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投資信託關於公司治理及投資人保護法律制度的研究
作者:李福隆
作者(外文):Fu-lung Lee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所
指導教授:謝哲勝
廖咸興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5
主題關鍵詞:投資信託證券投資信託不動產投資信託公司治理忠實義務利益衝突關係人交易投資人保護資訊揭露公開說明書重要性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investor protection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materialityprospectusinformation disclosureinvestment trust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corporate governancefiduciary dutyconflicts of interes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7
信託為一種財產管理制度,隨著財務管理制度的創新及發展,信託也被廣泛運用在各項投資活動,因此投資信託制度應運而生。為求瞭解現代投資信託制度源於美國麻州信託,第二章首先說明其別稱及意義、分析各項特性,並探討兩種類型,進一步分析證券投資信託、不動產投資信託的意義、特性與類型,以及不同制度的發展概況,作為研究投信事業的公司治理及投資人保護法律制度的重要基礎。
隨著公司治理成為先進國家、區域性經濟組織及相關國際組織所重視的課題,維護股東權益與經營階層的忠實義務及利益衝突有密切關係,為求探討證券投信事業及不動產投信事業的公司治理,在說明公司治理的概念及其修訂議題之餘,第三章探討我國證券投信事業公司治理的法令與實施現況、比較國內外有關證券投信事業設置與監督管理的相關規定,在強調證券投信事業關切國外證券的公司治理規範及實務運作之餘,並歸納一國公司治理體系主要面向與問題,同時強調證券投信事業的忠實義務及利益衝突防免是強化公司治理的重要問題,而探討忠實義務的實質內涵及法制規範、區別類似概念及分析其法律效果,並以關係人交易案例檢討現行法制相關規定。
另一方面,雖然我國不動產投信制度參考美國不動產投資信託而建立,然而第四章提及美國不動產投信事業的公司治理議題與其組織型態相關,並強調內外部營運模式的不動產投信事業衍生不同的公司治理問題,而我國不動產投信事業的公司治理議題,因產業結構以取得財政部野i而得兼營信託業務的銀行為主,所以不動產投信事業違反忠實義務而發生利益衝突情事,以固有業務與信託業務之間的利益衝突、自己交易或關係人交易為主。
投資信託事業推動有效的公司治理,可使基金投資人權益獲得適當的法律保護,足見投資信託制度投資人保護與投信事業公司治理具有相當關連,不論是美國制定投資公司法前後或晚近避險基金違反公開說明書進行擇時交易或遲延交易、我國投信投顧法通過立法前後,兩國證券主管機關皆多有作為,值此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投信投顧法先後通過立法,投信基金市場也需要以投資人保護為核心概念的規範體制,因此第五章試以不同權力作用與宏觀角度為出發點,分別探討國內外基金投資人保護的立法發展、司法實務以及行政監督,藉以檢討調整我國證券投信制度的投資人保護工作,期能健全證券投信法制發展及提昇基金投資人對市場的信心。同時,雖然不動產投信基金受益人也是證券投資人,但是我國投資人保護法規定保護機構需於券商財務危機而發生違約交割情事,始得動用保護基金償付投資人,並不提供基金投資人法律保護,所以不動產投信制度的投資人保護,在法制規範及行政監督方面,仍有賴不動產證券化條例明文規範,至於司法實務,則有待法院作成可供參考的正確見解。
此外,不動產投信事業所揭露的相關資訊愈正確,則不動產投信基金投資人愈能依據該資訊作成適當的投資決策,因此第六章另從微觀角度研究不動產投信制度的投資人保護,以不動產投信事業公司治理的資訊揭露作為核心概念,介紹重要性及其理論基礎,歸納我國不動產投信法制有關資訊揭露規定,並探討美國不動產投信事業的資訊揭露,以利進行比較分析。再者,不動產投信事業向不特定投資人募集發行不動產投資信託受益證券,其所提供的公開說明書應記載事項是否完整且正確、容易取得及理解、取得獨立會計師或律師的簽證,皆是影響基金投資人能否判斷該受益證券有無投資價值的重要因素,可見公開說明書與投資人權益密切相關,所以第六章也探討美國及我國不動產投資信託的公開說明書法制,並比較分析該公開說明書的法制規範、編製內容及相關問題的法律責任,以利我國推動不動產投資信託制度的投資人保護。
除了研究結論,本文最後一部份提出我國投信投顧法、投信投顧事業公司治理實務守則、證券投資信託利益衝突防免法制、不動產投資信託公開說明書法制的修訂建議。此外,也指出未來不動產投信事業及不動產投信基金的發展方向、國內建立基金投資人保護法制以及檢討不動產投信事業資訊揭露立法政策的必要性,最後再度強調國際投資信託基金應該注意全球公司治理,以及進行外國法比較分析的適切性。
Trust is the institution used for properties management. With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operties management, trust is also applied to all kinds of investment. So the institution of investment trust comes with the tide of fash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 business trust,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article illustrated its alternative name, mea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ategory. And then further to analyze the meaning, characteristics, category and development of securitie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Due to the task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was placed importance by advanced countries and regional economic organizations,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shareholders were closely-related to the fiduciary duty and conflicts of interest of the management. Part three explored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enterprise (SITEs), its contents included the concept and revised principle, law and regulation of Taiwan SITEs, comparison of the supervis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ITEs, generalization of the dimension and issue of a country’s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difference of fiduciary duty’s similar concept and legal effect. And then the part was ended with a case of Taiwan SITEs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
