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團體黏土活動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幼兒不專注行為改變之個案研究
書刊名:藝術學報
作者:徐庭蘭許芷菀
作者(外文):Hsu, Ting-lanHsu, Chi-wan
出版日期:2008
卷期:83
頁次:頁237-259
主題關鍵詞: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不專注行為團體黏土活動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Inattention behaviorGroup of clay activ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
  • 點閱點閱:72
期刊論文
1.徐庭蘭、康恩昕(20061000)。團體音樂活動應用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幼兒注意力行為影響之研究。藝術學報,79(綜合類),253-2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owart, B.、Saylor, C.、Dingle, A.、Mainor, M.(2004)。Social Skills and recreational preferences of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disabilities。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6(1),27-42。  new window
3.宋維村(1982)。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後群:綜論。中華民國神經精神醫學會會刊,8(1),12-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理哲(20010600)。藝術治療在特殊教育之應用--以音樂治療、舞蹈治療為例。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9,115-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陸雅青(19950600)。藝術治療在過動兒治療的應用。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6,91-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Fabiano, G. A.、Pelham, W. E.(2003)。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behavioral classroom interventions for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e Disorder。Journal of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 A Case Studies,11(2),122-128。  new window
7.唐千雅(2000)。感覺統合治療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諮商的效果探討。輔導季刊,36(3),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杰禧(2002)。藝術教育治療的實施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影響 : 一位國小導師的教學行動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碧暉(2004)。自我教導策略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行為問題與人際關係的影響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司念雲(2002)。代幣增強方案對增進注意力渙散學生用功行為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淑瑜(2001)。母親的憂鬱症、焦慮症及兒童的性別對學齡前兒童的注意缺失及過動問題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筆藝(2004)。兒童黏土人物形式特徵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志宏(2005)。國民小學學童數學成就與雕塑表現能力之相關性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宛儒(2005)。社會故事教學對減少國小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攻擊行為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洪秋綿(2004)。結構式教學環境對國小資源班ADHD兒童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蒂勻(2004)。知覺動作訓練課程對ADHD兒童動作能力影響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英森(2002)。幼稚園兒童活動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媛媛(2003)。藝術治療對國小學習障礙兒童提昇注意力的輔導效果(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謝美華(2003)。社交技巧訓練對ADHD學童人際關係和社交技巧輔導效果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謝玉英(2003)。學前發展遲緩幼兒在融合教育中人際關係之研究:一位「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幼兒教育楚育的過程,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蔡雅琪(2005)。親子共讀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幼兒注意力行為成效之研究,屏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兆申(2003)。創意黏土教學對於幼兒立體造型認知的影響,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陸雪鈴(2003)。舞蹈治療方案對國小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不專心行為輔導效果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徐慧芳(2001)。台灣視障兒童至青少年階段立體表現策略之發展(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洪儷瑜(1998)。ADHD學生的教育與輔導。臺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杜正治(2006)。單一受試研究法。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afran, D. S.(2002)。An art therapy approac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n art therapy approac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New York。  new window
4.Exner, C. E.(2000)。Development of Hand Skills。Occupation therapy for child。St. Louis。  new window
5.(2002)。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特殊教育文集(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巫素真(2006)。探討獎勵與自我紀錄方法對改善注意力缺陷兒童學業表現,屏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