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易學應用於商場戰略與決策管理之研究 ——以某生化科技公司個案分析為例
作者:趙太極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胡瀚平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6
主題關鍵詞:易經易林京房易商場戰略決策管理儒商I ChingI LinJing Fang Ibusiness strategydecision makingLu busines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
《易》為群經之首,與〈十翼〉共構為《易》學源遠流長的中國學術總源頭;並開顯出象數與義理、圖書等支流,彼此在互詮互釋的《易》學理論的模式下,歷代從而發展成為一股蔚為大觀的《易》學洪流,透過象、數、理、占的四種方式呈顯其偉姿。
「商戰」為「商場戰爭」或「商場戰爭策略」之簡稱,舉凡涉及商業場域上的戰爭之致勝策略均屬「商戰」之範疇。中國「商戰」思潮的興起肇自中國日益受到西方貿易嚴峻的衝擊,使得晚清社會意識形態領域中「商戰」思潮於焉成形。人類初期從以物易物的時代完成財貨和勞務的交換,以確保資源的取得,獲致欲望的滿足,隨著人口的急速增加,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小至個人,大至國際間,在彼此尊重為前提下的選擇與交換行為,仍然無法滿足欲望,戰爭遂起,而策略成為戰爭勝利或失敗的關鍵。然而,當代講究理性與數據管理決策,由於受到西方思想的衝擊與洗禮,隨著接受西方管理思想習以為常之後,反而質疑中華文化瑰寶與學術總源頭——《易》學的經世致用價值。
本論採用了「語言文獻學研究法」與「思想研究法」為主,輔以「個案研究法」,先行綜整《易》學原典及有關商場戰略方面的內容,進而加以分析、比較、梳理、批判、討論、會通、詮釋,力求呈現《易》學的思維脈絡與精髓,並融入西方的管理理論,以期建構完整的《易》學決策系統,完成初步的《易》學與管理之科際整合。經研究結果發現,透過《易》學占卜,除了趨吉避凶外,更可以激發企業產生決策與應變時的聯想。企業高階決策者為了應付面臨瞬息萬變的環境,當情勢不明或資訊不足時,可借助《易》學占卜來鑒定目前的處境最似何卦,然後根據卦辭與爻辭的內容,提供思維方向,並採取聯想推演策略,以得到決策與執行上的啟示。至今,學術界與企業經營管理實務上,尚無聚焦於《易》學、商場戰略與決策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筆者不揣淺陋,首創繪製「《易》學占卜助決策系統SOP流程圖」供《易》學研究者作科際整合與企管界在管理實務上應用《易》學的參考,盼時賢與來者,能繼續加以發揚光大,嘉惠全人類。
本論文旨在探討《易經》及「商戰」的「決策」內涵;易言之,本論文聚焦於以「決策」為研究核心,以「決策思想」為經、「《易》學與商戰的決策內涵」為緯,在決策貫串《易》學與商戰的決策內涵下形成全文脈絡,使得「《易》學、商場戰略與決策管理」三者之間巧妙地產生了連結,汲引《易》學的決策智慧運用在商戰上,從而達到經世致用的研究目的。
“I” is the head of all classic collections and together with “Shi Yi” become the master in the study of “I” in Chinese learning as well as then divided in to image number, doctrine, and books. Each part in the mode of the study of “I”, they explained each other. As time went on, they developed into a stream of “I” and were presented through image, number, reason, and divination.
Business War is the short term of the war in business or strategies in business war. Any strategies which led to the victory in business all belonged to business war. The thought of business war in China arose from attacks from western countries; thus, the thought of business war gradually form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t first, to make sure that they could obtain resources and be satisfied, human beings started to barter to exchange property and labors. Not only individuals but also International, they respected each other and chose to exchanged good at first; however, with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and the resources were limited, wars started to show up. As a result, strategies became the key point of the success or failure in the war. However, affected by the western opinion, we emphasized on the strategies of reasons and data nowadays. Since then, we got used to the thought of the way how western managed and began to doubt the value of the study of “I” which was the head of Chinese treasure.
This dissertation used “research of linguistic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of thinking” as main research method and assisted with “individual research”. Begin with the original classic in the study of “I” and some related strategies about business war and then further to analyze, compare, organize, criticize, discuss, comprehend, and explain. Making effort to perform the thinking and essence in the study of “I” as well as combining the theory of management in western country and hoping to build up a complete decision making system in the study of “I” and accomplishing initial of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the study of “I” and management.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with the divination of the study of “I”, not only could we pursued good fortune and avoided evils, we could also inspire the decision making and the ability to adapt in a company. The decision makers in entrepreneur were to handle the fast-changing environment. When the situation was obscure or they didn’t have enough information, they could rely on the study of “I” to divine the current situation was similar to which hexagram symbols and then based on the hexagram symbols, they could find the direction and came up with the strategies. Until now, none of the academics and entrepreneur focused on the study of “I”, the business war strategies and decision making. Because of the writer’s little understanding, I firstly made the SOP chart of the study of “I” in divination decision making so as to provide researcher to combine each theory and help entrepreneur use the study of “I” in their decision make strategies. Besides, I hope more people could focus on this and carry forward to benefit human beings.