Although the Taiwan REIT came from REITs of America, these institutions were entirely different. Part four mentioned about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America REIT enterprise was related to its organizational pattern, and put emphasis on operational model brought about different governance problem.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issues of Taiwan REIT enterprise were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 between banking business and trust business and self-dealing and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 because of the industry structure focused on the banks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Effec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investment trust enterprise can br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und investors with adequate legal protection, so inte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or protection of investment trus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investment trust enterprise was evident. At the time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and Consulting Act and Securities Investor and Futures Trader Protection Act was enacted by the Yuan of Legislation, we still need the norm system concerning investor protection of investment trust fund market. From macroscopic viewpoint of power function, part five discussed investor protection in America and Taiwan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fund respectively from legislative development, judicial practice and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The protection institution may use the protection fund for payment under the circumstance when a securities investor’s consigned securities firm breaches contract due to financial difficulties, pursuant to Article 21 of Securities Investor and Futures Trader Protection Act. Therefore the Act cannot offer fund investors with enough legal protection, it depends upon Real Estate Securitization Act to strengthen the legal norm and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and all levels of courts to announce correct verdicts.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the information disclosed by REIT enterprise was more correct, REITs investor can make more appropriate investment policy. From microscopic viewpoint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part six investigated investor protection in America REITs and Taiwan REIT funds. We’ll introduce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ground of REIT enterpris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duce the disclosure provision of Taiwan REIT enterprise, and compare with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America REIT enterprise. REIT enterprise issued beneficial securities to raise the fund of non-specific persons, the integrity and accuracy and availability and comprehensibility and expert certification of prospectus were relevant factors to influence the investors’ judgment about REIT beneficial securities’ value. With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spectus and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investor, this part still talked about the legal institution of America REITs and Taiwan REIT funds prospectus and analyze the norm, content and legal issues.
Besides the conclusion, part seven suggested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and Consulting Act, Corporate Governance Best-Practice Principles for SITEs/SICEs and the legal institution concerning the prevention from SIT conflicts of interest and REIT prospectus in Taiwan to revise. Afterward we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of REIT enterprise and REIT funds, the necessity to build up the legal norm of funds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to review the legislation policy of REIT enterpris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inally, we laid stress on international fund to take notice of global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suitability to compare with foreign legal norm.
