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社福與衛生體系平行整合的長期照顧系統模式建構之研究
作者:陳世堅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Shih-chien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工作學系
指導教授:陳宇嘉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0
主題關鍵詞:長期照顧長期照護個案管理認知態度執行策略規劃光譜模式KAPLong-term-careCase managem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0) 博士論文(4)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5
論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與評估未來長期照顧系統透過社福與衛生體系平行整合的模式建構,如何從合作與分工的角度使長期照顧服務發揮整體性、連續性的最佳與最適之照顧服務。因此,在資料的收集上,採用質性研究的研究典範深入訪談法(以社福與衛生體系內行政界官員、學術界學者、專家以及實務界社工員、醫護人員為研究對象),而探討的內容及重點如下:
一、討論社政與衛政不同背景受訪者對長期照顧意義之認知。
二、討論長期照顧系統影響其完備性與連續性因素及問題。
三、針對社政與衛政是否整合為一傾向之態度與影響整合之癥結因素探討。
四、討論現行分立體制下社政與衛政合作分工之模式為何。
五、討論長期照顧服務連續性光譜有效連結與轉介者之角色。
本研究之結果,就受訪者對長期照顧意義的認知而言,我們發現將其觀點歸納為四個概念因素,分別是「行政觀點要素」、「制度觀點要素」、「醫療照護觀點要素」與「健康觀點要素」。而其中「制度觀點要素」觀點(即廣義的長期照顧認知,從安養到養護到護理之家的連續性照顧)為最多受訪者所擁有;至於認為目前長期照顧體系不完備且連續性服務不好的原因,經整理分析後發現幾個重要因素,分別為:「資源重疊混亂轉介效果不彰」、「多頭馬車系統建構未成型」、「供給面質量不足且分佈不均」、「財務制度不全分配不當」、「法令不明確不週延」、「沒有配套式照顧服務措施」,其中前三項為多數(約50%)受訪者所一致提出之原因;對於兩體系是否整合的傾向態度,彙整分析訪談內容發現幾個傾向態度的重要因素,分別是「整合無意型」、「整合恐懼型」、「整合無奈型」、「整合條件型」、「整合期待型」、與「整合信任型」等六類,其中約80%受訪者,態度傾向條件、期待、信任三型;再就影響整合之癥結因素,訪察後發現有主要的五項因素,分別是1、互信不足2、憂慮財務規劃或預算分配不當3、過度本位主義4、服務人群之價值系統不同5、擔心行政效率降低等;而探討兩體系在現行分立體制下可行之合作分工模式,發現幾個重要的概念因素,分別為:1、方案合作模式2、機構合作模式3、會議合作模式4、教育訓練合作模式5、基層服務中心整併合作模式,這幾個合作模式均可彈性交叉的相互為用,以發揮合作之成效;最後針對轉介機制或轉介角色扮演的訪談調查,綜合概念化出幾個要素,分別為:「團隊合作型(轉介中心型)」、「單打獨鬥型(個案管理型)」以及「兩者皆可型(人際關係型)」,其中「團隊合作型(轉介中心型)」是多數受訪者(約有七成)認為是最佳的轉介角色扮演。
本研究從KAP(認知、態度、執行)的觀點以及策略規劃的觀點說明長期照顧的概念架構,研究者整合這些概念架構後,提出六型的長期照顧連續性服務光譜模式之建構,研究者特別將之稱為「光譜模式」。這六型的長期照顧連續性服務光譜,都各有其特殊性與適用性,然而卻都具有一共同性,那就是「照顧服務連續性」的強調。歸納這六型長期照顧連續性服務光譜系統模式的特殊性說明如下:
1、平行直線型長期照顧連續性服務光譜---連續性佳,強調服務需求轉介時
的普遍性與適地性。
2、魚 骨 型長期照顧連續性服務光譜---連續性次佳,強調漸進式的分工
合作,重視循環轉介。
3、樹 型長期照顧連續性服務光譜---兩體系間已整合是特色也是基礎
,因此照顧服務連續性很好。
4、餅 型長期照顧連續性服務光譜---採個案管理是特色,而其連續性
的好壞就看個案管理者的功能。
5、座 標 型長期照顧連續性服務光譜---以社區網絡運用為主,強調適時
適地適切的連續性服務。
6、平行波浪型長期照顧連續性服務光譜---強調需求在擴散收斂之間,連續
性服務能達到需求立即的滿足。
如果要問到底如何進行兩體系的合作與分工,研究者有這麼一個想法,就是從會議合作開始做起,並由地方政府著手整併基層服務中心,由中央到地方共同辦理教育訓練合作,同時加強方案合作的推動,找定示範區辦理如三合一模式,並逐漸走向機構合作的有效目標。
研究者所提出的六個模擬架構光譜模式,都各具模式意義與實用基礎,盼望帶來更多的腦力激盪與思考。這不是定案,而是架構思想的起始點,盼望與社福、衛生體系專家學者共同砌磋,期待模塑更具亮光可行的實施架構,造福全國資深國民與需要被照顧者。
關鍵字:長期照顧、長期照護、個案管理、KAP(認知、態度、執行)、策略規劃、
光譜模式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王德睦、陳寬政(1996)。台灣地區家戶組成之推計。臺灣社會學刊,19,9-33。new window
內政部社會司(1994)。臺閩地區人口統計。台北:行政院內政部。
內政部社會司(1994)。我國老人福利工作執行概況。社區發展,67,172-179。new window
內政部社會司(1987)。台灣地區老人養護問題之研究。台北:內政部社會司。
內政部統計處(1997)。中華民國八十五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統
計處。
古梓龍(1997)。現行老人長期照護政策。加強老人保健與醫療照護總體計劃說
明會書面報告。
白秀雄(1992.6.25)。老人是社會可用之人力資源。中國時報,第五版。
行政院主計處(1998)。行政院主計部統計手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1996)。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