This dissertation aimed to explore “I Ching” and the intension of business war strategies; to sum up,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d on decision making as the main part of research and took decision making thinking as rules and the decision making meaning in the study of “I” and business strategies as regulations and connected both of them to form the whole context. Subtly making connection among the study of “I”, the business strategies and decision making as well as using the decision making in the study of “I” in the business wa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actical use.
【徵引文獻】
一、古籍專書
依古籍年代、姓氏筆畫及出版時間排序,古籍經今人標點者亦列於此。
〔戰國〕孫臏 著,張震澤 注:《孫臏兵法校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
月。
〔戰國〕荀子 著,〔清〕王先謙 注:《荀子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
年3月。
〔漢〕焦延壽:《焦氏易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占卜之屬》,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第808冊,1983年。
〔漢〕焦贛 著,尚秉和 注,常秉義 點校:《焦氏易林注》,北京:光明日報出
版社,2005年5月。
〔漢〕京房 著,〔吳〕陸績 注:《京氏易傳》,《范氏二十一種奇書第六卷.原刻
景印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5月。
〔漢〕司馬遷 撰:《史記》,臺北:鼎文書局,全3冊,1976年6月。
〔漢〕班 固 撰,〔唐〕顏師古 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全12冊,1964
年11月。
〔漢〕安平秋、張傳璽主編:《漢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3冊,2004
年。
〔漢〕毛 亨 傳,〔漢〕鄭 玄 箋,〔唐〕孔穎達 疏:《毛詩正義》,《十三經注
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
〔漢〕班 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全12冊,1964年。
〔漢〕許 慎 著,〔清〕段玉裁 注:《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年2月。
〔漢〕焦延壽 著,尚秉和 注,常秉義 點校:《焦氏易林注》,北京:光明日
報出版社,2005年5月。
〔漢〕焦延壽 著,尚秉和 注:《焦氏易林注》,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年1
月。
〔漢〕焦延壽 著,徐芹庭 注:《焦氏易林新注》,北京:中國書店,全2冊,
2010年1月。
〔漢〕焦延壽 著,徐芹庭、徐耀環 註譯:《焦氏易林解譯》,新北:聖環圖書
公司,全3冊,2013年8月。
〔漢〕董仲舒 原著,〔清〕蘇輿 撰:《春秋繁露義證》,《續修四庫全書.經部.
春秋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50冊,2002年。
〔梁〕劉勰 著,王更生 注譯:《文心雕龍讀本》,臺北:文史哲出版社,全2冊,2004年10月。
[魏]王弼:《周易注(附:周易略例)》,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6月。
〔唐〕歐陽詢 撰:《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全2冊,1985年3
月。
〔唐〕李鼎祚 撰:《周易集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10月。
〔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四十二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禮類》,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第90冊,1983年。
〔宋〕朱熹:《周易本義》,北京:中華書店,2009年11月。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宋]朱熹:《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第13冊,1996年。
[宋]朱鑒 編:《文公易說》,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書類》,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第55冊,1983年。
[宋]胡方平 撰:《易學啟蒙通釋》,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書類》,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第61冊,1983年。
〔宋〕夏僎:《尚書詳解二十六卷》,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書類》,臺
北:臺灣商務印書館,第56冊,1983年。
〔宋〕鄭樵:《六經奧論》,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五經總義類》,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第184冊,1983年。
〔宋〕俞琰 撰:《周易集說》,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易類》,臺北:臺
灣商務印書館,第63冊,1983年。
〔宋〕朱熹:《詩集傳》,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8年10月。
[宋]黃伯思:《東觀餘論.校定焦贛易林序》,收錄於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冊850,1983年。
〔宋〕胡方平:《易學啟蒙通釋》,臺北:廣文書局,1992年8月。
[明]智旭撰:《周易禪解》,《嘉興藏》冊20。
〔清〕王宏:《周易筮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易類》,臺北:臺灣商
務印書館,第41冊,1983年。
〔清〕李光地:《周易折中》,《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易類》,臺北:臺灣
商務印書館,第116冊,1983年。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臺北:世界書局,1974年。
