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利用「中文維基百科」與「YouTube」設計「通識教育」課程可行性之探討--以「臺灣文化史」課程為例
書刊名:實踐博雅學報
作者:張火木
作者(外文):Chang, Fou-mou
出版日期:2013
卷期:20
頁次:頁123-145
主題關鍵詞:通識教育課程設計數位學習維基百科臺灣文化史General educationalCurriculum planningNetwork learningWikipediaYouTubeCultural history of Taiw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7
課程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學計劃,藉以向學生傳授社會認為重要的學識及傳統的價值觀。課程不限於課堂內,亦可以包含課堂以外的非規範學習。而數位學習是指學習者應用數位媒介學習的過程,數位媒介則包括:網際網路、企業網路、電腦、衛星廣播、錄音帶、錄影帶、互動式電視及光碟等。應用的範圍則包括:網路化學習、電腦化學習、虛擬教室及數位合作。目前中文維基百科的數位教學功能,至少包括有瀏覽網頁內容、WAP存取、資料庫下載、條目鏈接、目錄鏈接以及網站拷貝鏈接。通識教育課程規劃設計,必須迎合數位時代與資訊時代的基本需求,因為資訊時代來臨後,更有利於個人自由自在傳遞知識,以及即時獲取知識,尤其是一般通識性質的知識,更為迫切。總之,本課程教學方式,強調修課學生可以隨時利用現成的中文維基百科條目與YouTube教學影像資料庫,有利於學生課前與課後的自修與自學,同時又因具備自由開放的學習性質,相較於傳統封閉性的教學教材與教法,兩者之利弊得失,已具備可供客觀比較之效果,如果任課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隨時嚴謹篩選控管YouTube影像檔的教學品質,將更有助益於學生的數位學習效益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期刊論文
1.Nonaka, I.、von Krogh, G.、Voelpel, S.(2006)。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Theory : Evolutionary Paths and Future Advance。Organization Studies,27(8),1179-1208。  new window
其他
1.維基百科:通識教育,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0%9A%E8%AD%98%E6%95%99%E8%82%B2。  new window
2.維基百科:課程設計,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A%B2%E7%A8%8B。  new window
3.維基百科:數位學習,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5%B8%E4%BD%8D%E5%AD%B8%E7%BF%92。  new window
4.實踐大學博雅學部網頁,http://ge.usc.edu.tw/intro/super_pages.php?ID=introl&Sn=3。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