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孔穎達《禮記.大學》「誠意」的內容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許淑馨
作者(外文):Shi, Su-hsin
出版日期:2011
卷期:7
頁次:頁413-426
主題關鍵詞:鄭玄孔穎達禮記‧大學誠意精誠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6
鄭玄、孔穎達分別在儒學轉變的時代重新為儒家經典注疏,雖然孔穎達以鄭玄的注為基礎,為經典作疏,但是閱讀其中的內容,不難發現孔氏又以自己的角度重新詮釋經典的內容。本文章選定儒家經典中至今學界仍抱持許多不同意見的《禮記‧大學》,觀看孔穎達站在經典原文、鄭玄注的基礎上又抒發什麼不同的見解。 《禮記.大學》的孔疏開頭便提及「章明其德於天下,卻本明德所由,卻從誠意為始」。孔穎達為《禮記.大學》經文作的疏中,雖然些地方是站在經文或是鄭玄注的角度作疏,但是比較過後發現許多經文、鄭玄注中未提及「誠意」的內容,而孔穎達卻會於書中特別強調「此為誠意」、「廣明誠意之事」……等。孔穎達重視「誠意」,認為「誠意」的內容就是「必須由內心向外去發顯」,並且更深入提出「精誠」的概念,針對「精誠」的概念再加以延伸論述。 孔穎達提出「精誠」的內容基本上與「誠意」的概念相同,也可以說是孔氏進一步強調「誠意」中所提倡的「必須由內心向外去發顯」的做人處事的態度,並且要由「心」、「知」、「常恆日新」的作法,一步步達到「精誠」。
期刊論文
1.王海英(2001)。孔穎達《五經正義》與唐代文論。中國文學研究,2,25-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喬東義(2009)。由經學詮釋到美學詮釋--對孔穎達詮釋學思想的一種考察。哲學動態,4,90-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栗希榮、胡恩堂(2009)。唐代洪儒--孔穎達。衡水學院學報,6,4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喬東義(200706)。孔穎達儒學思想的異質性考論。學術月刊,39(6),72-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鄭玄、孔穎達(1989)。禮記正義。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玄、孔穎達(1989)。十三經注疏.詩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吉惠(1991)。中國儒學史。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慎、段玉裁(2000)。說文解字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明(19780301)。高明文輯。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屈萬里(1969)。尚書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杜預、孔穎達、左丘明(1989)。左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玄、孔穎達(1989)。十三經注疏‧周易尚書注疏。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申屠爐明(2006)。中國思想家評傳叢集--孔穎達、顏師古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鴻(2009)。大家精要:孔穎達。雲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