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玄學到理學--魏晉、唐宋之間《論語》詮釋史研究
作者:王家泠
作者(外文):WANG,JIA-LING
校院名稱: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何澤恆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論語皇侃邢昺朱熹經典詮釋Lunyu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Interpretations of ClassicsClassical Hermeneut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4
在中國「以述為作」的注疏傳統中,經部典籍不僅存在著經學方面的問題,同時也蘊含有哲學思想的問題。本論文之寫作,是希望透過比對魏晉到唐宋之間《論語》注疏中的解經思想,梳理出從魏晉六朝到宋代理學成熟時期間,思想義理的發展脈絡。為了更有效的呈現此一思潮轉移的發展線索。本文所採取的方式,是先選擇幾個關鍵性主題為綱目,透過這幾個綱目主題的討論,逐步梳理出魏晉、唐宋間《論語》詮釋史在整體思想內涵上的轉變。
本文共分五個章節,逐步分章探討了「道」、「理」、「性」、「情」、「聖」五大《論語》詮釋中的中心觀念,在比對各個注疏在整體思想趨向與解經態度上之差異,嘗試探求其中所反映出之時代思潮發展態勢。
一、《四書》類傳注與著作
《論語》(定州漢墓竹簡)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漢墓竹簡整理小組,文物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第一刷。
《論語集解義疏》二十卷 魏.何晏集解、梁.皇侃義疏,臺北,廣文書局, 1991年9月再版。
《論語集解義疏》魏.何晏集解、梁.皇侃義疏、日.武內義雄校刊,大阪,懷德堂,大正十二年(1923年)刊行。
《論語釋疑(輯佚)》,《王弼集校釋》晉.王弼著、樓宇烈校譯,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8月版。
《論語筆解》舊題唐.韓愈、李翱撰,《叢書集成新編》第十七冊 據中央圖書館藏明范欽校刊本影印,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四年版。
《論語注疏》二十卷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臺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民國六十八年三月七版。
《四書章句集注》宋.朱熹,臺北,大安出版社,民國八十五年版。
《論孟精義》三十四卷 宋.朱熹 《四庫全書.經部四書類》,臺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四書或問》三十九卷 宋.朱熹 《四庫全書.經部四書類》,臺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論語正義》清.劉寶楠撰,臺北,藝文印書館、論語集成本,1966年版。
《論語集釋》四十卷 程樹德撰、程俊英、蔣見元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8月第一版。
《論語會箋》日‧竹添光鴻撰,臺北,廣文書局,1993年版。
《論語譯注》楊伯峻撰,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版。
《論語新解》錢穆撰,臺北,東大出版社,1991年版。


二、諸子、筆記、文集之類
《人物志今註今譯》陳喬楚註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12月初版第一次印刷。
《王弼集校釋》晉.王弼著、樓宇烈校譯,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8月版。
《列子集釋》楊伯峻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版。
《莊子集釋》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陸德明釋文、清.郭慶藩集釋,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二年版。
《抱朴子內篇校釋》王明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版。
《抱朴子外篇校箋》 楊明照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版。
《歐陽修全集》宋.歐陽修撰,北京,中國書店,1986年版。
《公是先生弟子記》宋.劉敞撰,《百部叢書集成452》,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知不足齋叢書》校刻南宋本,民國五十五年版。
《公是集》宋,劉敞撰,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六年版。
《公是先生七經小傳》宋.劉敞撰,《四庫叢刊廣編06》,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上海涵芬樓影印天祿琳琅舊藏宋刻本原書,民國七十年版。
《王安石全集》 宋.王安石撰,臺北,河洛出版社,民國六十三年版。
《陶山集》宋.陸佃,《百部叢書集成401》,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乾隆敕刊聚珍版叢書,民國五十八年版。
《二程集》宋.程顥、程頤,臺北,漢京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版。
《上蔡語錄》宋.謝良佐撰、朱熹編、荒木見悟解題,《和刻影印近世漢籍叢刊8》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出版,臺北, 廣文書局印行,民國六十一年版。
《龜山集》宋.楊時撰,臺北,學生書局影印清光緒刊本,民國六十三年版。
