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唐楷典範與其教學之研究
作者:彭道衡
作者(外文):PENG, TAO-HENG
校院名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語文教育學系碩博士班
指導教授:劉瑩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7
主題關鍵詞:唐楷典範書法教學the Tang-Dynasty Kai-ScriptParadigmChinese calligraphy teach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漢字是人類文明重要的資產,由漢字書寫而發展出來的書法藝術,更是深植於中華文化精神之藝術表現。漢字書法教育同時具有文化傳承、藝術技能與品德陶冶三項重要功能,自古即為文人學者所重視。由於自隋唐科舉考試至今日基礎教育的場域之中,皆以楷書為標準字體,所以,楷書的發展,甚值得探究。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三:其一、楷書之發展進程為何?至何時定型?其二、楷書之典範有哪些?各有何特色?其三、以楷書典範進行教學,有哪些原則與教材?
本研究採用「歷史研究法」與「文獻研究法」從楷書的淵源與發展開始探討,了解漢字嬗演的軌跡,發現楷書在唐代定型。
其次,本文研究採用「文本分析法」將唐楷五大典範作家之書跡比勘對照,以檢驗楷法之明確可行。同時,也徵引現代藝術造形理論,以提供楷法更上層之理論依據。藉以教導學習者,得以「據理循法」而獲致事半功倍之學習效果。
最後,本文從「執筆與運筆」、「筆勢與筆順」、「結體與造形」、「臨寫與創作」以及「風格與人格」等五大面向,具體提出以唐楷為典範之書法教學策略與教材。希望學習者能活用楷法之理念與規律,以最簡便易學之法,順利成為書法之「樂學」者。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the significant property of human civilization. Chinese calligraphy that developed along with the hand writings was the artistic performance that deeply rooted in the spirit of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calligraphic education contained cultural heritance, art proficiency, and virtue cultivation at the same time, and was highly valued by the scholars throughout the ages. Because Kai-Script has been being the standard font since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were held in Tang and Sui Dynasty to the fundamental educational fields nowadays. So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Kai-script was really worth exploring. The thre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first: How the Kai-script developing process went? When did it come to settle down? Second: Who were the Kai-script paradigms and therefore were their characteristics? Third: what were the rules and materials when teaching with Kai-script paradigms?
Historical method and literature review were adopted in this study to identify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Kai-script. The outcomes demonstrated that Kai-script was fixed in Tang Dynasty after comprehending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refore, this thesis applied textual analysis to compare five Tang-Dynasty Kai-script masters’ calligraphic works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Kai-script method. Meanwhile, it cited the shaping theories of modern art to provide the higher level theoretical basis for Kai-script method. So the calligraphic learners could be guided to follow the theories and regulations to achieve the multiplier learning effect.
At the end this thesis revealed five dimensions of 「gesture of writing and the method to write」、「shape of the writing and the writing sequences」、「the structure and the shape」、「imitation and creation」,「style and personality」and then provided the teaching strategy and materials that specifically applied Tang-Dynasty Kai-script as paradigm. It guided the learners in the easiest way to utilize the concept and regulations of Kai-script method to turn into happy calligraphic learners.
