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試論空間社會的生成機制、歷史形態與多重秩序
書刊名:社會理論學報
作者:朱亞坤
作者(外文):Zhu, Yakun
出版日期:2015
卷期:18:1
頁次:頁179-206
主題關鍵詞:空間社會空間社會化社會空間化歷史形態多重秩序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1
  • 點閱點閱:50
期刊論文
1.朱偉珏(2006)。文化視域中的階級和階層--布迪厄的階級理論。社會科學輯刊,6,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猛(1999)。論抽象社會。社會學研究,1999(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方文(2002)。社會行動者。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Dear, Michael J.、李小科(2004)。後現代都市狀況。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astells, Manuel、夏鑄九、王志弘(2006)。網絡社會的崛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immel, Georg、林榮遠(2002)。社會是如何可能的:齊美爾社會學文選。廣西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Soja, Edward W.、王文斌(2004)。後現代地理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加豐(1999)。擴張體制與世界市場的開闢--地理大發現新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馮雷(2008)。理解空間--現代空間觀念的批判與重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宗緒(1991)。世界近代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理查德•桑內特(2006)。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的身體和城市。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政文(2008)。西方審美現代性的確立與轉向。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傅守祥(2008)。審美化生存--消費時代大衆文化的審美想象與哲學批判。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Soja, Edward W.、陸揚、劉佳林、朱志榮、路瑜(2005)。第三空間:去往洛杉機和其他真實和想象地方的旅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戴維.哈維、閻嘉(2003)。後現代狀況--對文化變遷之緣起的探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安東尼•吉登斯、李康、李猛(2007)。社會的構成:結構化理論大綱。台北:左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Giddens, Anthony、田禾、黃平(2000)。現代性的後果。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高宣揚(2004)。布迪厄的社會理論。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Soja, Edward W.、包亞明、李鈞(2006)。後大都市:城市和區域的批判性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箭(2002)。地理大發現研究〔15-17世紀〕。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O'Neill, John、張旭春(1999)。身體形態--現代社會的五種身體。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汪民安(2006)。身體、空間與後現代性。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Lefebvre, Henri、Nicholson-Smith, Donald(1991)。The Production of Space。Wiley-Blackwell。  new window
22.Marx, Karl Heinrich、Engels, Friedrich、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199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皮羅、陳修齋(2002)。海德格爾和關於有限性思想。海德格爾與有限性思想。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efebvre, Henri(1994)。空間:社會産物與使用價值。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艾倫•史考特(1994)。社會的空間基礎之論述的意義和社會根源。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應貴(1995)。導論:空間、力與社會。空間、力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Foucault, Michel、陳志梧(1994)。不同空間的正文與上下文(脈絡)。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