《近思錄》宋.朱熹編、清.張伯行集解,臺北,商務印書館排印本,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朱子語類》宋.黎靖德編 ,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影印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明成化九年江西藩司覆刻宋咸淳六年導江黎氏本,1979年2月出版。
《朱子語類》宋.黎靖德編,王星賢校點,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3月版。
《朱文公文集》一百卷《續集》十一卷《別集》十卷 ,《四部叢刊初編.集部》,臺北,商務印書館縮印明嘉靖刊本,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道命錄》宋.李心傳輯,《知不足齋叢書》本,《百部叢書集成》之二十九,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五十八年版。
《困學紀聞》宋.王應麟撰、清.翁元圻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4 月版。
《宋元學案》清.黃宗羲輯、清.全祖望增輯、王梓材等校刊,《黃宗羲全集》第三~六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明儒學案》清.黃宗羲輯,《黃宗羲全集》第七~八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宋元學案補遺》清.王梓材、馮雲濠同輯,張壽鏞校補,臺北,世界書局,民國六十一年初版。
《日知錄集釋》清.顧炎武撰、黃汝成集釋 ,湖南岳麓書社,1994年5月第一版。
《鮚埼亭集》清.全祖望撰,華世出版社,1977年版。
《十駕齋養新錄》清.錢大昕撰,《四部備要.子部36》,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五十五年版。
《朱子年譜》清.王懋竑纂訂,《新編中國名人年譜集成》第十七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六年八月二版。
《東塾讀書記》清.陳澧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版。

三、近代學術論著
《論語源流考述》單承彬撰,長春,吉林出版社,2002年。
《歷代論語著述綜論》王鵬凱撰,台北,花木蘭文化工作坊,2005年。
《中國論語學思想發達史》唐華撰,臺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80年10月版。
《論語思想史》日‧松川健二編,林慶彰、金培懿、陳靜慧、楊菁合譯,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6年。
《論語學史》唐明貴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六朝論語學研究》宋鋼撰,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論語集解、皇疏、邢疏、集注、正義諸家異解辨證》陳如勳撰,臺北,文津出版社,1986年2月版。
《唐寫本論語鄭氏注及其研究》王素編著,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論語皇疏考證》 清.珪文燦撰,藝文印書館、論語集成本,1966年版。
《皇侃之經學》 陳金木著,國立編譯館印行,1995年8月初版。
《論語二十篇句法研究》許世瑛撰,臺北,開明書店,1994年版。
《中國歷代反孔和尊孔的鬥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批判組著,香港,三聯書店,民國63年3月版。
《國際孔學會議論文集》,臺北,國際孔學會議大會秘書處,1988年6月版。
《近四十年孔子研究論文選編》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會編,濟南,齊魯書社,1987年7月版。
《儒學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版。
《今存南北朝經學遺籍考》簡博賢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5年2月版。
《經典釋文序錄疏證》吳承仕,臺北,崧高書社,民國七十四年四月版。
《經學通論》清.皮錫瑞撰,臺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八年九月初版
《增注經學歷史》清皮錫瑞撰、周予同注,臺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96年8月初版3刷。
《經學纂要》蔣伯潛撰,臺北,正中書局,1953年第一版。
《中國經學史》馬宗霍撰,臺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八十一年七月一版七刷。
《中國經學史》日.本田成之撰,臺北,廣文書局,民國七十九年七月再版。
《經學通論》王靜芝撰,臺北,國立編譯館,民國六十一年九月初版。
《中國經學發展史論》李威熊撰,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初版。
《經學史》安井小太郎等撰,連清吉、林慶彰合譯,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五年十月初版。
《今古文經學新論》王葆玹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1997年1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中國經學史論著選集》林慶彰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三月初版。
《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周予同撰、朱維錚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第二版。