一、專書(依朝代先後為經,作者姓氏筆劃為緯排列)
(一)周
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左傳》,臺北:藝文印書館,2011年,清南昌府學重琹宋本。
(二)兩漢
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詩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11年,影印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重琹宋本。
許慎著,〔宋〕徐鉉校定:《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孫衍星覆刻宋本。
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2年,經韵樓藏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2011年,影印清嘉慶二十年江西清南昌府學重琹宋本。
班固:《漢書.藝文志》,在《武英殿二十四史》。
趙壹:〈非草書〉,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年12月,頁1。
趙歧:《三輔决錄》,在《關中叢書》第一集。
(三)魏晉
王羲之:〈書論〉,收錄在《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年12月,頁28。
郭璞注,邢昺〔宋〕疏:《爾雅》,臺北:藝文印書館,2011年,影印清嘉慶二十年江西清南昌府學重琹宋本。
衛恒:〈四體書勢〉,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年12月。頁14。
衛鑠:〈晉衛夫人筆陣圖〉,收在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臺北:正中書局,1958年4月,鑑古書社景印吳興蔣氏密均樓藏本。
衛鑠:〈筆陣圖〉,在《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年12月,頁21。
(四)南北朝
﹝後魏﹞江式:〈論書表〉,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年12月。
〔後魏〕劉邵撰,劉昺注:《人物志》(景印上海涵芬樓藏明刊本),在《四部叢刊初編》中第429冊。
﹝宋﹞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年12月。
〔宋〕范曄:《後漢書》(武英殿二十四史),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
〔齊〕沈約:《宋書》,卷十五,〈志第五.禮二〉,在《欽定四庫全書》。「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ctext.org/zh。
﹝梁﹞顧野王:《大廣益會玉篇》(張氏澤存堂本),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7月。
(五)唐
林韞:〈撥鐙序〉,在《書苑菁華.卷十六》,收在影印古籍《欽定四庫全書》。「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ctext.org/zh。
徐堅:《初學記》.紙第七,在《欽定四庫全書》。「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ctext.org/zh。
張彥遠:《法書要錄》,北京:人美術出版社,1984年5月。
張懷瓘:《書斷》,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
張旭:〈張旭傳永字八法〉,收在朱長文《墨池編》卷二,見影印古籍《欽定四庫全書》。「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ctext.org/zh。
張懷瓘:〈玉堂禁經〉,收在朱長文《墨池編》卷二,見影印古籍《欽定四庫全書。「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ctext.org/zh。
孫過庭著:〈孫虔禮書譜〉,收錄於《式古堂書畫彙考》,臺北:華正書局,1997年4月,鑑古書社景印吳興蔣氏密均樓藏本。
〈禁經永字八法〉,收在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臺北:正中書局,1958年4月,鑑古書社景印吳興蔣氏密均樓藏本。
趙璘:《因話錄》,第三卷,商部下,在《欽定四庫全書》。「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ctext.org/zh。
歐陽詢:〈八訣〉,收在《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
歐陽詢:〈率更書三十六法〉,收在《式古堂書畫彙考》,臺北:正中書局,1958年4月,鑑古書社景印吳興蔣氏密均樓藏本。
韓方明:〈授筆要說〉,在〈書苑菁華〉,卷十二,收在《欽定四庫全書》。「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ctext.org/zh。
釋智果:〈心成頌〉,收在《式古堂書畫彙考》,臺北:正中書局,1958年4月,鑑古書社景印吳興蔣氏密均樓藏本。
顏真卿撰,〔宋〕留元剛撰年譜,唐因亮撰行狀:《顏魯公文集》(景印上海涵芬樓藏明刊本),在《四部叢刊初編》中第649~651冊。「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ctext.org/zh。
(六)五代十國
〔後晉〕劉昫:《舊唐書》卷四十二,〈職官志〉,《武英殿二十四史本》。「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ctext.org/zh。
(七)宋
米芾:〈海嶽名言〉,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
米芾:《寶晉英光集》,在《欽定四庫全書》。「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ctext.org/zh。
朱長文:〈續書斷〉,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
計有功:《唐詩記事》,在《欽定四庫全書》。「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ctext.org/zh。
周密:《癸辛雜識前集.筆墨》,在《欽定四庫全書》。「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ctext.org/zh。
《宣和書譜》,湖南:新華印刷集團,1999年12月。
姜夔:〈續書譜〉,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
郭熙,《林泉高致》,收錄於〔宋〕郭若虛等撰:《宋人畫學論著》,臺北:世界書局,2009年10月。
