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家發展會議與第四次修憲關鍵議題之研究
作者:陳青田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Chen Tien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山學術研究所
指導教授:周陽山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5
主題關鍵詞:憲政主義有限政府法治主義與分權制衡少數政府聯合政府凍省總統選制公投入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0
中文摘要
本論文的研究主題,是一九九七年的第四次修憲。這次修憲,由於政黨與政治權力的高度介入,使得國民主權原理所建構的憲政原理遭受到嚴重的破壞。為能清楚辨識整個修憲過程,本論採取新制度主義研究途徑,分析政治行動者,尋求修憲的理由,分析他們的協商情境和策略互動過程,以及協商談判的後果-憲法增修條文-「九七體制」。
為能清楚分析國家發展會議與第四次修憲的關鍵性議題,本論文分為七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國家發展會議」,是在探討國發會召開的背景、過程及決議,再以憲政主義觀點,析評其會議共識。第三章為中央政府體制定位問題,第四次修憲主要的目的,是在解決中央政府體制定位問題,但制度的選擇卻蘊含政治行動者的利益,職是,本章除討論政治行動的制度選擇外,並分析政治行動者的政治目的及企圖。第四章是精簡省級組織。「精省」是此次修憲爭議性最大的議題之一,本章除探討凍省的法理目的外,並就政治觀點,說明政治行動者的真實目的,乃在遂其國家建設與利益分配。第五章公民投票入憲爭議。本章主要在探討國、民兩黨如何運用它,做為預設修憲後的權力置位。第六章為第四次修憲的憲政影響。本章主要是以一九九七年修憲後,所發生的憲政僵局為例,分析制度設計對政治人物行為、實際政治運作及處理衝突能力的影響。並在第七章結論中,提出筆者的研究發現及建議,做為未來修憲的酌參。
ABSTRACT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the fourth round of constitutional revision in 1997. Owing to great interference of political parties and powers, the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s of popular sovereignty were severely destroyed in this the revision.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revision, this dissertation adopts the new system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political participants, seek the grounds for constitutional revision, examine the negotiations and strategic interactions, and study the outcome of the negotiation - the additional articles - “the system of 1997 .”
To precisely analyze the key issues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Conference and the fourth round of revision, this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chapter, National Development Conference explores the background, the process and the resolution of the conference.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positioning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al system. The purpose of the fourth round of revision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sitioning the central governmental system. However, the options of the system contain the interests of the political participants. Therefore, in addition to discussing the options,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political goals and attempt.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simplification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 “Simplification of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was one of the the greatest issues in the constitutional disputes. In addition to discussing the legal purpose of the simplification of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this chapter elaborates from the political viewpoint that the real purpose of the political participants w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interest distribution.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dispute of referendum. This chapter explores how KMT and DPP use it as a tool to position themselve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powers after the revision. The sixth chapter is the influence of the fourth round of constitutional revision. This chapter takes the constitutional deadlock after the 1997 revisio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how the structural design influences the political figures, the political operation and the conflict-solving ability. In chapter seven, the author presents the discoveries and suggestions as the reference for future constitutional revisions.