《經子解題》呂思勉撰,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5年12月第一版。
《中國文獻學》張舜徽撰,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8月二刷。
《中國哲學史》馮友蘭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5月增訂本。
《新編中國哲學史》勞思光撰,臺北三民書局,民國七0年一月初版。
《宋明理學史》侯外廬等編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初版。
《宋代理學三書隨劄》錢穆撰,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錢賓四先生全集第十冊。
《中國學術通義》錢穆撰,臺北,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一年增訂三版。
《孔子與論語》錢穆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8月第四次印行。
《朱子新學案》,錢穆撰,臺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年九月初版。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徐復觀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
《中國哲學大綱》張岱年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1982年8月第一版第一刷。
《中國倫理思想研究》張岱年著,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7月初版。
《玄儒評林》張岱年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八月第一版第一刷。
《中國哲學十九講》牟宗三著,臺北,學生書局,1991年12月第四次印刷。
《才性與名理》牟宗三著,臺北,學生書局,1993年2月修訂八版。
《政道與治道》牟宗三著,臺北,學生書局,1987年7月第三刷。new window
《中國政治思想史》蕭公權撰,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年版。
《兩晉南北朝史》呂思勉撰,臺北,臺灣開明書局,1977年版。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湯用彤著,臺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初版。
《理學、佛學、玄學》湯用彤撰,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1年第一版。
《魏晉玄學論稿》湯用彤撰,北京,中華書局《湯用彤學術論文集》,1983年版。
《梅園論學集》戴君仁撰,臺北,臺灣開明書局,1970年版。
《梅園論學續集》戴君仁撰,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11月版。
《梅園論學三集》戴君仁撰,臺北,學生書局,1979年版。
《書傭論學集》屈萬里撰,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版。
《玄學通論》王葆玹撰,臺北,五南出版社,1996年版。
《中國心性論》蒙培元撰,臺灣,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九年版。
《古籍的闡釋》董洪利著,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年4月第三刷。
《儒、佛、道與傳統文化》文史知識編輯部編,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6年10月北京第三次印刷。
《漢末人倫鑑識之總理則—劉卲人物志研究》江建俊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3月版。
《魏晉六朝文學與玄學思想》袁峰著,西安,三泰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六朝情境美學綜論》鄭毓瑜著,臺北,學生書局,1996年3月初版。
《詮釋的衝突》里克爾著、林宏濤譯,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5年5月初版一刷。
《論語義理疏解》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著,鵝湖月刊雜誌社印行,1983年1月初版。new window
《中國聖人論》王文亮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4月。
《從聖賢人格到全面發展-中國理想人格探討》朱義祿撰,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
《唐代後期儒學的新趨向》張躍撰,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4月。
《中國宋代哲學》石訓、姚瀛艇等撰,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宋代文化史》姚瀛艇主編,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2月版。
《北宋文化史述論》陳植鍔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
《宋儒之目的與宋儒慶曆至慶元百六十年間之活動》日.諸橋轍次撰、唐卓群譯,南京,首都女子學術研究會,1937年7月版。
”This Culture of Ours”-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hina, Peter K. Bol,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California, 1992.
