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檢察權論--以檢察權的司法屬性為中心
作者:呂丁旺
作者(外文):Ting-Wang Lu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李震山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1
主題關鍵詞:檢察權司法權檢察官審判權特別檢察官司法屬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8
歐陸創設檢察制度之後,亞洲、美洲諸國均受其影響,隨著各國的不同國情與需要,檢察制度呈現多元而多采的發展,在此發展歷程中,檢察制度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相互撞擊與磨合,卒而出現了檢察權的個別屬性與共通屬性。
在個別屬性方面,美國憲法權力分立下,將檢察權歸屬於行政權,行使檢察權的檢察官或特別檢察官均由總統授權來執行憲法與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並得由總統隨時給予任免,但政府倫理法(Ethics in Government Act of 1978)將特別檢察官改稱獨立檢察官,並將其任命委諸哥倫比亞特區上訴法院法官,剝奪總統的任免權,引致立法權與行政權的衝突;檢察官對犯罪的被告不予提起公訴,法官能否諭命強制起訴,則涉及司法權與行政權形式分權的抗衡,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如何處理此些爭議。在共性方面,檢察官在偵查與追訴犯罪的職權行使,大陸法系國家與英美法系國家比較大的差異是,美國檢察官並沒有獨立的偵查階段,但檢察官追訴犯罪的本質與檢察官的法律角色則差堪彷彿,特別是受到法治國原則的強調,審判中必頇有檢察官的參與,法院的公正審判才可能實現,要屬舉世僉同。
檢察權的個性所突顯的是屬於憲法分權及檢察權在國家權力體系中的定位問題;而檢察權的共性則屬諸立法的自由形成,並據而在各國產出具有不同特色的檢察制度。但不論檢察權的個性與共性為何,其間均以檢察權的法律屬性為其探討核心,檢察官的崢嶸頭角亦繫乎於此。
本論文即是以檢察權的法律屬性為中心,由於司法權內容的可變性,檢察權在實質功能上會與司法權形成某種程度的交疊,甚至成為司法權的內涵,此在採糾問式審判制度時尤為明顯,嗣後檢察權自審判權分離並且各自發展,惟均屬國家權力的一環則無二致。檢察權的
內涵為何,當求之於檢察歷史的發展,暨其後實定法上所揭櫫的檢察官職權,以之與其他國家權力相為比較,從權限分配中尋求並凸顯檢察權的輪廓。
檢察官為追訴過程中,或因利益衝突而迴避、或宥於調查權限與能力,或要求一個局外人來調查,以取信社會大眾,少數國家會在一般的檢察機關外設置特別的檢察機關(如美國的獨立檢察官)或任務編組(如日本的特搜部),以追訴國內高級政府官員所犯下的重大罪行,此一過程有無合憲性的爭議?在二次世界大戰戰敗的德國與日本,記取過往對於人權的侵害,禁止設立特別法院,並以之為憲法保留,而檢察機關係配置與對應於法院,如不許設立特別法院,豈容有特別檢察機關的存在?特別是,檢察官在美國被視為行政官,為賦予獨立辦案不受行政機關干預的司法性格,而有特別檢察官的設置,我國檢察官本具有司法屬性得獨立辦案,是否有仿襲美國認檢察官為行政官而設置特別檢察官署的必要?
因刑事訴訟法課檢察官以客觀義務,並被期待檢察中立,此正為檢察司法屬性之重要表徵。雖在訴訟程序中,檢察官為訴訟當事人,但此之當事人是為法律的、抽象的、擬制的,而非事實的、具體的、真正的,否則無異強使檢察官直接與被告為敵,基此,檢察官所主導的偵查構造,宜使之具有訴訟化的結構,始能保持客觀與中立;而在審判中,則應強化犯罪被害人的程序主體性,援引德國訴訟參加之立法例,使被害人得獨立就判決提起上訴。
從司法權的意涵、檢察權的源起暨其與其他國家權力的比較、實定法上檢察制度的操作等,分別就歷史研究、比較法學與權力分立研究法進行反覆而漸進的探路後,本論文認為檢察權就是司法權,檢察官宜與法官合稱司法官,本乎此,相關立法自應儘可能排除檢察權的行政屬性,確立其司法屬性,爰將下述芻蕘之見臚列供參。
一、偵查為行使公訴權最初之手續,案件一進入偵查,時效應即停止進行,此為民國84年2月2日刑法修正前之意旨,係將檢察官視為司法官,乃現行刑法第八十三條第一項將之修正為「追訴權之時效,因『起訴』而停止進行。」,亦即必待偵查終結提起公訴後,追
訴時效才停止進行,無異排除檢察官偵查階段的司法屬性,自非所宜,宜再為修正。
二、選舉查察為純粹的行政事務,必頇為第一線的犯罪調查,且選舉事務為政治事務,若使檢察機關過早的、在犯罪未發覺前直接介入,與檢察機關的中立性格有違,使本應監督司法警察人員的檢察官,一躍而為司法警察職務之執行,不但悖反檢察官客觀義務,而過度介入行政的結果,也可能造成行政的怠惰。
三、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的設置,本於機關設置之職務不兩立性,及禁止功能重疊原則,本不宜設置與地方法院檢察署功能重疊的機關。況我國檢察官本具有司法屬性,辦案獨立,無受法務機關或其他行政機關干預之情事,尚無比照將檢察官視為行政官之美國設置特別檢察機關的必要。特別是本於檢察機關配置、相對應於法院之法理,在禁止設立特別法院成為法治國家憲法保留的今天,沒有特別法院的設置,自無特別檢察機關存在之餘地。
四、檢察權為司法權的一環,檢察民主化亦為司法民主化不可或缺的內涵,而政府資訊公開又為法治國的當然要求,檢察書類的公開,自然成為難以旁貸的司法人的責任,也將成為新一波檢察改革的標的。
五、檢察官是法律與憲法的守護神,於執行職務過程偶遇與最高法院判決、判例相左時,應盡聲請釋憲的義務,於聲請釋憲時,本於檢察一體原則,無頇依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第九條有關行政體系由法務部(屬檢察行政體系)呈轉行政院轉司法院之規定,而應由檢察機關(屬檢察司法體系)逕送司法院,且應以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總長為唯一的釋憲聲請機關。
六、刑事訴訟採糾問式的偵查構造,宜改弦更張為彈劾式的偵查構造,避免檢察官直接與被告為敵,並且貫徹檢察官客觀義務的司法屬性。再議程序可考量由監督功能改易為救濟功能,並且引進外部的監督機制一如日本之檢察審查會,在審判系統如火如荼推動觀審制的今天,也可資為檢察系統回應司法改革的憑稽。
七、犯罪被害人在偵查中為告訴人,於審判中為證人,欠缺程序
主體性,影響於被害賠償的請求,只有將檢察官視為司法官,使檢察官脫離事實的、具體的當事人地位而成為法律的、抽象的當事人,被害人於審判程序中的主體性始能順時成型。例如,英國刑事庭法官可在審判中逕命被告給付被害人適當的賠償,無庸經過冗長的附帶民事訴訟程序,在德國則准許被害人於某些案件的審判中參加訴訟,於參加訴訟後得對判決獨立提起上訴,此正為犯罪被害人程序主體性的重要表彰。
八、檢察權為國家權力之一,為使檢權得以與審判權共同型塑憲法上的正當法律程序,避免司法權對人民保護不足,也避免立法恣意掏空檢察權,檢察部門憲法機關化是一個無可迴避的重要議題,如何入憲,本論文也提出相對的建議。
九、最後,就是檢察官的正名,檢權權為司法權的一環,檢察官與法官得併稱為司法官,甫於民國100年7月6日三讀通過的「法官法」,吾人認為應予正名為「司法官法」或「法官與檢察官法」,以回應檢察權司法屬性的核心價值,並為檢察權之司法屬性作斷代性的總結。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
--(法)卡斯東.斯特法尼等著,羅結珍譯,法國刑事訴訟法精義(上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1998年。
--(法)卡斯東.斯特法尼等著,羅結珍譯,法國刑事訴訟法精義(下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1998年。
--(法)孟德斯鳩,許明龍譯,論法的精神(上卷),商務印書館,2009年。
--(法)孟德斯鳩,許明龍譯,論法的精神(下卷),商務印書館,2009年。
--(意)薩爾沃.馬斯泰羅內著,黃華光譯,歐洲民主史──從孟德斯鳩到凱爾森,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年5月。
--土本武司著,董璠輿、宋英輝譯,日本刑事訴訟法,五南圖書出版,1997年5月。
--冈田朝太郎、松冈正义、小河滋次郎、志田鉀太郎口授,鄭言筆述,檢察制度,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
--王兆鵬,刑事訴訟講義(一),元照出版,2003年3月。
--王兆鵬,刑事訴訟講義(二),元照出版,2003年4月。
--王兆鵬,美國刑事訴訟法,元照出版,2004年9月。
--王泰升,臺灣檢察史,法務部編印,2008年1月。
--司法院編,日本國憲法判例譯本,1983年4月。
--田口守一著,劉迪、張凌、穆津譯,卞建林審校,刑事訴訟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
--何勤華、夏菲,西方刑法史,北京大學出版,2006年12月。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九版,三民書局,2005年8月。
--吳庚,政治理論與法學方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三民書局,2003年4月。
--吳麗琪譯,Roxin, Claus著,德國刑事訴訟法,三民書局,1998年11月。
--呂丁旺,法院組織法論,一品出版,2010年10月。
--宋英輝譯,日本刑事訴訟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2000年1月。
--李建良、李惠宗、林三欽、林合民、陳春生、陳愛娥、黃啟禎,行政法入門,元照出版,2000年7月。
--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2001年8月。
--李震山,行政法導論,三民書局,修訂四版,2002年10月。
--周欣,偵查權配置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2010年4月。

