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陳眉公家藏祕笈續函》小說類作品之研究
作者:薛雅文
作者(外文):Yia- Wenn Shuen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王國良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7
主題關鍵詞:寶顏堂祕笈陳眉公家藏祕笈續函志人類小說志怪傳奇類小說雜俎類小說“Bau-yen tang Secrets Serials”“ChenMei Kong Family Secrets Serials Part II”People distinction novelsfriction novelsVarious novel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3
《陳眉公家藏祕笈續函》小說類作品之研究
提 要
本論文題目「《陳眉公家藏祕笈續函》小說類作品之研究」,係以明代陳繼儒等人編纂《寶顏堂祕笈》中之《陳眉公家藏祕笈續函》作為研究主題。研究重點聚焦在該部叢書收錄十四部小說內涵特色,且兼顧文獻版本之優劣探討。
研究範圍:其一,《寶顏堂秘笈》共六集,本論文擇其中《陳眉公家藏祕笈續函》作為研究對象,除綜述《寶顏堂秘笈》外,重點在就《陳眉公家藏祕笈續函》之編纂緣起與經過、選錄小說作品標準等,予以分析探討。其二,《陳眉公家藏祕笈續函》計收錄五十部作品,今擇定其中十四部小說類作品以為檢視該部叢書之媒介。
研究目的:藉由《陳眉公家藏祕笈續函》收錄十四部小說類作品,透過同是「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或與明代著名叢書版本相互比較後,以評論編纂者陳繼儒於該套叢書選書鑑別能力與校勘用力程度。經過多方研讀、比較、判別,旨在論斷《陳眉公家藏祕笈續函》中之小說作品,是否值得研究者來利用與研究,且明白指出該部叢書於文獻學上之價值和貢獻。
內容綱要:「第一章 緒論」,主要針對研究動機、研究範圍及方法、文獻回顧與評述、預期成果及自我評估等項作概述。「第二章 《陳眉公家藏秘笈續函》綜合探討」,先介紹《寶顏堂祕笈》系列叢書,後就本論文主題《陳眉公家藏秘笈續函》收錄作品內容、小說作品標準等予以評述。「第三章 《陳眉公家藏祕笈續函》志人小說之版本暨內容考述」,除簡述四部志人類小說作者、內容外,主要探討重心在小說版本文獻比較分析與作品是否具備文學內涵等問題。「第四章 《陳眉公家藏祕笈續函》志怪傳奇小說之版本暨內容考述」,除簡述三部志怪傳奇類小說作者、內容外,主要探討重心在小說版本文獻比較分析與作品是否具備文學內涵等問題。「第五章 《陳眉公家藏祕笈續函》雜俎小說之版本暨內容考述」,除簡述七部雜俎類小說作者、內容外,主要探討重心為小說版本文獻比較分析與作品是否具備文學內涵二項問題。「第六章 結論」,從陳繼儒編纂《陳眉公家藏祕笈續函》之整體評估與《陳眉公家藏祕笈續函》小說類作品刊刻之價值與缺失等二大方向,總結該部叢書質量暨級等之評定。「參考書目」,因參考古籍與現代出版書籍繁夥,故僅陳列本論文引用之書目。「附錄」有三:附錄一,今日叢書目錄與國內外著名圖書館記載《寶顏堂祕笈》內容情形;附錄二,分別依照本論文探討三大小說主題─志人類、志怪傳奇類、雜俎類等各版本書影,且簡述該版本情形;附錄三,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另一部「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之書影。
Research on “Chen, Mei Kong Family Secrets Serials “ novel category
Digest
My thesis: Research “ Chen Mei Kong family Secrets Serials” novel category.
My research based on one of “Bau-yen tang Secrets” novels, named “Chen, Mei Kong Family Secrets Serials” of which was edited by Chen, Chih Yu who was born in Ming Dynasty. My research mainly is focus on the content 14 serials of novels. I also review the good parts and setbacks for the edition.
Scope of my research: I. “Bau-yen tang Secrets” 6 serials. I choose one “Chen, Mei Kong Family Secrets Serials” as major topic. In addition to “Bau-yen tang secrets”, I have reviewed the reason and process why there was “Chen, Mei Kong Family Secrets Serials”. And what standards for Ming scholars choose the novel topics. I have detailed analysis in my thesis. II. “Chen, Mei Kong Family Secrets Serials PART II”. Collected 50 novels. I have chosen one of 14 novels to be my research scope.
Purpose of my research: Based on “Chen, Mei Kong Family Secrets Serials” collected 14 novels, I have compared with some collections in “Shen, Shan Bai Edition in Ming Wan Li Dynasty”. I have my own comments on Chen, Chih-Yu’s capability in investigation and editing. By various study, comparisons, discretions, I have pointed out if it’s worthy for researchers to base on the novels collected in “Chen, Men Kong Family Secrets Serials” to do further. And I also clearly state the values of the Chen’s serials novel and his contributions.
My content: I. Preface: My motives, research scope and methods. I also stated Literature review and my comments, expected result and self-evaluation. Chapter II: “General review on Chen, Mei Kong Family secrets serials”. I firstly introduce “Bau-yen tang secrets serials”. Then I will cut into my major research on the collections on “Chen, Mei Kong Family Secrets Serials”. Chapter III: “General Review on the people distinctions in Chen, Mei Kong Family Secrets Serials”. I have briefly reviewed 4 authors. And review if they are worthy in literature analysis. Whether they are valuable resource when do further research.Chapter IV: “General Review on the friction in Chen, Mei Kong Family Secrets Serials”. I have reviewed 3 authors and whether they are valuable resource when do further research.Chapter V: “General review on the various editions for Chen, Mei Kong Family Secrets Serials”. I have reviewed 7 authors for the novels. Basically I have compared and analysis whether the collections have values in terms of literature in novel category.Chapter VI: Conclusion: I have overall revaluation for “Chen, Mei Kong Family Secrets Serials” edited by Chen, Chih-Yu. I have pointed out 1 direction in evaluating the values for the novel collections and their flaws. And I concluded the quality of novel serials is worthy to do further research.
Reference: Considering the ancient books are various, I only listed the names relative to my thesis. Index: I have divided into3 portions: People distinction, Friction and Various. I have briefly explained the 3 categories.
引用書目

