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台灣客家山歌之研究
作者:郭坤秀
作者(外文):Guo, Kun-Hsiu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邱燮友
古國順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6
主題關鍵詞:台灣客家山歌虛字襯字TaiwanHakka Folk SongEmpty WordLining the Wor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5
本論文以「臺灣客家山歌之研究」為題,主要探討自西元1950年前後至2010年間,由客家族群生活中集體共同創作的山歌。台灣客家民謠有山歌與小調二種,本論文以七言四句之山歌作為研究對象。山歌歌詞內容為族群生活共同經驗,反映台灣客家族群之生活文化。台灣客家山歌由自大陸閩粵贛客家地區族群遷移來台所帶來,在台灣經300餘年之發展,其精神與面貌足以代表台灣客家文化。
本論文內容共分九章︰第一章緒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資料與限制﹔研究方法與架構、文獻探討。第二章台灣的客家山歌討論中國大陸之劉三妹傳說對臺灣客家族群中之影響,以及客家移民之背景與臺灣客家山歌面貌之關係,和台灣客家山歌與中國大陸山歌關係之探討。第三章客家山歌在臺灣之發展情形,分三個時期探討臺灣的客家山歌發展情形︰1、民國三十四年代前在日據時期的山歌。2、民國三十四---七十年代之間。3、民國七十年代以後客家語復興後山歌之發展情形。第四章台灣的客家山歌曲調與分佈情形,探討客家山歌在台灣北部桃竹苗地區的三大調「老山歌」、「山歌子」、「平板」﹔中部東勢地區「滿山趖」以及南部高雄美濃地區的四大調「正月牌」、「大埔調」、「半山謠」、「美濃調」。以固定曲調配以七言四句型式創作歌詞而唱的山歌,除台灣中部之「滿山趖」調山歌以「大埔腔」客家語演唱外,其餘多以「四縣腔」客家語為主要演唱腔調。故論文中之標音以「四縣腔」客家語為主。第五章客家山歌插字之探討,就山歌中之插字︰1.襯字之增添,在山歌詞的正字中產生之改變意思。2.虛字在歌中作為協韻拖韻之作用。3.襯字及虛字使山歌歌唱之增添趣味及音韻協調之探討。第六章客家山歌作詞及歌唱技巧,以文學角度探討山歌歌詞中雙關語之使用、賦比興之作法。從現存錄音帶、CD、電視台歌唱及比賽節目與網路Youtub等之有聲山歌,收集台灣客家山歌歌手歌唱情形,以及電視台山歌比賽中評審對參賽者在襯字及虛字使用技巧等,探討山歌作詞及歌唱技巧。第七章分別以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勸世歌、謎歌及其他類作分類,探討客家山歌反映族群生活之樣貌。第八章對山歌的口語化歌詞、音樂性、族群精神等面向探討山歌之特色。第九章結論,本論文研究結果如下︰
一、台灣山歌之曲調︰共可分為四大地區︰1.北部地區、2.東部地區、3.中部地區、4.南部地區。其中台東地區山歌以北部地區所流傳三大調為主要唱腔,無自有之曲調。北部客家山歌有三大調,指「老山歌」、「山歌子」及「平板」,這三種曲調各具特色。中部山歌曲調有「滿山趖」。南部山歌以「四大調」為主,分別為「正月牌」、「大埔調」、「半山謠」、「美濃調」四種曲調。二、有關山歌歌詞格式之部份︰台灣山歌之格式多為七言四句,大多在第一、二、四句押韻,多押平聲韻,與大陸粵地之山歌相同。三、虛字︰在山歌歌唱中一定有虛字,虛字没有代表意義,多為平聲元音,作為歌唱時句中及句尾之協韻作用。四、襯字︰增加在山歌中的襯字,具有增強山歌正字意思之功能,但不是每首山歌都有加上襯字。五、山歌的即興︰桃竹苗地區早期在山野茶園所對唱的即興山歌,在現在已難再現,約在1960年左右,還有在茶園和田野工作中之山歌對唱,後隨台灣農業生產漸漸式微,即興對唱山歌的情景與能力也隨之減少降低。 六、山歌歌唱內容︰由早期的坦率直露改變成文雅含蓄。七、用字用韻不避重複。八、客家山歌是客家族群的全民運動。九、客家山歌的內容思想,反映客家族群注重禮教、勤勞儉樸、忠孝傳統之族群文化。
Abstract
The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the topic of the Taiwanese Hakka Folk Songs discussing the creations of folk songs among the Hakka people from 1950-2010. The study is focused on the firm pattern of the five-words-four lines songs. The lyrics of these folk songs revealed Hakka people’s life experiences in common and reflected Hakka’s culture in Taiwan.
