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史記.秦楚之際月表」中的「楚」
書刊名: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
作者:莊宇清
作者(外文):Zhuang, Yu-qing
出版日期:2004
卷期:36
頁次:頁1-47
主題關鍵詞:司馬遷史記秦楚之際月表楚義帝正統項羽Sima QianShijiThe Chronological table by Months from Qin to ChuChu Yi DiThe concept of legitimacyHsiang Y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
  • 點閱點閱:47
觀看《史記•秦楚之際月表》所載史事,本文試圖釐清幾項問題:首先是關於三擅,並非指陳涉、項羽到劉邦等英雄人物,而是從秦、楚到漢的政權轉移。月表中的楚,所代表的人物是陳涉、景駒到楚義帝,非如後世所理解的項羽。自秦王子嬰出降後,漢紀年與義帝紀年並行、義帝遭弒後楚表空白不書等現象,可發現太史公為項羽立本紀原意為呈現天下大勢之轉移,並沒有後世所稱「正統觀念」。清代學人討論月表,意見上多有分歧,以為早期版本中的月表欄位多非太史公原意,故閱讀《史記》內文後另劃月表以闡釋己見。若以<六國年表>周秦關係加以對照,則今日所見版本中,月表的設計應是太史公原意。
期刊論文
1.吳昌廉(19940700)。秦始皇諱「正」問題之探討。文史學報,24,27-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阮芝生(19801200)。論史記五體的體系關聯。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7,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田余慶(1989)。說張楚--關於「亡秦必楚」問題的探討。歷史研究,1989(2),134-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玉春(2001)。史記版本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揚雄、汪榮寶(1958)。法言義疏。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叔岷(1982)。史記斠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知幾、浦起龍(1980)。史通通釋。臺北市: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饒宗頤(1996)。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上海遠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錢大昕(1999)。嘉定錢大昕全集。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紀祥(2001)。編年論述─時間之鏤刻。時間.歷史.敘事:史學傳統與歷史理論再思。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紀祥。說大一統。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停雲雅會」講座書面摘要。宜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平勢隆郎(2000)。「史記」二二○○年の虛實─年代矛盾の謎と隱された正統觀。「史記」二二○○年の虛實─年代矛盾の謎と隱された正統觀。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97)。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史部。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史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71)。史記集解。史記集解。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梁)蕭統(1987)。文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清)梁玉繩(1977)。史記志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清)劉城。嶧桐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清)汪越(1982)。讀史記十表,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潘永季。讀史記劄記,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非(1989)。楚漢帝月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儆居史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西漢)司馬遷(1985)。史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東漢)班固(1981)。漢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宋)蔡沈(1974)。書集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清)王元啟(1985)。史記月表正偽,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史記三家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