「引用書目」編排方式,如下:
一、「原典」部分。依照志人類、志怪傳奇類、雜俎類等三大類型,每類型安排次序以《陳眉公家藏祕笈續函》本為第一,其他明代、清代叢書版本則依照刊刻時間作排列。
二、「引用參考書籍」部分。分作三大類,古籍、民國著作與論文。「古籍」類,先依照經、史、子、集等四部作安排,每部以下再作細目分類;「民國作品」類,先分專著、編選作品、工具書、叢書等四類型,再依照每類型出版時間先後作排列;「論文」類,先分學位論文與單篇論文等二類型,再依照每類型發表時間先後作排列。

一、原典
(一)志人類
1.〔唐〕李德裕《次柳氏舊聞》
(1).以《次柳氏舊聞》命名之明代著名叢書版本
Ⅰ.〔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
Ⅱ.〔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另藏一部「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記載收藏之書為一百九十三卷四十八冊。此版本,僅存陳眉公訂正祕笈、家藏祕笈續函、眉公雜著等三集。)
Ⅲ.〔明〕顧元慶編:《顧氏文房小說》(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嘉靖間長洲顧氏刊本」)。
Ⅳ.〔明〕李栻編:《歷代小史》(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萬曆丙戌刊本」)。
Ⅴ.〔宋〕左圭編•〔明〕明人重編:重輯《百川學海》「丙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末葉坊刊本」)
Ⅵ.〔元〕陶宗儀輯•〔明〕陶珽重校:重編《說郛》卷第三十六(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清順治丁亥兩浙督學李際期刊本」)。
Ⅶ.〔明〕馮夢龍編:《五朝小說》「唐人百家小說偏錄家」(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末刊本」)。
(2).以《明皇十七事》命名之明代著名叢書版本
Ⅰ.〔明〕黃昌齡輯:《稗乘》「史略」(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萬曆戊午孫幼安刊本」)。
Ⅱ.〔明〕馮夢龍編:《五朝小說》「唐人百家小說偏錄家」(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末刊本」)。
Ⅲ.〔元〕陶宗儀輯•〔明〕陶珽重校:《說郛》卷第五十二(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清順治丁亥兩浙督學李際期刊本」)。
Ⅳ.〔明〕顧元慶編:《廣四十家小說》(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民國12年上海進步書局石印本」)。
Ⅴ.〔清〕曹溶輯:《學海類編》「集餘七保攝」(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清道光辛卯六安晁氏活字印本)。

