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編碼與破譯--中國民間反切隱語之結構類型試析
書刊名:問學
作者:李柏翰
出版日期:2006
卷期:10
頁次:頁21-38
主題關鍵詞:秘密語反切語隱語民俗語言學編碼破譯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
  • 點閱點閱:138
此文以趙元任、陳志良兩人調查研究所得的九種反切隱語作為範圍,其目的在於剖析民間反切隱語的結構類型特點。在前人所用單一方向的文獻式陳述之基礎上,採以語言學和民俗學兩學科融合的觀點切入,將「民間反切隱語」置於民俗語言學範疇中的多維視野進行探究,並針對其在語言學中的語音規則與民俗學中的隱語特性逐一分析。此文首先釐清「反切語」和「反切」兩詞語在定義上、功能上的不同,並就兩者之源流作一揣測;其次建立一套「反切語」結構類型的組合形式與特殊變化之定則;三則從創造者和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歸納反切語編碼的創制模式及該如何破譯的解析步驟;最後以「反切語」的本質特徵為基礎,提出三項「反切語」較其他隱語更易於傳播的原因。
期刊論文
1.容肇祖(1924)。反切的秘密語。歌謠週刊,3(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元任(19310400)。反切語八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3),312-3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志良(1939)。上海的反切語。說文月刊,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天堡(1986)。反語初探。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爾敏(19960600)。明清以來民間之文字游戲與庸俗詩裁。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5,53+55-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傅定淼(1999)。先秦兩漢反切語考。黔南民族師專學報,199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傅憎享(2005)。反切語雜談。尋根,200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曹瑋(2005)。關於漢語隱語的幾個問題--兼論隱語與黑話的區別。學術月刊,20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天堡(2001)。中國民間反切語簡論。淮北煤師院學報,22(1),116-117+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任騁(1987)。藝風遺俗。鄭州:黄河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世祿(1965)。中國音韻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振寰(1986)。音韻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曲彥斌(1990)。中國民間秘密語。上海:三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曲彥斌(1994)。中國隱語。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序達(1982)。反切概說。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曲彥斌(1996)。中國民俗語言學。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沈錫倫(2001)。民俗文化中的語言奇趣。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季剛、黃焯(1983)。文字聲韻訓詁筆記。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費爾迪南.德.索緒爾、高名凱、岑麒祥、葉蜚聲(1980)。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勰、王更生(1999)。文心雕龍讀本。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