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公民投票法爭議之評析
書刊名:高醫通識教育學報
作者:陳朝政
出版日期:2007
卷期:2
頁次:頁207-226
主題關鍵詞:公民投票公投法公投審議委員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
  • 點閱點閱:209
自民國九十二年底立法院通過公民投票法後,即有將公投法批判為「鳥籠公投法」之聲音,亦有「補正公投法」之主張,重點包括:除人事事項之外都不應限制公投、廢除公投審議委員會、不得排除行政機關提案權、大幅降低公投提案及連署門檻,以及降低公投通過門檻等五項。行政院除曾提出部分條文覆議案之外,亦曾基於此五項主張,提出行政院版公投法修正草案。 本文基於公投學理,並參考外國相關法規,評析上述五項爭議。建議仍將預算、租稅、薪俸與人事列為不得公投之事項;公投審議機關應調整組織方式或廢除;行政院亦可為公投提案機關,但提案之範圍與方式應有所限制;公投連署門檻可考慮調降;公投通過之門檻則維持現行規定。
期刊論文
1.王文(199402)。我國憲法上人民行使創制複決兩權之探究。法律評論,6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志光(200504)。公民投票與權力分立原則:由公民投票的限制事項談起。憲政時代,3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惠宗(200406)。對立法制衡機制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新世紀文教基金會(19990320)。「公民投票法」政策建言書。新世紀智庫論壇,5,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曾建元、陳君愷(20050101)。公投法應刪除審議委員會相關條文。台灣智庫通訊,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湯紹成(200002)。從直接與間接民權的角度檢視瑞士與法國的公民投票制度。問題與硏究,3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蘇永欽(200311)。公民投票的跨國考察。全國律師,7(11),29-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宗力(19980520)。憲法與公民投票:公投的合憲性分析與公投法的建制。新世紀智庫論壇,2,35-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英鈐(20040600)。公民投票法的制度設計。臺灣民主,1(2),73-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曲兆祥(2004)。公民投票理論與台灣的實踐。台北: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賴錦珖(2007)。公民投票法釋義--附錄:關於魁北克主權分離公投之裁定。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曹金增(2004)。解析公民投票。臺北:五南出版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慈陽(2005)。憲法學。元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070417)。公投門檻降爲百人綠翻扁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031128)。可「鳥籠」不可「烏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031204)。民進黨決提公投法部分覆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070828)。吳敦義:禮讓2到3席不分區橘反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031206)。林義雄批公投法五大謬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0070703)。國民黨堅持提出「重返聯合國」公投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0061126)。黨產公投游:政院說了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建元,陳君愷(20050101)。公投法應刪除審議委員會相關條文,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ttt/servlct/QpenBlock?Template=Article&lan=tc&categorv_id=40&article_id=127, 2007/07/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蘇永欽(20031129)。相信人民別要人民「拿香跟我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泰順(20031128)。慶幸藍綠對抗卻將公投法修改得更爲合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Svensson, Palle(1996)。Denmark: the referendum as minority protection。The Referendum Experience in Europe。London:Macmillan。  new window
2.陳敦源(1998)。民意與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台北:商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