--周楠,羅馬法原論(上冊)、(下冊),商務印書館,2005年。
--易延友,陪審團審判與對抗式訴訟,三民書局,2004年11月。
--林山田,刑事訴訟法,三民書局,1990年8月。
--林永謀,刑事訴訟法釋論(上),自版,2007年2月。
--林永謀,刑事訴訟法釋論(下),自版,2007年2月。
--林永謀,刑事訴訟法釋論(中),自版,2007年2月。
--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上),學林文化,2007年9月。
--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下),學林文化,2007年9月。
--林鈺雄,刑事程序與國際人權,元照出版,2007年12月。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元照出版,2007年9月。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下冊),元照出版,2007年9月。
--胡開誠,刑事訴訟法論,三民書局,1977年12月。
--徐昕、王奕譯,高鴻鈞校正,Cappelletti, Mauro著,比較法視野中的司法程序,清華大學出版,2005年5月。
--高仰止,刑法總論,五南圖書出版,1980年5月。
--高鴻釣等譯,Friedman, Lawrence M.著,選擇的共和國,清華大學出版,2005年6月。
--張明貴譯,Levine, Andrew著,打開政治哲學的門窗──從霍布斯到羅爾士,五南圖書出版,2004年6月。
--張智輝、楊誠,檢察官作用與准則比較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年1月。
--張福森主編、張軍副主編,各國司法體制的憲法性規定,法律出版社,2004年12月。
--張麗卿,刑事訴訟制度與刑事證據,元照出版,2003年5月。
--梁迎春,論檢察機關的訴訟地位──以刑事訴訟為視角,南京師範大學,2006年5月。
--許永俊,多維視角下的檢察權,法律出版社,2007年12月。
--許志雄、蔡茂寅、蔡宗珍、陳銘祥、周志宏,現代憲法論,元照出版,1999年9月。
--許慶雄,憲法入門I─人權保障編,元照出版,1999年11月。
--許慶雄,憲法入門II─政府體制編,元照出版,1998年2月。
--陳子平,刑法總論,元照出版,2008年9月。
--陳春龍,民主政治與法治人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10月。
--陳慈陽,憲法學,元照出版,2005年11月。
--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作者自版,1979年9月。
--陳興實,檢察業務新論,中國檢察出版社,1999年6月。
--魚住昭著,陳鵬仁譯,不透明的國度,意像國際文化,1999年3月。
--最高法院學術研究會,「刑事訴訟起訴狀一本主義及配套制度」法條化研究報告(上),1999年4月。

--最高法院學術研究會,「刑事訴訟起訴狀一本主義及配套制度」法條化研究報告(下),2001年10月。
--費希特著、潘德榮譯,國家學說,左岸文化,2007年1月。
--黃東熊,中外檢察制度之比較,中央文物供應社,1986年4月。
--黃東熊,刑事訴訟法研究,三民書局,1981年4月。
--黃朝義,刑事訴訟法,一品出版社,2006年9月。
--黃越欽,各國監察制度之比較研究,翰蘆圖書出版,1998年11月。
--塩野七生著,黃紅杏譯,凱撒時代(盧比孔之後),三民書局,1998年7月。
--葉陽明,德國憲政秩序,五南圖書,2005年6月。
--裘索,日本國檢察制度,商務印書館,2003年12月。
--劉濤,刑事訴主體論,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2005年6月。
--潘德榮譯,Johann Gottlieb Fichte著,國家學說,左岸文化,2007年1月。
--鄧思清,偵查程序訴訟化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2010年4月。
--鄭哲民譯,William M. Evan主編,法律社會學,巨流圖書,1996年6月。
--總統府憲改小組,憲政改造民間版本彙編,2007年1月。
--韓忠謨,法學緒論,作者發行,1980年9月。
--蘆部信喜,李鴻禧譯,憲法,元照出版,2001年4月。
--蘇惠漁、孫萬懷,論國家刑權力,北京大學出版,2006年11月。
二、中文論文集
--朱敬一、李念祖,基本人權,時報文化,2003年。
--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二),學林文化,2000年12月。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出版,2000年2月。
--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出版,2005年10月。
--林山田、甘添貴主持,刑事法系列研討會(一),學林文化,2000年。
--林鈺雄,檢察官論,學林文化,2000年5月。
--林鈺雄等著,「刑事訴訟之運作──黃東熊教授六秩晉五華誕祝壽論文集」,五南圖書出版,1997年11月。
--馬漢寶,西洋法律思想主流之發展,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叢書,1999年5月。
--馬漢寶,法律與中國社會之變遷,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叢書,1999年10月。
--張麗卿,刑事訴訟制度與刑事證據,元照出版,2003年5月。
--許宗力,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元照出版,1999年3月。
--許宗力等,「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月旦出版,1997年3月。
--陳新民,憲法基本權之基本理論(上冊),元照出版,1996年6月。
--陳新民,憲法基本權之基本理論(下冊),元照出版,1999年6月。

--陳新民等,政治思潮與國家法學──吳庚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2010年1月。
--湯德宗,權力分立新論,(卷一,憲法結構與動態平衡),元照出版,2005年4月。
--湯德宗,權力分立新論,(卷二,違憲審查與動態平衡),元照出版,2005年4月。
--湯德宗,權力分立新論,三民書局,1998年3月。
--黃東熊,刑事訴訟法研究,三民書局,1981年4月。
--劉孔中、李建良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8年6月。
--劉孔中、陳新民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三輯、下冊),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2年9月。
--蔡英文、張福建主編,自由主義,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1年4月。
--顏厥安等,當代公法新論──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上),元照出版,2002年7月。
--顏厥安等,當代公法新論──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下),元照出版,2002年7月。
--顏厥安等,當代公法新論──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中),元照出版,2002年7月。
--蘇永欽,司法改革的再改革,月旦出版社,1998年。
--蘇永欽,尋找共和國,元照出版社,2008年9月。
--何賴傑等,「現代刑事法與刑事責任──蔡教授墩銘先生六秩晉五壽誕祝壽論文集」,國際刑事法學會,財團法人刑事法雜誌社基金會,1997年2月。
三、學位論文
--李威諄,論霍布斯社會契約論中之性別角力,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6月。
--范振中,兩岸檢察權之比較:以犯罪偵查為中心,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1月。
--梁迎春,論檢察機關的訴訟地位──以刑事訴訟為視角,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4月。
--黃朝貴,民眾參與檢察權運作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鍾鳳玲,從檢察制度的歷史與比較論我國檢察官之定位與保障,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2008年。