壹、中文部分(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一、書籍
方嘉麟,信託法之理論與實務,月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月,二版一刷。
方嘉麟,「信託架構之價值取向及衝突平衡設計」,信託法之理論與實務,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輯,月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月,二版一刷。
王文宇,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4月,初版一刷。new window
王文宇,公司與企業法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5月,初版一刷。new window
王惠光,「公司法中代表訴訟制度的缺失與改進之道」,商法專論—賴英照教授祝賀論文,元照出版公司,1995年7月,頁107-168。
王志誠,金融資產證券化—立法原理與比較法制,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10月,頁77-78。new window
五南編輯部編著,法律英漢辭典,1993年8月。
李建良、陳愛娥、陳春生、林三欽、林合民、黃啟禎合著,行政法入門,元照出版公司,2004年5月,頁77-83。new window
宋明哲,現代風險管理,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11月。
余雪明,證券交易法,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編印,2001年3月二版。
余雪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及董事會」,新修正公司法解析,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3月,頁284。new window
余雪明,「獨立董事與投資人保護」,法律與當代社會—馬漢寶教授七秩榮慶論文集,1996年7月,頁90。
邱顯比,基金理財的六堂課,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5月10日,頁88-89。new window
吳光明,「證券交易爭議之仲裁」、「多元文化與訴訟外解決糾紛(ADR)機制」,收錄於仲裁法理論與判決研究,臺灣財產法暨經濟法研究叢書(一),臺灣財產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出版,2004年11月,頁10-13、338。new window
吳樂群、周行一、施敏雄、陳茵綺及簡淑芬,公司治理—董事及監察人如何執行職務,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2003年11月二版,頁48。
吳壽山審訂,劉玉珍、李志宏、周賓凰合著,證券市場理論與實務,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2002年6月,修訂二版。
林丙輝,投資學(最新審訂版),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2004年3月修訂三版,頁179。
柯菊,「股份有限公司股東之代表訴訟」,公司法論集,臺灣大學法學叢書,1996年,頁78。new window
財政部,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草案,1999年12月23日。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丁克華審訂,證券市場(上)—發行實務,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1997年11月,頁193-196。
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指導,臺灣證券交易所等共同撰述,世界主要證券市場相關制度—美國證券市場相關制度,臺灣證交所,2002年7月。
陳春山,證券投資信託專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9月,初版一刷。
陳春山,「美國證券投資信託業務及法制之發展」,收錄於證券投資信託專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9月初版一刷,頁234-237。
陳春山,信託及信託業法專論—理論與實務,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2000年8月,三版。
陳春山,企業管控與投資人保護—金融改革之路,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5月。new window
張清溪、章霽氶B劉鶯釧、吳聰敏合著,經濟學—理論與實際,雙葉書廊有限公司,1993年2版修訂。
張金鶚、白金安,不動產證券化理論與實務,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2005年3月。
張金鶚、白金安,不動產證券化,永然文化,初版,1992年5月,頁42-44。
覃正祥、郭土木,懲與治—美國華爾街共同基金與分析師弊案剖析,實用稅務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7月。
曾宛如,證券交易法原理,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12月,頁297-299。new window