參考書目
一、中文專書
王冠華、劉為等譯,《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8年。
王躍生,《新制度主義》,台北:揚智出版社,1997年。
《公民投票法立法資料彙編》,台北:五南出版,2004年。
田弘茂、李晴暉與丁連財譯,《大轉型:中華民國的政治變遷》,台北:時報出版,1989年。
田弘茂、朱雲漢編,《鞏固第三波民主》,台北:業強出版,1997年。
曲兆祥,《公民投票理論與台灣的實踐》,台北:揚智出版社,2004年。
江大樹,《法國第五共和的憲政運作》,台北:業強出版社,1994年。
江大樹,薛化元等者,《省虛級化後台北市政因應對策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考會,1998年。
任德厚,《比較憲法與政府》,台北:作者自刊,2002年。
吳宜容譯,《公民投票的實踐與理論》,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2002年。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台北:作者自版,2003年。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new window
呂學樟,《修憲風雲錄-凍省秘辛》,台北:五南出版社,2003年。
李酉潭、陳志瑋譯,《民主與民主化》,台北:韋伯出版社,1998年。
李炳南,《憲政改革與國是會議》,台北:永然出版社,1992年。
李炳南編,《憲政改革與國民大會》,台北:月旦出版社,1994年。
李炳南,《不確定的憲政-第三階段憲政改革之研究》,台北:揚智出版社,1998年。new window
李炳南編,《九七修憲記實》,台北:世新大學出版社,2001年。
李炳南編,《2000年台灣憲改》,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年。
李鴻禧,《李鴻禧憲法教室》,台北:月旦出版,1994年。
何思因、吳玉山主編,《邁向廿一世紀的政治學》,台北:中國政治學會,2000年。
侍建宇譯,《比較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出版,2001年。
周世輔、周陽山,《中山思想新詮-民權主義與中華民國憲法》,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
周陽山,《新黨的台灣情》,台北:世界書局,1995年。
周陽山,《憲政與民主》,台北:台灣書店,1997年。
周陽山,《國會見證》,台北:時英出版,2004年。
周陽山,《民粹台灣》,台北:時英出版,2004年。
林水波,《憲法政治學》,台北:元照出版社,2002年。
林紀東,《憲法論集》,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9年。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台北:三民書局,1988年。new window
林紀東,《比較憲法》,台北:五南出版社,1991年。
林紀東,陳滄海增補,《新編世界各國憲法大全》,台北:國民大會祕書處編,1996年。
林朝和,《總統的大玩偶-蕭萬長》,基隆:亞細亞出版社,1997年。
林劍秋譯, Austin Ranney 著,《政治學》,1991年。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台北:三民書局經銷,2003年。
邱榮金等譯,《台灣經驗與後泠戰的亞洲》,台北:政大國關中心,1995年。
姚榮齡,《美國的議會》,台北:海天出版社,1958年。
施正鋒編,《台灣民族主義》,台灣教授協會,1994年。
施明德,《無私的奉獻者》,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2002年。
城仲模,《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new window
紀俊臣,《台灣地方政治轉型與自治法制設計之析論》,台北:中國地方自治學會,時英出版社,1996年。
紀俊臣,《精省與新地方制度》,台北:時英出版社,1999年。new window
胡佛,《政治文化與政治生活》,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
胡佛,《政治變遷與民主化》,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
胡佛,《憲政結構與政府體制》,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
倪炎元,《東亞威權政體之轉型》,台北:月旦法學出版社,1995年。
夏珍,《政海浮沈楚天闊:宋楚瑜廿三年政壇紀實》,台北:商周出版,城邦文化發行,1997年。
夏珍,《自由自在宋楚瑜》,台北:時報出版社,1998年。
夏珍,《宋楚瑜中興紀事》,台北:時報出版社,1998年。