Transmitters and Creators: Chinese Commentators and commentaries on the Analects(《述者與作者:〈論語〉的中國注釋者及注釋》), Makeha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四、期刊及學位論文
〈論語學之形成〉杜松柏撰,《孔孟月刊》21卷9期,1983年5月,頁29-33。
〈論語古今注釋〉陶希聖撰,《食貨月刊》12卷3期-13卷9、10期合刊,1982年6月~1984年1月,計50頁。
〈中國歷代《論語》學之詮釋形態及其方法論〉 江乾益撰,《興大中文學報》第8期,1993年。
〈論語版本源流考析〉昌彼得撰,《故宮學術季刊》,第十二卷第一期。
〈《論語》稱經的經過〉黃錦鋐 撰,《孔孟月刊》37卷7期 總439期,1999年。new window
〈孔子學說的歷史命運〉周紀彬撰,《東西方文化研究》總第2輯,1987年4月,頁91-98。
〈兩漢論語學與論語鄭氏注〉鄭靜若撰,《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4卷5期,1981年5月,頁25-39。
〈論語漢宋異詁辨微〉李永富撰,《大陸雜誌》29卷3-6期,1964年8-9月,計 4頁。
〈鄭玄與《論語》〉(日)金谷治撰,《唐寫本論語鄭氏注及其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11月),頁204-243。
〈王弼《論語釋疑》中的老子義〉林麗真撰,《書目季刊》第二十二卷第三期,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頁34~61。
〈王弼「性其情」說析論〉林麗真撰,《王叔岷先生八十壽論文集》,台北,大安出版社,1993年,頁599~609。
〈魏晉人性論研究〉錢國盈撰,《師範大學國研所集刊》第三十六號,民國八十一年五月。
〈王弼「性其情」的人性遠近論〉周大興撰,《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十六期(民國八十九年三月),頁339~371。
〈郭象「論語體略」試探〉陳正榮撰,《孔孟月刊》17卷4期,1987年12月,頁14-16。
〈論語皇疏校本序〉吳承仕撰,《制言半月刊》第三期(1935年10月),頁267-268。
〈皇侃論語義疏的內涵思想〉戴君仁撰,《孔孟學報》第二十一期,1971年4月,頁15-30。
〈皇侃論語集解義疏的性質和形式〉戴君仁撰,《中央圖書館館刊》第三卷第三、四期,1970年10月,頁1-7。
〈評論皇侃義疏之得失〉董季棠撰,《孔孟學報》第二十八期、二十九期,1974年9月、1974年10月,計43頁。
〈論語皇本異文舉要〉董季棠撰,「孔孟學報」第二十三期,1972年4月,頁99-122。
〈皇侃論語義疏中玄學思想之評論〉侯迺慧撰,《孔孟月刊》25卷4期,1986年12月,頁18-28。
〈中國所藏《論語集解》、《論語義疏》日本版本述要〉王海明撰,《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88年第12期 總第16期,1988年12月,頁38-42。
〈何晏論語集解與朱子論語集注異同隅舉〉熊公哲撰,《中華學苑》第36期,1988年4月,頁21-27。
〈論語集解與論語釋疑比較研究〉陳全得撰,《孔孟月刊》第62期,1991年9月,頁195-232。
〈王亶望與「知不足齋叢書本」本「論語義疏」〉顧洪撰,《文史》第28輯,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3月,頁270。
〈唐寫本《論語皇疏》的性質及其相關問題〉李方撰,《文物》1988年第2期 總第381期,1988年2月,頁49-55。
〈論皇侃的論語義疏〉孫述圻撰,《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上冊,文史哲出版社印行,1992年10月,頁604-618。
〈皇侃「論語義疏」的人類觀〉(日)內藤幹治,《國際孔學會議論文集》,臺北,國際孔學會議大會秘書處,1988年6月,頁925-934
〈論儒、釋兩家之講經與義疏〉牟潤孫撰,《新亞學報》第四卷第二期,1958年8月。
〈經疏的衍成〉戴君仁撰,《孔孟學報》第十九期,1970年4月。
〈隋、唐經籍及義疏之學的探討〉李威熊撰,《孔孟學報》第四十八期。
〈王弼、何晏的經學〉戴君仁撰,《孔孟學報》第二十期,1970年9月。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經學〉牟鍾鑒撰,《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上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印行,1992年10月初版。
〈六朝儒經注疏中之佛學影響〉張恆壽撰,《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上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印行,1992年10月初版。