〔清〕劉熙載:《藝概》,臺北:金楓出版社,1998年7月。
〔清〕皮錫瑞:《經學通論》,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6月。
〔清〕紀昀 總纂:《四庫全書總目.經部.易類提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總
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第1冊,1983年。 
〔清〕沈竹礽:《周易易解》,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6月。 
〔清〕野鶴老人 原著,李文煇 增刪:《野鶴老人占卜全書》(國家圖書館善本),
臺北:武陵出版社,1995年8月。
〔清〕黃宗羲 撰,鄭萬耕 點校:《易學象數論(外二種)》,北京:中華書局,
2011年1月。
〔清〕何夢瑤 編著:《皇極經世易知》,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全2冊,
2014年10月。
《四庫禁燬書叢刊》編輯委員會 編:《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8年1月。
[清]李鄴嗣:《杲堂文詩文集.後五詩人傳》,寧波: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年。
[清]陳壽祺(字恭甫,1771–1834)撰,陳喬樅述:《齊詩遺說攷》,《三家詩
遺說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刻左海續集本),第
7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年。
〔清〕萬澍辰:《周易變通解》,臺南:中華易道新法文化協會,2011年12月。
〔清〕薛悟邨 輯註:《易經精華》,臺北:傳統書局,1979年1月。
〔日〕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臺北:金楓出版社,1999年4月。
二、近人專書 首依作者姓氏筆畫,次依出版時間排序。
丁潤生:《管理之道——易經太極管理思維學》,新北:頂淵文化事業公司,2002
年8月。
丁四新:〈楚竹書與漢帛書《周易》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4
月。
于省吾 主編:《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全4冊,1999年12月。
天津救世新教會 編纂:《易經證釋》,《天津救世新教會1938年發行鉛字景印版
本》,臺中:瑞成書局,全8冊,2004年2月。
方東美:《哲學三慧》,臺北:新中國出版社,1968年10月。
方東美:《方東美先生的哲學》,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9年7月。
方東美:《中國人生哲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2005年8月。
王居恭:《術數入門——奇門遁甲與京氏易學》,北京:華齡出版社,2009年3
月。
王亭之:《周易象數例解》,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
王瑾:《互文性》,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王夢鷗:《文學概論》,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0月。
王嘉陵:《決策思維》,新北:橄欖出版公司,2015年8月。
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管理學:整合觀點與創新思維》,新北:前程文化事業
公司,2011年2月。
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管理個案集:實務解析與應用》,新北:前程文化事業
公司,2014年1月。
方至民:《策略管理概論:應用導向》,新北:前程文化事業公司,2014年6月。
毛治國:《決策》,臺北:天下雜誌公司,2003年3月。
司徒達賢:《策略管理》,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6月。
司徒達賢:《管理學的新世界》,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013年8月。new window
司徒達賢:《司徒達賢談個案教學:聽說讀想的修鍊》,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公司,2015年11月。
立行、井迎瑞、陳清河 編著:《電影藝術》,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6年。
朱伯崑 主編:《易學基礎教程》,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8月。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臺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全4卷,1991年9月。
曲辰、席瑜:《黃帝與中華文明》,南投:黃帝文教基金會,2008年5月。
江乾益:《陳壽祺父子三家詩遺說研究》,新北:花木蘭出版社,2010年3月。
江弘遠:〈京房《易》學流變考〉,臺中:瑞成書局,2006年8月。new window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3年1月。
余敦康 主編:《易學與管理》,瀋陽:瀋陽出版社,1997年5月。
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北京:中華書局,全4冊,1988年1月。
成中英:〈尋求現代化的中國管理模式〉,《中國哲學的現代化與世界化》,臺北:new window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10月。
成中英:《C理論——易經管理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7月。
吳思華:《策略九說》,臺北:臉譜出版社,2003年8月。
吳萬益:《企業經營與診斷》,臺北:前程文化事業公司,2013年2月。
吳福助 編:《國學方法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11年9月。
吳闓生:《詩義會通》,上海:中西書局,2013年2月。
李辰冬:《文學欣賞的新途徑》,臺北:三民書局,2015年8月。
李明明:《形象與言語:西方現代藝術評論文集》,臺北:三民書局,1992年3new window
月。
李威熊:《中國經學發展史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上冊,1988年12月。new window
李咏吟:《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心理出版社,1998年。
李建中、虞孝成:《孫子兵法與競爭優勢》,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new window
年9月。
李彥春等合著,張健主編:《影視藝術欣賞》,臺北:五南出版公司,2010年5
月。
何中良:《現代易學原理》,北京:團結出版社,2014年1月。
沈志權:〈《易經》與中國文學的形成〉,杭州: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邱毅:《新管理學》,臺北:偉碩文化事業公司,2001年4月。