夏珍,《文茜半生緣》,台北:時報出版,1999年。
夏珍,《許信良的政治世界》,台北:天下遠見出版,1999年。
夏謙編,《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
徐瑜,《創制複決兩權之研究》,台北:國父遺教研究會編,1972年。
殷海光,《中國文化的展望》,台北:文星出版社,1966年。
秦孝儀主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七編,戰後中國》,第2冊,台北:中國民國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出版,1981年。
荊知仁,《中國立憲史》,台北:聯經出版社,1985年12月。new window
馬起華,《當前政治問題研究》,台北:黎明出版,1991年。
高朗、明居正編,《憲政體制新走向》,台北:新台灣人文教基會,2001年。
高朗、陏杜卿,《憲政體制與總統權力》,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韋伯出版社經銷,2002年。
高永光,《修憲手冊》,台北:民主文教基金會,1991年。
涂懷瑩,《現代憲法原理》,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
崔書琴,《地方自治新論》,台北:五南出版,1976年。
張世賢編,《各國憲法條文彚編》,台北:編者出版,1995年。
張茂森,《兩千萬人的抉擇-李登輝總統的政治改革軌跡》,台北:台灣日報出版,1992年。
張鏡影,《比較憲法》,台北:黎明出版社,1983年。
許介鱗,《水門事件的研究》,台北:大林出版社,1975年。
許志雄,《權力分立之理論與現實》,台北:自刊,1985年。
許志雄,《憲法秩序之變動》,台北:元照出版,2000年。new window
許宗力、許志雄、黃世鑫、劉淑惠、羅秉成、林志鵬,《地方之研究》,台北:業強出版社,1992年。
許宗力,《法與國家權力》,台北:月旦出版社,1995年。new window
許信良,《新興民族》,台北:遠流出版社,1995年。
許慶雄,《憲法入門Ⅱ》,台北:月旦出版社,1998年。
郭正亮,《民進黨轉型之痛》,台北:天下文化出版,1998年。
郭正亮,《政治突圍》,台北:時報出版公司,2001年。
陳云生譯,《成文憲法的比較研究》,台北:久大文化:桂冠文化聯合出版,1990年。
陳水扁,《世紀首航-政黨輪替五百天的沉思》,台北:圓神出版社,2001年。
陳必照、江大樹、劉淑惠,《當前憲政改革方案》,台北:業強出版社,1992年。
陳永芳、廖揆祥、鄧若玲,《公民投票與民主政治》,台北:韋伯出版社,2003年。
陳坤森,《李袙特政治制度設計的構思,當代民主類型與政治:廿一個國家多數模型與共識模型政府》,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陳啟天,《寄園回憶錄》,增訂1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局,1972年。
陳慈陽,《憲法規範性與憲法現實性》,台北:翰蘆出版,2000年。new window
陳慈陽,《憲法學》,台北:元照出版社,2004年。
陳淞山,《關鍵年代-陳水扁執政風雲》,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2004年。
陳婉真,《草山小蛇與民進黨的頭人們》,台北:自刊,1998年。
陳隆志,《公民投票與台灣前途-公投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前衛出版,1999年。
陳隆志,《新世紀新憲政-憲政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元照出版,2002年。
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修訂2版,台北:自版,1997年。
陳新民,《法治國家論》,台北:學林文化出版,2001年。new window
陳新民,《1900~2000年台灣修憲紀實》,台北:學林出版社,2002年。
陳滄海,《憲政改革與政治權力-九七憲政的例證》,台北:五南出版,1999年。new window
彭懷恩,《台灣政治發展的反思》,台北:風雲論壇,2000年。
曾建元等著,《總統與國會:憲政設計與選舉動力》,台北:韋伯文化,2002年。
曾濟群,《中華民國憲政法制與黨政關係》,台北:五南出版社,1995年。
游盈隆,《民意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1996年。
湯德宗譯,《國會程序與政策過程》,台北:立法院祕書處印,1992年。
隋杜卿,《中華民國的憲政工程:以雙首制為中心的探討》,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2001年。new window
楊日旭,《美國政治與美國國會》,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1984年。