This is a nine-chapter article. In chapter one, the research motive and purpose, researching field, data and limits, research method and structure, data analyses are included. The relations of Hakka folk songs of Taiwan and China are discussed in chapter two. In chapters three and four, the development of Hakka folk songs in Taiwan and their tunes and how they were distributed introduced. In chapter five, the inserted words, empty words and lining words are studied. In chapter six, the composition and singing skills are discussed. And from the point of literary views, the equivoques in these songs are also researched. In chapters seven and eight, the different types of songs and oral expressions in lyrics, musicality and the Hakka ethnic group spirits are studied. And chapter nine is conclusion of the dissertation.
參考書目
一、專書
明、馮夢龍:《馮夢龍全集》第十八冊《山歌》(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6月)
清、王士禎:《池北偶談》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三年五月初版
清、黃遵憲,錢萼孫箋注:《人境蘆詩草箋注》(臺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四年六月臺一版)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清,康熙卅九年木天閣刊本,景印本(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五十七年月景印初版)
《粵東之風》(上海,北新書局,民國廿五年)為關於客家歌謠研究與輯錄之專書,分上下二編,上編為討論之部,下編為歌謠之部
連橫:《臺灣通史》臺北,眾文圖書公司,民國六十八年五月再版
賴碧霞:《臺灣客家民謠薪傳》(臺北︰樂韻出版社,1993年8月)
黃遵憲:《人境廬詩草箋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6月)
鍾理和:《笠山農場》(高雄︰春暉出版社,2005年3月)
羅忼烈:《元曲三百首箋》(臺北縣樹林鎮︰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1980年9月)
金榮華教授︰《民間文學概說》(新店市︰中國口傳文學學會,104年1月)。
金榮華教授︰《台灣桃竹苗地區民間故事》(新店市︰中國口傳文學學會,89年11月)。
楊兆楨:《客家民歌》(臺北:天同出版社,1986年)
楊兆禎:《客家民謠-九腔十八調的研究》(臺北:育英出版社,1974年6月)new window
羅香林:《客家研究導論》(臺北:眾文圖書,1981年)new window
陳運棟:《客家人》(臺北:聯亞出版社,1983年4月)
古國順:《臺灣客家話記音訓練教材》(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年)
古國順:《客語發音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古國順等著︰《臺灣客語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8月)new window
王東:《客家學導論》(臺北:南天書局,1998年)
劉還月:《臺灣客家族群群史》【民俗篇】(南投:省文獻會,2001年5月)
鄭振鐸:《世界文學大綱》(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4月)
朱光潛:《談美》(臺北:尼羅河書房,20014年4月)
婁子匡、朱介凡編著︰《五十年來的中國俗文學》(載於現代中國文藝史叢書)(臺北:正中書局,1974年)
朱介凡︰《中國歌謠論》(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4年)
朱介凡︰《中國謠俗論叢》(臺北:聯經出版,1986年)
朱自淸︰《中國歌謡》(臺北:開今文化出版,1994年)
李獻璋︰《臺灣民間文學集》(臺北縣板橋市︰ 龍文出版,2006年)
盧梭︰《論語言的起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莊永明︰《臺灣百人傳》(臺北:時報文化,2000年)
董同龢︰《漢語音韻》(臺北:王守京發行,文史哲經銷,1996年)
陳滿銘︰《章法結構論》(臺北:萬卷樓,2012年)
黃遵憲︰《人境廬詩草箋注》(臺北:臺灣商務,1965年)
劉還月︰《臺灣客家風土誌》(臺北︰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3月)
董作賓︰《看見她》(北京,北大歌謠研究會,民國十三年十月出版)
羅香林︰《客家研究導論》廣州,興寧希山書藏,民國廿二年十一月初版new window
《客家史料匯篇》(香港︰中國學社,民國五十四年三月)
《民俗學論叢》(臺北︰文星書局,民國五十一年一月初版)
羅香林︰《客家源流考》(文萃閣書店,世界客屬總會印製,民國七十八年一月)
