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治時期臺灣煙酒專賣經銷商之研究
作者:蕭明治
作者(外文):Ming-Chih Hsiao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所
指導教授:黃秀政
顏尚文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0
主題關鍵詞:專賣酒類經銷商日治時期煙草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in Taiwandistributorsmonopolytobaccowin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3)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8
本論文為釐清日治時期臺灣各地從事煙酒專賣的經銷商,他們的數量、身分背景及其分布情形為何,並進一步論述殖民權力透過這些經銷商如何影響地方社會的發展,以此切入日治殖民史的研究。
經由整理分析得知,這些煙酒經銷商不論是接受殖民當局籠絡的臺籍士紳,抑或被優退安置的日籍人士,他們之背景為年齡在41-55歲之間;臺籍多分布於臺北市、臺南市,日籍主要從鹿兒島縣、熊本縣而來;指定或兼任為經銷商前的本業,則以雜貨商、實業家、製造業,還有官職為主;學歷則有漢學、公學校、中學校、國語學校;資產多在一萬日圓以上者。由於,專賣局賦予他們此種經銷特權,故與殖民當局建立「恩侍關係」,使得他們除了在政治上成為殖民協力者之外,也分別在經濟上、社會上以及文化、宗教上做出某種程度之貢獻,可將其視為日殖民統治的在地樁腳。因此,他們在日治時期臺灣之專賣事業與殖民統治扮演雙重的功能性角色,其重要性不容忽視。
This thesis is to clarify the tobacco and wine monopoly distributors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in Taiwan, their number, the identity of the background and distribution for that, And further to discuss the colonial powers through the distributors how to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community, to cut in the research of the Japanese colonial history.
Through consolidation analysis, the tobacco and wine monopoly distributors, whether Taiwanese who to accept the Japanese colonial Government give benefits, or Japanese have been rehoused. Their background for the aged were between 41-55 years old; Taiwanese original place of birth from Taipei, Tainan, and the Japanese mainly from Kagoshima, Kumamoto;their original occupation were the grocer, business, industialist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the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of a Chinese studies, public schools, secondary schools, teachers''colleges; most of their property were more than 10,000 yen. As a result, Monopoly Bureau give them to the distribution of such a privilege to found "Patron-Client Relationship " ,so that they become politically colonalist helper, to help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eligious affairs. we can call them who brokers of the Japanese colonial rule. Therefore, They were specializes in the monopoly undertakings and the colonial rule of double functional roles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in Taiwan, that was importance and cannot be ignored.
一、中日文部份
(一)基本史料
1.官方資料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13,416冊,1895-1945年。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1-12,815冊,1905-1945年。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總督府府(官)報》,臺北:該課,1897-1945年。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編,《臺灣專賣法規》,臺北:該局,1920年、1929年。
臺灣總督局殖產局商工課編,《熱帶產業調查書》,臺北:該課,1935年。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總督府統計書》第1至46冊,臺北:該府,1897-1942年。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臺北:該室,1946年12月。
2.報紙及雜誌
《臺灣日日新報》,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05-1940年。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05-1911年。
《臺灣新民報》,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0-1934年。
《專賣通信》,臺北:臺灣總督府專賣局,1909-1935年。
《臺灣の專賣》,臺北:臺灣總督府專賣局,1936-1940年。
《臺灣時報》,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09-1945年。

(二)專書及論文集
1. 日文專書
上田元胤,《臺灣士商名鑑》,臺北:にひふか社,1901年。
大園市藏,《現代臺灣史》,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
大園市藏,《臺灣人物誌》,臺北︰谷澤書局,1916年。
山川岩吉,《最近の南部臺灣》,臺南:臺灣大觀社,1923年。
山本美越乃,《植民政策研究》,京都:弘文堂,1920年。
川村直岡,《臺灣の專賣事業に就て》,臺北:小塚印刷廠,1928年。
內藤素生,《南國之人士》,臺北:臺灣人物社,1922年。
矢內原忠雄,《植民與植民政策》,東京:有斐閣,1926年。
矢內原忠雄,《日本帝國主義下の臺灣》,臺北:南天書局,1997年。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帕米爾書局,1985年。
古川松舟、小林小太郎,《臺灣開發誌》,臺北:成文出版社,1999年。
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志》,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37年。
鶴見祐輔,《後藤新平》東京:勁草書房,1990年。
林進發,《臺灣人物評》,臺北︰赤陽社,1930年。
林進發,《臺灣官紳年鑑》,臺北:民眾公論社,1934年。
柯萬榮,《臺南州名士錄》,臺南:臺南州名士錄編纂局,1931年。
許生,《財團法人竹南成仁會概況》,竹南庄:該會,1936年。
杉本良,《專賣制度前臺灣の酒》,東京:一匡印刷所,1932年。
宮崎健三,《酒專賣側面史》,臺北:實業時代社,1932年。
宮川次郎,《酒專賣の話》,臺北:臺灣實業界社,1936年。
岩岐潔治,《臺灣實業家名鑑》,臺北:臺灣雜誌社,1912年。
蔡錦堂,《日本帝國主義下台湾の宗教政策》,東京都 : 同成社,1994年。
東鄉實、佐藤四郎,《臺灣植民發達史》,臺北:南天書局,1996年。
橋本白水,《臺灣專賣事務要覽》,臺北:南國出版協會,1932年。
鷹取田一郎,《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年。
稅所重雄,《臺灣煙草栽培變遷史》,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興南新聞社,《臺灣人士鑑》,臺北:該社,1943年。
臺南新報社,《臺灣大觀》,臺南:該社,1935年。
臺灣新民報社,《臺灣人士鑑》,臺北︰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1934年。
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編,《臺灣樟腦專賣志》,臺北:該會,1934年。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編,《臺灣酒專賣史》,臺北:該局,1942年。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編,《臺灣の專賣事業》,臺北:該局,1930年。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編,《專賣事業年報》,臺北:該局,1929年。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編,《煙草專賣專賣三十週年紀念號》,臺北:該局,1935年。