曾宛如,「公司之外部監督」,該文收錄公司管理與資本市場法制專論(一),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10月,頁135-136。new window
曾宛如,「英國公司法上投資人資訊取得權之分析」,收錄於公司管理與資本市場法制專論(一),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10月,頁220-221。new window
劉紹樑,從莊子到安隆—A+公司治理,天下雜誌出版社,2002年11月27日,初版。
劉連煜,「如何強化股份有限公司監控制度」,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二),1998年4月。new window
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元照出版公司,2004年2月。new window
劉連煜,「論美國有關證券投資信託公司與證券投資顧問事業之規範與對我國之啟示」,該文收錄於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三),2002年5月,頁285-330。new window
賴源河,「證券交易法上之民事責任—以保障證券真實性之制度為中心」,該文收錄於公司法問題之研究(一),1982年6月,頁16。new window
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二冊),三民書局,1992年8月,頁242。
廖大穎,「論公司與董事間之非常規交易與利益衝突—淺釋日本商法第265條的規定」,該文收錄於公司制度與企業金融之法理,元照出版公司,2003年3月,頁57。new window
廖大穎,「論證券市場與投資人自己責任制度」,該文收錄於公司制度與企業金融之法理,元照出版公司,2003年3月,頁195-196。new window
廖咸興、李阿乙、梅建平,不動產投資概論,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第三版。
戴國強編著、王慶昌校訂,基金管理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2月。
謝哲勝,信託法總論,元照出版公司,2003年6月。
謝哲勝,「懲罰性損害賠償」,財產法專題研究(二)論文集,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11月,頁37-45。new window
謝哲勝,財產法專題研究(三),作者自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總經銷,2002年3月,初版一刷。new window
謝哲勝,財產法專題研究(四),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3月。new window
謝哲勝、陳亭蘭,不動產證券化—法律與制度運作,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8月,初版。
謝福源,「金融資產證券化投資人之考量因素」,該文收錄於金融資產與不動產證券化小百科,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2002年10月,頁29-30。
證基會編著、丁克華審訂,圖解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90年版),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出版,2001年5月二版,頁251-253。

二、期刊專論
方嘉麟,利害關係人交易問題探討—兼論信託財產運用之限制,月旦法學雜誌,第90期,2002年11月,頁20-31。new window
方嘉麟,信託架構下利益衝突交易及其管制模式之經濟分析,政大法學評論,第56期,1996年12月,頁187-210。new window
王文宇,信託法原理與商業信託法制,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8卷第2期,2000年1月,頁309-416。new window
王志誠,論商事信託之弁鉬P法制發展,律師雜誌,第268期,2002年1月。
王志誠,信託財產運用同意權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90期,2002年11月,頁63。new window
王志誠,公開說明書不實記載之民事責任,政大法學評論,第82期,2004年12月,頁91-158。new window
王志誠,發行市場證券詐欺規範之解釋及適用,律師雜誌,第297期,2004年6月15日,頁15-17。
王煦棋,問題投信公司處理之適法性暨投資人保護法制之建置,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3卷第3期,2000年3月,頁146-147。
余雪明,內部人交易管理的新發展,證券管理,第7卷4期,1989年4月16日。
余雪明,收買委託書之法律與政策問題,台大法學論叢,第25卷第3期,1996年4月。new window
余雪明,台灣公司法與獨立董事(上),萬國法律雜誌,第123期,2002年6月,頁63。
李福隆,證券投資信託事業之忠實義務與利益衝突,月旦法學雜誌,第89期,2002年10月,頁175-190。new window
李福隆,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的介紹與分析,律師雜誌,第278期,2002年11月,頁143。
李福隆,投信投顧法公司治理相關規定的探討與建議,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2卷第12期,2004年12月。