陳思:〈書小史〉,收錄於《宋元人書學論著》,臺北:世界書局,1992年10月。
黃庭堅:〈論書〉,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
趙構:〈翰墨志〉,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
趙明誠:〈金石錄〉,在《欽定四庫全書》•史部十四•目錄類。「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ctext.org/zh。
歐陽脩、宋祈等撰:《新唐書》,《武英殿二十四史》本。「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ctext.org/zh。
歐陽脩:《六一題跋》,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1 年12 月。
(八)元
〈書法三昧〉,收錄於《歷代書法論選續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9年11月。
鄭杓:〈衍極〉,收錄於《宋元人書學論著》,臺北:世界書局,1992年10月。
陳繹曾:〈翰林要訣〉,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
盛熙明:《法書考》,收錄在《欽定四庫全書》。「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ctext.org/zh。
(九)明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珍藏本)。「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ctext.org/zh。
李淳進:〈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在《書法正傳》(臺北:商務印書館,2000年11月),頁69-78。。
姜立綱:《書法》,在《六藝之一錄》卷三百六,收錄在《欽定四庫全書》。「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ctext.org/zh。
梅膺祚:《字彙》(清康熙27年靈隱寺刻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
豐坊:〈書訣〉,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
項穆:〈書法雅言〉,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
孫鑛:〈書畫跋跋.書跋〉,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9年11月。
孫承澤:《庚子消夏記》,浙江: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12月。
明趙宦光:《寒山帚談》,在《明清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2月),頁267頁。
陳繼儒:《妮古錄》,臺北:新興書局,1976年8月。
(十)清
王原祁等編纂:《佩文齋書畫譜》,收在《欽定四庫全書》集部八二二冊,卷三。「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ctext.org/zh。
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臺北:正中書局,1958年4月),鑑古書社景印吳興蔣氏密均樓藏本。
包世臣:《藝舟雙輯.述書下》,見《藝舟雙輯疏證》,臺北:華正書局,1990年5月。
何紹基:《東州草堂文鈔》,學生書局印行。
安世鳳:《墨林快事》,臺北:漢華文化出版社,1970年。
孫承澤:《庚子消夏記》,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3月。
張廷相、魯一貞:《玉燕樓書法》,在《中國歷代書法論著匯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2月),第9冊。
盛時泰:《蒼潤軒碑跋玄牘記》,在《欽定四庫全書》。「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ctext.org/zh。
梁巘:〈評書帖〉,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
馮班:〈鈍吟書要〉,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
黃自元:《黃自元書間架結構九十二法》,臺北:世一書局,2002年10月。
楊守敬:《學書邇言》,臺北:華正書局,1990年,2月。
楊守敬:《激素飛清閣平碑記》,台北:學海出版社,1977年4月。
楊賓:《鐵函齋書跋》(清海昌蔣氏宜年堂【涉聞梓舊本】)。「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ctext.org/zh。
劉熙載:〈藝概〉,收錄於《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
葉昌熾:《語石》,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6 年3 月。
顧炎武:《金石文字記》,在《欽定四庫全書.史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ctext.org/zh。
(十一)現代
二玄社:《大書源》,日本東京都:二玄社,2007 年,初版。
王靜芝:《書法漫談》,臺北:臺灣書店,2000年10月,頁23。
王秀雄:《美術心理學》,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1991年12月。
王元軍:《唐人書法與文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1月。
王耀庭主編:《筆有千秋業-書法的發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3年1月。
王岳川:《書法文化精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
王寧:《漢字構形學講座》,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4月。
王鎮遠:《中國書法理論史》,合肥:黃山出版社,1996年11月。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學院輯:《晉唐楷書研究》,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11年11月。
史紫忱:《書法美學》,臺北:藝文印書館,1979年9月。
白焦:《書法教學三種》,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8月。
朱歧祥:《甲骨文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0年11月。