〈王弼之《周易》《論語》新義〉湯用彤撰,《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上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印行,1992年10月初版。
〈經史分和與《疑古》《惑今》〉代繼華撰,《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上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印行,1992年10月初版。
〈《論語筆解》試探〉王明蓀撰,《中國經學史論文集》上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10月初版,頁702-730。
〈唐代後期經學的新發展〉林慶彰撰,《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上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印行,1992年10月初版。
〈柳宗元「論語辯」疏義——試析柳宗元心目中孔子的新形象〉胡楚生撰,《孔孟學報》第57期,1989年3月,頁239-255。
〈南朝《論語》學之孔顏聖賢論〉濮傳真撰,《北市師院語文學刊》1 期,1994年。
〈《論語》邢昺疏研究〉 蔡娟穎撰,《國立臺灣師大國研所集刊》35 期,1991年
〈從朱子論語注論程朱孔孟思想歧異〉錢穆撰,《清華學報》新4卷2期,1964年6月,頁50-75。收入《孔子與論語》錢穆撰,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4年9月。
〈談朱子的論語集註〉錢穆撰,《孔孟月刊》6卷5期,1968年1月,頁28-32。收入《孔子與論語》錢穆撰,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4年9月。
〈瞭解《論語》的方法——並簡論漢宋學派對《論語》的解釋〉黃彰健撰,《孔子誕辰2540周年紀念與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上海,三聯書店,1992年5月,頁1542-1579。
〈論語邢昺正義述評〉胡健財撰,《孔孟月刊》第27卷第2期 總第314期,1988年10月,頁13-17。
〈「孔顏樂處」命題探析〉黃書光撰,《中國文化月刊》第135期,1991年9月,頁11-19。
〈「觀聖、賢氣象」與「看孔、顏樂處」〉姜廣輝撰,《孔孟月刊》第29卷第10期 總第346期,1991年6月,頁21-27。
〈堯舜其猶病諸-論孔孟的聖人論〉夏長樸撰,《臺大中文學報》六期(民八十三年六月)。
〈宋儒論顏子〉姚瀛艇撰,《「中國宋史研究會第五次年會」論文》1992年4月21日-1992年4月24日,河南開封市,中國宋史研究會出版。
〈王安石改革科舉、思想統制、王安石經義「參也魯」〉金諍撰,《科舉制度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頁115-119。
〈孔子儒學對蘇軾思想的影響〉周偉民撰,《孔子誕辰2540周年紀念與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上海,三聯書店,1992年5月,頁1888-1908。
〈蘇軾《論語說》鉤沈〉,卿三祥撰,《孔子研究》1992年第2期 總第26期,1992年6月,頁112-123。
〈蘇軾論《論語說》鉤沈〉馬德富撰,《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 年第4期 總第75期,1992年7月,頁59-68。
〈程朱學派的形成及其與孔子思想的關係〉董金裕撰,《國際孔學會議論文集》,臺北,國際孔學會議大會秘書處,1988年6月,頁609-619。
〈《論語集注》引鄭玄注辯證〉何亞南撰,《文教資料》1992年第6期 總第204期,1992年12月,頁62-69。
〈宋儒對於「仁」的詮釋〉林月惠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助研究員,孔子學術國際會議發表論文。
〈論四書章句集注定本〉黃彰健撰,臺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集刊》第二十八本 四十五年十二月,頁497-515。
〈《四書集義精要》三十六卷〉(善本書志)吳哲夫撰,臺北《故宮季刊》第十一卷第一期,民國六十五年秋,頁66-68。
〈《四書辨疑》十五卷〉(善本書志)吳哲夫撰,臺北《故宮季刊》第十一卷第一期,民國六十五年秋,頁69-71。
〈從四書集註章句論朱子為學的態度〉 大槻信良撰、黃俊傑譯《歷史的探索》, 臺北,水牛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七月初版,頁167-175。