楊兆禎︰《客家民謠》(台北︰臺灣天同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十二月)
楊兆禎︰《台灣客家系民歌》(台北︰百科文化,民國71年9月)
楊兆禎︰《客家山歌專輯》 理科出版社,民國七十四年四月
楊兆禎︰《音樂創作指導》(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78年3月)。
楊兆禎:《客家民謠─九腔十八調的研究》(臺北:育英出版社,1974年)new window
賴碧霞︰《臺灣客家民謠薪傳》(臺北:樂韻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八月初版)
賴碧霞︰《臺灣客家山歌— 一個民間藝人的自述》(臺北:百科文化,民國七十二年一月)
徐進堯︰《客家三腳採茶戲的研究》(臺北︰育英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二月)
陳運棟︰《客家人》(臺北︰東門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一月六版)
陳運棟︰《臺灣的客家人》(臺北︰臺原出版社,民國八十三年三月一版六刷)new window
陳運棟︰《新个客家人》(臺北︰臺原出版社,民國八十年十二月)
劉兆祐︰《中國目錄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民國912年3月,二版一刷)new window
謝重光︰《客家源流新探》(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4月初版)
房學嘉︰《客家源流探奧》(臺北︰武陵出版公司,西元1996年2月)new window
王東︰《客家學導論》(臺北︰南天書局,西元1998年8月初版)
錢萼孫箋注,黃遵憲︰《人境廬詩草箋注》,臺灣商務印書館,臺北,1965年6月。
莊永明︰《臺灣百人傳2》<臺灣歌樂的諍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5月。)
鄭榮興︰《臺灣客家音樂》(臺北︰晨星出版社,2004年5月)new window
張堂錡︰《黃遵憲的詩歌世界》(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10年)
鍾理和︰《故鄉四部.阿煌叔》(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1993年)
陳怡君︰《山歌好韻滋味長︰賴碧霞與她的客家民歌天地》(桃園市︰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7年5月初版)。
蘇秀婷︰《臺灣客家改良戲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
張堂錡︰《黃遵憲及其詩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11年) 。
Klaus Krippendorff著,曹永強譯︰《Content Analysis︰An Introduction to Its Methodology》《內容分析︰方法學入門》(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4年11月)
邱慧齡︰《茶山曲未央 ─ 臺灣客家戲》(臺北︰商周編輯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年12月) 。
朱介凡︰《中國歌謠論》(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4年4月)。
史惟亮︰《論民歌》(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67年7月)。
陳寶蓮︰《概說台灣客家勸世文》(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4年10月)。
陳寶蓮︰《台灣客語說唱》(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2006年)。
二、山歌集
羅香林所藏黃遵憲手寫本︰<山歌>15首,詩後有題記5 則。
馮夢龍原著.顧頡剛校點︰《山歌》(臺北︰東方文化供應社,1970年春季)。
謝樹新主編︰《苗友月刊》,第一卷1-12期,(苗栗︰中原苗友雜誌社,1962年6月至1963年5月)。
謝樹新主編︰《苗友月刊》,第二卷1-12期,(苗栗︰中原苗友雜誌社,1963年6月至1964年5月)。
謝樹新主編︰《中原月刊》(苗栗︰中原苗友雜誌社,1964年6月初版)。
謝樹新主編︰《中原苗友雜誌社叢書》,第一集,(苗栗︰中原苗友雜誌社,1965
年2月初版)。
謝樹新主編︰《中原苗友雜誌社叢書》,第二集,(苗栗︰中原苗友雜誌社,1967年2月初版)。
謝樹新主編︰《中原苗友雜誌社叢書》,第三集,(苗栗︰中原苗友雜誌社,1969年5月初版)。
謝樹新主編︰《中原苗友雜誌社叢書》,第四集,(苗栗︰中原苗友雜誌社,1971年3月初版)。
謝樹新主編︰《中原苗友雜誌社叢書》,第五集,(苗栗︰中原苗友雜誌社,1973年5月初版)。
謝樹新主編︰《中原苗友雜誌社叢書》,第六集,(苗栗︰中原苗友雜誌社,1976年9月初版)。
謝樹新主編︰《中原苗友雜誌社叢書》,第七集,(苗栗︰中原苗友雜誌社,1981年12月初版)。
牛郎《客家山歌》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第七輯133,西元1957年。
楊兆禎:《臺灣客家系民歌》(臺北:百科文化,1982年9月)。
楊兆禎:《客家民謠─九腔十八調的研究》(臺北:育英出版社,1974年6月)。new window
胡泉雄︰《山歌萬里揚》(臺北︰育英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八月)
胡泉雄:《客家民謠與唱好山歌的要訣》,(臺北:育英出版社,1980年)。
胡泉雄:《客家山歌的意境》(臺北:育英出版社,1981年4月)。
