,《長庚人文社會學報 》,2010年,3:1,頁1-18。new window
楊明奇:〈試論《紅樓夢》的女性人才觀〉《濟寧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8月,第25卷第4期,頁59-61。
廖咸浩:〈「雙性同體」之夢:《紅樓夢》與《荒野之狼》中「雙性同體」象徵的運用〉《中外文學》,第15卷,第4期,頁128-148。new window
熊秉真:〈且趨且避:傳統中國因應痘疹間的曖昧與神奇〉《漢學研究》,1998年12月,第16卷第2 期,頁285-315。new window
熊秉真:〈驚風:中國近世兒童疾病與健康研究之一〉《漢學研究》,1995年12月,第13卷第2期,頁169-203。new window
熊秉真著,岳心怡譯:〈建構的感情:明清家庭的母子關係〉,收入盧建榮編:《性別、政治與集體心態:中國新文化史》(臺北:麥田出版,2001),頁255-280。new window
趙齊平:〈關於《紅樓夢》的成書過程〉《名家解讀紅樓夢》下,(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
鄧偉龍:〈滿紙荒唐言,一曲女兒歌:《紅樓夢》的女性主義解讀〉《邵陽學院學報》,2003年第6期,頁84-86。
鄭培凱:〈晚明袁中道的婦女觀〉《近代中國婦女研究》,1993年6月,第1期,頁201-216。new window
歐麗娟:〈《紅樓夢》中的神話破譯:兼含女性主義的再詮釋〉《成大中文學報》,2010年10月,第30期,頁101-140。new window
歐麗娟:〈母性.母權.母神:《紅樓夢》中的王夫人新論〉《臺大中文學報》,2008年12月,第29期,頁317-360。new window
歐麗娟:〈身分認同與性別越界:《紅樓夢》中賈探春新論〉《臺大中文學報》,2009年12月,第31期,頁197-242。
歐麗娟:〈論《紅樓夢》中的度脫模式與啟蒙進程〉《成大中文學報》,2011年3月,第32期,頁125-164。new window
劉惠琴 :〈母女關係的社會建構 〉《應用心理學》,2000年夏,第6期,頁97-130。new window
劉詠聰 :〈清代女性課子書舉要 〉《東海中文學報》,2008年,7月,第20期,頁187-216。new window
劉廣定:〈版本研究麤談〉《紅樓夢學刊》,2008年,第3輯,頁18-26。
薛海燕:〈《紅樓夢》女性觀與明清女性文化〉《紅樓夢學刊》,2000年第2輯,頁298-309。
賴芳伶:〈孤傲深隱與曖昧激情:試論《紅樓夢》和楊牧的〈妙玉坐禪〉〉《東華漢學》,2005年5月,第3期,頁283-318。new window
賴芳伶:〈海外學人專訪——陳慶浩博士的紅學研究 〉《東華漢學》,2008年12月,第8 期,頁255-277。
賴芳伶:〈《紅樓夢》大觀園的隱喻象徵與美學實現〉初稿,發表於「海上真真:2013紅樓夢暨明清文學文化國際研討會」。new window
賴惠敏:〈檔案介紹:清代〈內閣題本刑科婚姻命案類〉〉《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999年8月,第7期,頁163-168。new window
鮑家麟:〈陰陽學說與婦女地位〉《漢學研究》,1987年12月,第5卷,第2期,頁501-512。new window
羅久蓉:〈Engendering China: Women, Culture, and the State(書評)〉《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995年8月,第3期,頁263-275。
[日]合山究,夏廣興譯:〈《紅樓夢》中的女人崇拜思想和它的源流〉《紅樓夢學刊》,2000年第一輯,頁319-330。
[日]野村鮎子:〈明清散文中的女性與家庭暴力書寫〉《近代中國婦女研究》,2008年12月,第16期,頁209-225。new window
[美]孫康宜:〈性別的困惑:從傳統讀者閱讀情詩的偏見說起〉《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998年8月,第6期,頁109-118。new window
[美]高彥頤:〈「空間」與「家」:論明末清初婦女的生活空間〉《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995年,8月,第3期,頁21-50。new window

四、 學位論文
余佩芳:《新文類的誕生:八十回本《紅樓夢》的成長編述》(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2011,碩士論文)。
吳麗卿:《《紅樓夢》的女性認同》(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5,碩士論文)。
李豔梅:《《三國演義》與《紅樓夢》的性別文化初探:以男義女情為核心的考察》(輔仁大學中文系,2002,博士論文)。
周忠泉:《《紅樓夢》中的家庭型態之研究》(中正大學歷史系,1993,碩士論文)。
林秀玲:《喪子女佛教徒之哀傷意義重構歷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2009,博士論文)。new window
陳蓉萱:《《紅樓夢》丫鬟析論——以重點人物為主》(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2008,碩士論文)。
張永賢:《從華人社會文化脈絡論國小教師體罰的實踐邏輯》(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2008,碩士論文)。
張育慈《從爭強鬥豔到馴服女性:三至十世紀妒婦現象與「妒婦形象」書寫》(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所,2006,碩士論文)。
楊平平:《父權社會下的女兒國──《紅樓夢》女性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5,碩士論文)。
廖彩真:《明清婦女的社會生活:以《醒世姻緣傳》為中心》(中興大學歷史系,2007,碩士論文)。

五、 網路資源
三從四德與七出之條:http://www.chiculture.net/1002/html/index.php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ctext.org/zh
古今圖書集成:http://140.128.103.128/chinesebookweb/home/index.asp
臺灣婦女網路論壇:http://forum.yam.org.tw/women/index.htm
紅樓夢網路教學研究資料中心:http://cls.hs.yzu.edu.tw/hlm/
紅樓藝苑:http://www.openow.net/home.nv
寒泉檢索系統:http://libnt.npm.gov.tw/s2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