四、中文期刊
-- Marina Stöger-Hildbrand,許政賢譯,奧地利參審及陪審制度(上),司法周刊,第1473期,2009年12月31日。
--王士帆,歐盟檢察官──初探與預測,檢察新論,第8期,2010年7月,第49-74頁。
--王皇玉,刑事追訴理念的轉變與緩起訴──從德國刑事追訴制度之變遷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119期,2005年4月。
--王新環,中國檢察官制的濫觴與職權嬗變──以制度演進為視角對檢察官基本功能的分析,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第13卷第1期,2005年2月。
--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中),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7期,2007年8月。
--朱朝亮,檢察權之制衡,律師雜誌,第236期,1999年5月。
--朱諶,五權分立中司法權釋憲的政治功能,近代中國,第116期,1996年12月,第21-52頁。
--何賴傑,檢察官不起訴職權修法之總檢討──交付審判制度,台灣本土法學,第37期,2002年8月。
--余小云、邵建民,美國設置「獨立檢察官」之爭議,立法院院聞,第27卷第7期,1999年7月,第137-146頁。
--余振華、康順興,中日檢警關係及偵查主體法制之比較考察,月旦法學,第56期,2000年1月,第131-145頁。
--余輝勝,我國檢察權屬性應然定位之探討,河北法學,第26卷第4期,2008年4月。
--吳光升,國外刑事檢察權限之比較研究,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第7卷第4期,2005年8月。
--吳志光,司法與歷史的轉型正義糾葛──兼論歐洲人權法院關於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德東蘇聯占領區土地改革之裁判,月旦法學雜誌,第151期,2007年12月,第41-56。
--吳庚,憲法審判制度的起源與發展,法令月刊,第51卷第10期,2000年10月。
--吳信華,機關爭議的憲法訴訟問題,月旦法學教室,第60期,2007年10月。
--吳冠霆,論刑事案件中共同被告之調查與審理程序,法令月刊,第57卷第9期,2006年9月,第15-28頁。
--吳威志,司法權介入立法機關之探討,律師通訊,第206期,1996年11月,第52-58頁。
--呂丁旺,法官聲請釋憲而停止訴訟與刑事訴訟迅速審判原則的衝突與衡量,法學叢刊,第47卷第2期,2002年4月。

--呂丁旺,高等法院檢察署駁回聲請再議處分書類名稱之商榷,法務通訊,第2020期,2001年2月。
--呂丁旺,聖多美普林西比的司法制度──記述臺灣的第一次司法外交,載「法務通訊」,第2286期,2006年4月27日。
--呂丁旺,論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偵組檢察官不起訴處分之再議,月旦法學,第163期,2008年12月。
--呂丁旺,論檢察機關聲請釋憲,法學叢刊,第54卷第2期,2009年4月。
--呂宗麟,政治權力分立正義原則建立之必要,立法院院聞,第28卷第7,2000年7月,第30-39頁。
--呂宗麟,政治權力分立正義原則建立之必要,立法院院聞,第28卷第7期,2000年7月。
--呂寧莉,日本檢察制度之介紹及與我國之比較,檢察新論,2008年1月,第192-203頁。
--呂維凱,美國刑事訴訟法淺論──以檢察官之角色與認知為論,日新司法,2008年7月。
--宋英輝、何挺,檢察機關刑事訴訟職權之比較,圄檢察官學院學報,第12卷第3期,2004年6月。
--宋英輝、陳永生,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國家檢察機關之比較,中央檢察官管理學院學報,1998年3月。
--李山明,法國檢察官之憲法定位與變數──從歐洲人權法院2010年3月29日(梅多夫)案談起,檢察新論,第8期,2010年7月,第75-100頁。
--李仁淼,司法權的觀念──由日本「客觀訴訟」與司法權觀念之論爭,反思我國司法院定位問題,全國律師,第7卷第3期,2003年3月,第7-30頁。
--李仁淼,由司法權的本質思考我國大法官釋憲制度的「聲請外解釋」問題,台灣本土法學,第59期,2004年6月,第75-95頁。
--李念祖,審判獨立、司法獨立、檢察獨立、檢察中立之憲法釋義辨(上),司法周刊,第1322期,2007年1月18日。
--李念祖,審判獨立、司法獨立、檢察獨立、檢察中立之憲法釋義辨(下),司法周刊,第1323期,2007年1月25日。
--李念祖,論憲政體制中檢察機關的政治關係,檢察新論,第5期,2009年1月,第66-85頁。
--李昕,俄羅斯聯邦檢察權初探,學術探索,第2期,2009年4月,第36-41頁。
--李建良,自由、平等、尊嚴──人的尊嚴作為憲法價值的思想根源與基本課題(上),月旦法學雜誌,第153期,2008年2月,第185-207頁。
--李建良,自由、平等、尊嚴──人的尊嚴作為憲法價值的思想根源與基本課題(下),月旦法學雜誌,第154期,2008年3月,第193-211頁。
--李建良,緊急命令與法治國原則,台灣本土法學,第5期,1999年11月。
--李建良,法官及檢察官之調職制度,全國律師,1997年3月。
--李建良譯、Christian Starck著、基本權利之保護義務,政大法學評論,第58期,1997年12月,第33-64頁。

--李惠宗,「體系正義」作為違憲審查基準之探討──以釋字第二二八號解釋為素材,憲政時代,第16卷第2期,1900年10月,第26-40頁。
--李惠宗,制度性保障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判字第三三四號及同院九十一年度判字第四六七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2002年9月,第13-37頁。
--李惠宗,裁判書上網公開與個人資訊自決權的衝突,月旦法學雜誌,第154期,2008年3月。
--李道揆,試論美國憲法的限權政府原則,美國研究,第1卷第4期,1987年。
--李廣輝、翁崇武,域外檢察改革趨勢比較研究,太平洋學報,2009年第2期。
--李震山,憲法中基本權利保障規範間之關係,台灣本土法學,第49期,2003年8月。
--李震山,憲法意涵下的國家補償──補正義的破網?月旦法學教室,第59期,2007年9月,第6-7頁。
--李震山譯、Prof. Dr. Dr. h.c. Heinrich Scholler著、法圈學說之意涵與法文化,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3期,2000年7月,第223-236頁。
--李衡國、馮敬鴻,中日檢察權運行機制比較分析,遼寧行政學院學報,第9卷第5期,2007年5月。
--肖軍、張琴,中外檢察權內容之比較與啟示,牡丹江大學學報,第18卷第5期,2009年5月。
--林山田,刑事法與刑事司法,台灣本土法學,第24期,2001年7月,第1-6頁。
--林山田,刑事訴訟法與憲法之關係,法律評論,第44卷第2,1978年2月。
--林山田,別迷失在主義的叢林中──為職權原則與調查原則申冤,台灣本土法學,第1期,1999年4月。
--林永謀,可罰的(底)違法性,法令月刊,第43卷第5期,1992年5月,第11-15頁。
--林永謀,刑事訴訟之目的與其趨向,刑事法雜誌,第41卷第4期1997年8月,第1-25頁。
--林永謀,刑事訴訟之法律關係變化與訴訟條件,法令月刊,第45卷第6期,1994年6月,第7-11頁。
--林永謀,刑事審判之事實認定與記載,軍法專刊,第36卷第3期,1990年3月,第2-12頁。
--林永謀,事實問題、法律問題與第三審上訴理由之判決違背法令(上),軍法專刊,第37卷第1期,1991年1月,第14-19頁。
--林永謀,事實問題、法律問題與第三審上訴理由之判決違背法令(下),軍法專刊,第37卷第2期,1991年2月,第22-28頁。
--林永謀,傳聞法則之例外,司法周刊(司法文選別冊),第1269期,2006年1月5日。