胡泉雄:《山歌萬里揚》(臺北,育英出版社,1983年8月)。
胡泉雄:《客家民謠精華》(作者自印,1984年7月)。
賴碧霞:《臺灣客家山歌─一個民間藝人的自述》(臺北:百科文化,1983年1月)。
張紹焱編:《客家山歌》(苗栗:苗栗縣全民精神建設叢書客家山歌編輯委員會,1983年)。
楊佈光:《客家民謠之研究》(臺北:樂韻出版社,1983年8月)。
賴碧霞《賴碧霞.三大調》(賴碧霞的臺灣客家山歌小調,教學用第二冊,民國92年4月)。
賴仁政主編︰《台北市傳統客家歌謠教本》(台北︰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03年)。
黃義桂.黃婠媛編著︰《客家山歌風采》(中壢︰上發音樂叢書,(未著出版年,約民國80年前後))
呂錦明︰《客家歌謠合唱曲集》(基隆︰客家委員會贊助,2014年6月)。
呂錦明.姜雲玉編輯︰《客家歌謠選集.第一集》(台北︰客家委員會,2008年,12月)。
呂錦明.姜雲玉編輯︰《客家歌謠選集.第二集》(台北︰客家委員會,2015年,12月)。
三、學位論文
古旻陞:《臺灣北部客家民謠之民族之民族音樂學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方美琪:《高雄縣美濃鎮客家民歌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楊熾明:〈臺灣桃竹苗與閩西客家民歌之比較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彭素枝:《臺灣六堆客家山歌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劉新圓:《臺灣北部客家歌樂「山歌子」的即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劉泳鴛:《饒平客家說唱音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謝玉玲:《臺灣地區客家聯章體歌謠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張嘉文:《客家傳統山歌三大調在花蓮地區的傳統與現況》(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2004年) 。
黃菊芳:《〈渡子歌〉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周雪美:《臺灣客家傳統歌謠的語言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郭坤秀:《桃竹苗客家山歌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4年)。
謝玉枝:〈臺灣客家俗語的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語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5年)。
高雪卿︰《臺灣苗栗地區古典詩硏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硏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彭靖純:《竹東地區客家山歌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學研究所,2005年。)
張禎娟:《臺灣時令歌謠初探》(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1993年。)
張莉涓:《台中:苗栗客家山歌研究-以頭份鎮、造橋鄉、頭屋鄉、公館鄉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楊熾民:《臺灣桃竹苗與閩西客家民歌之比較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5月)。
曾瑞媛︰《桃竹苗客家童謠之研究》(臺北: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12月)。
曾瑞媛︰《客家山歌之節奏研究》(臺中: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101年12月)。new window
楊佈光︰《客家民謠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六月)。
陳雨璋︰《臺灣客家三腳採茶戲賣茶郎之研究》(臺北: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四年六月)。
鄭榮興︰《臺灣客家八音之研究》(臺北: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new window
范姜淑雲︰《常民文化與隠喻︰臺灣客家山歌的植物意象之研究》(臺北: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一零一年六月)。
賴建宇︰《臺灣中部東勢地區客家山歌之研究》(台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系碩士班音樂學組碩士論文,民國101年1月)。
彭靖純︰《竹東地區家山歌研究》(臺北:國立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葉瓊枝︰《竹東地區家山歌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9年)。
吳思瑤︰《竹東鎮客家山歌比賽對於臺灣客家山歌發展之影響》(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
四、方志
苗栗縣政府︰《重修苗栗縣志・文學志》(苗栗縣,2005年) 。
苗栗縣志文藝志,黃新亞,鍾建英等纂︰,臺中,臺灣省政府印刷廠,西元1972年7月。
