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北京奧運柔道運動競賽內容之分析
書刊名:臺南大學體育學報
作者:紀俊吉謝秀芳蘇慧慈吳青華
出版日期:2008
卷期:3
頁次:頁58-72
主題關鍵詞:柔道奧運搶手系統觀察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9
  • 點閱點閱:50
本文係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柔道項目爲對象,透過文獻分析法,選擇14個量級前三名之決賽爲代表,分析其成績所代表之意涵與探討未來柔道運動發展之趨勢,並以之提出相關建議,得結果包括:一、本屆奧運獎牌分布中發現,世界各國在柔道運動中的競爭力已大幅提升互相接近。二、技術層面上,正向攻擊技術的使用率大爲提升,對選手的體能要求更爲嚴苛。三、本文所提供之建議包括:(一)技術層面之強化:加強搶手技術、研發優勢技術、強化基本體能、多元技術發展。(二)訓練層面之建議:專任教練制度、引進行動研究法、使用系統觀察法、增加國際賽經驗。
期刊論文
1.黃國恩、許淑慧(20050800)。國際柔道競賽規則(1997-2004年)之變遷與因應策略。大專體育,79,158-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禾程、周宏室(20070900)。運動教育觀察系統之研發。大專體育學刊,9(3),35-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侯碧燕、劉金龍(20070200)。世界盃柔道錦標賽發展概況。大專體育,88,69-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侯碧燕、劉金龍(20061200)。2005年世界盃柔道錦標賽日本代表隊比賽內容探討。大專體育,87,5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國恩、陳福士、鄭吉祥(20080300)。亞洲青年柔道選手獲勝時間之研究。臺大體育學報,12,83-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侯碧燕、劉金龍(20050600)。柔道自由對摔訓練方式之探討。大專體育,78,4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癸賓(20081000)。如何提升臺灣柔道運動競爭力。大專體育,98,112-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海助、劉兆達、戴偉國(20070600)。跆拳道指導者的教學與訓練行為分析之行動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8(2),57-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吉越、廖俊強(20060600)。「2005年亞洲青年柔道賽」綜合析論。大專體育,84,59-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侯碧燕、廖典英(19990600)。淺談柔道戰術運用。大專體育,43,147-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闕月清(20030900)。體育初任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之研究。體育學報,35,193-2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漢吾、闕月清(20000900)。教練訓練行為之相關文獻回顧。體育學報,29,47-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一民、周育萍(20080300)。運動教練實踐經驗的知識探索--窺見一位網球教練的知識世界。運動文化研究,4,7-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鄧癸賓、丁文貞(20010400)。柔道比賽有效得分動作之比較分析。大專體育,53,36-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光榮(20080300)。一個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行動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0,115-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謝秀芳、紀俊吉(2008)。男子柔道競爭優勢之探討。2008國際比較體育研討會,澳門大學 。澳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呈堯(2004)。柔道訓練(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定雄、曾媚美、謝志君(2000)。健康體適能。臺中市:華格那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周禾程(2002)。系統觀察法與電腦資訊在運動教育學上的應用。運動教育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