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命名:阿怒人的社會空間建構
書刊名:貴州民族研究
作者:李錦
作者(外文):Li, Jin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5)
頁次:128-133
主題關鍵詞:藏彝走廊阿怒人社會空間地方Tibetan-yi corridorAnu peopleSocial spacePla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2
  • 點閱點閱:12
居住在藏彝走廊的阿怒人,在怒江流域高山峽谷的地理環境和多民族共居的社會環境中,通過對社區內的土地命名和確定邊界,構建了屬於自己的社會空間,使之成為一個具有意義的"地方"。這個地方構建的過程,既體現了阿怒人社會和宇宙觀的本質,也呈現了歷史進程的影響。是藏彝走廊民族文化生態空間建構的一種類型。
期刊論文
1.李錦、王含章(2016)。阿怒人的家屋社會與空間觀念。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3),30-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陶天麟(199712)。怒族文化史。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修訂編輯委員會(200906)。怒族社會歷史調查。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林(200809)。阿怒人:同一屋檐下的不同宗教信仰。雲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resswell, Tim、徐苔玲、玉志弘(2008)。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Lefebvre, Henri、Nicholson-Smith, Donald(1991)。The Production of Space。Wiley-Blackwell。  new window
6.Tuan, Yi-Fu(1977)。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應貴(19950000)。導論:空間、力與社會。空間、力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