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樂記〉對《論語》「鄭聲淫」詮釋空間的填補與朱熹「淫詩說」的構成
書刊名:儒學研究論叢
作者:朱寶盈
出版日期:2009
卷期:2
頁次:頁79-92
主題關鍵詞:論語樂記朱熹鄭聲淫詩儒家美學觀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9
  • 點閱點閱:16
朱熹自言以《論語》「鄭聲淫」為據,釋《詩》每及〈鄭風〉,多以淫奔解說。後世學者也將《論語》視作朱熹「淫詩說」的本源,紛紛就此展開討論。然而比對《論語》和〈樂記〉中相關的詩樂理論,朱熹對〈鄭風〉的理解實際上更貼近於〈樂記〉。《論語》所論的「詩」與「樂」並沒有從屬關係,而其「淫」字所指也不一定為男女相竊的偷情行為。〈樂記〉卻認為「詩」是包括在「樂」的範圍內,而其對「鄭音好濫淫志」的解說,也明顯針對男女偷情的行為而言。兩相比較,〈樂記〉明顯使《論語》「鄭聲淫」落實為「鄭詩淫」,填補了當中可議的詮釋空間。因此,《詩集傳》對〈鄭風〉的解說,表面看來紹承《論語》的評價,實質朱熹的詮釋方向深受〈樂記〉影響。
期刊論文
1.蔡根祥(19860900)。朱熹詩集傳鄭風淫詩說平議。孔孟月刊,25(1)=289,2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慶彰(19960300)。姚際恆對朱子《詩集傳》的批評。中國文哲研究集刊,8,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賴炎元(19780600)。朱熹的詩經學。中國學術年刊,2,43-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阮元(1957)。論語注疏。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阮元(1957)。禮記正義。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班固、顏師古(1893)。漢書。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呂祖謙(1989)。呂氏家塾讀詩記。上海市: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啟源(1987)。毛詩稽古編。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熹(1968)。四書集註。香港:太平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熹、黎靖德(1987)。朱子語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傅斯年(1980)。宋朱熹的詩經集傳和詩序辨。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阮元(1957)。毛詩正義。北市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余冠英(1956)。詩經選。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莫礪鋒(2000)。朱熹文學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馬端臨(1963)。文獻通考。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家樹(1990)。詩經的歷史公案。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熹(1983)。四書集注。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文幸福(1996)。孔子詩學研究。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寶楠(1954)。論語正義。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何定生(1973)。詩經今論。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趙沛霖(1989)。詩經研究反思。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朱熹(1961)。詩集傳。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顧領剛(1982)。古史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姚際恆(1963)。詩經通論。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忠慎(20020000)。朱子《詩經》學新探。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