楊世雄,《憲政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出版社,1998年。
楊正寬,《從巡撫到省主席-台灣省政府組織調適之研究》,南投: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90年。
楊惠基,《聽證程序理論與實務》,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楊憲村,《民進黨執政》,台北:商周文化,1995年。
經觀榮,《中華民國憲法論》,文京出版社,2000年。
葉重新,《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2001年。
董翔飛,《中華民國憲法與政治》,台北:作者自行發行,1989年。
董翔飛,《中國憲法與政府》,台北:自版,1997年。
鄒文海,《代議政治》,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5年。
鄒文海,《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第19版,1988年。
鄒景雯,《蕭萬長政治秘錄》,台北:四方書城出版,2003年。
雷飛龍譯,《比較憲法工程》,台北:國立編譯館,1998年。
雷震,《制憲述要》,香港:友聯出版社,1957年。
廖揆祥、陳永芳、鄧若玲等譯,《公民投票與民主政府》,台北:韋伯出版社,2003年。
齊光裕,《中華民國的憲政發展》,台北:揚智出版社,1998年。
劉振鎧編著,《中國憲政史話》,台北:憲政論壇社出版,1960年。
劉慶瑞,《中華民國憲法要義》,台北:三民書局,1988年。
蔡熊山、陳駿德、陳景堯譯,《新興民主國家的憲政選擇》,台北,韋伯出版社,1999年。
蔡震榮,《行政治理論與地方政府》,台北:三鋒出版社,1994年。
鄭哲民編,《美國國會之制度與運作》,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2年。
謝瑞智,《憲法精義》,台北:文笙書局,1989年。
謝瑞智,《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憲法》,台北:自版,1996年。
謝瑞智,《憲政改革》,台北: 文笙書局,1998年。
謝瑞智,《憲法新論》,台北:文笙書局,1999。
薩孟武,《中國憲法新論》,台北:三民出版社,1988年。
羅志淵,《地方自治的理論體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羅志淵,《分權制度》,台北:正中書局,1984年。
羅郭編著,《修憲也瘋狂》,台北:清流文教休閒協會,1997年。
蘇力譯,《憲政與分權》,北京:三聯書店,1997年。
蘇永欽,《憲法與社會文集》,台北:自版,1988年。new window
蘇永欽編,《合憲性控制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月旦出版社,1994年。
蘇永欽編,《聯合政府-台灣民主體制的新選擇》,台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2001年1月。
蘇永欽編,《國會改革-台灣民主憲政的新境界》,台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2001年。
蘇永欽編,《政黨重組-台灣民主政治的再出發》,台北: 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2001年。
饒穎奇,《政策大推手-我在立法院的奮鬥》,台北:世盟出版,2005年。
國家發展會議的決議,《為什麼大家都說「不」》?台北:清新文教基金會出版,1997年。

二、中文期刊
王業立,〈單記非讓渡投票制的政治影響:我國民意代表制度的探討〉,《選舉研究》,第2卷,第1期,台北:1995年。new window
〈公民投票法政策建言〉,《新世紀智庫論壇》,第5期,1999年3月。
曲兆祥,〈民國八十六年修憲後總統、行政院與立法院權力運作關係及其問題之分析〉,《行政管理學報》,1998年6月。
朱雲漢,〈法國憲法體制對我國憲改的啟示〉,《國家政策雙週刊》,第73期,1993年。
朱諶,〈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第二階段憲政改革中央政府制度師法第五共和憲政體制〉,《近代中國》,118期,1997年4月。
江大樹,〈凍省加速政府組織再造工程〉,《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74期,1997年9月。
何金山,張鴻志,張麗,郭承啟等著,《國是會議專題研究》,1990年。
何鴻榮,〈從補助金制度談我國中央與地方的權力關係〉,《立法院院聞》,第24卷,第11期,1996年12月。
吳文程,〈台灣政治轉型理論的分析架構的探討〉,《東吳大學政治學報》,第4期,1995年。new window
