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組織犯罪案件中秘密證人與對質詰問程序之探討
書刊名:刑事法雜誌
作者:張學昌
出版日期:2005
卷期:49:1
頁次:頁1-36
主題關鍵詞:組織犯罪秘密證人對質詰問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8
  • 點閱點閱:94
期刊論文
1.鄧湘全(19990200)。證人保護制度之研究。軍法專刊,45(2),19-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恒寬(20030600)。從新修正刑事訴訟法談傳聞法則。月旦法學,97,107-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雲驊(200312)。「新刑事訴訟法傳聞法則研討會--以案例研討為中心」案例研討發言紀錄。法官協會雜誌,5(2),311-3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兆鵬(19990400)。對質詰問權與強制取證權。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8(3),179-2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秉錡(20010400)。試論秘密証人之保護制度--以拒絕証言權為中心。刑事法雜誌,45(2),58-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伊藤博路(199803)。供述調書と刑訴三ニ四条一項と関係について。帝塚山法学,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雲驊(20000600)。秘密證人與公正審判程序--我國大法官會議解釋與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的比較分析。刑事法雜誌,44(3),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運財(20030600)。傳聞法則之理論及其實踐。月旦法學,97,85-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鄭善印、章光明、許福生、劉嘉發(1999)。當前臺灣地區組織犯罪問題之整合型實證研究--從法制面向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倪子修(199606)。秘密證人與刑事程序(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志潔(2000)。證言之證據能力與證明力--以避免誤判與保障人權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平場安治、高田卓爾、中武靖夫、鈴木茂嗣(19890725)。注解刑事訴訟法。東京:青林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田宮裕(1988)。刑事訴訟法。東京:学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伊藤真(20020330)。刑事訴訟法入門。東京:日本評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蘆部信喜(20030605)。憲法。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Frankena, William K.、黃慶明(1972)。倫理學。臺北市:有志文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石炎(2003)。刑事訴訟法。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山田(2002)。刑法通論。臺北:林山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鈺雄(2003)。刑事訴訟法。台北:林鈺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俊益(200309)。刑事訴訟法概論。台北: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樸生(1998)。刑事訴訟法實務。陳樸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許春金(2003)。犯罪學。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東熊(1981)。刑事訴訟法研究。黃東熊。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俊益(2003)。準備程序、集中審理及交互詰問之介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丁中原(200309)。傳喚或詢問不能。傳聞法則理論與實踐。臺北市:元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永謀(200312)。傳聞證據。民刑事訴訟新制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運財(200211)。傳聞法則。「刑事訴訟起訴狀--本主義及配套制度」法條化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俊益(2003)。我國傳聞法則之例外規定。傳聞法則:理論與實踐。臺北市:元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