2.〔宋〕鄭文寶《南唐近事》
(1).〔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
(2).〔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另藏一部「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記載收藏之書為一百九十三卷四十八冊。此版本,僅存陳眉公訂正祕笈、家藏祕笈續函、眉公雜著等三集。)
(3).〔明〕吳永編:《續百川學海》「丙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末刊本」)。
(4).〔明〕鍾人傑•張遂辰輯:《唐宋叢書》「別史」(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末刊本」)。
(5).〔元〕陶宗儀輯•〔明〕陶珽重校:《重編說郛》卷第三十九(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清順治丁亥兩浙督學李際期刊本」)。
(6).〔清〕紀昀等編纂:《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
(7).〔清〕紀昀等編纂:《文津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

3.〔明〕陸深《谿山餘話》
(1).〔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
(2).〔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另藏一部「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記載收藏之書為一百九十三卷四十八冊。此版本,僅存陳眉公訂正祕笈、家藏祕笈續函、眉公雜著等三集。)
(3).〔明〕陸深編:《儼山外集》(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嘉靖二十四年雲間陸氏家刊」)。
(4).〔明〕馮可賓編:《廣百川學海》「丙集」(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末刊本」)。
(5).〔明〕馮夢龍編:《五朝小說》「皇明百家小說」(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末刊本」)。
(6).〔元〕陶宗儀輯•〔明〕陶珽重校:《說郛續》卷第十八(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清順治丁亥兩浙督學李際期刊本」)。
(7).商務印書館編輯:《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
(8).嚴一萍編輯:《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
(9).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

4.〔明〕陸深《金臺紀聞》
(1).〔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
(2).〔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另藏一部「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記載收藏之書為一百九十三卷四十八冊。此版本,僅存陳眉公訂正祕笈、家藏祕笈續函、眉公雜著等三集。)
(3).〔明〕陸深編:《儼山外集》(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嘉靖二十四年雲間陸氏家刊」)。
(4).〔明〕沈節甫輯:《紀錄彙編》(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萬曆丁巳江西巡按陳于庭刊本」)。
(5).〔元〕陶宗儀輯•〔明〕陶珽重校:《說郛續》卷第十二(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清順治丁亥兩浙督學李際期刊本」)。
(6).〔明〕馮可賓編:《廣百川學海》「乙集」(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末刊本」)。
(7).商務印書館編輯:《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
(8).嚴一萍編輯:《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
(9).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

(二)志怪傳奇類
1.〔唐〕馮翊《桂苑叢談》
(1).〔元〕陶宗儀輯•〔明〕陶珽重校:重編《說郛》(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清順治丁亥兩浙督學李際期刊本」)。
(2).〔明〕顧元慶輯:《廣四十家小說》(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民國十二年上海進步書局石印本」)。
(3).〔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
(4).〔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另藏一部「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記載收藏之書為一百九十三卷四十八冊。此版本,僅存陳眉公訂正祕笈、家藏祕笈續函、眉公雜著等三集。)
(5).〔明〕吳永編:《續百川學海》(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末刊本」)。
(6).〔明〕馮夢龍編:《五朝小說》(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末刊本」)。
(7).〔明〕不著編人:《蒼雪菴日鈔》(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朱絲欄抄本」)。

2.〔唐〕陸勳《集異志》
(1).〔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
(2).〔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另藏一部「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記載收藏之書為一百九十三卷四十八冊。此版本,僅存陳眉公訂正祕笈、家藏祕笈續函、眉公雜著等三集。)
(3).〔元〕陶宗儀輯•〔明〕陶珽重校:《說郛續》卷第一百十六(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清順治丁亥兩浙督學李際期刊本」)。
(4).〔清〕蓮塘居士:《唐人說薈》(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民國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
(5).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8月)。

3.〔宋〕王簡《疑仙傳》
(1).〔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
(2).〔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另藏一部「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記載收藏之書為一百九十三卷四十八冊。此版本,僅存陳眉公訂正祕笈、家藏祕笈續函、眉公雜著等三集。)
(3).〔清〕胡珽輯:《琳瑯秘室叢書》(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清光緒戊子會稽董氏取斯堂活字本)。
(4).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8月)。

(三)雜俎類
1.〔唐〕李綽《尚書故實》
(1).〔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
(2).〔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另藏一部「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記載收藏之書為一百九十三卷四十八冊。此版本,僅存陳眉公訂正祕笈、家藏祕笈續函、眉公雜著等三集。)
(3).〔宋〕左奎編•明人重編:《百川學海》(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末葉坊刊本刊本」)。
(4).〔宋〕左奎編•明人重編:《百川學海》(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末刊本」)。
(5).〔明〕馮夢龍編輯:《五朝小說》「唐人百家小說偏錄家」(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末刊本」)。
(6).〔元〕陶宗儀輯•〔明〕陶珽重校:《說郛》卷第三十六(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清順治丁亥兩浙督學李際期刊本」)。
(7).〔清〕王灝編:《畿輔叢書》(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清光緒五年定州王士謙德堂刊本」)。