朱關田:《唐代書法考評》,浙江: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2月。
朱關田:〈唐代書法家〉,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
沈尹默:《論書叢稿》,臺北:華正書局,1991年12月。
沙孟海:〈略論南北朝隋代的書法〉,在《沙孟海論書叢稿》,臺北:華正書局,1988年7月,頁223。
杜忠誥:《書道技法1.2.3》,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2月。
呂清夫:《造形原理》,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2月。
邱振中:《書法》,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邱振中:《書法的形態與闡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
李郁周:《書理書跡研究》,臺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1997年3月。
李甫、郭農聲:《書法教學》,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6月。
宗白華:《中國美學史論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宗白華:《美議》,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頁163。
林金城:《書學教學理論與實際》, 彰化:台聯出版社,1986年4月。
侯鏡昶:《書學論集》,臺北:華正書局,2003年3月。
周鳳五:《書法》,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3月。
明道大學國學研究所、李郁周主編:《唐宋書法研究論集-尚法與尚意》,臺北:萬卷樓圖書,2013年9月。
徐利明:《中國書法風格史》,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年1月。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年5月。new window
洪文珍:《國小書法教學基本模式探究》,臺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1992年10月。
莊天明:《執筆的流變--中國歷代執筆圖像匯考》,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14年12月。
高尚仁:《書法藝術心理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月。
高尚仁:《書法心理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4月。
孫劍秋主編,劉 瑩、張清泉、楊裕貿、蕭世瓊、施永華、王振邦著:《國民中小學書法教學》,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2013年12月。
真田但馬;宇野雪村:《中國書法史》,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年10月。
啟功:《古代字體論稿》,北京:文物出版社,1964年7月。
曹緯初:《書學通論》,臺北:正中書局,1975年。
唐蘭:《中國文字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0月。
張春興:《教育心理學》,臺北:臺灣東華書局,2008年8月。
張春興、林清山:《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1993年11月。
陳方既:《書法美學問題》,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年6月。
陳欽忠:《法書格式與時代書風之研究》,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97年9月。
陳振濂:《書法美學》,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4月。
陳振濂主編:《中國書法批評史》,浙江: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0年4月。
陳瓊花:《藝術概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月。
陳方既、雷志雄:《書法美學史》,河南省鄭州市:河南美術出版社,1997年7月。
葉秀山:〈書法美學引論〉,北京:寶文堂書店,1987 年6 月:
黃宗義:《顏真卿書法研究》,臺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1993年4月。
黃宗義:《褚遂良楷書風格研究》,臺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1999年4月。
黃宗義:〈楷書〉,在《認識書法藝術5》,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1997年,4月。
黃宗義:〈古典碑帖和寫字教材的結合〉,在《第一屆臺灣地區國語文教學學術研究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師範大學,1992年4月,頁33-64。
黃緯中:《唐代書法史研究集》,臺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1994年12月。
葛承雍:《書法與文化十講》,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7月。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0月。
鄭峰明:《禇遂良書學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6月。
鄧散木:《書法教學三種》,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8月。
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臺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11月。new window
葉秀山:《書法美學引論》,北京:寶文堂書店,1987 年6 月。
劉小鈴:《盛唐八分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9年4月。new window
劉元春:《隋唐石刻與唐代字樣》,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10年8月。