2.中文專書
卜正民(Timothy Brook)著、張華譯,《為權力祈禱:佛教與晚明中國士紳社會
的形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
于宗先主編,《經濟學百科全書第一編:經濟史》,臺北:聯經,1989年。
方世榮,《統計學導論》,臺北:華太書局,1995年。
王良行,《近代中國對外貿易史論集》,臺北:知書房出版社,1997年。
王錫倫編譯,《近代世界殖民史略》,上海:中華書局,1931年。
何思瞇,《抗戰時期的專賣事業》,臺北:國史館,1997年初版。new window
凃照彥,《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人間出版社,1993年。
若林正丈著、日治時期史料翻譯研究會譯,《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臺北:播種者出版公司,2007年。
葉榮鐘、李南衡編,《臺灣人物群像》,臺北:帕米爾出版社,1985年。
吳三連口述、吳豐三記錄,《吳三連回憶錄》,臺北:自立晚報社,1991年。
杜贊奇著、王福明譯,《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
范雅鈞,《臺灣酒的故事》,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2年。
洪敏麟、陳漢光、廖漢臣編著,《臺灣堡圖》,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69年。
林玉茹,《清代竹塹地區的在地商人及其活動網絡》,臺北︰聯經出版社,2000new window
年。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晚清臺灣》,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臺
灣研究叢刊第115種,1978年。
李國祁總纂,《臺灣近代史.經濟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1995年。
李昭容,《鹿港丁家之研究》,彰化:左羊出版社,2002年。
張宗漢,《光復前臺灣之工業化》,臺北:聯經,1980年。new window
黃通,《日據時代臺灣之財政》,臺北:聯經,1987年。
黃秀政,《臺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92年。new window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臺灣史》,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2年。new window
許佩賢,《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5年。new window
陳明通,《地方派系與政治變遷》,臺北:月旦出版社,1995年。
陳培豐著,王興安、鳳氣至純平編譯,《「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
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臺北:麥田出版,2006年。
蔡培火等合著,《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市:自立晚報,1971年。new window
蔡榮芳,《香港人之香港史》,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1年。
周憲文編,《臺灣經濟史》,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80年。
周婉窈,《海行兮的時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文集》,臺北:允晨文化出new window
版社,2003年。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8年。new window
卓克華,《清代臺灣的商戰集團》,臺北︰台原出版社,1990年。
彭炳進,《日本教育制度史研究》,臺北:馨園出版社,2000年。
辜顯榮翁傳記編纂會原著、楊永良譯,《辜顯榮傳》,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
會,2007年。
劉寧顏總纂,《重修臺灣省通志》,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82年6月。
趙祐志,《日據時期臺灣商工會的發展(1895-1937)》,臺北︰稻鄉出版社,1998 年。
魏喦壽、茅秀生,《臺灣之醱酵工業》,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2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著,《臺灣之糖》,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之臺灣特產叢刊第
一種,1950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著,《臺灣之樟腦》,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之台灣特產叢刊
第十種,1952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著,《臺灣之鹽》,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之臺灣特產叢刊第
十一種,1952年。

