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嘉蘭村傳統歌舞的集體情感與交流經驗
書刊名: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
作者:林建成
出版日期:2013
卷期:13
頁次:頁97-113
主題關鍵詞:嘉蘭村東排灣魯凱族傳統歌舞集體情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5
  • 點閱點閱:38
嘉蘭村為東排灣、魯凱族為主的多元族群環境,在近代原住民意識高漲,以部落為主體紛紛進行文化復振時刻,社區整體意象的形塑過程十分特殊,文化融合的痕跡處處可見,其中流傳在部落間的歌舞文化跨越了族群藩籬,是肩負溝通、凝聚社區意識的重要媒介之一,除了背後有相近的族群文化涵養,歌舞其實擔任著勾聯與傳遞族群集體情感的角色。 本文透過嘉蘭村22年前對外歌舞交流(與德國Marktheidenfeld互訪)的記憶,重現於博物館場域,並進行展演的經驗,觀察parutavak(引導旋律)古調在歌舞展演中的即興創作表現,不僅在古調傳承上產生新的作用,同時對塑造部落(社區)意識有十分重要的意涵。
期刊論文
1.馬淵東一、林衡立(19551200)。排灣族之團主制度與貴族階級。臺灣文獻,6(4),53-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貴潮(19900300)。阿美族歌舞簡介。臺灣風物,40(1),79-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蔣斌(19840600)。排灣族貴族制度的再探討:以大社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5,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石磊(1998)。社會接觸與文化接觸:試論台灣原住民社會變遷的兩種類型。臺灣原住民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俊斌(2008)。Naluwan Haiyan--台灣原住民音樂中聲詞(vocable)的意義、形式與功能。2007南島樂舞國際學術研討會。台東:台東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建成(2012)。panapanayan發祥地南北部落(太麻里、知本)傳統觀念與藝術表現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小島由道、黃文新(2003)。蕃族調查報告書第5卷「排灣族」。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己任(1985)。音樂.人物與觀念。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oas, Franz、金輝、劉乃元(1989)。原始藝術。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Merriam, Alan P.(1964)。The Anthropology of Music。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