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由「節文」談先秦儒家道德與藝術的溝通
書刊名:問學集
作者:呂銘崴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6
頁次:頁48-59
主題關鍵詞:節文青銅器先秦儒學徐復觀禮樂文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9
本文寫作的動機主要是受到徐復觀先生《中國藝術精神》首章〈由音樂探索孔子的藝術精神〉的故發,從而對藝術精神與道德精神二者的關係進行思考。 在中國,藝術作品並非單純形象、樣貌的勾勒,藝術作品同時扮演著一種與精神境世界溝通的橋樑。而本文即通過「節文」這一先秦儒學的觀念去觀察這條橋察究竟是何等形式來作為道德與藝術的中介,也因此切入點的侷限,所以本文的重心僅放在對先秦儒家藝術精神的思索上來展開。 同時為了先掌握「節文」這樣一個概念對於藝術發展的影響,我們也將焦點拉至先秦的藝術──也就是青銅器的造型與線條上,對之進行簡單的觀察,並在理解節文精神與藝術型態所發生的關係後。我們重新將討論帶回到節文精神的本質與藝術精神間的關係,思考道德與藝術二者溝通的可能,以及道德上的節文精神是否會對藝術的創造力構成侷限等問題進行反省。
圖書
1.王忠林(2006)。新譯荀子讀本•天論。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熹(2000)。四書章句集註。台南:大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蔣勳(1987)。美的沉思--中國藝術思想舞論。台北:雄獅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麗端(1993)。時光的色澤銅器篇。台北:故宮文物寶藏新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澤厚(1984)。美的歷程。臺北:蒲公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馬承源(1996)。青銅禮器。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復觀(1998)。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復觀(2003)。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樹平(1994)。尙書,周書•召誥。十三經。台北:曉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樹平(1994)。孟子•告子上。十三經。台北:曉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樹平(1994)。春秋左傳•僖公五年。十三經。台北:曉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樹平(1994)。論語•先進。十三經。台北:曉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樹平(1994)。孟子. 離婁上。十三經。台北:曉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樹平(1994)。禮記•中庸。十三經。台北:曉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樹平(1994)。禮記•樂記。十三經。台北:曉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樹平(1994)。詩經。十三經。台北:曉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樹平(1994)。春秋左傳•襄公九年。十三經。台北:曉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樹平(1994)。論語•陽貨。十三經。台北:曉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