2.〔宋〕孔平仲《談苑》
(1).〔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
(2).〔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另藏一部「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記載收藏之書為一百九十三卷四十八冊。此版本,僅存陳眉公訂正祕笈、家藏祕笈續函、眉公雜著等三集。)
(3).〔明〕陳繼儒等人編纂:《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清〕傅山手批明刊《寶顏堂祕笈》本」)。
(4).〔清〕吳省蘭輯:《藝海珠塵》(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清嘉慶間(1796-1820)南匯吳氏聽□堂刊本」)。

3.〔宋〕陳師道《後山談叢》
(1).〔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
(2).〔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另藏一部「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記載收藏之書為一百九十三卷四十八冊。此版本,僅存陳眉公訂正祕笈、家藏祕笈續函、眉公雜著等三集。)
(3).〔明〕鍾人傑•張遂辰輯:《唐宋叢書》(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末刊本」)。
(4).〔元〕陶宗儀輯•〔明〕陶珽重校:《說郛》(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清順治丁亥兩浙督學李際期刊本」)。
(5).〔宋〕魏衍編:《後山先生集》(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弘治十二年潞安知府馬暾刊本」)。
(6).張鈞衡:《適園叢書》(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後山先生集》「民國三年烏程張氏刊本」)。

4.〔明〕劉元卿《賢弈編》
(1).〔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
(2).〔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另藏一部「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記載收藏之書為一百九十三卷四十八冊。此版本,僅存陳眉公訂正祕笈、家藏祕笈續函、眉公雜著等三集。)
(3).上海文明書局編輯:《寶顏堂秘笈》(上海:上海文明書局石印本)。
(4).商務印書館編輯:《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
(5).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

5.〔明〕陸深《知命錄》
(1).〔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
(2).〔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另藏一部「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記載收藏之書為一百九十三卷四十八冊。此版本,僅存陳眉公訂正祕笈、家藏祕笈續函、眉公雜著等三集。)
(3).〔明〕陸深編:《儼山外集》(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嘉靖二十四年雲間陸氏家刊」)。
(4).商務印書館編輯:《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
(5).嚴一萍編輯:《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
(6).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

6.〔明〕陸深《玉堂漫筆》
(1).〔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
(2).〔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另藏一部「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記載收藏之書為一百九十三卷四十八冊。此版本,僅存陳眉公訂正祕笈、家藏祕笈續函、眉公雜著等三集。)
(3).〔明〕陸深編:《儼山外集》(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嘉靖二十四年雲間陸氏家刊」)。
(4).〔明〕沈節甫輯:《紀錄彙編》(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萬曆丁巳江西巡按陳于庭刊本」)。
(5).〔明〕馮可賓編:《廣百川學海》「乙集」(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末刊本」)。
(6).〔元〕陶宗儀輯•〔明〕陶珽重校:《說郛續》卷第十二(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清順治丁亥兩浙督學李際期刊本」)。
(7).商務印書館編輯:《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
(8).嚴一萍編輯:《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
(9).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
(10).上海古籍出版社編:《明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明〕陸深《願豐堂漫書》
(1).〔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
(2).〔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另藏一部「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記載收藏之書為一百九十三卷四十八冊。此版本,僅存陳眉公訂正祕笈、家藏祕笈續函、眉公雜著等三集。)
(3).〔明〕陸深編:《儼山外集》(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嘉靖二十四年雲間陸氏家刊」)。
(5).〔明〕馮可賓編:《廣百川學海》「乙集」(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末刊本」)。
(4).〔元〕陶宗儀輯•〔明〕陶珽重校:《說郛續》卷第二十(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清順治丁亥兩浙督學李際期刊本」)。
(6).商務印書館編輯:《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
(7).嚴一萍編輯:《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
(8).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


