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慧沼對「一闡提」之見解及所持立場的探討
書刊名:中華佛學研究
作者:釋如定
作者(外文):Shih Ju-ting
出版日期:2001
卷期:5
頁次:頁343-375
主題關鍵詞:種性一闡提理佛性行佛性阿顛底迦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9
  • 點閱點閱:17
「種性」的討論曾在印度、中國掀起一陣熱潮,而對種性的詮釋在中國,尤其玄奘一系,是如何看待它,是本文首要關注的問題。因此,在進入本文主題前,有必要先將引發諍議之處作一簡略的說明,故筆者擬於第二章針對《楞伽經》與《大乘莊嚴經論》之間對所謂「無性有情」(一闡提)提出二者在說法上的差異,然後再進行以下的討論。其次,有關「五種性」之思想,大體在看法、見地上產生較大的諍議,是侷限於二乘及一闡提成不成佛上,而本文所要解決的範圍則在於慧沼如何基於窺基先前的主張,進一步對「一闡提」(亦即「無性有情」)提出具體說明。這也是第三章最主要重點所在。筆者認為,慧沼引用窺基所謂的「理佛性」、「行佛性」之觀念,重新作了解說。這樣的解說其實還是貫徹了護法一向的主張,亦即運用所謂「本有種子」、「新熏種子」的說法,加以連結到「理佛性」和「行佛性」的解說上。關於此,筆者試著從唯識的論典找其根據來說明。基本上,筆者以為,慧沼雖然利用不同的語辭作了詳細的說明,但在其思想內涵上,是堅持、貫穿了護法的立場,並未跳脫其範疇,只是在解說上更加圓融罷了。
Other
1.武邑尚邦(1977)。佛性の體義を明かす 顯體分第三,京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Leung, K.、Koch, P. T.、Lu, L.(1993)。A dualistic model of harmon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nflict management in Asia。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19,201-220。  new window
2.蕭玉佳、吳毓瑩(200612)。成長路上話成長:幼稚園學習歷程檔案建構之行動與省思。應用心理研究,32,217-2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維中(199903)。識體理體兩分與「一分無性」說--法相唯識宗佛性思想論析。中華佛學研究,3,93-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大松博典(1985)。宋代天臺學における「佛性」。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3(2),170-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柏倉明裕(1997)。智顗の佛性觀。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5(2),238-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奧野光賢(1987)。吉藏の聲聞成佛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6(1),6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藤井教公(1992)。六卷泥洹經における─闡提の諸相。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0(2),44-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三桐慈海(1985)。勝鬘經寶窟における佛性義。佛教學セミナ一,42,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田正見(1987)。中國佛教における一乘妙法の信受─特に天臺大師の法解釋をめぐつて。大正大學大學院研究論集,11,123-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下田正弘(1988)。「大乘涅盤經」の思想構造─一闡提の問題について。佛教學,27,69-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成唯識論。東京:大藏經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瑜伽師地論。東京:大藏經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窺基。妙法蓮華經玄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常盤大定(1973)。佛性の研究。佛性の研究。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佛性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入楞伽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無著、波羅頗蜜多羅(1604)。大乘莊嚴經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Williams, M. Monier(1988)。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New York。  new window
9.望月信亨(1977)。望月佛教大辭典。臺北:地平線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荻原雲來(1986)。漢譯對照梵和大辭典。東京: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遁倫。瑜伽論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慧沼。能顯中邊慧日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窺基。成唯識論掌中樞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窺基。成唯識論述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慧遠(1983)。大般涅槃經義記。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呂澂(1991)。中國佛學源流略講。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山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釋恆清(1997)。《法華秀句》中的佛性論諍─以靈潤的「十四門論」和 神泰的「一卷章」為主─。佛性思想。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龍慧。五姓各別與一性皆成的論諍。唯識思想論集(三)。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橫超慧日(1986)。法華經をめぐる佛性論爭。法華思想の研究(第二)。京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常盤大定(1973)。親光菩薩等造、唐玄奘譯《佛地經論》。佛性の研究。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高崎直道(1980)。二種の一闡提。楞伽經。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楠純證(1987)。日本唯識思想の研究─大悲闡提成,不成說の展開─。唯識思想の研究。京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佛地經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無性(1979)。大乘經莊嚴廣註,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安慧(1980)。經莊嚴註疏,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