蔣勳:《藝術概論》,臺北: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8月。
蔡長盛:《書法空間之研究》,新竹:易明企業有限公司,1990年5月。
蔡崇名:《書法及其教學之研究》,臺北:華正書局,1988年7月。
潘重規:《中國文字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1月。
鄧散木:〈臨池偶得〉,在《現代書法論文選》,臺北:華正書局,1990年12月。
鍾明善:《中國書法史》,臺中:財團法人錦江堂文教基金會,2001年6月。
韓玉濤著:《中國書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11月。
二、期刊論文
王立軍:〈楷書書寫中的力學原則〉,在《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28卷,第6期。
冉令江:〈漢末魏晉民間書跡與楷書的發生、流變考〉,在《中華書道》, 2011年5月,72期。new window
佘雪曼:〈歐陽詢〉,在《書譜》,1979年,第5期,頁34。
李郁周:〈楷書稱名及其書體源起淺探 上〉,在《美育月刊》,1993年7月。
李郁周:〈楷書稱名及其書體源起淺探 下〉,在《美育月刊》,1993年8月。
徐春興:《試論唐楷書法在漢字演變中的重要作用》,在《福建農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5年 8月。
尉天池:〈柳公權玄秘塔筆法舉要〉,在《書譜》雙月刊,第三卷之二。
黃緯中:〈從張懷瓘的書學理論檢視當前書法教育的一些問題〉,在《迎接書法新紀元國際書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國立藝術教育館,1997年6月。
陳振濂:《楷書成形後書體演進史走向終結的歷史原因初探》,在《書法之友》,2001年03期。
陳添球:〈楷書典範理論與國小教材體系之研究〉,在《初等教育學報》,第一期,1991年7月,頁67-110。
陳欽忠:〈試論歐、虞、褚、薛四家楷書〉,在《興大中文學報》,第05期。new window
鄒德文、陶娥:〈書法理論與實踐在漢字演進中的作用〉,在《長春師範學院學報》,第23卷第2期,2004年3月。
程志強:〈五代以後楷書及其衰落原因〉,在《達州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3、4期。
黃明理:〈楷書基本筆形再認識--論寫字教育一個重要的環節〉,在《中國學術》年刊, (春)卷31期,2009年03月。new window
黃宗義:〈歐書九成宮醴泉銘的結構美〉,在《尉素秋教授八秩榮慶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10月)
黃宗義:〈古典碑帖和寫字教材的結合〉在《第一屆臺灣地區國語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師大,1992年4月)
成都:〈從唐代古文運動看相應的書法觀念〉,《國文學報》16期,2012年06月。
劉寫陶:〈初唐四大家的楷書〉,在《書譜》,雙月刊,第三卷之二。
碩魯:〈柳書簡說〉,在《書譜》雙月刊,第三卷之二。
劉伯鑾:〈論書法〉,在《書譜》,1979年,第5期
蔡顯良:《對唐代楷筆笔法渊源與傳承的再認識》,在《文藝研究》,2011年第8期。
蔡耀慶:〈規範的結合--楷書〉,在《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13卷7期,總號120,2003年07月。new window
簡月娟:〈唐代楷書之教化意義論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卷5期,總號77,2003年02月。
翁闓運:〈化度寺碑研究〉,在《書譜》,香港:書譜出版社,1985年,第五期。
趙承楷:〈談虞世南「夫子廟堂碑」的外柔內剛美〉,在《書法論斷》,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1月。
三、學位論文
洪文雄:《唐宋時期對王羲之書法的理解與詮釋》,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博士論文,2014年。new window
陳欽忠:《中國書法論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6月。
陳欽忠:《唐代書風衍嬗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new window
梁春勝:《楷書部件演變研究》,復旦大學中語言文學系博士論文,2009年4月。
張致苾:《唐代墓誌書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博士論文,2014年。new window
黃緯中:《唐代書法社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new window
楊濤:《東晋新體書法成因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論文,2010年。
楊山河:《楷法論--異視角的筆法理論》,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蔡耀慶:《唐代書法形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博士論文,1998年。
蕭世瓊:《唐代敦煌紀年文書及其書法文化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2012年。new window
四、網路資源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
http://ctext.org/zh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http://cnki.sris.com.tw/kns55/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http://eds.lib.ntcu.edu.tw:2358/kns55/brief/result.aspx?dbPrefix=CDFD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http://eds.lib.ntcu.edu.tw:2358/kns55/brief/result.aspx?dbPrefix=CMFD
國家圖書館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
http://readopac2.ncl.edu.tw/nclJournal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ndltd.ncl.edu.tw
國家教育研究院 教育大辭書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354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