李詩婷,從聯合投信事件看國內債券型基金的轉型與蛻變,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2卷第11期,2004年11月16日出版,頁28-38。
李顯峰等,臺灣共同基金規模經濟之研究,證交資料,第516期,2005年4月,頁5。
任中美,AMEX慶祝推出交易ETF-SPDR十年有成,證交資料,第491期,2003年3月,頁73-74。
杜煜慧譯,「日本的公司管控」,證交資料,第463期,2000年11月。
沈冠伶,團體訴訟問題的探討,法官協會雜誌,第6卷第1期,2004年6月,頁68。
沈冠伶,多數紛爭當事人之權利救濟程序—從選定當事人制度的團體訴訟,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1期,2003年10月,頁169-184。
何思湘,析論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草案,立法院院聞,第28卷第10期。
何建志,懲罰性賠償金之法理與應用—論最適賠償金額之判定,台大法學論叢,第31卷第3期,2002年5月,頁237以下。new window
吳光明,德國法上內線交易規則之研究,中正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分冊,第5卷第1期,1994年10月,頁27-55。
吳成俊譯,德國的公司管控原則,證交資料,第462期,2000年10月。
林瓊輝,內部人短線交易之責任,證券管理,第1卷2期,1983年3月,頁30。
林志吉,我國金融資產證券化之法律設計,全國律師,2002年8月。
林國全,以散布流言或不實資料方法操縱價格—臺灣高等法院九十二年金上重訴字第九號判決評析,民商法雜誌,第7期,2005年3月,頁148-156。
林國全,認識證券交易法(四)—公開收購股權之資訊公開,月旦法學雜誌,第19期,1996年12月,頁75。new window
林國全,監察人修正方向之檢討—以日本修法經驗為借鏡,月旦法學雜誌,第73期,2001年6月,頁47-59。new window
林德瑞,論懲罰性賠償,中正大學法學集刊,創刊號,1998年7月,頁25-66。new window
林德瑞,論懲罰性賠償金可保性之法律爭議,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2期,1999年7月,頁103-129。new window
林德瑞,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之懲罰性賠償金制度,律師雜誌,第278期,2002年11月,頁119-128。new window
林德瑞,懲罰性賠償金適用之法律爭議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10期,2004年6月,頁40-54。new window
易秋明,論公開說明書之法規範體系,中原財經法學,第13期,2004年12月,頁23。
武永生,證券市場內線交易之意義與利弊—法律與經濟之分析,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22卷,1994年1月,頁367-398。new window
范建得,自「利益輸送」問題談中、美保障少數股東權之法律制度,美國月刊,第6卷第7期,1991年7月,頁114。
范曉玲,公司治理及財務審計之新紀元—二OO二年美國證券交易Sarbanes-Oxley法案簡介,月旦法學雜誌。第89期,2002年10月,頁267-274。new window
柯芳枝,日本法上之外部監察人制度之探討,台大法學論叢,第25卷第1期,1995年10月,頁246以下。new window
柯承恩,我國公司監理體系之問題與改進建議(上),會計研究月刊,第173期,2000年5月,頁76。
耿一馨,論違反企業資訊公開規定之民事責任(上)(下),證券管理,第12卷,第8期及第9期,1994年,頁23-26及頁24-45。
莊美娟,美日不動產證券化在臺灣的可行性,產業金融,1997年2月,頁41。
黃銘傑,公司監控與監察人制度改革論—超越「獨立董事」之迷思,台大法學論叢,第29卷第4期,2000年7月,頁159-208。new window
黃銘傑,從安隆案看我國會計師民事責任,月旦法學雜誌,第85期,2002年,頁105。new window
程合紅,大陸法律視野下的股票價格操縱案,民商法雜誌,第7期,2005年3月,頁154-164。
陳春山,建立證券投資人保護法制,證券櫃檯,第38期。
陳聰富,美國懲罰性賠償金的發展趨勢,台大法學論叢,第27卷第1期,1997年10月,頁231以下。
陳聰富,美國懲罰性賠償金的發展趨勢—改革運動與實證研究的對峙,法學叢刊,第169期,1998年1月,頁97-115。new window
陳聰富,美國法上之懲罰性賠償金制度,台大法學論叢,第31卷第5期,2002年9月,頁33以下。new window
陳峰富,內線交易重大訊息具體要件與成立時點之界定,政大法學評論,第79期,2004年6月,頁171-220。new window
陳合良譯,日本證券交易法之修改—內線交易之規制與整頓,財稅研究,第21卷第2期,1989年3月,頁95。
陳建宏譯,亞洲國家公司管控趨勢的比較,證交資料,第467期,2001年2月。
陳忠五,美國懲罰性賠償金判決在法國之承認及執行,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9月,頁693-768。
陳春山,我國公司治理改造策略(上)(下),證交資料,第501期及第502期,2004年1月及2月,頁29-48、24-49。
陳春山,機構投資人與證券投資信託事業之發展,證券管理,第3卷第2期。
陳春山,金融創新與證券投資信託基金規範之自由化,政大法學評論,第56期,1996年12月。new window
郭土木,內線交易之民、刑事責任,司法週刊,第423-427期,1989年6月28日至7月26日。