--林永謀,審級制度與刑事之上訴,法令月刊,第40卷第3期,1989年3月,第14-17頁。
--林永謀,德國陪審、參審採行之理念上觀察,法令月刊,第46卷第1期,1995年1月,第3-7頁。
--林永謀,論國民參與司法暨參審制之採行,憲政時代,第20卷第3期,1995年1月,第3-13頁。
--林永謀,論羈押,法令月刊,第49卷第8期,1998年8月,第3-17頁。
--林永謀,關於刑事訴訟制度之改革與刑訴法第一六三條之修正──兼及於刑訴法第一六一條之一,法令月刊,第51卷第10期,2000年10月,第290-304頁。
--林明昕,資訊公開vs.秘密保護──論「政府資訊公開法制」之建立,法政學報,第16期,2003年3月。
--林明昕,警察臨檢與行政救濟──重返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三五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5期,2006年8月。
--林鈺雄,開啟檢察官定位的新紀元──從奧地利刑事訴訟與檢察官制度的變法談起,檢察新論,第8期,2010年7月,第3-20頁。
--林榮耀,中美刑事司法制度的比較觀察:考察美國刑事司法業務報告,法學叢刊,第27卷第2期,
--林榮耀,自訴案件的處理,法學叢刊,第24卷第3期,1980年9月。
--林榮耀,法院審判制度的比較,法令月刊,第34卷第6,1983年6月。
--林榮耀,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處理,法學叢刊,第24卷第2期,1979年6月。
--林榮耀,論刑事裁判,法學叢刊,第25卷第2期,1980年6月。
--林麗瑩,提升跨國犯罪追訴效能的刑事訴訟統合運動──以歐盟對跨國刑事追訴的發展為中心,檢察新論,第6期,2009年7月。
--林麗瑩,論檢察一體,律師雜誌,第236期,1999年5月。
--林麗瑩,檢察一體與檢察官獨立性之分際,月旦法學,第124期,2005年9月。
--邵天啟,中共的檢察制度,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9期,2004年9月,第90-99頁。
--城兆毅,臥底偵查與法治國原則──論法治國採行臥底偵查程序之可行途徑,月旦法學,第33期,1998年2月,第92-108頁。
--姚立明,修憲後之監察院,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7卷第2期,1992年6月,第49-62頁。
--姜世明,長期被忽略之法治國支柱──論法定法官原則之觀念釐清及實踐前瞻,台灣本土法學,第125期,2009年4月,第9-21頁。
--施業家、羅林、譚明,論檢察權在國家權力體系中的地位,武漢大學學報,第62卷第5期,2009年9月。
--洪光火宣,南韓特別檢察官與中央搜查部,檢察新論,第5期,2009年1月,第48-55頁。

--洪家殷,從監察院之地位論監察權對司法權行使之界限──以彈劾權行使之原因為對象,憲政時代,第20卷第1期,1994年7月,第20-40頁。
--桂宏誠,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解釋權之研究,立法院院聞,第22卷第9期,1994年9月,第21-39頁。
--高明士,從律令制的演變看唐宋間的變革,臺大歷史學報,第32期,2003年12月,第1-31頁。
--張文貞、葉俊榮,邁向憲政主義──憲政體制的變遷與解釋,載湯德宗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四輯,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2005年5月。
--張嘉尹,大學「在學關係」的法律定位與其憲法基礎的反省,台灣本土法學,第50期,2003年9月,第3-23頁。
--梁木生、茍紅兵,論我國檢察權的定位,政治學研究,2008年第3期。
--梁翔宇,現代司法體制改革應當構建審判權與檢察權的雙中心地位,岱宗學刊,第13卷第3期,2009年9月。
--梁義順,論檢察一體觀念之調整,日新司法,2008年7月。
--章順來、劉勇,兩大法系國家檢察官公訴權的比較及啟示,安徽教育學院學報,第24卷第2期,2006年3月。
--章瑞卿,美國司法權獨立原則之研究,立法院院聞,第25卷第5期,1997年5月,第56-66頁。
--章瑞卿,現代日本司法權發展之趨勢,日本研究雜誌,第369期,1995年9月,第43-47頁。
--章瑞卿,現代日本司法權獨立之探討,日本研究雜誌,第361期,1995年1月,第19-23頁。
--笹倉宏紀著,陳誌泓譯,日本司法改革之動向(上),月旦法學雜誌,第150期,2007年11月。
--許正順,簡介日本司法權之運作模式,法官協會雜誌,第1卷第2期,1999年12月,第195-215頁。
--許志雄,司法權與司法獨立,月旦法學,第52期,1999年9月,第126-131頁。
--許育典,法治國原則在台灣教育行政上的建構 (1),成大法學第1期,第113-160頁。
--許育典,法治國原則在台灣教育行政上的建構(2),成大法學第2期,第1-40頁。
--許宗力,基本權利的第三人效力與國庫效力,且旦法學教室,第9期,第64-73頁。
--許惟尤、樊明,簡析我國檢察機關憲法地位的合理性,天津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許澤天,偵查變革中之德國檢察官定位──對檢察指令權之質疑,檢察新論,第8期,2010年7月,第21-32頁。
--郭明政,社會法治國的司法建構──第六屆大法官會議有關社會安全法制解釋之分析,憲政時代,第33卷第2期,2007年10月,第187-220頁。
--郭瑞蘭,裁判書上網公開與個人資料之保護,司法周刊,第1384期,2008年4月10日。
--陳志龍,一九九七年修正刑事訴訟法的法理探討(上)──兼論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三九二號法理影響,律師雜誌,第220期,1998年1月。
--陳志龍,一九九七年修正刑事訴訟法的法理探討(下)──兼論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三九二號法理影響,律師雜誌,第221期,1998年2月。
--陳志龍,人權保護與羈押法修正方向,臺灣法學雜誌,第124期,2009年3月。
--陳志龍,以人權為核心的刑事訴訟法,臺灣法學會學報,第18期,1997年11月。
--陳志龍,由「法官國」轉型「法治國」,全國律師,第1卷第10期,1997年10月,第15-23頁。
--陳志龍,由「法官獨立審判」論司法院組織法修正草案所引起的法治疑慮,律師雜誌,第288期,2003年9月。
--陳志龍,由現實法學派之觀點論刑事訴訟之主觀性,刑事法雜誌,第21卷第6期,1977年12月。
--陳志龍,刑事訴訟法的過去與未來,全國律師,第1卷第1期,1997年1月。
--陳志龍,刑事訴訟法修正之原則方向探討──兼論證據法則之修正方,月旦法學,第45期,1999年2月。
--陳志龍,刑法目的與預防理論,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3卷第1期,1993年12月。
--陳志龍,刑法的法益概念(上),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16卷第1期,1986年12月。
--陳志龍,刑法的法益概念(下),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18卷第1期,1986年12月。
--陳志龍,刑法的法益概念(中),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17卷第2期,1988年6月。
--陳志龍,刑法與法社會學大師──郝思曼〔Hassemer, Winfried Franz〕教授,月旦法學,第67期,2000年12月。
--陳志龍,兩岸檢察官的地位與走向,律師雜誌,第226期,1998年7月。
--陳志龍,法治國檢察官之偵查與檢察制度,臺大法學論叢,第27卷3期,1998年4月,第79-124頁。
--陳志龍,法益持有者之法益保護放棄處分權(上),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19卷第1期,1989年12月。
--陳志龍,法益持有者之法益保護放棄處分權(下),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19卷第2期,1990年6月。

