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工業產出結構的演變: 1912-1990
書刊名:經濟論文叢刊
作者:葉淑貞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eh, Shu-jen
出版日期:1996
卷期:24:2
頁次:頁227-274
主題關鍵詞:工業結構結構變動係數輕工業重工業Industrial structureThe coefficient of structurial changeLight industryHeavy indust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 博士論文(5) 專書(4)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1
  • 點閱點閱:41
     台灣戰前與戰後工業結構的演變大異其趣,主要的差別在於戰前的工業 高度而且長期偏重於糖業,導致全體工業以及經工業結構變動緩慢。研究日治時 代經濟史的文獻多將戰前工業結構的演變歸諸於殖民政策,或視為殖民經濟的一 環。本文探究二十世紀以來:台灣工業結構的演變有何獨特性,以及可否將獨特 性歸因於政治地位獨立與否的因素。主要的結論可以歸納為兩點,第一、工業化 前期全體工業長期且高度偏向於輕工業,以致於全體工業結構變動緩慢、遲遲未 能轉型等現象,並非台灣所特有。第二、相對於多數國家之從紡織業展開工業化, 台灣現代工業的發展卻始自於糖業。若將日治時代的台灣與同時代的日本相比, 前者的糖業比紡織業具有比較利益。因此當日本成為台灣唯一最重要的貿易市場 之後,台灣總督府選擇建立並發展新式糖業,而未積極扶植紡織業之政策。似乎 不能全然歸諸於殖民政策這個因素。
     This article analyzes whether the evolution of Taiwan's industrialstructure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has been relatedto her changing political status. The major finding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First, the long-term high concentration of Taiwan'sindustrial sector on light industry in the early stage of its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led to the slow structurial change for the wholeindustry. However, this phenomenon is not peculiar. Second, incontrast to the experience of many countries which started their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Taiwan began from the sugar industry. Comparing Japanesecolonial Taiwan with Japan in the same era, we find that Taiwan'ssugar industry had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over its textile industry. Economic forces would have caused Taiwan's sugar industry todevelop even without government support.
期刊論文
1.黃紹恆(19950900)。明治後期日本製糖業的「雙重構造」。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2(1),79-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榮義、蕭文宗、陳彥煌(19850900)。臺灣產業結構變化之研究:從需求結構變化之探討。臺灣銀行季刊,36(3),20-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henery, H. B.(1960)。Patterns of industrial growth。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0(4),624-654。  new window
4.林邦充(19690600)。臺灣棉紡織工業發展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20(2),76-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茂修(19821200)。臺灣紡織工業之發展。臺灣銀行季刊,33(4),30-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田時雨(19750300)。臺灣之製糖工業。臺灣銀行季刊,26(1),29-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松根(19920300)。臺灣輕重工業投資行為之結構變遷分析。臺灣銀行季刊,43(1),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謝森中(19830100)。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的展望。自由中國之工業,59(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Smith, Thomas C.(1969)。Farm Family By-employments in Preindustrial Japan。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29(4),687-713。  new window
10.吳聰敏(19910600)。1910年至1950年臺灣地區國內生產毛額之估計。經濟論文叢刊,19(2),127-1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淑貞(19930600)。日據臺灣租稅結構之分析。經濟論文叢刊,21(2),179-2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邢慕寰(1983)。再論台灣工業長期發展政策。台灣工業發展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5-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游坤敏(1983)。台灣國際貿易與工業化之關係。台灣工業發展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325-3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1946)。台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經濟部統計處(1972)。中華民國台灣工業生產統計月報(1972年12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經濟部統計處(1978)。中華民國台灣工業生產統計月報(1978年12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經濟部統計處(1983)。中華民國台灣工業生產統計月報(1983年2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經濟部統計處(1983)。中華民國台灣工業生產統計月報(1983年10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經濟部統計處(1984)。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工業生產統計月報(1984年1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經濟部統計處(1984)。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工業生產統計月報(1984年8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經濟部統計處(1989)。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工業生產統計月報(1989年2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經濟部統計處(1994)。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工業生產統計月報(1994年1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台灣總督府殖產局(1928)。台灣商工統計(昭和元年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台灣總督府殖產局(1942)。台灣商工統計(昭和十五年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台灣總督府殖產局特產課(1938)。台灣糖業統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台灣省主計處(1971)。中華民國台灣省統計提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葉淑貞(1995)。從歷史角度剖析台灣戰後工業發展的特徵。臺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Rawski, Thomas G.(1989)。Economic Growth in Prewar Chin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2.趙岡、陳鐘毅(1977)。中國棉業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矢內原忠雄、周憲文(1987)。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臺北: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進慶(1993)。台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楠井隆三(1944)。戰時臺灣經濟論。臺北:南方人文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行政院主計處(1983)。中華民國行職業標準分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工業委員會(1954)。自由中國之工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工業委員會(1956)。自由中國之工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井出季和太、郭輝(1956)。日據下之臺政。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1986)。中華民國工業發展概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連橫(1979)。台灣通史。臺北:古亭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薛琦、陳博志、吳忠吉(1991)。進出口商品結構別複分類之研究。臺北:財政部統計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Beasley, W. G.(1974)。The Modern History of Japan。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  new window
14.Clark, W. A. Graham(1914)。Cotton Goods in Japan and Their Competition, on the Manchurian Market。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new window
15.Council for Economic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Republic of China(1963)。Taiwan Statistical Data Book。  new window
16.Gillis, Malcolm、Perkins, Dwight H.、Roemer, Michael、Snodgrass, Donald(1987)。Economics of Development。New York:W. W. Norton。  new window
17.Koh, Sung Jae(1966)。Stage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Asia。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new window
18.Seki, K.(1959)。The Cotton Industry of Japan。Tokyo: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  new window
19.Sutcliffe, R. B.(1971)。Industry and Under-Development。London:Addison-Wesley。  new window
20.卓克華(1990)。清代臺灣的商戰集團。臺北市: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宗漢(19800000)。光復前臺灣之工業化。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Ho, Samuel P. S.(1978)。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aiwan, 1860-1970。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我軍(1949)。臺灣之茶。臺灣之茶。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台灣銀行金融研究室(1949)。台灣之糖業(統計)。台灣之糖。臺北: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村孝志(1954)。荷領時代之台灣農業及其提勵。台灣經濟史。臺北: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全漢昇(1976)。近代中國的工業化。中國經濟史研究。香港:新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佐藤幸人(1992)。貿易的作用。台灣的工業化:國際加工基地的形成。臺北: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佐藤幸人(1992)。主要產業的分析:纖維產業。台灣的工業化:國際加工基地的形成。臺北: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施敏雄、李庸三(1994)。台灣工業發展方向與結構轉變。台灣工業發展論文集。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孫鐵齋(1949)。台灣之糖。台灣之糖。臺北:台灣銀行金融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東之(1956)。台灣之紡織工業。台灣之紡織工業。臺北: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東之(1956)。台灣之棉紡工業。台灣之紡織工業。臺北: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博志(1994)。台灣的產業變遷結構。台灣經濟發展論文集--紀念華嚴教授專集。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漢裕(1984)。日據時代台灣經濟之演變。經濟發展與農村經濟。臺北:張漢裕博士文集出版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葉萬安(1991)。台灣的經濟計畫。台灣經驗四十年(1949-1989)。臺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篠原三代平(1972)。礦工業。長期經濟統計:推估と分析。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薛琦(1993)。外商與技術引進。台灣經驗四十年。臺北:天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