郭土木,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法保護法探討,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8期,2002年9月,頁193-194。
楊建華等,消保團體為消費者提起損害賠償訴訟在訴訟實務上運作之研究,法學叢刊,第156期,1994年10月,頁108以下。new window
楊光華,機構投資人與公司管理,政大法學評論,第53期,1995年6月。new window
楊誌柔,美國安隆公司倒閉事件的省思,證券管理雜誌,第20卷第5期,2002年5月,頁1-16。
張振山、包幸玉,我國資訊公開制度之探討,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2卷第4期,2004年4月16日,頁20-24。
張宏賓,日本最新投資信託法修正對我國證券投資信託管理制度之啟示(上)(下),證券暨期貨管理,第18卷第7, 8期,2000年7-8月。
覃正祥,論內線交易,法學叢刊,第34卷第2期,1989年4月,頁109。new window
廖大穎,內線交易,月旦法學教室,第22期,2004年8月,頁43-47。
廖大穎,現代金融法的基礎規範,月旦法學雜誌,第13期,1996年5月,頁107。new window
廖大穎,解析證券交易法之部分新修正—公開收購與私募制度,月旦法學雜誌,第83期,2002年4月,頁254-265。new window
劉連煜,公司利益輸送之法律防制,證券交易法學術研討會論文,1999年3月20日,頁1。new window
劉連煜,專門職業人員與內線交易責任,月旦法學雜誌,第72期,2001年5月,頁26-27。new window
劉連煜,內線交易中消息受領人之責任,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24卷,1994年10月,頁67-87。new window
劉連煜等,投資人團體訴訟新時代的來臨,月旦法學雜誌,第111期,2004年7月15日,頁80-98。new window
劉連煜,論美國有關證券投資信託公司與證券投資顧問事業之規範與對我國之啟示,月旦法學雜誌,第80期,2002年1月,頁154-172。new window
劉紹樑,從職業股東到團體訴訟(五),經濟日報,第6版,2002年8月16日。
劉玉珍、李怡宗、黃寶慧,市場管理制度創新與行為財務學:資訊揭露制度設計的政策意涵,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2卷第4期,2004年3月16日,頁10。
賴英照,論公開說明書之規範,建華金融季刊,第27期,2004年12月,頁13-17。
賴純惠,論信託行為—兼論最高法院判決與現行信託法之異同,司法研究年報,第18輯第12篇,1998年6月。
賴源河,從法規鬆綁與公司監控論公司法之修正動向,該文收錄於賴源河等,新修正公司法解析,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1月,頁3-4。new window
賴源河等參與討論,投資人保護法研討會(二)—團體、公益訴訟於證券暨期貨市場之適用,月旦法學雜誌,第49期,1999年5月15日。new window
賴源河、谷湘儀,從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之立法看我國資產管理法制—為資產管理業務整合立法催生,全國律師第10月號,2004年10月,頁3-13。
謝哲勝,從商業信託的概念論投資信託的法律架構—兼評都市更新投資信託公司設置監督及管理辦法第二十條的規定,月旦法學雜誌,第82期,2002年3月。new window
謝哲勝,忠實義務與忠實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70期,2001年3月。new window
謝哲勝,信託的存續期間,律師雜誌,第268期,2002年1月。new window
謝哲勝,信託業管理信託財產的權限,月旦法學雜誌,第90期,2002年11月,頁70, 74。new window
謝易宏,信託業務與利益衝突之防止—以共同信託基金為例,律師雜誌,第268期,2002年1月,頁48。
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國際公司治理發展通訊,第10期,2005年5月15日。
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國際公司治理發展通訊,第7期,2004年11月15日。
證基會、櫃買中心,「行政院通過「強化公司治理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國際公司治理發展簡訊,創刊號,2003年11月15日。

三、學位論文
王俊人,不動產證券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7月。
王貞秀,銀行法對利益衝突交易規範之研究—以銀行兼管證券業務之法律制度為中心,東吳碩士論文,1999年7月。
利美利,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訴訟制度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李志峰,懲罰性賠償金與保險法律關係之研究,中正法研所碩士論文,2000年。
何佩芬,證券投資信託現代化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1998年6月。
高仁川,資訊公開制度之理論與實際,未出版碩士論文,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000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