尚秉和 注,常秉義 批點:《焦氏易詁》,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年1
月。
屈萬里:《詩經詮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1年10月。new window
杭辛齋:《學易筆談》,臺北:廣文書局,1992年8月。
杭辛齋:《沈氏改正揲蓍法》,臺北:廣文書局,1992年8月。
杭辛齋:《學易筆談》,長沙:嶽麓書社,2010年12月。
林建煌:《行銷管理》,臺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2009年10月。
林建煌:《行銷學》,臺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2013年10月。
林建煌:《策略管理》,臺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2013年10月。
林泉源:《戰略管理》,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8年1月。
林益勝:《胡瑗的義理易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10月。
林益勝:《活用易經,掌握先機——一部結合易經與科學的智慧書》,臺北:臺灣
商務印書館,2014年7月。
林慶彰:《學術論文寫作指引》,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1年11月。
南懷瑾、徐芹庭 註譯:《周易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2年10
月。
侯家駒:《周禮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年6月。
施純協、孫劍秋:《易經與企業管理》,臺北:知行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6月。
孫劍秋、劉大鈞 等著:《易道研幾——窮究易經精微,啟發教學典範》,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3月。
胡玉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臺北:木鐸出版社,1981年8月。
胡楚生:《中國目錄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9月。new window
胡瀚平:《宋象數易學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4年2月。
胡瀚平:《周易思想探微》,臺北:商鼎文化公司,1997年。
胡瀚平:《話解易經》,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全2冊,2003年1月。
姚孝彥:《先秦史》,臺北:三民書局,1984年10月。
洪明洲:《管理:個案、理論、辯證》,新北:前程文化事業公司,2014年1月。
高中、陳淑貞、黃小玲、謝碧珠 譯:《行銷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9年。
黃昱程:《貨幣銀行學原理》,臺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2010年2月。
張逸民:《EMBA企經營策略》,臺北:張逸民,2002年7月。
張逸民:《策略管理——分析架構與實例》,臺北:張逸民,2008年9月。
徐芹庭:《周秦兩漢五十三家易義》,北京:中國書店,2011年2月。
徐芹庭:《易經研究》,臺北:五洲出版社,1997年6月。
徐芹庭:《焦氏易林新注》,北京:中國書店,上冊,2010年1月。
徐芹庭:《漢易闡微》,北京:中國書店,全2冊,2010年1月。new window
徐芹庭:《易經占斷學》,新北:聖環圖書公司,2010年8月。
徐志銳:《周易大傳新注》,臺北:里仁書局,上冊,2003年10月。
徐瑞:〈《周易》符號學概論〉,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年2月。
馬持盈 註譯:《詩經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3年2月。
高亨:《周易大傳今注》,濟南:齊魯書社,1979年6月。
高亨:《高亨著作集林.第一卷.周易古經今注、周易雜論》,北京:清華大學
出版社,2004年1月。
高亨 著,王大慶 整理:〈高亨《周易》九講〉,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6月。
高明:〈五十年來之易學〉,黃壽祺、張善文 編:《周易研究論文集》,北京:北
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第 1 輯,1987年9月。
高亨:《詩經今注》,《高亨著作集林》第3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12月。
高懷民:《先秦易學史》,臺北:高懷民,1990年6月。
高懷民:《兩漢易學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
崔新:〈譯註《焦氏易林》〉,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年10月。
張健:《文學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公司,1980年7月。
張文智:《孟、焦、京易學新探》,濟南:齊魯書社,2013年1月。
張志春:《神奇之門:奇門遁甲大解謎》,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11年4月。
張其成:《象數易學》,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12月。
張其成:《管理大智慧——張其成講周易》,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
張其成 主編:《易經應用大百科》,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4年4月。
張其成:《張其成全解周易》,北京:華夏出版社,2014年4月。
張舜徽:《中國文獻學》,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9月。
張舜徽:《四庫提要敘講疏》,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3月。
張曉雨:《納甲筮法》,臺北:新智出版社,2003年10月。
章太炎 撰,龐俊、郭誠永 疏證:《國故論衡疏證》,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6
月。
章炳麟等著:《中國語文學研究》,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7年4月。
許老居:《京氏易傳發微》,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7年5月。
許倬雲:《西周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10月。
許競任:《孫子探微》,臺北:全華科技圖書公司,2005年9月。
郭彧:《京氏易源流》,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年。
郭君銘:《易學陰陽觀研究》,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年2月。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9年3月。
