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國楚簡文字研究的幾個問題--讀戰國楚簡《語叢四》所錄《莊子》語暨漢墓出土《莊子》殘簡瑣記
書刊名:東華人文學報
作者:許學仁
作者(外文):Hsu, Hsueh-jen
出版日期:2001
卷期:3
頁次:頁37-60
主題關鍵詞:郭店楚簡阜陽雙古堆漢簡江陵張家山漢簡包山楚簡司法文書語叢四五行莊子胠篋盜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3
  • 點閱點閱:228
近年地不愛寶,考古文獻日出,經由文字辨析考訂而詞義釐析通讀,復由文獻年代推斷,而古籍原貌探研,並皆提供新的思維方向。《莊子》一書,內、外、雜篇之架構,說者紛歧,真偽難辨。本文彙整郭店一號戰國楚墓所出《語彙四》所錄《莊子.胠篋》篇語,及湖南阜陽雙古堆一號漢墓及江陵張家山一三六號漢墓新獲《莊子》殘篇,含〈盜跖〉、〈則陽〉、〈讓王〉、〈外物〉等外、雜篇,結合包山楚簡司法文書,藉以考辨出土文獻之相關文字及篇題,辨析音義形構、明其音韻通假,並參酌近人研究成果,略述內、外、雜篇成書之緣由。所論主要有: 一、與湖北荊門包山楚簡司法文書相互參證,郭店一號楚簡《語叢四》所錄《莊子.胠篋》篇中:讀為「竊」字之「□」,當係從”言””業”聲。、竊””業”月怗旁轉,故於《莊子.胠篋》篇借為「竊」字,而”察”””業”月怗旁轉,故湖北荊門包山楚簡司法文書作「□(竊)聞言」,或借為「察」解。 二、郭店一號楚簡《五行》篇第45-46簡之「淺」字作「□」,所從之「」,實為「□」,「戔」、「□」並屬元部,乃「淺」字異構。郭店一號楚簡《五行》篇第37-39簡讀為「辯」之「□」字,所從當為「辡」字省文,字從「言」「辡」省聲,傳鈔古文系統字書《汗簡》、《古文四聲韻》等「辛」作「□」形可證。二字所從均與「□」字所從無涉。 三、辨析郭店一號楚簡及荊門包山楚簡司法文書中「□」字之形音義及用法。 四、考辨江陵張家山漢墓《莊子.盜跖》篇題「□」字,乃「□」字之形變,「□」字又為「跖」、「蹠」之異體。
期刊論文
1.周鳳五(19940600)。「[余日]睪命案文書」箋釋--包山楚簡司法文書研究之一。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41,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昭容(19971200)。釋古文字中的「丵」及从「丵」諸字。中國文字,新22,121-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偉(1994)。包山楚簡司法簡131-139簡考析。江漢考古,4,67-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葛英會(1996)。《包山》簡文釋詞兩則。南方文化,3,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德熙(1954)。壽縣出土楚器銘文研究。歷史研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92)。文物。文物,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廖名春(1996)。竹簡本《盜跖》篇管窺。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集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1992)。江陵張家山兩座漢墓出土大批竹簡。文物,1992(9),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劉樂賢(1997)。楚文字雜識(七則)之二《釋包山楚簡的"□□"》。香港。617-6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釗(1991)。古文字構形研究(-),吉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錫全。汗簡注釋。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中舒、漢語大字典字形組、方述鑫(198508)。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商承祚(1996)。石刻篆文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零(19980200)。李零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憲通(199302)。長沙楚帛書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念孫(1968)。讀書雜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偉(1996)。包山楚簡初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滕壬生(1995)。楚系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龐樸(1980)。帛書五行篇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新雄(19990000)。古音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輝(1993)。古文字通假釋例。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故宮博物院、羅福頤(1981)。古璽彙編。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秉新(1987)。壽縣楚器銘文考釋拾零。楚文化研究論集(第一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零。包山楚簡研究(文書類)。王玉哲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天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信芳(2000)。釋「□」。簡帛五行解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魏啟鵬。德行校釋。德行校釋。四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甲骨文字詁林(3)。甲骨文字詁林(3)。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呂振端(1971)。魏三體石經殘字集證。魏三體石經殘字集證。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郝本性。壽縣楚器集脰諸銘考釋。古文字研究(第10輯)。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何琳儀(1999)。戰國古文字─戰國古文聲系(上)。戰國古文字─戰國古文聲系(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廖名春(1998)。《莊子‧盜跖》篇探源。中國哲學(第十九輯)。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992)。釋「□」「□」。古文字研究(第15輯)。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學勤(1998)。《莊子‧雜篇》竹簡及有關問題。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五輯)。西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饒宗頤(1999)。從新資料追蹤先帶耆老的「重言」─儒道學派試論。東方博物(第四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郭浩(1999)。郭店一號墓的年代與簡本《老子》的結構。道家文化研究(第17輯)。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韓自強(1990)。阜陽漢簡《莊子》。文物研究(第六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韓自強(2000)。阜陽出土的《莊子‧雜篇》漢簡。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八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彬徽(1991)。包山二號楚墓簡牘釋文與考釋。包山楚墓(上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古文四聲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清)劉師培(1997)。莊子斠補,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98)。郭店漢墓竹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偉(1999)。包山楚簡司法簡131-139簡補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光裕,袁國華。包山楚簡文字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光裕、袁國華(199901)。文字編•緒言。郭店楚簡研究。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葛英會(1996)。包山楚簡釋詞三則。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