--陳志龍,偵查中強制處分之決定,月旦法學,第6期,1995年10月。
--陳志龍,當事人進行主義與無罪推定原則,萬國法律,第105期,1999年6月。
--陳志龍,解魅刑事訴訟法審判主義的變革?──檢察官與法官的法庭儀式改變?或實質證據認知方法的改變?(上),律師雜誌,第236期,1999年5月。
--陳志龍,解魅刑事訴訟法審判主義的變革?──檢察官與法官的法庭儀式改變?或實質證據認知方法的改變?(下),律師雜誌,第237期,1999年6月。
--陳志龍,預審制度與檢察官,萬國法律,第114期,2000年12月,第72-75頁。
--陳志龍,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憲政議題趨勢研討會──兼論歐洲人權保障與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法官背景等議題(上),全國律師,第7卷第3期,2003年3月。
--陳志龍,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憲政議題趨勢研討會──兼論歐洲人權保障與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法官背景等議題(下),全國律師,第7卷第4期,2003年4月。
--陳志龍,憲法本質與辯論(1)──有所謂「複數憲法」與「憲法真空」嗎?律師通訊,第156期,1992年9月。
--陳志龍,憲法本質與辯論(2)──有所謂「複數憲法」與「憲法真空」嗎?律師通訊,第157期,1992年10月。
--陳志龍,憲法本質與辯論(3)──有所謂「複數憲法」與「憲法真空」嗎?律師通訊,第158期,1992年11月。
--陳志龍,釋字三九二之轉機或危機?──檢察官失去偵查主體?律師通訊,第196期,1996年1月,第31-38頁。
--陳志龍,辯論術與刑事法學(1),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4卷第2期,1995年6月。
--陳志龍,辯論術與刑事法學(2),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5卷第1期,1995年10月。
--陳志龍,辯論術與刑事法學(3),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5卷第2期,1996年1月。
--陳志龍,辯論術與刑事法學(4),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5卷第3期,1996年4月。
--陳志龍,辯論術與刑事法學(5),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5卷第4期,1995年7月。
--陳志龍,辯護人→刑事司法機關→法治國家原則(上),律師雜誌,第209期,1997年2月,第64-71頁。
--陳志龍,辯護人→刑事司法機關→法治國家原則(下),律師雜誌,第210期,1997年3月,第74-82頁。
--陳志龍等,建構具人權之羈押法制議題討論,臺灣法學雜誌,第125期,2009年4月。
--陳志龍等,重罪羈押、法定法官原則與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六六五號解釋相關法律問題學術研討會,月旦法學,第176期,2010年1月。

--陳志龍譯、Hassemer, W.著、刑事程序中的法定性與便宜性,刑事法雜誌,第40卷第3期,1996年6月。
--陳尚懋,台灣金融改革的政治分析:ACTA模型的檢驗,東吳政治學報,第25卷第1期,2007年3月。
--陳怡如,我國監察權對司法權監督界限之實證觀察,軍法專刊,第49卷第2期,2003年2月,第19-28頁。
--陳怡如,監察權對司法權監督界限之分析與建構──以第二、三屆監委為中心,憲政時代,第29卷第2期,2003年10月,第211-248頁。
--陳英鈐,民主鞏固與違憲審查──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的困境,月旦法學雜誌,125期,2005年10月,第63-77頁。
--陳英鈐,民主鞏固與違憲審查──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的困境,月旦法學雜誌,第125期,2005年10月。
--陳英鈐,立法權與司法權,律師通訊,第174期,1994年3月,第11-18頁。
--陳淳文,憲法與主權:由修憲觀點淺談兩個公法學上的基本概念,收錄於劉孔中、陳新民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三輯,下冊,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2年9月。
--陳愛娥,檢察官與政治──公法學的觀點,檢察新論,第5期,2009年1月,第58-65頁。
--陳瑞仁,美國檢察官起訴門檻與裁量權,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6期,2002年7月。
--陳瑞仁,從槍仿角度看新刑訴引發的問題,全國律師,第8卷第5期,2004年5月。
--陳瑞仁,新修訂刑事訴訟法下的實務問題,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0期,2001年3月。
--陳運財,檢察獨立與檢察一體之分際,月旦法學,第124期,2005年9月,第5-22頁。
--陳運財譯、三井誠著,日本檢察審查會制度,法學新論,第21期,2010年4月,第13-19頁。new window
--彭立新,論檢察機關的憲法地位,法商論叢,2008年。
--彭鳳至,司法院大法官憲法解釋之效力──兼論大法官憲法解釋效力一般拘束力與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法第三一條規定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之效力,月旦法學雜誌,第161期,2008年10月。
--黃士元,譯介美國獨立檢察官法,全國律師,第5卷第8期,2001年8月,第100-114頁。
--黃明展,日本迅速審判法制之發展,法令月刊,第57卷第9期,2006年9月,第10-14頁。
--黃東熊,當事人主義的神話與美國刑事訴訟程序的改革,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2期,2003年6月,第95-121頁。

--黃紅梅,論我國檢察權的合理定性,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5卷第2期,2005年6月。
--黃容全,中國兩岸四地檢察制度的異同,中國司法,1994-2010
--黃謀信,充滿戲劇張力的美國獨立檢察官制度發展史,全國律師,第10卷第10期,2006年10月,第62-67頁。
--幹大元,憲法文本與檢察機關的憲法地位,法學,2007年第9期。
--楊戌龍譯、Gerald E. Caiden著,行政監督官與正義的追求,政治科學論叢,第30期,2006年12月,第1-20頁。
--楊雲驊,正當的法律程序對偵查行為的控制──以可歸責於國家的誘使犯罪(Tatprovokation)為例,台灣本土法學,第17期,2000年12月,第147-155頁。
--楊雲驊,協商程序與法官保留原則,月旦法學,第119期,2005年4月,第25-38頁。
--楊雲驊,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下檢察官的地位與職權,檢察新論,第8期,2010年7月,第33-47頁。
--溫祖德,美國檢察官起訴與不起訴裁量權──以聯邦刑事起訴準則為中心,刑事法雜誌,第55卷第1期,2011年2月,第40頁。
--董保城,機關權限爭議解釋之拘束力,司法院大法官九十一年度學術研討會紀錄,司法院印行,2003年9月。
--詹復亮,論檢察權的運用與社會公平正義,中國法律,2008年4月號。
--農中校、劉纓,檢察官職業化論,經濟與社會發展,第5卷第7期,2007年7月,第96-101頁。
--廖元豪,高深莫測,抑或亂中有序?──論現任大法官在基本權利案件中的「審查基準」,中研院法學期刊,第2期,2008年3月。
--劉佑生,中國檢察制度的憲法和憲政特色,人民檢察,2008年第24期。
--劉幸義,刑罰正義──論嚴刑重罰之正當性問題,月旦法學教室,第58期,2007年8月,第66-74頁
--劉明德,從立法基本原則看檢察官應否納入法官法規範,國政研究報告,2011年3月。
--劉福俠、蘇靜,美國獨立檢察官制度評價,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9卷第4期,2004年12月,第19-21頁。
--蔡志方,從監察院之地位論監察權對司法權行使之界限,憲政時代,第20卷第1期,1994年7月,第3-20頁。
--蔡宗珍,國民主權於憲政國家之理論結構,月旦法學雜誌,第20期,1996年12月。
--蔡秋明,法國檢察制度簡介,檢察新論,第1期,2007年1月,第258-271頁。
--蔡秋明譯、Brent Holtkamp撰,瑞士統一刑事訴訟法──瑞士檢察官自2011年起必須面對的若干新挑戰,檢察新論,第8期,2010年7月,第111-117頁。