吳東野,〈聯合政府是穩定政局的唯一抉擇?〉,《國家政策論壇》,第1卷,第5期,2001年7月。
吳敦義,〈有權不濫,才值得欽佩〉,《天下雜誌》,1997年9月1日。
吳燕玲,〈李登輝擴權大出擊,政治地雷全面引爆〉,《新新聞周刊》,第511期,1996年12月。
呂宗麟,〈當代重要民主國家之憲政思潮〉,《人力發展月刊》,第36期,1997年1月。
宋棋超,〈從立法委員行使審計長同意權看決算審核制度〉,《立法院院聞》,第24期,1996年1月。
李孔智,〈論法國半總統制與我國國發會設計之總統與國會關係之比較〉,《立法院院聞》,第25卷,第6期,1997年6月1日。
李念祖,〈第六次修正中華民國憲法之途徑與體例〉,《中華民國憲政改革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台北:新國民黨連線,1990年12月。
李念祖,〈憲政主義在台灣的發展與政治影響-憲法取代國王權威的半世紀回顧〉,《法令月刊》,51卷,第10期,2000年10月。new window
李念祖,〈從現行憲法規定論創制複決之種類及其憲法基礎〉,《憲政時代》,第27卷,第2期,2001年10月。
李念祖,〈憲政發展中我國總統權力的演變〉,《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2期,2002年2月。
李俊增,〈論公民投票之類型及對代議民主政體之影響〉,《憲政時代》,第23卷,第4期,1997年4月。
李建良,〈論停建核四電廠的憲法爭議〉,《月旦法學雜誌》,第67期,2000年12月。
李炳南、曾建元,〈第四次修憲之研究-政黨政治過程與制度後果,上〉,《立法院院聞》,第26卷,第6期,1998年6月。
李炳南、曾建元,〈第四次修憲之研究-政黨政治過程與制度後果,下〉,《立法院院聞》,第26卷,第7期,1998年7月
李炳南、曾建元,〈第四次修憲重大修憲議題的政治邏輯與法理分析〉,《憲政時代》,第24卷,第2期,1998年10月。
李國雄,〈民主鞏固與我國未來的修憲方向〉,《政府再造與國家發展學術論文研討會論集》,政大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7年5月。
李國雄,〈我國的修憲過程與政治改革:從民主轉型到民主鞏固〉,《理論與政策》,第11卷,第4期,1997年9月。new window
汪中原,〈探討台灣之公民投票議題〉,《建國學報》,第21期,2002年7月。
周志宏,〈修憲與地方自治的地瞉變動〉,《月旦法學雜誌》,第26期,1997年7月。
周育仁,〈總統直選對我國憲政體制之影響〉,《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8期,1996年8月。new window
周宗憲譯,〈憲法規範之特質〉,《憲政思潮》,第91期,憲政思潮出版社,1990年9月。
周陽山,〈總統制、議會制、半總統制與政治穩定〉,《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8期,1996年8月。new window
林水波,〈以理論導向研究途徑評估國家發展會議〉,《法政學報》,第7期,1997年1月。new window
林水波,〈政黨輪替後的憲政影響〉,《立法院院聞》,第28卷,第9期,2000年9月。
林世文,林重谷,〈從地方自治的精神探討凍省之可行性〉,《科學教育學刊》,第7期,1997年12月。
林田富,〈副總統兼任行政院長之爭議〉,《靜宜大學新聞深度分析簡訊》,第20期,1997年2月19日。
邵宗海,〈總統之選舉方式-憲法增修條文的產生背景與經過〉,《憲政時代》,第23卷,第3期,1998年1月。
邱垂泰, 〈國發會兩黨共同意見法制化之初探〉,《立法院院聞》 ,第25卷,第5期,1997年5月1日。
邱垂泰,梁世武,〈地方自治立法施行評估自治學理與法案結合之比較〉,《立法院院聞》,第36卷,第6期,1998年7月。
邱家宜,〈等了三天沒有善意回應,宋楚瑜決引爆政治大炸彈〉,《新新聞周刊》,第513期,1997年1月5日。
荊知仁,〈總統與行政院長之關係〉,《政策月刊》,第12期,1996年1月。new window
姚立明,〈論公民投票〉,《理論與政策》,第6卷,第2期,1992年1月。new window
施正鋒,〈亟待尋求共識的中央政府體制〉,《政策月刊》,第59期,2000年6月。
紀俊臣,〈我國地方自治團體之法律地位〉,《台灣省實施地方自治三十週年學術論文集》,1980年。
紀俊臣,〈修憲後省對縣市監督之機制設計〉,《國教月刊》,第34卷,3/4期,1997年12月。
胡祖慶,〈聯合政府的理論與實踐-法國經驗〉,《新野論壇》,第1期,2000年9月30日。
胡佛、呂亞力、朱雲漢,〈當前憲政問題的癥結及其解決之道〉,《律師通訊》,第152期,1992年5月。
陏杜卿,〈凍省修憲之憲政評析〉,《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5卷,第2期,1997年2月。
倪炎元,〈擺盪在內閣制與總統制之間-從憲政實踐與修憲競合歷程看台灣憲政體制定位的困境〉,《政治學報》,第25期,1995年11月。new window