〈舊學新知百貫通——從朱子《孟子集注》看中國學術史上的注疏傳統〉黃俊傑撰,《中國文化新論》學術篇,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頁197-229。
〈朱熹與《四書集註》〉董金裕撰,《政治大學學報》第七十期,民國八十四年六月,頁1-13。
〈了解《論語》的方法,並簡論漢宋學派對《論語》的解釋〉黃彰健撰,一九八九六年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演講稿,收錄於《周公孔子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八十六年四月,頁333-373。
〈「慶元學禁」中的朱熹〉韋政通撰,《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上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編印,民國八十二年五月,頁123-149。
〈論偽學之禁〉謝康倫撰、何冠環譯,《宋史論文選集》,臺北,國立編譯館印行,民國八十四年五月初版,頁159-199。
〈孔子心學中潛藏的問題及其詮釋之發展——以朱子「吾道一以貫之」的詮釋為中心〉,黃俊傑撰,《東亞儒學:經典詮釋的辯證》,頁253-279。
〈《論語》曽子一貫章について〉松川健二撰,(北海道大學,《中國哲學》20,1991年)。
〈論語義疏の日本傳來について〉 日﹒高橋撰 《大塚漢文學會大會論文》  昭和62年度 1987年(昭和62)6月 《鎌田正博士八十壽記念漢文學論集》 頁23-34 東京 大修館書店 1991年(平成3)1月
〈校論語義疏雜識〉日﹒武內義雄著、江俠 譯 《先秦經籍考》中冊 頁69-98 上海 商務印書館 1933年(昭和8)10月 臺北 河洛圖書出版社 1975年(昭和50)10月
〈論語義疏傳來に關する疑問〉日﹒長澤規矩也撰 《漢學會雜誌》 第1卷1號 頁39-46 1933年(昭和8)6月 《長澤規矩也著作集》第7卷 頁272-278 東京 汲古書院1987年(昭和62)6月
〈論語皇疏とその論理(1)──學而篇を中心として〉日﹒杉蒲豐治撰 《金城國文》第16卷1號 頁38-52 1969年(昭和44)9月
〈皇侃「論語義疏」の諸特徵考察〉日﹒山本健一撰 《名古屋大學中國語學文學論集》第3輯 頁1-54 1979(昭和54)2月
〈古抄本論語義疏をめぐるいくつかの問題〉日﹒高橋均撰 《大塚漢文學會大會論文》 昭和58年度 1983年(昭和58)6月
〈皇侃論語義疏と朱熹論語集注〉日﹒福田忍撰 《中國哲學》第18號 頁11-21 1989年(平成1)9月
〈「論語義疏」と梁代佛教〉 日﹒石橋成康撰 《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37卷2號 頁601-604 1989年(平成1)3月 《中國關係論說資料》第31號 第1分冊(下) 頁12-14 1989年(平成1)
〈論語義疏の系統について〉日﹒山口謠司撰 《東洋文化(無窮會)》復刊第67號(通卷第301號) 頁39-50 1991年(平成3)9月
〈論語義疏の二種の校本をめぐって〉日﹒高橋均撰 《中國文化-研究と教育-(漢文學會會報 第47號)》 頁1-11 1989年(平成1)6月
〈舊抄本論語義疏について--邢昺の論語正義の竄入を中心として〉日﹒高橋均撰 《大塚漢文學會大會論文》  昭和63年度 1988年(昭和63)6月 《日本中國學會報》 第41集 頁79-91 1989年(平成1)10月
〈日本刻皇侃論語義疏の清朝經學に及ばせる影響〉日﹒藤塚鄰撰 《漢學會雜誌》第8卷3號 頁1-38 1940年(昭和15)12月
〈韓愈‧李翱の論語筆解についての考察〉日﹒田中利明撰 《日本中國學會報》 第30集 頁87-102 1978年(昭和53)10月
〈邢昺の論語正義に就いて〉日﹒藤塚鄰撰 《斯文》 第25篇4號 頁1-11 1943年(昭和18)4月
〈《論語》の朱子學的理解〉日﹒木南卓一撰 《懷德》第28號 頁21-42 1957年(昭和32)10月
〈論語集注研究(1-4)--その改訂の跡附を中心として--〉日﹒吉原文昭撰
《斯文》 復刊第48號 頁25-37 1967年(昭和42)3月
《斯文》 復刊第49號 頁28-44 1967年(昭和42)8月
《斯文》 復刊第50號 頁20-34 1967年(昭和42)10月
《斯文》 復刊第51號 頁38-49 1968年(昭和43)3月
〈論語集成立過程の-考察〉日﹒高 常信撰 《香川中國學會報》 第7號 頁1-11 1972年(昭和47)9月
〈「論孟集註」に於ける朱子の讀解上の意相關する-考察-「陽貨欲見孔子」の解釋上の問題を中心として--〉日﹒近藤正則撰 《漢文教室》第123號 頁1-13 1977年(昭和52)11月
〈論語集注における皇疏參酌の態度〉日﹒大槻信良撰 《東方學》第59輯 頁89-95 1980年(昭和55)1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