--論基本權核心概念之規範──一個比較法學的觀察,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19期,2003年12月。
--黎敏,普通法誕生后英國刑事檢控分權體制的初步形成,福建論壇,2009年第9期。
--蕭文生,自組織、程序、釋憲類型及解釋效力觀點評析憲法訴訟法草案,月旦法學,第145期,2007年6月。
--蕭文生,我國國會調查權行使之現況與展望,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9期,2006年2月。
--蕭文生,言論免責權與不受逮捕權,法學叢刊,第41卷第4期,1996年10月。
--蕭文生,政府體制的憲法解釋,臺灣法學雜誌,第128期,2009年5月。
--蕭文生,國家組織:第八講司法,且旦法學教室,第33期,2005年7月。
--鍾鳳玲,從訴訟法的角色觀察檢察制度──兼論檢察官之定位及立法,檢察新論,第6期,2009年7月,第37-48頁。
--鍾鳳玲,檢察官不起訴處分監督及審查制度之比較研究,法學叢刊,第47卷第1期,第185期,2002年1月。
--韓大元,關于檢察機關性質的憲法文本解讀,人民檢察,2005年7月(上)。
--韓軼,試論檢察機關的憲法地位,瀋陽幹部學刊,2004年第2期。
--魏腊云,美國獨立檢察官制度的憲政分析,湖南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第69-72頁。
--魏腊云,國家最高檢察機關偵查職能比較研究,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第24卷第3期,2009年9月。
--嚴震生,布希新政府大法官的任命考量,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2期,2005年3、4月。
--蘇永欽,再論司法權的分權問題──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六二七號解釋程序法上的商榷,月旦法學,第148期,2007年9月,第78-97頁。
--蘇永欽,從體系功能的角度看大法官的規範違憲審查──走向適切回應社會變遷的司法積極主義(上),法令月刊,第59卷第6期,第71-98頁。
--蘇永欽,從體系功能的角度看大法官的規範違憲審查──走向適切回應社會變遷的司法積極主義(下),法令月刊,第59卷第7期,第4-33頁。
--蘇俊雄,從「整合理論」(Integrationslehre)之觀點論個案憲法解釋之規範效力及其界限,載劉孔中、李建良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8年6月。
--蘇俊雄,轉型正義與刑法正義,中研院法學期刊,創刊號,2007年3月,第63-74頁。

五、英文專書
--Almond, Gabriel A. Powell, G. Bingham Jr., Strom, Kaare and Dalton, Russell J. Comparative Politics Today—A World View, Eighth Ed. (Pearson Longman, 2004)
--Barnett, Randy E. The Structure of Liberty: Justice and the Rule of Law, (Oxford, UK: Clarendon Press, 1998).
--Bird, Colin. The Myth of Liberal Individual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Burnham, William. Introduction to the Law and Legal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3rd. Ed. (West Group, 2002)--Cairns, Walter and McKeon, Robert, Introduction to French Law, (London: 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 1998)
--Calvi, James V. and Coleman, Susan. American Law and Legal Systems, 2nd. Ed. Prentice Hall, Inc., 1992()
--Dadomo, Christian and Farran, Susan. The French Legal System, 2nd ed. (London: Sweet & Maxwell 1996)
--Dearsly, Henry R. ESQ. Criminal Process: or A view of the Whole Proceedings Taken In Criminal Prosecutions, From Arrest To Judgment And Execution, (London, W.G. Benning & Co., Law Booksellers, 1853)
--Dicey, A. V. The Law of the Constitution, (Liberty Fund, Indianapolis, 1982)
--Doherty, Michael. English and European Legal Systems, 3rd. Ed. (Old Bailey Press, 2003)
--Dupont-Morales, M. A., Hooper, Michael K. and Schmidt, Judy. Handbook of Criminal Justice Administration, (Marcel Dekker Publishers, New York, 2001)
--Esmein, A. A History of Continental Criminal Procedure—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France, (New Jersey: The Lawbook Exchange, Ltd., 2000)
--Farnsworth, E. Alla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3rd ed. (New York: Ocean Publications, Inc., 1996)
--Freckmann, Anke and Wegerich, Thomas.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London, Sweet & Maxwell, 1999)
--Harriger, Katy J. The Special Prosecutor in American Politics,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2000).
--Harris, J. W. Legal Philosophies, (London Butterworths 1980)
--Hausmaninger, Herbert. The Austrian Legal System, 3rd. Ed. (Manzsche Verlags- und Universitätsbuchhandlung 2003).
--Israel, Jerold H. and LaFave, Wayne R. Criminal Procedure, Constitutional Limitation, (Minn.: West Publishing Co., 1988)
--Jacob, Herbert. Law and Pol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Boston: Little, Brown, 1986).
--Jones, David. The Parliamentary Ombudsman in Sweden, (Sweden: Fingraf
Tryckeri, Södertälji 1994)

--Katz, Lewis; Litwin, Lawrence and Bamberger, Richard. Justice is the Crime—Pretrial Delay in Felony Cases, (The Press of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1972)
--LaFave,Wayne R., Israel, Jerold H. and King, Nancy J. Criminal Procedure, (West Group, 2000).
--Langbein, John H. The Orgins of Adversary Criminal Tria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Langbein,John H. Prosecuting Crime in the Renaissance, (The Lawbook Exchange, Ltd., 2005).
--Lowi, Theodore J. and Ginsberg, Benjamin. American Government—Freedom and Power, 6th ed.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2000)
--Madison, James; Hamilton, A. and Jay, J. The Federalist Papers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87).
--McCloskey, Robert G.; Levinson, Sanford. Revised, The American Supreme Court, 3rd. Ed.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0)
--Miller, Frank W. Prosecution—The Decision to charge a suspect with a crime,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Boston, 1969)
--Miller, Frank W. Dawson, Robert O. Dix, George E. and Parnas, Raymond I. Prosecution and Adjudication, 2nd. Ed. (New York: The Foundation Press, Inc., 1982)
--Packer, Herbert L. The Limits of the Criminal Sanction (Stanford, Calif: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Sarat, Austin and Kearns, Thomas R. ed. Law’s Violence,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2)
--Sartori, Giovanni. Comparative Constitutional Engineering – An Inquiry into Structures, Incentives and Outcomes,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4)
--Walker, Timothy. 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Law (I), ninth ed. (New Jersey: The Lawbook Exchange, Ltd., 2002)
--Walker, Timothy. 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Law (II), ninth ed. (New Jersey: The Lawbook Exchange, Ltd., 2002)
--Wasik, Martin. Gibbons, Thomas and Redmayne, Mike. Criminal Justice,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1999).
--Watson, Alan. Roman Law & Comparative Law,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1991)
--Wilson, James Q. and Herrnstein, Richard J. Crime & Human Nature—The Definitive Study of the Causes of Crime,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85)
--Zalman, Marvin. Criminal Procedure: Constitution and Society, (Pearson Education Ltd., 2008)

