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語》中以「身」體德的詮釋與觀察
書刊名:中正漢學研究
作者:陳靜容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Ching-jung
出版日期:2020
卷期:2020:1=35
頁次:頁45-70
主題關鍵詞:論語媒介道德身體感知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MediaBodySenso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91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Cheng, Chung-ying(2002)。On the Metaphysical Significance of Ti (Body-Embodiment) in Chinese Philosophy: Benti (Origin-Substance) and Ti-yong (Substance and Function)。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29(2),145-161。  new window
2.丁亮(20110600)。從身體感論中國古代君子之「威」。考古人類學刊,74,89-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維明(19890300)。身體與體知。當代,35,46-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彭國翔(20090600)。作為身心修煉的禮儀實踐--以《論語‧鄉黨》篇為例的考察。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6(1),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再林(2008)。意識哲學,還是身體哲學--中國傳統哲學理論範式的重新認識。世界哲學,2008(4),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彭美玲(20020600)。君子與容禮--儒家容禮述義。臺大中文學報,16,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慎、段玉裁、魯實先(1996)。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玄、孔穎達(2001)。禮記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俊傑、町田三郎、柴田篤(1996)。東亞文化的探索:傳統文化的發展。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新(1986)。諸神的起源。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寶楠(1990)。論語正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栗山茂久、陳信宏(2009)。身體的語言--從中西文化看身體之謎。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Shusterman, Richard(2008)。Body Consciousness: A Philosophy of Mindfulness and Somaesthe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Shusterman, Richard、程相占(2011)。身體意識與身體美學。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法高(1982)。金文詁林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余舜德(2015)。身體感的轉向。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趙岐、孫奭(2001)。孟子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季旭昇(2004)。說文新證。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文幸福(20070000)。孔子詩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廖文豪(2012)。漢字樹:從圖像解開「人」的奧妙。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儒賓(19960000)。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鄒守益(1997)。東廓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辛金順(20150000)。中國現代小說的國族書寫:以身體隱喻為觀察核心。臺北:秀威資訊科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杜維明(1992)。人性與自我修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立勝(20110000)。「身體」與「詮釋」:宋明儒學論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丁若鏞(1988)。論語古今註。成均館大學校大東文化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安田登(2009)。身体感覚で「論語」を読みなおす:古代中国の文字から。春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葛紅兵(2013)。身體政治--解讀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新銳文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飴梁(2010)。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郭璞、邢昺(2001)。爾雅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楊鋼、張品興、王相宜(1999)。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何晏、邢昺(2001)。論語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孔安國、孔穎達(2001)。尚書正義。藝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鄭玄、賈公彥(2001)。儀禮注疏。藝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余舜德(20080000)。體物入微:物與身體感的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徐元誥(2002)。國語集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朱熹、鵝湖月刊社(1984)。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羅倬漢(1954)。詩樂論。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謝大寧(2008)。言與意的辯證:先秦、漢魏《易經》詮釋的幾種類型。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二):儒學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鏡玲、蔡怡佳(20150000)。神聖與身體的交遇:從靈動的身體感反思宗教學「神聖」理論。身體感的轉向。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丁亮(20150000)。中國古文字中的身體感。身體感的轉向。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延中(20170000)。試論「中國思維」中的「身體隱喻」。中國哲學研究的身體維度。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東亞儒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鍾蔚文(20150000)。從行動到技能:邁向身體感。身體感的轉向。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景黼(20170000)。當代歐美學界中國古代身體觀研究綜述。中國哲學研究的身體維度。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東亞儒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戴璉璋(1984)。洙泗之旅--談《論語》的閱讀。大書坊。聯合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