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放鬆在臺灣表演訓練中的價值
書刊名:藝術評論
作者:楊欣芳
作者(外文):Yang, Hsin-fang
出版日期:2014
卷期:27
頁次:頁139-169
主題關鍵詞:放鬆臺灣表演訓練中國人的身體蘭陵劇坊太極導引RelaxActing training in TaiwanChinese bodyTaichi-DowingThe Lanling Theatre Workshop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1
  • 點閱點閱:19
本文討論「放鬆」如何在臺灣表演訓練中取得一個特別的價值。臺灣表演訓練不同於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訓練中純粹把它當作外形的肌肉鬆弛,而是作為表演訓練及判準的核心。其根源來自吳靜吉於七○年代將心理學以及美國的表演訓練帶入臺灣的劇場表演,其過程擴展了當時臺灣人的身體表演形式。而八○年代表演藝術界在追尋「中國人身體」的過程中,更援引傳統的身體訓練,將「放鬆」的過程導入東方的思考,並將其帶往精神的境界。因此,本文將以學院和表演藝術界都廣為運用的太極導引作為闡述「放鬆」的焦點,藉此說明「放鬆」這個詞在臺灣表演訓練中的特殊意義。本文並欲藉此過程論證,許多一如「放鬆」這樣轉化歧義的表演價值,使臺灣的表演者對於「此時此地」為何而動的價值產生了曖昧不明的認同。
This essay paper is about how 'relaxation' plays a special role. Unlike Stanislavsky system only takes it as a muscle relaxation, in Taiwan relaxation seems to mean a core value of acting.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is comes from Wu J. J.'s teaching, which is based on his psychology background and experience in the States. At that time people who worked in performing art looked for their own body language and training, in comparison with the western style. Therefore, the meaning of 'relaxation' comes to a spiritual resemblance. This paper is going to take the introduction to Tai-chi as an example to interpret the highlight of 'relaxation' and its special meanings in the acting training of Taiwan. Therefore 'relaxation' carries complicated meanings, so the performers in Taiwan have ambiguious understanding towards the idea of 'right now and right here' and 'why moves'.
期刊論文
1.王薔媚(2013)。太極導引在歐洲。太極導引會刊,2,18-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為仁(2013)。太極導引在當代舞蹈實踐中的創造性轉化意義。太極導引會刊,2,2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議濃(20111200)。美國藝術教育的發展與趨勢。南台學報,36(4),97-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自強、表演藝術編輯群(2009)。在「限制」中發現「想像」,從「沒有」中創造「有」。par 表演藝術雜誌,197,4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吳全成(1996)。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1986-1995臺灣小劇場。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柏伸(2010)。跨文化戲曲創作的幾點省思--以豫莎劇《約/束》為例。東西對照與交軌:2010 NTU劇場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10年10月30-31日)。臺灣大學戲劇學系暨研究所。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朱宏章(2004)。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於當代表導演藝術教育中之價值:以兩岸教學現況為例(博士論文)。中央戲劇學院,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靜吉(1985)。心理與人生。臺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靜吉(1985)。追求成長:組織中的人際關係。臺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靜吉(1990)。心理與生活。臺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姚坤君(2008)。演員功課《求證 》的演繹過程。臺北市: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熊衛(2005)。練氣養生入門:太極導引。臺北市: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Станиславск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 Сергеевич、瞿白音(1984)。我的藝術生活:表演藝術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自傳。上海市: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Konstantin, Stanislavsky、鄭雪來、林陵(1985)。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北京市:中國電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Declan, Donnellan、馬汀尼、陳大任(2010)。演員與標靶。臺北市:聲音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Cole, Toby、Helen, K. Chinoy(1970)。Actors on Acting。New York:Crown。  new window
10.Stanislavsky, Konstantin(2008)。An Actor’s Work。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11.鍾明德(1999)。台灣小劇場運動史:尋找另類美學與政治。書林出版公司: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馬汀尼(1986)。莎劇重探:歷史劇及其風格化演出。臺北市:文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Stanislavsky, Konstantin、鄭雪來(2001)。演員自我修養。北京市: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世阿彌、王冬蘭(1999)。風姿花傳。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熊衛(2001)。太極心法。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靜吉(1982)。「蘭陵劇坊」的初步實驗。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李天柱。衛武營輕鬆浪漫的午後--李天柱話說表演生涯三十年,http://blog.sina.com.tw/weiwuying/article.php?pbgid=67423&entryid=618191&trackopen=1, 2011/05/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11)。雲門記事,http://www.cloudgate.org.tw/cg/about/index.php?about=history, 2011/05/08。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國修、蘭陵三十籌委會(2009)。蘭陵與我。《蘭陵30》節目冊。臺北市: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靜吉、蘭陵三十籌委會(2009)。蘭陵三十的生命片段--十歲時去留的抉擇。《蘭陵30》節目冊。臺北市: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靜吉、楊惠君(2009)。臺灣劇場與創意之路--尋找下一個三十年的航向坐標。蘭陵三十論壇:劇場的軌跡‧社會的印記。臺北市:表演藝術聯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藍劍虹(2010)。跨文化或文化生成與想像--臺灣跨文化戲劇的改編徵候閱讀。《台灣現代劇場的複數史觀》論文集。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