六、英文論文集
--Jo Hunt, et al., The Co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EU, IEAS Auditorium (Academia Sinica, 2003).
--William F. McDonald, ed. The Prosecutor (Sage Publications, 1979).
七、英文期刊論文
--Ackerman, Bruce. The New Separation of Powers, 113 Harv. L. Rev. 633, 636 (2000).
--Arenella, Peter. Project: Thirteenth Annual Review of Criminal Procedur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and Courts of Appeals 1982-1983: Rethinking the Functions of Criminal Procedure: The Warren and Burger Courts’ Competing Ideologies, 72 Geo. L.J. 185 (1983)
--Aviram, Hadar. Seymour, Jeremy and Leo, Richard. Moving Targets: Placing the Good Faith Doctrine in the Context of Fragmented Policing, 37 Fordham Urb. L.J. 709 (2010).
--Barkow, Rachel E. 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the Criminal Law, 58 Stan. L. Rev. 989 (2006).
--Barnett, Randy E.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Judicial Power, 12 S. Ct. Econ. Rev. 115 (2004).
--Bellacosa, Joseph W. Cogitations Concerning the Special Prosecutor Paradigm: Is the Cure Worse Than the Disease? 71 Alb. L. Rev. 1 (2008)
--Berner, Bruce. Miranda Project Introduction, 40 Val. U. L. Rev. 599 (2006).
--Bessier, John D. The Public Interest and the Unconstitutionality of Private Prosecutors, 47 Ark. L. Rev. 511 (1994).
--Bhagwat, Ashutosh. Separate but Equal?: The Supreme Court, the Lower Federal Cour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Judicial Power,‖ 80 B.U.L. Rev.967 (2000).
--Binder, Guyora. Democracy and Punishment: Punishment Theory: Moral or Political? 5 Buff. Crim. L. Rev. 321 (2002).
--Boari, Nicola. On the Efficiency of Penal Systems: Several Lessons from the Italian Experience, 17 Int’l Rev. L. & Econ. 115 (1997).
--Brown, Darryl K. The Jurisprudential Legacy of the Warren Court: Reform of Criminal Procedure in the States: The Warren Court, Criminal Procedure Reform, and Retributive Punishment, 59 Wash & Lee L. Rev. 1411 (2002).

--Brown, Robert L. A Study of Judicial Intimidation and Judicial Self-Restraint, 28 U. Ark. Little Rock L. Rev. 1 (2005)
--Cellini, Sue Anna Moss. The Proposed Victims’ Rights Amendment to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pening the door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to the Victim, 14 Ariz. J. Int’l & Comp. Law 839 (1997)
--Chen, Jim. The Mystery and the Mastery of the Judicial Power, 59 Mo. L. Rev. 281 (1994).
--Cohen, James A. A Symposium on Special Prosecutions and the Role of the Independent Counsel: Self-Love and the Judicial Power to Appoint a Special Prosecutor, 16 Hofstra L. Rev. 23 (1987).
--Damaska, Mirjan. Presentation of Evidence and Factfinding Precision, 123 U. Pa. L. Rev. 1083 (1975).
--Damaska, Mirjan.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between Aspiration and Achievement, 14 UCLA J. Int’l L. & For. Aff. 19 (2009).
--Damaska, Mirjan. The Uncertain Fate of Evidentiary Transplants: Anglo-American and Continental Experiments, 45 Am. J. Comp. L. 839 (1997).
--Damaska, Mirjan. What if the Point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83 Chi.-Kent L. Rev. 329 (2008).
--Daugherty, Donald A.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Abuses in Prosecutorial Discretion, 79 J. Crim. L. & Criminaology 953 (1988).
--Davis, Angela J. Prosecution and Race: The Power and Privilege of Discretion, 67 Fordham L. Rev. 13 (1998).
--Eskridge, William N. Jr. Early Understandings of the ―Judicial Power‖ in statutory interpretation, 1776-1806, 101 Colum. L. Rev. 990 (2001).
--Felentzer, Kelli. Recent Development: Quasi-Judicial Power, 27 Stetson L. Rev. 1081 (1998).
--Field, Stewart and West, Andrew. A Tale of Two Reforms: French Defense Rights and Police Powers in Transition, 6 Crim. L.F. 473 (1995).
--Findley, Keith A. Can We Reduce the Amount of Wrongfully Convicted People Without Acquitting too Many Guilty?: Toward a New Paradigm of Criminal Justice: How the Innocence Movement Merges Crime Control and Due Process, 41 Tex. Tech. L. Rev. 133 (2008)
--Findley, Keith A. Learning from Our Mistakes: A Criminal Justice Commission to Study Wrongful Convictions, 38 Cal. W. L. Rev. 333 (2002).
--Fisher, George. Plea Bargaining’s Triumph, 109 Yale L.J. 857 (2000).
--Frase, Richard S. Comparative Criminal Justice as a Guide to American Law Reform: How Do the French Do It. How Can We Find Out, and Why Should We Care? 78 Cal. L. Rev. 539 (1990).
--Grande, Elisabetta. Italian Criminal Justice: Borrowing and Resistance, 48 Am. J.
Comp. L. 227 (2000).

--Green, Bruce A. Why Should Prosecutors Seek Justice? 26 Fordham Urb. L.J. 607 (1999)
--Green, Bruce A. & Zacharias, Fred C. ―The U.S. Attorneys Scandal‖ and the Allocation of Prosecutorial Power, 69 Ohio St. L.J. 187 (2008).
--Green, Bruce A. & Zacharias, Fred C. Prsecutorial Neutrality, 2004 Wis. L. Rev. 837 (2004).
--Griffin, Leslie C. The Prudent Prosecutor, 14 Geo. J. Legal Ethics 259 (2001).
--Haque, Adil Ahmad. Group Violence and Group Vengeance: Toward a Retributivist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9 Buff. Crim. L. R. 273 (2005).
--Heller, Robert. Selective Prosecution and the Federalization of Criminal Law: The Need for Meaningful Judicial Review of Prosecutorial Discretion, 145 U. Pa. L. Rev. 1309 (1997).
--Herrmann, Frank R. S.J., and Speer, Brownlow M. Facing the Accuser: Ancient and Medieval Precursors of the Confrontation Clause, 34 Va. J. Int’l L. 481 (1994).
--Hodgson, Jacqueline S. The French Prosecutor in Question, 67 Wash & Lee L. Rev. 1361 (2010).
--Huigens, Kyron. Dignity and Desert in Punishment Theory, 27 Harv. J.L. & Pub. Pol’y 33 (2003).
--Huigens, Kyron. On Commonplace Punishment Theory, 2005 U. Chi. Legal F. 437 (2005).
--John, Richard St. The Democratic and Constitutional Deficiencies of Authorized Jury Lawmaking, 106 Yale L.J. 2563 (1997).
--Krug, Peter. Prosecutorial Discretion and Its Limits, 50 Am. J. Comp. L. 643 (2002).
--Langbein, J. H. The Origins of Public Prosecution at Common Law, 17 Am. J. of Legal History 313, 335 (1973)
--Langer, Maximo. From Legal Transplants to Legal Translations: The Globalization of Plea Bargaining and the Americanization Thesis in Criminal Procedure, 45 Harv. Int’l L.J. 1 (2004).
--Lobel, Jules. Emergency Power and the Decline of Liberalism, 98 Yale L.J. 1385 (1989).
--Loewenstein, Andrew B. Judicial Review and the Limits of Prosecutorial Discretion, 38 Am. Crim. L. Rev. 351 (2001).
--Luna, Erik and Wade, Marianne. Prosecutorial Power: A Transnational Symposium: Prosecutors as Judges, 67 Wash & Lee L. Rev. 1413 (2010).
--Lynn, Michael. Successive Prosecutions Following Mistrials to a Hung Jury Do Not Violate State or Federal Due Process; Judicial Dismissals of Such Actions are a Violation of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Doctrine. People v. Sierb, 581 N.W. 2d 219
(Mich. 1998), 76 U. Det. Mercy L. Rev. 1197 (1999).