郭懿雲:《邵子易數講義》,新北:頂淵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4月。
符馬活:《活字紀》,南京:鳳凰出版傳媒公司,2014年1月。
陳文和:《易占》,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1997年11月。
陳伯适:《漢易之風華再現——惠棟易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new window
年10月。
陳良運:《焦氏易林詩學闡釋》,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5年5月。
陳傳康,董恆宇:《周易策略與經營管理》,北京:萬國學術出版社,1993年。
陳定國:《高階策略管理:企劃與決策》,臺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2009年6
月。
傅隸樸:《周易理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年12月。
傅佩榮:《不可思議的易經占卜》,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10年9月。
曾仕強:《中國管理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年9月。
曾仕強:《易經的奧祕》,臺北:曾仕強文化事業公司,2013年6月。
曾仕強:《易經真的很容易》,臺北:奇異果子廣告行銷公司,2010年2月。
曾仕強:《動察易經的奧秘——易經的管理智慧》,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年5月。
曾運乾:《尚書正讀》,臺北:華正書局,1982年5月。
游志誠:《文心雕龍與劉子跨界論述》,臺北:華正書局,2013年。
程俊英:《詩經譯注》,上海:上海世紀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
閔建蜀:〈《易經》解析:方法與哲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1年。
閔建蜀:《易經的領導智慧》,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7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85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84年。
黃玉順:《易經古歌考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5月。
黃忠慎:〈朱子《詩經》學新探〉,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3月。new window
黃忠慎:《清代獨立治《詩》三大家研究——姚際恆、崔述、方玉潤》,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7月。
黃忠慎:《詩經全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3月。
黃忠慎:《嚴粲詩緝新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2月。new window
黃彥 編:《孫文選集》,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
黃春貴:《文心雕龍之創作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
黃慶萱:《周易縱橫談》,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8年。
黃黎星:《易學與中國傳統文藝觀》,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
黃壽祺、張善文 撰:《周易譯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1月。
黃深勳、黃營杉、洪順慶、吳清松、陳松柏:《行銷概論》,新北:國立空中大學,
1998年。
湯明哲:《策略精論.基礎篇》,臺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2004年11月。
湯明哲:《策略精論.進階篇》,臺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2004年11月。
楊千:《策略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2012年3月。
溫明忠:《經濟學原理》,臺北:前程文化事業公司,2013年6月。
慈怡 主編:《佛教史年表》,臺北:佛光出版社,1995年2月。
聞一多:《聞一多全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榮泰生:《策略管理學》,臺北:華泰書局,1997年9月。
廖勇凱、李正綱、楊湘怡:《管理學:理論與應用》,臺北:智勝文化事業公司,
2009年5月。
趙滋蕃:《文學原理》,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3月。
齊衛國:《實用孫子兵法》,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2001年11月。
漢寶德:《文化與文創》,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4年12月。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全3冊,2008年。
劉大鈞 主編:《大易集說》,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6月。
劉大鈞 總主編:《周易象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全2集,2010
年1月。
劉大鈞 總主編:《百年易學菁華集成.〈周易〉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科學
技術文獻出版社),第2冊,2010年4月。
劉百閔:《經學通論》,臺北:國防研究院出版部,1970年3月。
劉兆祐:《中國目錄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2年3月。new window
劉兆祐:《治學方法》,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
劉君祖:《決策易》,臺北:牛頓出版社,1993年。
劉金亮、王力軍 編著:《焦氏易林探秘》,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5月。
劉若愚 撰,杜國清 譯:《中國文學理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9
月。
劉熙載:《藝概》,臺北:金楓出版社,1998年7月。
劉黎明:《焦氏易林校注》,成都:巴蜀書社,全2冊,2011年9月。
樓宇烈:《王弼集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92年12月。
歐陽溥存:《中國文學史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6年。
鄭吉雄 主編,伍安祖(On-chi Ng) 著,楊小慧、潘穎恩 譯:〈宗教性之詮釋——
