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格律與風格
書刊名:輔仁國文學報
作者:李添富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ee, Tien-Fu
出版日期:2004
卷期:20
頁次:頁229-247
主題關鍵詞:語言風格學格律風格晚節漸於詩律細語不驚人死不休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4
  • 點閱點閱:24
「語言風格學」是運用語言學的觀念與方法來分析文學作品的一條新途,透過語言學的分析理論,我們可以對文學作品進行更為深入而且具體的研究與認識。尤其對於精鍊、高層次的詩歌文字,語言學相關知更是提供我們相當便捷而且有效的分析、研究方法。 然而,語言學知識雖然為文學研究探供相當不錯的方法與技術,但卻也有一定而且必須遵守的規律。換句話說,文學作品的遣詞用字上雖然享有高度自由與變化的空間,卻也有必須遵守的條件與限制,譬如詞彙與語句的結構,詩歌自須保有或遵循的格律以及詩歌內容、主旨的切呈現等,都是不容忽視的。 本文試以杜甫〈秋興〉八首之「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兩句為例,說明詩歌格律與詩人寫作風格之互動關係,並佐以詩文意旨之探究,期能對格律與風格之相關問題有更進一步之認識。歷來學者多以為此二句蓋由「鸚鵡啄稻粒,鳳凰棲梧枝」轉化成為「鸚鵡啄餘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再經移位變形而來;本文則以為此二句應由「鸚鵡啄餘粒,鳳凰棲老枝」轉化成為「鸚鵡啄香稻餘粒,鳳凰棲碧梧老枝」,復因不合格律,於是移位變形而成。
會議論文
1.竺家寧(1994)。語言風格學之觀念與方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竺家寧(1996)。從語言風格學看杜甫的〈秋興〉八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高步瀛(1973)。唐宋詩舉要。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嘉瑩(1978)。杜甫秋興八首集說。臺北:國立編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甫、浦起龍(197007)。讀杜心解。臺北:輿地出版社: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黎運漢(1990)。漢語風格探索。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竺家寧(20010000)。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夏松涼(1986)。杜詩鑑賞。杜詩鑑賞。遼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曹滌非(1990)。杜詩鑑賞集成。杜詩鑑賞集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慶炳(1971)。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學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清)黃生。杜詩說,合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