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健身活動未來之可能發展--身心適能
書刊名:東師體育
作者:林進登
出版日期:2004
卷期:11
頁次:頁116-119
主題關鍵詞:身心適能健身運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6
  • 點閱點閱:19
期刊論文
1.林大豐(20030100)。身心學(Somatics)的基本論點。東師體育,9,29-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美珠(20031000)。身體覺察。大專體育,68,141-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大豐(20010600)。探索與體驗身體智慧的學問--身心學(Somatics)。東師體育,8,42-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大豐、劉美珠(20031200)。身心學(Somatics)的意涵與發展之探究。臺東大學體育學報,1,249-2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美珠(20021200)。身心適能。中華體育季刊,16(4)=63,134-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鄭明育(1997)。氣功身體觀對現代運動意義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Dychtwald, Ken、邱溫(1998)。身心合一:肢體心靈合諧的現代健康法。臺北:生命潛能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曹建(1989)。氣功導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權峰(1998)。身心靈整體健康:新時代醫學觀。台北市:宏新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藍寧仕、伍國仁(2003)。來自身體的聲音。台北市:大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卓俊辰(1986)。體適能:健身運動處方的理論與實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Knaster, Mirka、邱溫(1999)。肢體療法百科。台北市:生命潛能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劉美珠(1999)。提供體育教師另一思考方向--身心適能教育(Somatic Fitness),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