近世儒者《易經》閱讀的文本與真理〉,《周易經傳文獻新詮》,臺北:臺大出
版中心,2010年1月。
鄭定國:《邵雍及其詩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1月。
黎凱旋:《易數淺說》,臺北:易學出版社,1984年9月。
黎漢林:《學易經助決策》,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2年5 月。
錢基博:《周易解題及其讀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 年 5 月。
錢鍾書:《管錐篇》,臺北:蘭馨室書齋,1991年2月。
謝祥榮:《周易見龍》,成都:巴蜀書社,2000年10月。
羅根澤:《周秦兩漢文學批評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蘇永利:《易經思維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蘇慧霜:〈《二南》與《屈賦》〉,臺北:文津出版社,2009年6月。
薛化元 等撰:《臺灣貿易史》,臺北: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2008年1new window
月。
戴國良:《行銷管理——行銷實戰與本土案例》,新北:普林斯頓公司,2008年2
月。
戴國良:《國際企業管理:精華理論與實務個案》,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11
年9月。
蕭瑞麟:《思考的脈絡》,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016年8月。
[日]中村元 著,林太、馬小鶴 譯:《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臺北:淑馨出
版社,1990年6月。
[日]高島嘉右衛門 著,孫正治、孫奧麟 譯:《白話高島易斷》,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年1月。
[法]羅蘭.巴爾特 著,李幼蒸 譯:《符號學原理》,北京:三聯書店,1988
年11月。
John Hart 原著,許書毓、黃書倩譯:《分鏡表的藝術》,臺北:六合出版社,
2011年。
[美]P. Ko tler, & A. R. Andreasen 著,張在山 譯:非營利事業的策略性行銷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hird edition),臺北:授學出
版社,1991年。
[美]Armstrong–Kotler 著,張逸民 譯:《行銷學》,臺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2010年1月。
Charles H. kepner(查理斯.凱普納)、Benjamin B. Tergoe(班傑明.崔果)
原著,伍學經、顏斯華 譯:《問題分析與決策——經理人KT式理性思考法》,
臺北:中國生產力中心,2014年10月。
[美]Hill.Jones 原著,黃營杉 譯:《策略管理》,臺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1999
年5月。
[美]Phillip Kotler;Swee Hoon Ang;Slew Meng Leong;Chin Tiong Tan 原著,
謝文雀 譯:《行銷管理——亞洲實例》,臺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12
月。
[美]巴榮(Baron.J.) 原著,李紓、梁竹苑 譯:《思維與決策》,北京:中國
輕工業出版社,2009年2月。
[美]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等 原著,吳佩玲等 譯:《哈佛教你定策
略》,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015年3月。
[美]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原著,周旭華 譯:《競爭策略:產業環境
及競爭者分析》,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014年7月。
[美]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原著,李明軒、高登第等 合譯:《競爭論》,
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014年7月。
[美]Jay Barney、William Hesterly原著,翁望回 審訂,蔡馥陞、張雍昇 譯:《策
略管理與競爭優勢》,臺北:臺灣培生教育出版公司,2013年8月。
芝加哥大學商學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歐洲管
理學院(INSEAD)、密西根大學商學院(University of Michigan Business
School)、牛津大學塞德學院(The Said Business School,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原著,陳苑欽、李金梅、黃君慧 譯:《企業策略》,臺北:臺灣培生
教育出版公司,2004年7月。
[日]三谷宏治 著,陳昭蓉 譯:《經營戰略全史:50個關於定位、核心能力、
創新的大思考》,臺北:經濟新潮社,2015年6月。
[日]中野明 著,廖慧淑 譯:《最強商用策略51 :贏在這一步,今天開始就
能用!》,臺北:八方出版公司,2014年10月。
[日]齋藤嘉則 著,郭菀琪 譯:《策略思考的技術》,臺北:經濟新潮社,2010
年10月。
三、學位與期刊論文 依發表時間先後排序。
(一)期刊論文
朱自清:〈賦比興說〉,《清華學報》第12卷第3期,1937年7月,頁567–609。
胡 適:〈易林斷歸崔篆的判決書——考證學方法論舉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
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1948年6月,上冊,頁25–48。
沈延國:〈京氏易傳證偽〉,《中國語文學研究》,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7年4
月。
趙制陽:〈《焦氏易林》的史證價值〉,《中國語文》第33卷第3期,1973年9月,
頁20–35。
周新梅:〈《易經》與文學〉,《鵝湖月刊》第3卷第1期,臺北:鵝湖月刊社,new window
1977年7月。
蕭漢明:〈論《周易參同契》的宇宙模型〉,收錄於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
第2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
王新春:〈易學的總體架構與特色的現代詮釋〉,《思與言》第32卷第4期,1994new window
年12月,頁115–136。
昌彼得:〈「四庫學」的展望〉,《第一屆中國文居民學研討會——兩岸四庫學會議
演講稿》,國立故宮博物院、淡江大學主辦,1997年5月23日,後收錄入《書
目季刊》第32卷第1期,1998年6月,頁1–4。
曾聖益:〈《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類述論〉,《國家圖書館館刊》第2期,1997new window
年12月,頁191–227。
陳良運:〈京房《易》與《焦氏易林》〉,《周易研究》1 9 9 9年第1期(總第39
期),頁3–14。
胡祥雲:〈《易經》占斷之辭的人生智慧〉,《畢節學院學報》第28卷第6期(總
第119期),2010年,頁48–52。
