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左撇子學童視覺感知繪畫表現特質之多重個案研究:以臺北市內湖區某國小五年級學童為例
書刊名:藝術學刊
作者:林依錚
作者(外文):Lin, Yi-cheng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1
頁次:頁107-143
主題關鍵詞:左撇子右腦模式繪畫表現Characteristics of paintingsLeft-handedR-mod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8
  • 點閱點閱:91
期刊論文
1.曾志朗(20051100)。原創力之探源,猶如摸象?!。科學人,45,1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秀雄(1994)。戰後臺灣現代中國水墨畫發展的兩大方向之比較硏究:劉國松、鄭善喜的藝術歷程與創造心理探視。臺中:臺灣省立美術館。53-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榮瑞(2002)。全球化與圖式化:東方線條的再生15-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cManus, Chris、王惟芬(2005)。右手,左手:探索不對稱的起源。臺北: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John, S.、楊大和、饒怡君(2003)。大腦的皮質功能。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尹文剛(2005)。大腦潛能:腦開發的原理與操作。臺北: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Lehmkuhl, D.、吳玫瑛(1997)。左右逢源。臺北:麥格羅希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壽星(1999)。生命的中樞:腦及腦部疾病。臺北: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Pierre-Michel, B.、姜志輝(2006)。左撇子的歷史:與眾不同的人。天津:百花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嘉宏、洪裕宏、梁庚辰等(1998)。心與腦。臺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Edwards, Betty、張索娃(2005)。像藝術家一樣反轉思考。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Susan, A. G.、陳慧雯(1998)。大腦小宇宙。臺北: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David, W.、童一寧(2006)。神秘左手幫。臺北:早安財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潘恩典(2001)。腦內藝術館--探索大腦的審美功能。臺北: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Patricia, W.、梁雲霞(2004)。動腦教與學:大腦硏究在教學實務上的應用。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愛德華、張索娃(2004)。像藝術家一樣思考。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洪蘭(2001)。講理就好。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Vos, Jeannette、Dryden, Gordon、林麗寬(1997)。學習革命。臺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Gelb, M.、劉蘊芳(1999)。7 Brains:怎樣擁有達文西的七種天才。臺北市:大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德高(1991)。創造心理學。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Arnheim, Rudolf、滕守堯、朱疆源(1998)。藝術與視知覺。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瓊花(20040000)。視覺藝術教育。臺北: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Carter, Rita、洪蘭(2002)。大腦的秘密檔案。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秀雄(19910000)。美術心理學:創造、視覺與造形心理。臺北:台北市立美術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James, P. B.、游婷雅(2004)。心智 、大腦與學習。台北:洪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