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1989)。人力資料調查。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經建會(1993)。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民國81年至125年人口推計。台北:
行政院經建會。
行政院經建會(1991)。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民國79年至125年人口推計。台北:
行政院經建會。
行政院經建會(1998)。我國社會福利現況、問題與對策。台北:行政院經建會。
行政院衛生署(1997)。衛生統計。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1996)。衛生統計。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1998)。長期照護三年計畫。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李增祿(1996)。社會工作概論。台北:巨流。
宋蕙安(1997)。老人長期照護社區化的探討。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
文。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呂寶靜(1997)。臺灣地區老人日間照護方案功能之初探:從老人使用者及其家new window
屬的觀點出發。政治大學社會學報,27,89-120。
呂寶靜(1994)。老人福利政策之研究。台北:內政部社會司。
呂寶靜(1993)。建立台北市老人養護系統之研究。台北:台北市社會局。
呂寶靜、施教裕、吳淑瓊、張淑英(1995)。老人福利政策之研究。台北:內政 部
吳淑瓊、呂寶靜、盧瑞芬(1998)。配合我國社會福利制度之長期照護政策研究。
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吳淑瓊(1997)。台灣老人醫療及長期照護的需要。1997亞太國際老人照護研討
會。台北。
吳淑瓊(1995)。老人長期照護研究。行政院衛生署科技計劃DOH82-TD-086。
吳淑瓊、江東亮(1995)。臺灣地區長期照護的問題與對策。中華衛生雜誌,14,new window
(3)246-255。
吳淑瓊(1994)。從健康服務的供需探討我國老人健康照護問題。經社法制論叢,
14,85-100。
吳寧遠(1995)。高雄市婦女福利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中心。
邱亨嘉(1989)。我國老年長期照護機構之規劃研究。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周玟琪、葉琇姍等譯(1995)。當代社會工作理論:批判的導論。台北:五南。
胡幼慧(1995)。社區長期照護問題之檢視。社區發展季刊,69,125-131。new window
胡幼慧(1994)。社區性長期照護問題之支持體系研究。行政院衛生署科技計劃
DOH83-TD-065。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施教裕(1998)。我國社會福利之中央行政組織體系架構。登載於詹火生等(1998)
編著:新世紀的社會福利政策。台北:厚生基金會。
施教裕(1994)。老人和家庭政策:家庭關係的內涵及意含之探討。社區發展,new window
68,84-95。
施教裕(1994)。老人對機構安養之抉擇及使用的探討---以老人適應方式三種理
論模式為例。經社法制論叢,14,101-125。
施教裕(1994)。老人福利服務使用之相關因素之探討。社會工作學刊,3,61-92。
施教裕(1993)。老人長期照護需求評估及對策探討,見王國羽主編「社會安全
問題之探討」,頁291-315。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姚美華(1995)。機構安養老人代間關係之探討。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
論文。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徐宗國外(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高迪理(1993)。臺灣地區老年人社會福利服務需求之後分析。台北:國科會。
高迪理(1991)。社會支持體系概念架構之探討。社區發展期刊,54,24-32。new window
郝溪明(1998)。老人長期照護中家庭功能之初探。社區發展季刊,83,265-273.new window
陳宇嘉、鐘文君(1998)。老人福利提供與需求評估。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
學系。
陳宇嘉、林瑞欽、陳燕禎、魏季李(1995)。「台灣省安老計劃」實施現況及未來
需求評估報告。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陳宇嘉、黃松林、姚淑芬、簡美娜(1996)。台灣省民對老人福利措施意向調查new window
研究。社會發展研究學刊,2,89-90。
陳世堅(1999)。個案管理導向之老人長期照護系統模式之探討。中華醫務社會new window
工作學刊,7,17-33。
黃松林、劉阿琴(1993)。社區中未立案養護機構之探討。台中:省政府社會處。
黃源協(1999)。社區照顧發展之脈絡分析---意識型態、政策與實務。台中:臺
灣省社會發展之前瞻學術研討會。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收錄於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
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27-45。台北:巨流。
張弘華(1996)。無自顧能力老人療養現況與未來療養需求推估。中正大學社會
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張潤書(1998)。行政學。台北:三民。
彭懷真(1999)。誰轉動生命齒輪。台北:校園書房。