(三)論文
1.期刊論文
王世慶,〈日據時期之降筆會與戒煙運動〉,《臺灣文獻》37:4,1986年12月,new window
頁111-152。
王御風,〈從日治屏東市(街)議員看社會領導階層之變遷(1920-1945)〉,《屏
東文獻》51, 2007年12月,頁51-83。
林寶安,〈日據時期臺灣的信用組合與地方社會〉,《臺灣銀行季刊》44:3,1993年9月,頁81-100。new window
林呈蓉,〈日據時期臺灣島內移民事業之政策分析〉,《淡江史學》7,1997年6月,頁164-186。new window
李騰嶽,〈鴉片在臺灣與降筆會的解烟運動:反抗日本鴉片政策的一民族意識表現〉,《文獻專刊》4:3、4, 1953年12月,頁17-18。
茅秀生,〈臺灣之造酒工業〉,《臺灣銀行季刊》5:3,1952年12月,頁111-159。new window
張漢裕,〈日據時代臺灣經濟之演變〉,《臺灣銀行季刊》4:4,1950年12月,頁36-90。new window
黃師樵,〈日據時期毒害台胞的鴉片政策〉,《臺灣文獻》26:2,1975年6月,頁140-154。new window
黃美娥,〈日治時代臺灣詩社林立的社會考察〉,《臺灣風物》47:3,1997年9月,頁43-88。new window
楊逸農,〈臺灣之煙草〉,《臺灣銀行季刊》5:3,1952年12月,頁188-208。
楊選堂,〈臺灣之製煙工業〉,《臺灣銀行季刊》5:3,1952年12月,頁160-186。
程大學,〈臺灣樟腦政策史之研究〉,《臺灣風物》44:2,1994年6月,頁217-248。new window
許雪姬,〈臺灣總督府的「協力者」林熊徵:日據時期板橋林家研究之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3,1994年6月,頁55-88。new window
許雪姬,〈皇民奉公會的研究:以林獻堂的參與為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1,1999年6月,頁167-211。new window
陳立家,〈殖民統治下的協力關係:以李春生為例〉,《洄瀾春秋》3,2006年7月,頁81-102。
陳青松,〈日治時期的文史塊寶:石坂莊作〉,《臺灣文獻》53:2,2002年6月,頁238-239。new window
陳榮富,〈臺灣之信用合作事業〉,《臺灣銀行季刊》6:3,1953年9月,頁54-67。new window
陳翠蓮,〈抵抗與屈從之外:以日治時期自治主義路線為主的探討〉,《政治科學論叢》18,2003年6月,頁141-170。new window
孟祥瀚,〈社會教化與地方控制:以日治時期東臺灣新港郡社會教化組織為例〉,《興大歷史學報》16,2005年6月,頁277-303。new window
范雅慧,〈日治時期臺灣酒專賣事業中販賣權的指定與遞嬗〉,《臺灣風物》50:1,2000年3月,頁43-67。new window
施添福,〈日治時代臺灣地域社會的空間結構及其發展機制:以民雄地方為例〉,《臺灣史研究》8:1,2001年6月,頁1-39。new window
鍾淑敏,〈政商與日治時期東臺灣的開發:以賀田金三郎為中心的考察〉,《臺灣史研究》11:1,2004年6月,頁79-117。new window
蔡慧玉,〈日治臺灣街庄行政(1920-1945)的編制與運作:街庄行政相關名詞之探討〉,《臺灣史研究》3:2,1996年12月,頁94-141。new window
賴子清,〈古今臺灣詩文社(一)〉,《臺灣文獻》10:3,1959年9月,頁79-112。
顏尚文,〈赤山龍湖巖觀音信仰與嘉義縣赤山堡地區的發展(1661-1895)〉,《臺灣師大歷史學報》29,2001年6月,頁95-132。new window

2.學位論文
王興安,〈殖民地統治與地方菁英─以新竹、苗栗為中心〉,臺北:臺灣大學歷史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李維修,〈日治時期新竹地區士紳的社會角色變遷〉,新竹:新竹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李秉璋,〈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的鹽業政策〉,臺北:政大史研所碩士論文,1992年。
李季幸,〈臺灣火柴史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張麗芬,〈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樟腦業〉,臺南:成大史語所碩士論文,1991年。
張文義,〈日本殖民體制下的臺灣鴉片政策〉,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范雅慧,〈日治時期臺灣酒專賣事業〉,桃園中壢: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年。
陳進盛,〈日據時期臺灣鴉片漸禁政策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趙祐志,〈日據時期臺灣商工會的發展〉,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黃榮清,〈嘉義縣地方派系結構對選舉影響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葉東舜,〈臺北縣地方派系與自治選舉之研究〉,臺北: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
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鄭慶良,〈日據時期臺灣之煙酒專賣〉,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
文,1998年。
劉自強,〈日據時期臺灣專賣事業之研究〉,臺北:文化大學日本所碩士論文,1981年。
楊永彬,〈臺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1895年-1905年〉,臺北: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黃美月,〈台南士紳黃欣之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5年。

二、西文部份
Stewart C. Easton,The Rise and Fall of Western Colonialism (New York:Frederick
A.Praeger,Inc.,1965).
Mark R.Peattie, "Introduction" in Mark R.Peattie and Ramon H.Myers eds., The
Japanese Colonial Empire,1895-1945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
Wu, Nai-De "The politics of a regime patronage system", Dept. of Political
Science , (Univ. of Chicago ,1987.1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