--MacDonald, Stuart. Constructing a Framework for Criminal Justice Research: Learning from Packer’s Mistakes, 11 New Crim. L. R. 257 (2008)
--Mack, Raneta Lawson. It’s Broke so Let’s Fix It: Using a Qusi-Inquisitorial Approach to Limit the Impact of Bias in the American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7 Ind. Int’l & Comp. L. Rev. 63 (1996).
--Matthews, Walker A. Ⅲ, Proposed Victims’ Rights Amendment: Ethical Considerations for the Prudent Prosecutor, 11 Geo. J. Legal Ethics 735 (1998).
--Morrissey, Kevin R. 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the Individual, 55 Brooklyn L. Rev. 965 (1989).
--Moskovitz, Myron. The O.J. Inquisition: A United States Encounter With Continental Criminal Justice, 28 Vand. J. Transnat’l L. 1121 (1995).
--Nadjari, Maurice H. New York State’s Office of Special Prosecutor: A Creation Born of Necessity, Hofstra Law Rev. 2 (1974).
--Nardini, William J. Passive Activism and the Limits of Judicial Self-Restraint: Lessons for America from the Italian Costitutional Court, 30 Seton Hall L. Rev. 1 (1999)
--Nelson, William E. Judge White and the Exercise of Judicial Power: Justice Byron R. White: His Legacy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74 U. Colo. L. Rev. 1291 (2003).
--Neuborne, Burt. Judicial Review and Separation of Powers in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57 N.Y.U.L. Rev. 363 (1982).
--Nijboer, Johannes F. The American Adversarial system and Criminal Cases: Between Ideology and Reality, 5 Cardozo J. Int’l & Comp. L. 79 (1997).
--Nourse, Victoria. The Vertical Separation of Powers, 49 Duke L.J. 749 (1999).
--O’Keefe, Constance and Safirstein, Peter. Fallen Angels, 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the Saturday Night Massacre; An Examination of the Practical, Constitutional, and Political Tensions in the Special Prosecutor Provisions of the Ethics in Government Act, 49 Brooklyn L. Rev. 113 (1982).
--O’Reilly, Gregory W. England Limits the Right to Silence and Moves Towards an Inquisitorial System of Justice, 85 J. Crim. L. & Criminology 402 (1994).
--Orth, John V. The Secret Sources of Judicial Power, 50 Loy. L. Rev. 529 (2004).
--Packer, Herbert. Two Models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113 U. Pa. L. Rev. 1 (1964)
--Pfander, James E. ArticleⅠTribunals, Article Ⅲ Courts, and The Judicial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118 Harv. L. Rev. 643 (2004).
--Pizzi, William T. Understanding Prosecutorial Discre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Limits of Comparative Criminal Procedure as an Instrument of Reform, 54 Ohio St.L.J. 1325 (1993).

--Posner, Richard A. The Meaning of Judicial Self-Restraint, 59 Ind. L.J. 1 (1983).
--Prakash, Saikrishna. The Chief Prosecutor, 73 Geo. Wash. L. Rev. 521 (2005).
--Primus, Richard A. When Democracy is not Self-Government: Toward a Defense of the Unanimity Rule for Criminal Juries, 18 Cardozo L. Rev. 1417 (1997).
--Rakove, Jack N. The Legacy of Chief Justice John Marshall: Judicial Power in the Constitutional Theory of James Madison, 43 Wm and Mary L. Rev. 1513 (2002).
--Ramsey, Carolyn B. The Discretionary Power of ―Public‖ Prosecutor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39 Am. Crim. L. Rev. 1309 (2002).
--Reimann, Mathias. Book review: The Faces of Justice and State Authority: A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the Legal Process. By Mirjan R. Damaska., 82 A.J.I.L. 203 (1988).
--Richardson, L. Song. Due Process for the Global Crime Age: A Proposal, 41 Cornell Int’l L.J. 347 (2008)
--Ristroph, Alice. Respect and Resistance in Punishment Theory, 97 Calif. L. Rev. 601 (2009).
--Roach, Kent. Four Models of the Criminal Process, 89 J. Crim. L. & Criminology 671 (1999).
--Robinson, Paul H. Criminal Justi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 Punishment Theory Paradox, 1 Ohio St. J. Crim. L. 683 (2004).
--Rosencranz , Armin and Jackson, Michael. The Delhi Pollution Case: The Supreme Court of India and the Limits of Judicial Power, 28 Colum. J. Envtl. L. 223 (2003).
--Shane, Peter M. Restoring Faith in Government: Presidents, Pardons, and Prosecutors: Legal Accountability and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11 Yale L. Pol’y Rev. 361 (1993).
--Sifris, Ronli. Weighing Judicial Independence against Judicial Accountability: Do the Scal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Balance? 8 Chi.-Kent J. Int’l & Comp. L. 88 (2008).
--Solomon, Peter H. Jr. Judicial Power in Russia: Through the Prism of Administrative Justice, 38 Law & Soc’y Rev. 549 (2004).
--Steinglass, Joshua. The Justice System in Jeopardy: The Prohibition on Government Appeals of Acquittals, 31 Ind. L. Rev. 353 (1998).
--Stephens, Mitchell. Ignoring Justice: Prosecutorial Discretion and the Ethics of Charging, 35 N. Ky. L. Rev. 53 (2008).
--Stith, Kate. The Future of Self-Incrimination: Fifth Amendment, Confessions, & Guilty Pleas: Introduction: Where for the Privilege? 30 Cardozo L. Rev. 717 (2008).
--Stith, Kate. The Risk of Legal Error in Criminal Cases: Some Consequences of the
Asymmetry in the Right to Appeal, 57 U. Chi. L. Rev. 1 (1990).

--Taylor, Nyssa. England and Australia relax the Double Jeopardy Privilege for Those Convicted of Serious Crimes, 19 Temp. Int’l Comp. L.J. 189 (2005).
--Tomlinson, Edward A. Comparative Criminal Justice Issues in the United States, West Germany, England, and France: Nonadversarial Justice: The French Experience, 42 Md. L. Rev. 131 (1983).
--Tomlinson, Edward A. The Saga of Wiretapping in France: What it Tells Us About the French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53 La. L. Rev. 1091 (1993).
--Volokh, Hanah Metchis. Congressional Immunity Grants and Separation of Powers: Legislative Vetoes of Federal Prosecutios, 95 Geo. L.J. 2017 (2007).
--Vorenberg, James. Decent Restraint of Prosecutorial Power, 94 Harv. L. Rev. 1521 (1981).
--Vouin, Robert. The Role of the Prosecutor in French Criminal Trial, 18 Am. J. Comp. L. 483 (1970).
--Weigend, Thomas. Is the Criminal Process about Truth?: A German Perspective, 26 Harv. J.L. & Pub. Pol’y 157 (2003).
--West, Mark D. Prosecutorial Review Commissions: Japan’s Answer to the Problem of Prosecutorial Discretion, 92 Colum. L. Rev. 684 (1992).
--Whitebread, Charles H. The Rule of Law, Judicial Self-Restraint, and Unanswered Questions: Decisions of the Unted States Supreme Court’s 2003-2004 Term, 26 Whittier L. Rev. 101 (2004).
--Wilder, Nancy H. The 1983 Amendment to Rule 11: Answering the Critics’ Concern with Judicial Self-Restraint, 61 Notre Dame L. Rev. 798 (1986).
八、日文專書
--川崎英明,現代検察官論,株式會社日本評論社,1997年9月25日。
--平野龍一,刑事訴訟法,有斐閣,1986年。
--田宮裕,刑事訴訟法,有斐閣,1990年。
--伊藤正己、尾吹善人、樋口陽一、戶松秀典著,注釈憲法,有斐閣,2001年12月。
--佐藤幸治、土井真一,憲法,悠々社,2010年。
--芦部信喜,憲法,有斐閣,1997年。
--兼子一、竹下守一,裁判法,有斐閣,1999年。
--蕪山嚴,司法官試補制度沿革──続明治前期の司法について,慈学社出版,2007年12月10日。
--藤田尚則,日本国憲法,北樹出版,2010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