彭武德(1992)。國中生的社會網絡與主觀壓力之研究。東吳大學社工系碩士論
文。台北:東吳大學社工系。
曾竹寧(1999)。論老人社區照顧服務體系之建構。社會工作學刊,5,141-170。
楊羅觀翠(1995)。社會網絡的理論與應用。社聯季刊,129,3-6。
萬育維、羅詠娜(1993)。台北市居家照顧服務人力資源之探究。社區發展,62,new window
34-42。
詹火生等(1998)。新世紀的社會福利政策。台北:厚生基金會。
詹火生(1994)。建構以民眾需求為導向的社會福利政策。社區發展,67,28-32。new window
廖榮利(1987)。社會工作理論與模式。台北:五南。
臺灣省政府社會處(1997)。常用社政法令彙編。南投:臺灣省政府社會處。
臺灣省政府社會處(1997)。社政年報。南投:臺灣省政府社會處。
蔡啟源(1995)。臺灣地區高齡志工及協助高齡者工作模式之研究。台北:雙葉
書廊。
蔡啟源(1994)。老人福利服務:研究與實務。台北:五南。
蔡宏進、廖正宏(1993)。人口學。台北:巨流。
蔡宏昭(1990)。社會福利政策--福利與經濟的整合。台北:桂冠。
劉邦富、黃松林、劉阿琴(1996)。台灣省已未立案老人養護機構探討。社會發new window
展研究學刊,2,62-66。
謝美娥(1997)。從失能老人社區照顧的需求初探服務網絡之建立。政治大學社
會學報,27,47-88。
簡春安、周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new window
簡春安(1995)。臺灣省未立案養護機構評估報告。南投:臺灣省社會處。
藍忠孚、熊惠英(1993)。台灣地區長期照護服務之現況及其問題。護理雜誌,new window
40 (3),15-24。
譚開元(1998)。現行醫療與福利相關措施重點報告。台北:全國社會福利會議。
二、英文部分
Abramovice, Ben.(1988)。Long Term Care Administration. New York: Haworth.
Albert, J. E. (1988)。Social Service For Old Person. Illinois :Waveland.
Allen-Meares, P., & Lane, B. A. (1987)。Grounding social work practice in Theory:
Ecosystem. Social Casework,65 (6),323-329.
Atchley, R. C. (1997)。Social forces and aging: 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Gerontology,
CA :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Barker, R. L. (1991)。Social work dictionary. Markland : Sliver Spring, NASW.
Brody, S. J. (1982)。The hospital role in providing health care to the elderly: Coor
-dination with other community services. in The hospital''s role in caring for
elderly:Leadership issue.Chicago: The hospital research and educa -tional trust.
Caldwell, J. M. (1982)。 Home Care:Utilizing Resources to Develop Home Care.Hos-
pitals,56,68-72.
Caplan, G. (1974)。Support system and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 Lectures on conce-
pt development. New York : Behavioral Publications.
Carter, S. (1994)。Model programs and services─Organizing systems to support
competent social behavior in children and youth. Washington : Office of special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ve services.
Elizabeth M. Tracy. (1993)。Teaching about social networks and social support : A
social network mapping exercise, Journal of Teaching in Social Work, 7 (2),
37-46.
Franklin, C. (1998)。One hundred years of innovative ideas about practice. Social
Work in Education, 20 (4), 211-217.
Germain, C. B. (1979)。Social Work practice : People and environments-An eco-
logical perspective.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Germain, C. B.& Gitterman, A. (1985)。The life model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Gitterman, A. (1996)。Debate with authors-Ecological perspective : Response to pro-
fessor Jerry Wakefield. Social Service Review, 70 (3),472-476.
Glaser, B. G. & Strauss, A. (1967)。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Chicago :
Aldine.