童慶松:〈《四庫全書》源流要略〉,《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9年第2期,1999
年2月,頁42–49。
陳良運:〈論漢代傑出詩人焦延壽〉,《南昌大學學報(人社版)》第30卷第2期,
1 9 9 9年6月,頁97–105。
游志誠:〈運用《文心雕龍》理論分析《易經》文學〉參見,《文心雕龍國際研
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
顏佩如:〈「多元智能」在教學的反思〉,《中等教育.教學革新專論》第51卷第
3期,2000年5月,頁82–93。
胡元玲:〈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探析〉,《書目季刊》第35卷第1期,2001
年6月,頁13–21。
陳良運:〈《易林》幾與《三百篇》並為四言詩矩鑊——錢鍾書論《易林》述評〉,
《周易研究》2002年第2期(總第55期),頁64–71。
王振復、王蕊:〈前詩:《易經》卦爻辭的文學因素〉,《遼寧大學學報(哲學
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3期,2003年5月。
劉鳳泉:〈論《易經》卦爻辭中格言和諺語的文學價值〉,《太原師範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第2卷第2期,2003年6月。
裴雪梅:〈淺談《易經》對我國文學的影響〉,《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
會科學版)第1期,2000年1月。
程建功:〈略論《詩經》對《焦氏易林》的影響〉,《河西學院學報》第20卷第6
期,2004年。
樊星:〈《易經》與當代文學〉,《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1卷第1期,
2006年1月。
徐木蘭、陳必碩、許金田、孔祥科:〈《易經》早期管理決策模式與西方管理決策
模式之比較分析〉,《管理學報》第23卷,第3期,2006年,頁289–307。
成中英:〈論易之五義與易的本體世界〉,《臺北大學中文學報》創刊號,2006年new window
7月,頁1–32。
鄭吉雄:〈論象數詮《易》的效用與限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9期,2006
年9月,頁205–231。
邢彥玲:〈《易經》管理決策模式分析〉,《齊魯學刊》第2期,2007年,頁45–
47。
林忠軍:〈從帛書《易傳》看孔子易學解釋及其轉向〉,《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
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龔鵬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小學類》校文津閣本紀〉,《書目季刊》第
41卷第1期,2007年6月,頁49–69。
何晶晶:〈淺析徽商的經營文化〉,《科學教育》,2007年11月,頁145;151。
程振清:〈易理對管理的價值意義〉,《理論創新》,2007年12月,頁12。
陳桂炳:〈泉州學視野中的泉商文化〉,《黎明職業大學學報》第4期,2007年12
月,頁10–13。
李昊:〈《焦氏易林》與漢代《詩》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2月,頁
183–185。
王佑夫:〈《易林》生命意識述略〉,《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
28卷第2期,2008年3月,頁159–162。
郜積意:〈論三卷本之《京氏易傳》,兼及京房的六日七分說〉,《中國文哲研究集new window
刊》第33期,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8年9月,頁205–251。
黃忠天:〈世變與易學——清初史事易學述要〉,《經學研究集刊》第5期,高雄:new window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2008年11月,頁125–144。
劉銀昌:〈《焦氏易林》遊仙詩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9卷第1期,2009年1月,頁114–117。
曹建申:〈「易」思維模式中的系統思維及其對現代管理學的借鑒價值〉,《人力資
源管理:學術版》第6期,2009年,頁26–29。
梁韋弦:〈關於《易.明夷》六五爻辭之「箕子」的異說〉,《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09卷3期,2009年5月,頁1–4。
黎漢林:〈測測決策習慣——24風格你屬何〉,《習慣領域期刊》第1卷,第1期,
2009年11月,頁1–18。
康全誠、張忠智、莊桂英:〈清代《易》學特色〉,《遠東學報》第26卷第4期,
2009年12月。
閻耀棕:〈易學思維研究 ──以《四庫提要》五個重要轉折點為詮釋對象〉,彰
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3月。
王敏娟:〈《漢書.藝文志》《易》類著述篇章流變考〉,《湖南科技學院學報》第
31卷第5期,2010 年5月,頁11–13。
郭眉揚:〈《四庫全書總目》編纂的學理基礎〉,《河南社會科學》第18卷第4期,
2010年7月,頁161–162。
董輝、王菠:〈晚清「商戰」思潮的興起及其社會效應芻議〉,《三峽大學學報(人
文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5期,2010年9月,頁102–105。
主父志波:〈《四庫提要》指瑕〉,《山東圖書館學刊》第5期,2010年10月,頁
109–112。
周志川:〈試析四庫館臣對清代易學之評價——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之《經
部.易類六》為中心〉,《儒學研究論叢》第3輯,2 0 1 0年 12 月,頁125–
141。
王剛:〈制度與轉型:文獻學視野下的漢代今古文經學之爭〉,《南都學壇(人文
社會科學學報)》第31卷第2期,2 0 1 1年3月。
顏文強:〈易學中的「象數」涵義源流探析及其關係考辨〉,《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2期,2011年4月,頁27–30。
劉立:〈布依族占雞骨卦習俗探源〉,《興義民族師範學院學報》第 2 期(2011
年4月),頁32–36。
畢天璋:〈善《易》者不卜〉,《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
2011年第 6 期(2011年6月),頁41–44。
王汝華:〈馬一浮論「象」約義〉,《孔孟月刊》第50卷第1、2期,2011年10new window
月。
劉銀昌:〈《焦氏易林》詠史詩探析〉,《渭南師範學院學報》第26卷第1期,2011
年1月,頁45–48。
劉銀昌:〈《焦氏易林》詠物詩探析〉,《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3卷第
5期,2011年10月,頁84–87。
劉銀昌:〈《焦氏易林》哲理詩研究〉,《安康學院學報》第23卷第6期,2011年
12月,頁54–57;84。
何正廷:〈壯族雞卜的運作方法及其應用範圍——壯族雞卜研究之三〉,《文山學
院學報》第25卷第1期(2012年2月),頁12–17。
范琨:〈中國周易預測與現代管理決策思維模式研究〉,《科學諮詢》第7期,2012
年,頁63–67。
薄喬萍、劉廷揚、楊秀燕:〈易經的管理實務應用模式〉,《義守大學通識教育中new window
心人文與社會學報》第3卷第1期,2012年12月,頁 23–39。