二、引用參考書籍
(一)古籍
「史部」
正史類
(1).〔唐〕房玄齡等撰:《晉書》(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編《新校本晉書并附編六種》,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2月)。
(2).〔唐〕劉昫撰:《舊唐書》(許嘉璐主編:《二十四史全譯》,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1月)。
(3).〔宋〕薛居正等奉勒撰:《舊五代史》(許嘉璐主編:《二十四史全譯》,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1月)。
(4).〔宋〕歐陽脩等奉勅撰:《新唐書》(許嘉璐主編:《二十四史全譯》,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1月)。
(5).〔宋〕歐陽脩等奉勅撰:《新五代史》(許嘉璐主編:《二十四史全譯》,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1月)。
(6).〔元〕托克托等奉勅撰:《宋史》(許嘉璐主編:《二十四史全譯》,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1月)。
(7).〔清〕張廷玉等編纂:《明史》(臺北: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影印)。

政書類
(8).〔宋〕馬令、陸游等撰:《南唐書》(〔清〕張海鵬纂輯:《墨海金壺》,台北:文友書店印行)。
(9).〔清〕高宗敕撰:《續文獻通考》(《國學基本叢書》。台北:新興書局,1958年,10月)。
(10).〔清〕龍文彬撰:《明會要》(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名著《歷代會要》第一期書,第九冊,1960年11月)。

史評類
(11).〔唐〕劉知幾撰:《史通》(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二七九,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8月)。

傳記類
(12).〔唐〕林寶撰:《元和姓纂》(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4年5月)。
(13).〔明〕焦竑著:《國朝獻徵錄》(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65年1月)。
(14).〔明〕何三畏著:《雲間志略》(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元月)。
(15).〔清〕查繼佐撰:《罪惟錄列傳》(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1月)。
(16).〔清〕黃宗羲撰:《明儒學案》(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1月)。

地理類
(17).〔宋〕史能之纂修:《〔咸淳〕重修毗陵志》(《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六九九•史部•地理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8).《浙江府州縣志•嘉興縣志》(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第096冊,海南:海南出版社出版發行,2001年6月)。

目錄類
官修目錄
(19).〔漢〕劉歆•〔清〕姚振宗輯錄:《七略佚文》(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嚴靈峰編輯《書目類編》,1978年)。
(20).〔宋〕王堯臣等撰:《崇文總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文淵閣四庫全書》,1975年)。
(21).〔宋〕王堯臣等撰:《崇文總目》(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
(22).〔宋〕陳騤等撰:《中興館閣書目》(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嚴靈峰編輯《書目類編》,1978年)。
(23).〔宋〕張攀等撰•民國趙士煒輯:《中興館閣續書目》(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嚴靈峰編輯《書目類編》,1978年)。
(24).〔宋〕高宗敕改定•〔清〕葉德輝輯:《祕書省四庫闕書目》(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嚴靈峰編輯《書目類編》,1978年)。
(25).〔明〕楊士奇:《文淵閣書目》(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
(26).〔明〕張萱撰:《內閣藏書目錄》(臺北:廣文書局印行,《書目續編》,1968年3月)。
(27).〔清〕紀昀等人編纂:《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9月)。

私家目錄
(28).〔宋〕晁公武撰:《郡齋讀書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1968年3月)。
(29).〔宋〕趙希弁校補:《郡齋讀書志》(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3月)
(30).〔宋〕尤袤撰:《遂初堂書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簡編》,1965年)。
(31).〔宋〕陳振孫撰:《直齋書錄解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1968年3月)。
(32).〔明〕朱睦楔撰:《萬卷堂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
(33).〔明〕葉盛:《菉竹堂書目》(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嚴靈峰編輯《書目類編》,1978年)。
(34).〔明〕李廷相:《濮陽蒲汀李先生家藏目錄》(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叢書集成續編》)。
(35).〔明〕陳第撰:《世善堂藏書目錄》(臺北:廣文書局印行,《書目三編》,1969年2月)。
(36).〔明〕范欽藏•清范邦甸撰:《天一閣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
(37).〔明〕晁瑮撰:《晁氏寶文堂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
(38).〔明〕高儒撰:《百川書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
(39).〔明〕祁承熯撰:《澹生堂藏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
(40).〔明〕徐 勃撰:《徐氏紅雨樓書目》(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嚴靈峰編輯《書目類編》,1978年)。
(41).〔明〕錢謙益撰:《牧齋書目》(據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舊鈔本」)。
(42).〔明〕錢謙益撰:《絳雲樓書目》(臺北:廣文書局印行,《書目三編》,1969年)。
(43).〔明〕趙琦美撰:《脈望館書目》(據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本《涵芬樓秘笈》)。
(44).〔明〕周弘祖撰:《古今書刻》(嚴靈峰編輯:《書目類編》八十八。臺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目錄類
(45).〔明〕黃虞稷撰:《千頃堂書目》(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46).〔清〕徐乾學:《傳是樓書目》(林夕主編:《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10月)。
(47).〔清〕毛扆撰:《汲古閣珍藏祕本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
(48).〔清〕阮元撰:《文選樓藏書記》(台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69年2月)。
(49).〔清〕周中孚撰:《鄭堂讀書記》(國家圖書館編:《國家圖書館藏古籍題跋叢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年5月)。
(50).〔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楊家駱主編:中國目錄學名著第一集《鄭堂讀書記》,台北:世界書局,1960年11月)。
(51).〔清〕張金吾撰:《愛日精廬藏書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3年)。
(52).〔清〕瞿鏞編纂:《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0年9月)。
(53).〔清〕莫友芝撰•傅增湘訂補•傅熹年整理:《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3年6月)。
(54).〔清〕張之洞著:《書目答問》(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發行,1998年6月)。
(55).〔清〕傅增湘撰:《藏園群書題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9年6月)。