徐正成,〈九七憲政後的憲政運作〉,《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1期,2002年1月。
高朗,〈從修憲後總統權力看政治體制問題〉,《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7卷第2期,1992年6月。
高朗,〈評析我國少數政府與聯合政府出現的時機與條件〉,《理論與政策》,第14卷,第5期,2001年3月new window
莊勝鴻,〈我對李登輝說:我沒有理由要支持你〉,《新新聞周刊》,第487期,1996年7月7日。
涂懷瑩,〈憲法增修條文對我國憲政發展的析解及展望〉,《法學叢刊》,第150期,1993年4月。new window
張正修,〈公民投票,誰是誰非〉,《公民投票與台灣前途-公投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99年。
張台麟,〈法國總統在聯全政府組成與決策中扮演之角色〉,《新野論壇》,第2期,2000年10月6日。
張壯熙,〈法國左右共治經驗的啟示〉,《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期,1996年。new window
張菁雅,〈陳水扁在預約公元二千年的遊戲規則〉,《新新聞》,539期,網路版。
曹作清,〈八0年代中華民國憲政改革述評〉,《黃埔學報》,第35輯,1998年6月16日。new window
許今野,〈第三屆國大修憲朝野利益分贓〉,《展望雜誌》,2002年1、2月號。
許宗力,〈憲法違憲乎?-評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60期,2000年5月。
許宗力,〈發現雙首制〉,《新世紀新憲政-憲政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8月。
許時珍,〈憲政發展與民主化-以台灣經驗為例〉,《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8卷,第2期,台北:政治大學中山所,2000年12月。
許慶復,〈我國民主憲政改革之成果與國發會議結論之展望〉,《政治科學論叢》,第8期,1997年6月。new window
郭敦源,〈中央與地方關係的調整與衝突的解決-制度設計的觀點〉,《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74期,1997年9月30日。
郭正亮,〈李登輝現象:民主轉型與政治領導〉,《民主.轉型?台灣現象》,台北:殷海光基金會,1998年。new window
陳文茜,〈陳文茜口述日記大公開〉,《新新聞》,513期,1997年1月5日。
陳文茜,〈政客的天書〉,《商業周刊》,2000年11月20日。
陳金讓,〈憲政發展之回顧與前瞻〉,《國大簡訊》, 274期,1995年12月。
陳春生,〈評修憲權與釋憲權的爭議〉,《政策月刊》,第58期,2000年5月。
陳英淙,〈以德國為例探討憲法直接民主的可能性及可行性〉,《憲政時代》,第24卷,第4期,1999年4月。
陳翁平,〈主權公投對於當前台灣統獨問題的意含與影響之探討〉,《大漢學報》,1990年11月。new window
陳愛娥,〈聯合政府與權力分立原則〉,《新野論壇》,第4期,2000年10月20日。
陳滄海,〈憲法修改的方法及其法理〉,《立法院院聞》,第25卷,第4期,1997年4月。
陳鋕雄、蘇彥圖、孫千蕙,〈核四爭議與公民投票〉,《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3期,2001年3月30日。
彭堅汶,〈公民投票與台灣地區的憲政發展〉,《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8卷,第1期,1990年6月。
曾桂信,〈看五五憲草談憲政改革〉,《美和專校學報》,第14期,1996年。
曾建元,〈九0年代國民黨主導台灣現改革之研究〉,《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5卷,第1期。
湯紹成,〈從直接與間接民權的角度檢視瑞士與法國的公民投票制度〉,《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2期,2002年2月。new window
黃主文,〈台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草案立法意旨報告〉,內政部,1998年。
黃昭元,〈釐清修憲後中央政府體制的解釋爭議〉,《律師雜誌》,第215期,1997年。
黃昭元,〈九七修憲後我國中央政府體制的評估〉,《台大法學論叢》,第27卷,第2期,1998年1月。new window
黃昭元,〈掮客與靈媒的本尊之爭-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2期,2000年7月。
黃昭元,〈走鋼索的大法官〉,《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0期,2001年3月。