Goldstein, H. (1991)。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social work : Partner in discovery.
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Welfare, 18 (4) ,101-120.
Greene, R. R. & Ephross, P. H. (1991)。Human behavior theory and social work pract-
ice. New York :Aldine De Gruyter.
Guba, E. G., & Lincoln, Y. S. (1989)。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 Newbury Park,
CA : Sage.
Henk, M. L. (1989)。Social Work In Primary Care . London : Sage.
Hull, J. (1995)。Indian control and the delivery of 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s to student
in band-operated school in Manitoba. Albert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1
(1),36-62.
Jencks, C. (1993)。Rethinking Social Policy.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Kane, R. A. (1987)。Long-term care.In A. Minahan, The 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 59-72,Sliver Spring.MD:NASW.
Karls, J. M. & Wandrei, K. E. (1995)。Person-in-environment, In 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 (19th ed.) (1818-1827), Washington DC : NASW.
Koff, T. H. (1982)。Long-term care : An Approach to Serving the Frail Elderly.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Inc.
Lewis, J. S. (1993)。Independent living among community-based elderly : The
impact of social support and sense of coherenc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at
Baltimore.
Maguire, Lambert. (1991)。Social support systems in practice : A generalist
approach, NASW press.
Manton, K. G.,Corder, L. S.,& Stallard, E. (1993)。Estimates of change in chronic
disability and institutional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ra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elderly population from the 1982,1984,and 1989 national long- term-care
survey. Journal of Gerontology. 48 (4), 153-166.
Marshall, C., & Rossman, G. B. (1995)。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New Delhi :
Sage Publication.
Marshall, M. (1990)。Social Work With Old People (2nd ed.). London :Macmillan.
Mechanic, David. (1987)。Challenges in long-term care policy. Health Affairs, 6,
22-34.
Neugarten, B. (1982)。Age or need?Beverly Hills:Sage Publications, Inc.
Patton, M. Q. (1990)。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California :
Sage Publication.
Payne, M. (1991)。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A critical introduction. IL : Lyceum
Books Inc.
Regnier, V., Hamilton, J., & Yatabe, S. (1995)。Assisted living for the aged and frail.
New York: Columbia Univfrsity Press.
Rice, D. P.,& Feldman, J. J. (1993)。Living longer in the United States : Demographic
Changes and health needs of the elderly. Milbank Memoreial Fund Quarterly.
Rubin, A., & Babbie, E. (1997)。Research method for social work (3th ed.). CA :
Wadswoth.
Skidmore, David. (1997). Community care : Initial training and beyong. London, U.
K. : Arnold.
Somers, A. R. (1982)。Long Term Care for the Elderly and Disabled, A New Health
Priorit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07, 221-225.
Stern, P. N. (1980)。Grounded theory methodology : Its uses and processes. Image,
12 (1), 20-23.
Strauss, A., & Cobin, J. (1994)。Grounded theory methodology : A discovery. In N.
K. Denzin & Y. S. Lincoln (Eds.), Handbook of qulitative research. (pp273-285).
Thousand Oaks, CA : Sage publications, Inc.
Strauss, A., & Cobin, J. (1990)。Basics of qu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Newbury Park, CA : Sage publications, Inc.
Turner, F. J. (1996)。Social work treatment (4th ed.) N. Y. : The Free Press.
Tutty, L. M., Rothery, M. A. & Grinnell, R. M. (1996)。Qulitative research for social
Workers. MA : Allyn & Bacon.
Wakefield, J. C. (1996a)。Dose social work need the eco-system perspective?Part1.
Is the perspective clinically useful?Social Service Review, 70 (1), 1-32.
Wakefield, J. C. (1996b)。Dose social work need the eco-system perspective?Part2.
Does the perspective save social work from incoherence?Social Service
Review,70 (2), 183-213.
Wakefield, J. C. (1996c)。Dose social work need the eco-system perspective?
Reply to Alex Gitterman, Social Service Review, 70 (3),476-481.
Walker, M. E., Wasserman, S., & Wellman, B. (1994)。Statistical model for social
support neyworks, In S. Wasserman & J. Galaskiewicz(Ed.): Advances i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53-78). CA: sage.
Wan, T. H. (1986)。Evaluation Research in Long Term Care. Research on Aging.
8(4), 16-20.
Weil, M., Karls, J. M. (1985)。Hospital Origins and Recent Development. In Karls
Weil & Associates, Case Management in Human Service Practice, Washington
:Jossey-Bass Publisher.
Weiss, R. S. (1974)。The previsions of social prelationships In Z. Rubin(Ed.) :
Doing Into Others (17-26). New York : Prentice Hall.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