史家目錄
(56).〔漢〕班固撰:《漢書•藝文志》(楊家駱主編:《中國目錄學名著》第三集•第一冊,臺北:世界書局,1963年4月)。
(57).〔唐〕魏徵等撰:《隋書•經籍志》(楊家駱主編:《中國目錄學名著》第三集•第一冊,臺北:世界書局,1963年4月)。
(58).〔唐〕劉昫等撰:《舊唐書•經籍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
(59).〔宋〕歐陽脩撰:《新唐書•藝文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
(60).〔宋〕鄭樵:《通志•藝文略》(臺北: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
(61).〔元〕脫脫等撰:《宋史•藝文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
(62).〔元〕馬端臨撰:《文獻通考•經籍考》(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年9月)。
(63).〔明〕焦竑輯:《國史經籍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叢書集成新編》,1985年)。

「子部」
道家類
(64).〔清〕郭慶藩編輯:《莊子集釋》(臺北:國家出版社,1982年7月)。
(65).〔清〕丁福保編:《道藏精華錄》(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7月)。

叢書類
(66).〔清〕鮑廷博:《知不足齋叢書》(嚴一萍輯選:《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印行)。

類書類
(67).〔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5年8月)。
(68).〔宋〕朱勝非撰:《紺珠集》(《四庫筆記小說叢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3年7月)。
(69).〔宋〕曾慥編:《類說》(《四庫筆記小說叢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3年7月)。
(70).〔明〕錫山秦氏校刻:《錦繡萬花谷》(臺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1974年1月)。
(71).〔清〕陳元龍撰:《格致鏡原》(《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雜家類
(72).〔梁〕陶弘景撰:《古今刀劒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九•譜錄類一 器物之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73).〔唐〕張彥遠撰:《歷代名畫記》(中國書畫研究資料社編:《畫史叢書》第一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年3月)。
(74).〔宋〕洪邁著:《容齋隨筆》(鄭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1993年9月)。
(75).〔宋〕羅燁撰:《醉翁談錄》(臺北:世界書局印行)。
(76).〔宋〕魏衍編:《後山先生集》(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所藏「明弘治十二年潞安知府馬暾刊本」)。
(77).〔宋〕郭若虛撰:《圖畫見聞誌》(中國書畫研究資料社編:《畫史叢書》第一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年3月)。
(78).〔明〕焦竑撰:《玉堂叢語》(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2月)。雜家類
(79).〔明〕胡應麟撰:《少室山房筆叢》(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雜家類
(80).〔明〕祁承熯撰:《庚申整書小記》(附略例)(昌彼得編輯:《中國目錄學資料選輯》,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2年10月)。
(81).〔明〕項元汴著:《蕉窗九錄》(《叢書集成新編》第五十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
(82).〔明〕陸深編:《古奇器錄》(《叢書集成新編》第五十冊,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
(83).〔明〕都穆撰:《談纂》(嚴一萍輯:《百部叢書集成》中之《硯雲甲乙編》叢書,臺北:藝文印書館)。
(84).〔清〕黃佐撰:《南雍志》(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9月)。
(85).〔清〕王鳴盛撰:《蛾術編》(《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86).〔清〕孫從添撰:《藏書紀要》(《叢書集成新編》二。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5年)。
(87).〔清〕梁維樞撰:《玉劍尊聞》(《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88).〔清〕劉廷璣著:《在園雜志》(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三十八輯,臺北:文海出版社印行)。
(89).〔清〕葉德輝著:《書林清話》(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90).〔清〕王仁俊輯:《經籍佚文》(《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小說類
(91).〔晉〕干寶撰:《搜神記》(臺北:洪氏出版社,1982年10月)。
(92).〔唐〕李公佐撰:《南柯太守傳》(嚴一萍輯選:《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
(93).〔唐〕李德裕等編:《唐開元小說》(臺北:廣文書局印行)。
(94).〔唐〕李濬等撰:《松窻雜錄•杜陽雜編•桂苑叢談》(上海:中華書局出版,1964年1月)。
(95).〔宋〕趙令畤撰:《侯鯖錄》(孔凡禮點校:《唐宋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發行)。
(96).〔明〕陳繼儒撰:《太平清話》(《叢書集成新編》第八十八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
(97).〔明〕馮夢龍輯:《古今小說》(《古本小說集成》編委會編:《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8).〔明〕謝肇淛撰:《五雜組》(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8月)。
(99).〔明〕趙南星著˙盧冀野校訂:《明清笑話四種》(台北:華正書局出版,1974年10月)。
(100).〔清〕紀曉嵐撰:《閱微草堂筆記》(臺北:新興書局,1959年5月)。