黃偉峰,〈由國際經驗看公民投票〉,《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期,1998年5月。new window
黃榮護、余致力,〈知識份子看國家發展會議-專業民調結果報告〉,《民意研究季刊》,第200期,1997年4月。
黃錦堂,〈省市政治體制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期,1995年5月。
黃耀輝,〈二級政府恰恰好〉,《經濟前瞻》,第12卷,第2期,1997年3月5日。
湯德宗,〈論九七修憲後的權力分立-憲改工程的另類選擇〉,《權力分立新論》,台北:自行發行,三民經銷,1998年。new window
楊日青,〈中美彈劾制度之比較與評估〉,《近代中國》,第74期,台北:近代中國,1989年12月。
楊日青,〈中美彈劾審理制度之比較〉,《政大學報》,第64期,1992年3月。
楊日青,〈政治體制、選舉制度、政黨制度與內閣組合的關係〉,《新野論壇》,第3期,2000年10月13日。
楊立傑,〈國民黨硬闖修憲大門,就要替國大準備糖果與棒子〉,《新新聞》,512期,網路版。
楊明毅,〈從政治發展論我國政府體制走向〉,《復興崗學報》,51期,1994年6月。new window
楊皓清,〈憲法變遷與憲法時刻之理論-修憲程序外的變遷途徑〉,《憲政時代》,第24卷,第2期,1998年10月。
楊舒媚、吳燕玲,〈府院一體,台灣沒有雙首長制〉,《新新聞》,688期,2000年。
葉俊榮,〈美國憲法變遷的軌跡:司法解釋與憲法修正的兩難〉,《美國月刊》,3卷9期,1989年1月。
葉俊榮,〈憲政的上升或沈淪:六度修憲後的定位走向〉,《政大法學評論》,69期,2002年3月。new window
葉陽明,〈聯合政府的理論與實際-德國經驗〉,《新野論壇》,第1期,2000年9月30日。
董保城,〈修憲界限之探討〉,《憲政時代》,第17卷,第2期,1991年10月。
董翔飛,〈國大職能變遷與國大定位之互動關係〉,《政治評論》,603期,1993年3月。
雷飛龍,〈我國國會黨鞭制度〉,《政黨政治與民主憲政研討會論文》,1991年。
鄭又平,〈務實評估公民投票的利與弊〉,《政策月刊》,第45期,1999年4月。
薛化元,〈中華民國憲政藍圖的歷史演變-行政權為中心的考察〉,《現代學術研究專刊》,第8集,台北: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1997年7月。new window
劉淑惠,〈地方財政困境與展望-台灣地方自治的改造與重建專輯四〉,《國策》,97期,1994年。
蕭全政,〈國家發展會議的定位與意義〉,《理論與政策》,1997年春季號。new window
蕭新煌,〈多元化過程中社會與國家關係的重組〉,《廿一世紀基金會與時報文教基金會合辦,台灣經驗新階段研討會論文》,1980年2月23日。new window
羅傳賢,〈法案審查程序與立法技術〉,《月旦法學》,第85期,2002年6月。
羅碧霞、康依倫,〈國民黨修憲底線的大轉折-國民黨決定暫緩凍結鄉鎮市級選舉〉,《新新聞》,535期。電子網版。
蘇永欽,〈創制複決與諮詢性金投-從民主理論與憲法的角度探討〉,《憲政時代》,第27卷,第2期,2001年10月。

三、學位論文
林水吉,〈由憲政主義原理析論我國六次修憲之憲政選擇〉,文化中山所博士論文,2002年6月。new window
林憶琳,〈凍省效應與台灣地方派系轉變之研究〉,東海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林怡君,〈民進黨反對運動路線爭議之研究〉,台大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1997年6月。
陳宜安,〈我國國家體制與警政發展〉,文化大學中山所博士論文,2004年6月。new window
吳威志,〈我國現行彈劾制度之研究〉,文化大學中山所博士論文,1998年。new window
周永鴻,〈民進黨與第四次修憲-制度設計談判中的偏好形成與策略選擇〉,台大政治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倪仲俊,〈中國國民黨與憲政改革:1990~1994〉,台大三研所碩 士論,1995年。
楊增暐,〈我國創制複制度之研究-創制複決法草案各項版本之合憲性分析〉,文化中山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葉淑媚,〈我國憲政體制之選擇1990到2000〉,台大三研所碩士論文,2000年。
戴宇志,〈第四次修憲後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之研究〉,師大三民主義所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四、報 紙
工商時報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含中時電子報)
中時晚報
台灣時報
民眾日報
自由時報(含自由時報電子新網)
自立晚報
青年日報
聯合報(含聯合新聞網)