陳運棟編輯︰《西湖鄉誌》 (苗栗西湖︰西湖鄉公所,1997年2月)
新竹縣志︰中華叢書委員會。
陳紹馨︰《臺灣省通志稿》卷二,人民志,人口篇
五、期刊專論
古國順︰〈山歌的賦比興〉,《客家風雲雜誌》第廿二期(1989年11月)。
古國順︰〈客家話的文字與符號〉《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度全國文藝季系列活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客家雜誌社承辦)
古國順:〈十二月古人〉考述(一月至四月),《應用語文學報》,(2003年6月)。
鄭榮興︰〈民歌與戲曲—以臺灣客家傳統三腳採茶戲的歌唱形式為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學刊)第四期(2002年4月)。new window
陳運棟︰〈臺灣客家研究的考察〉徐正光主編,《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new window
集:歷史與社會社經濟》,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初版。
蔣炳釗︰〈客家文化是畬漢兩族文化互動的產物〉徐正光主編,《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聚落、宗族與族群關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初版。new window
謝俊逢︰﹤從客家傳承音樂看客家人﹥徐正光主編,《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宗教、語言與音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初版。new window
王金蓮︰「客家山歌輯註」、《臺灣文獻季刊》,第三卷第一期,(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四十一年)。
李圖南:〈談客家山歌中聲調與曲調的關係〉,《國民教育》,(2001年3月)。
彭維杰:〈臺灣客家歌謠的文化面向探討-以《苗栗縣客家歌謠集》為例〉,(臺北︰國文天地,2001年7月)。
彭維杰:〈檢視臺灣客家歌謠的文化內涵〉,《國文學誌》,(2001年12月)。new window
陳運棟:〈從歷史角度談九腔十八調〉,《臺灣月刊》,(2001年2月)。
陳運棟:〈從文學觀點看客家山歌〉,《苗栗文獻》,(2001年6月)。
劉醇鑫:〈客家歌謠諺語所反映的傳統婚姻觀〉,《北市師院語文學刊》,(2001年6月)。new window
張添雄:〈臺灣客家的山歌語民謠〉,《屏東文獻》,(2005年12月)。
蔡宏杰:〈從語言特色與修辭技巧談客家山歌的藝術特點〉,《國文天地》,(2006年12月)。
黃信彰︰《傳唱臺灣心聲─日據時期的臺語流行歌》(臺北:臺北市文化局,2009年)
黃信彰︰《李臨秋與望春風的年代》(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9年)
金榮華︰<游魚和魚乾---論民間藝文和現代科技>《2008年民俗暨民間文國際學術研討會》,(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2009年2月)。
黃得時:〈臺灣歌謠之形態〉,《臺灣省文獻會文獻專刊》第3卷第1期(1952年)。
孫建芳:<漫談民謠歌唱比賽觀感>,《苗友月刊》苗栗︰苗友雜誌社,1962年
11月
《臺灣文獻叢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民國四十七年。
許常惠:<臺灣民謠之研究>,《中山學術文化集刊》,第三期,(1969年)。
曾瓊儀︰<從桃竹苗客家民間故事看移民文化及其影響>,《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29期(2014年10月)。new window
徐正光:《第四屆國際客家研討會論文集:宗教、語言與音樂》(臺北: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2000年)
周錦宏等編纂︰《兩岸客家表演藝術硏討會論文集》(苗栗市︰苗栗客家文化月刊,2001年)
羅肇锦︰《客語民間文學的領域:以苗栗地區文學資料為例》苗栗文獻第十四期,苗栗縣政府,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六、其他資料來源
(一)網路資料
國立聯合大學全球客家研究中心
http//hakka.nuu.edu.tw/art-.html
國立交通大學國際客家研究中心http//hakkacenter.nctu.edu.tw/item_/item_5/item_5-352.htm
國立臺灣大學客家社 http//club.ntu.edu.tw/~hakka/haksong
http//life.fhl.net/Litercture/plebeian/index.htm
http︰//tw.myblog.yahoo.com/nerch「mia/article?mid」3286
http︰//www.books.com.tw/activity/2012/05/KP/184228p2.html 2015.1221 採自網路《遊神與玄思:高行健詩集》後記
(二)有聲資料
金榮華教授整理︰<贛南采風─客家山歌十三首>(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101年11月)。
徐木珍.羅蘭英對唱︰《客家民謠隨口對唱》錄音帶,(桃園縣︰吉聲影視音有限公司)。
徐木珍︰《東山再起》CD,(新竹縣︰木珍出版社,2003年12月)。
黃連煜︰《山歌一條路》錄影節目(客家電視臺︰2010年,大陸山歌采風)。
吳榮順︰《客家山歌大家唱》錄影節目(客家電視臺︰2011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