「集部」
(101).〔明〕陳繼儒撰:《陳眉公先生全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明崇禎間華亭陳氏家刊本)。
(102).〔明〕王文誥輯注:《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2年2月)。
(103).〔清〕錢謙益撰:《列朝詩集小傳》(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名著《文學名著》第三集第二十三冊,1961年2月)。
(104).〔清〕陳田撰:《明詩紀事》(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1月)。
(105).〔清〕朱竹坨著•姚柳依編:《靜志居詩話》(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1月)。
(106).〔清〕康熙敕纂:《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60年4月)。
(107).〔清〕杜文瀾輯:《古謠諺》(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9月)。
(108).〔清〕葉昌熾著:《藏書紀事詩》(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發行,1999年12月)。

(二)民國作品
1.專著
(1).湯承業著:《李德裕研究》(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73年6月)。new window
(2).汪辟疆著:《唐人小說》(台北:河洛圖書公司,1974年12月)。
(3).余嘉錫撰:《余嘉錫論學雜著》(台北:河洛圖書公司,1976年3月)。
(4).王國良撰:《唐代小說敘錄》(臺灣: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79年11月)。
(5).汪辟疆著:《目錄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6月)。
(6).傅璇琮撰:《李德裕年譜》(濟南:齊魯書社出版,1984年10月)。
(7).余嘉錫著:《四庫提要辨證》(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5年8月)。
(8).雷群明•王龍娣《中國古代童謠賞析》(長沙市: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1988年1月)。
(9).劉尚恆著:《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9年12月)。
(10).李春光著:《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書社,1991年)。
(11).高殿石輯:《中國歷代童謠輯注》(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1991年11月)。
(12).李劍國著:《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1993年12月)。
(13).吳志達著:《中國文言小說史》(濟南:齊魯書社出版發行,1994年9月)。
(14).劉世劍著:《小說概說》(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1月)。
(15).周振甫著:《文心雕龍譯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6月)。
(16).周勛初著:《唐人筆記小說考索》(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5月)。
(17).李劍國著:《宋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1997年6月)。
(18).李富軒•李燕撰:《中國古代寓言史》(新店市:漢威出版社,1998年8月)。
(19).吳秋林撰:《中國寓言史》(福州市: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1999年3月)。
(20).錢存訓著:《造紙及印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6月)。
(21).王恆展著:《中國小說發展史概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
(22).李致忠著:《古代版印通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出版,2000年11月)。
(23).傅璇琮•謝灼華主編:《中國藏書史》(寧波:寧波出版社出版發行,2001年2月)。
(24).劉兆祐著:《中國目錄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3月)。new window
(25).陳文新著:《文言小說審美發展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
(26).蕭相愷主編:《中國文言小說家評傳》(鄭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
(27).魯迅著:《中國小說史略》(釋評本)(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年1月)。
(28).黃大宏著:《唐代小說重寫研究》(重慶:重慶出版社出版發行,2005年4月)。
(29).謝國楨著:《明清筆記談叢》(臺北:仲信出版)。

2.編選作品
(1).歷代學人撰:《說庫》(原刻者,文明刊歷代善本;藏書者,蔡毓齋,臺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1973年4月)。
(2).謝國楨著:《明代社會經濟史料選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年3月)。
(3).杜信孚纂輯:《明代版刻綜錄》(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
(4).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元月)。
(5).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3月)。
(6).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宋元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書版,2001年12月)。
(7).辜美高•黃霖主編:《明代小說面面觀─明代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9月)。
(8).上海古籍出版社編:《明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