李慶華,〈國發會可達成體制內改造〉,《中央社》,1996年11月16日。
沈富雄,〈建立憲政慣例,化解憲政僵局〉,《中國時報》,2000年12月28日,第16版。
周育仁,〈國親合作組多數聯盟〉,《中央日報》,2001年12月3日,第2版社論。
周陽山,〈半總統制的考驗〉,《聯合報》,2000年4月29日,民意論壇。
林水波、陳朝建,〈立法院擴權而弱勢化的弔詭〉,《台灣時報》,1997年1月10日,第2版。
林永波,〈新體制所衍生的問題〉,《民眾日報》,1997年1月5日,3版
胡佛,〈國發會具政黨重組潛在功能〉,《聯合報》,1996年12月28日,第6版。
馬起華,〈虛省-無異改自治為官治〉,《聯合報》,1996年12月27日,第11版。
高朗,〈聯合政府穩定機制三要件〉,《中央日報》,2001年6月29日,第3版。
許倬雲,〈從美國大選看總統制〉,《中時電子報》,2004年8月2日。
連戰,〈國發會召開意義在提升國家競爭力〉,《中央社》,1996年12月20日。
郭正亮,〈虛級化是民進黨長期主張〉,《中央社》,1996年10月8日。
陳水扁,〈有關公民投票電視談話全文〉,《聯合新聞網》,2004年1月17日。
陳杉榮,〈府院關係定位,閣揆職權不會大改〉,《中國時報》,1996年2月22日,第4版。
陳春生,〈國民大會是不是國會〉,《自立晚報》,1993年2月3日。
陳茂雄,〈政府體制評析〉,《自由時報》,1996年12月22日,第11版。
陳儀深,〈民進黨應認真推銷『協商版總統制』-回應林濁水立委『協商版總統制,將帶來憲政災難』文〉,《中國時報》,1997年6月3日,第11版。
陳鴻瑜,〈權力運作設計應防人性滲透〉,《聯合報》,1997年1月3日,第2版。
曾小元,〈企盼兼具理想性與可行性的憲改方案〉,《自立晚報》,1996年7月7日,第12版。
隋杜卿,〈聯合政府係民主憲政必然有效選項〉,《中央日報》,2001年6月26日,第3版。
黃主文,〈改良式混合制,最符我國情〉,《中央日報》,1997年6月6日,第1版。
黃年,〈憲政改革的目標不在創設有權無責的總統〉,《聯合報》,1997年4月4日,第2版。
黃年,〈總統直選的程序與內涵說〉,《聯合報》,1996年1月31日,第2版。
蔡同榮,〈好事多磨的公民投票法草案〉,《民眾日報》,1995年4月24日,第5版。
鄭安國,〈立委席次減半就能提升功能?〉,《中央日報》,2001年11月29日,第11版全民論壇。
鄭敦仁、江大樹,〈黨版穩定政局化解僵局,無關帝制〉,《聯合報》,1996年12月24日,第11版。
蘇永欽,〈清流共治?左右共治?聯合共治〉,《中國時報》,2000年3月23日,第15版。
蘇永欽,〈新體制須面對新觀念新挑戰〉,《中國時報》,2000年4月6日,第15版。


五、政府出版品
立法院秘書處,《立法院公報》
立法院秘書處,《立法院新聞簡訊》。
內政部民政司編印,《地方政府層級研究報告》,1991年。
內政部編,《地方自治論述專輯-第二輯》,1996年。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行政組織再造方案報告》,1997年。
國民大會袐書處編,《制憲國民大會實錄》,1946年12月。
國是會議實錄編輯小組編,《國是會議實錄》,台北:國是會議秘書處出版,1990年12月。
國家發展會議秘書處編印,《國家發展會議實錄上下輯》,1997年。
國民大會袐書處編,〈修憲提案第1號案說明〉,《第三屆國民大會第2次會議修憲提案》,1997年。
國民大會秘書處編,《第三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實錄》, 1998年3月。
中華民國各界紀念國父百年誕辰籌備委員會出版,《國父全集》,1974年月6月。
〈郁慕明版-公民投票法草案立法說明〉,《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574號》,1994年6月18日。
楊日青,〈國會監督制度:調查、聽證與質詢之研究-中美英法日五國制度比較〉,《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1998年1月31日。
行政院新聞局編印,《蔣總統經國先生七十五年言論集》,正中書局,1987年。
司法院解釋編輯委員會編,《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彙編續編》,1991年。
國民大會編印,《美國憲法改革論》,1991年6月。

六、政黨出版品
新黨政策研委員會編,《新黨的理論與政策》, 1998年8月。
新黨政策研委員會編,《新黨政策白皮書》,1995年11月。
新黨全國競選委員會編,《第四階段修憲總批判》,1997年5月。
修憲條文初稿,〈憲改草案說明〉,《民主進步黨國民大會黨團》,1997年3月25。
《連宋競選文宣》,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印制。
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1999年5月9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