林忠軍:〈清華簡《筮法》筮占法探微〉,《周易研究》2014年第2期(總第124
期),頁5–11。
湯太祥:〈《易林》作者及其歸屬研究回顧與展望〉,《蘭台世界(蘭台鈎沉版)》,
2014年2月中旬,頁155–156。
湯太祥:〈百年視閾下的《焦氏易林》研究綜述——以哲學、文獻學為視角〉,《西
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總第99期),2014年2
期,頁70–74。
黃明理:〈文淵閣本《四庫全書》謄繪人名錄與辨析〉,《中國學術年刊》第36
期(春季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14年3月,頁45–92。
田勝利:〈《詩經》的比、興與《焦氏易林》的象徵〉,《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
科學版)》2014年3期,2014年3月,頁114–121。
[法]朱麗亞·克利斯蒂娃(Julia Kristeva) 講述,黃蓓 譯:〈互文性理論與文本
運用〉,《當代修辭學》2014年第5期(總185期),2014年5月,頁1–11。
劉銀昌:〈《焦氏易林》之《詩》學探微〉,《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43卷第4期,2014年7月,頁64–71。
趙太極:〈《易》學流派探析——以《四庫提要》「兩派六宗」說為核心〉,《大葉
大學通識教育學報》第15期,2015年5月,頁77–100。
趙太極:〈未來教育新思維——「太極心智圖」創意教學實踐〉,《大葉大學2016
整合型課程與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6年5月27日,頁239–246。
朱文儀:〈檢視企業的經營邏輯〉,《哈佛商業評論》新版第91期,2014年3月,
頁54–55。
郭位:〈決策者的三個信念〉,《哈佛商業評論》新版第92期,2014年4月,頁
40–43。
段江波、朱貽庭:〈試論明清社會的變遷及其商業倫理的發育〉,《儒商精神與現
代企業家人格》,本文為中國國家教育部設科基金項目(九.五)研究成果之
一,頁176–181。
[美]孟陽密:〈跳脫產品生命週期〉,《哈佛商業評論》2005年3月,頁81–89。
[美]馬可.貝迪尼(Marco Bertini)、約翰.古維爾(John T. Gourville):〈掌
握五大雙贏定價策略〉,《哈佛商業評論》2012年6月,頁119–127。
(二)學位論文
游志誠:《周易之文學觀》,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83
年5月。
黃忠天:《宋代史事易學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文所博士學位論文,new window
1994 年6月。
林榮斌:《「勢」概念在管理的意涵》,新竹: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學
位論文,1997年1月。
喬家駿:〈《焦氏易林》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學位論
文,2005年。
陳碧:〈《易經》象數美學思想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5
月。
林淑惠:《行銷與招生績效之研究——以中部地區高中職為例》,新竹:中華大學
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5月。
井海明:《漢易象數學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4月。
肖滿省:《從左傳、國語看春秋卜筮之道與易學的關係》,福州:福建師範大學碩
士學位論文,2007年6月。
陳怡靜:〈《易經》管理哲學〉,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2007 年12月。
賴祖龍:《筮數易卦源流研究》,濟南: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4月。
陳澤真:《傳統術數文化對企業決策影響之研究》,臺中: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
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6月。
陳靜嬋:《我國大學招收外國學生政策與策略之研究——以教育行銷策略理論分new window
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6月。
張家勝:《京房八宮卦序思想之傳承與演變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
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6月。
黃新根:〈《周易》管理哲學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年4月。
洪梅珍:《李通玄及其華嚴學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學位論new window
文,2010年6月。
喬家駿:《孟喜、焦延壽、京房及其易學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
究所博士論文,2010年7月。
侯雪娟:《朱熹象數易學研究》,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學位論文,2012new window
年1月。
陳佳琪:《吳越爭霸史事與文學》,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
論文,2010年1月。
張瑞生:《企業實踐社會責任之歷程及模式建構研究——以臺灣電子科技產業為new window
例》,臺北: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10年1月。
趙太極:〈智旭《周易禪解》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
文,2012 年7月。
戴碧燕:〈《易經》管理哲學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學位
論文,2013年7月。
李樺溶:《史記儒商研究——以子貢、范蠡、白圭為例》,臺中:東海大學中文學
系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12月。
謝順發:《王弼的易學思想研究》,臺中:東海大學哲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2014年6月。
鄭逸民:《勞倫斯方程式之理論探討與數值分析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Lorenz Equations》,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機械與
機電工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6月。
劉德隆:《工作執掌訂定SOP,對提昇經營績效之研究——以U公司為例》,臺
中: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5月。
四、工具辭書與網路資料
谷衍奎 編:《漢字源流字典》,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年1月。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