3.工具書
(1).沈乾一編:《叢書書目彙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
(2).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普通本線裝書目》(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0年)。
(3).內閣文庫:《內閣文庫漢籍分類目錄》(臺北:進學書局,1970年)。
(4).王重民輯錄•袁同禮重校:《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錄》(臺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2年)。
(5).中國學典館復館籌備處:《叢書子目類編》(台北:鼎文書局,1977年1月)。
(7).袁行霈•侯忠義編:《中國文言小說書目》(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1981年11月)。
(8).陽海清編撰:《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8月)。
(9).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86年)。
(10).上海圖書館編:《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11).寧稼雨著:《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濟南:齊魯書社出版發行,1996年12月)。
(12).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6年12月)。
(13).繆荃孫•吳昌綬•董康撰:《嘉業堂藏書志》(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1997年12年)。
(14).瞿冕良編著:《中國古籍版刻辭典》(濟南:齊魯書社出版發行,1999年2月)。
(15).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臺北:國家圖書館,2000年)。
(16).朱一玄•寧稼雨•陳桂聲編著:《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提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2005年12月)。
(17).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漢籍分類目錄》(東京:大藏省印刷局,昭和四十八年)。
(18).財團法人文科學研究協會:《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漢籍目錄》(京都:株式會社同朋舍出版,昭和五十六年)。

4.叢書
(1).上海文明書局編輯:《寶顏堂秘笈》(上海:上海文明書局石印本,1922年)。
(2).商務印書館編:《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3).嚴一萍輯選:《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65年-1971年)。
(4).臺北新文豐編輯部編:《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5年)。


(三)論文
1.學位論文
(1).林慶彰撰:《豐坊與姚士粦》(台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
(1).鄭惠璟《唐代志怪小說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2).陳益源《元眀中篇傳奇小說研究》(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new window
(3).游秀雲撰:《元眀短篇傳奇小說研究》(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年)。
(4).段莉芬撰:《唐五代仙道傳奇研究》(台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8年7月)。
(5).劉寧慧撰:《叢書淵源與體制形成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6).劉雯鵑撰:《歷代筆記小說中因果報應故事研究》(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7).蕭佩瑩撰:《唐傳奇人物研究》(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8).郭雅雯撰:《明代叢書研究》(台中: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2.單篇論文
(1).譚秀英撰:〈淺談古籍叢書的開發與利用〉,吉林省圖書館學會會刊《圖書館學研究》總第117期(1999年第4期)。
(2).劉兆祐撰:〈論「叢書」〉,《應用語文學報》創刊號(1999年6月)。
(3).王瑞祥撰:〈中國叢書目錄史〉,《河北科技圖苑》總第48期(1999年第2期)。
(4).蕭芃撰:〈《史通》的散文觀與小觀述評〉,《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4期(2000年7月)。
(5).王慕東撰:〈叢書在目錄學中地位的確立〉,《圖書與情報》總第81期(2001年第1月)。
(6).王慕東撰:〈談古代書目中的小說著錄〉,《圖書館雜誌》總第118期(2001年第2期)。
(7).魏書菊•王杏允等撰:〈略論古籍叢書的價值〉,《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總第72期(2002年第4月)。
(8).張靜秋撰:〈放性行文繪浮世─陳繼儒文學研究之二〉,《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15卷第3期(2002年9月)。
(10).羅寧撰:〈論唐代文言小分類〉,《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29卷第3期(2003年5月)。
(11).汪燕崗撰:〈胡應麟和中國古代小說研究〉,《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第24卷第4期(2003年7月)。
(12).黃鎮偉撰:〈陳繼儒所輯叢書考〉,《常熟高專學報》第5期(2003年9月)。
(13).李斌撰:〈陳繼儒室名考略〉,《學術研究》第8期(2003年)。
(14).夏咸淳撰:〈論晚明隱士陳繼儒〉,《天府新論》總第117期(2004年第3期)。
(15).段庸生撰:〈文言小說的『類』〉,《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4期(2004年8月)。
(16). 薛雅文撰:〈《寶顏堂祕笈》所收宋何薳《春渚紀聞》小說研究〉,《東吳中文學報》第12期(2006年5月)。
(17).薛雅文撰:〈《寶顏堂祕笈》及臺北國家圖書館收藏版本考略〉,《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6卷•第3期(2006年9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