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華裔兒童文化教材主題選取之探討--以美加東地區中文學校教師之需求為例
書刊名:師大學報. 語言與文學類
作者:蕭惠貞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siao, S. Huichen
出版日期:2014
卷期:59:2
頁次:頁1-34
主題關鍵詞:文化文化教材主題排序教材編寫華裔兒童CultureCultural teaching materialsTheme arrangementMaterial compilationHeritage learner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3
  • 點閱點閱:51
期刊論文
1.吳建玲(1996)。對一百名華裔學生語言文化情況的調查報告。語言教學與研究,1996(4),122-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雅芬(20110600)。走入主流:美國大學先修(AP)中文考試2007~2010結果分析。臺灣華語教學研究,2(1)=2,57-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清忠(2006)。淺析對外漢語口語教材中文化項目的選擇和編排。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6(2),32-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雅薰(20081000)。美國各級學校K-12華語教材情境選用研究。中原華語文學報,2,205-2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賢洲(1989)。文化差異與文化導入略論。語言教學與研究,1989(1),76-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占一(1990)。試議交際文化和知識文化。語言教學與研究,1990(3),15-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方麗娜(20071100)。美國AP中文啟動,全球華語學習瘋--訪談夏威夷大學姚道中教授。華文世界,100,54-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何文君、張鑑如(2008)。海外兒童初學華語之初探。2008年臺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研討會,臺灣華語文教學學會 。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稐綸(2010)。英語地區五至七歲兒童華語教材研究與設計編寫--以澳洲學童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富玉(2009)。文化導向之中級華裔華語教材設計研究--以在台學習者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2010)。兒童華語文能力測驗教師手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我芯(2013)。對外華語文化教學實證研究--以跨文化溝通與第二文化習得為導向。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威玲(2007)。遠東天天中文。臺北市:遠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馬雅敏(2006)。輕鬆學漢語。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莊舒雯、余伯泉、邱雲忠(2009)。生活華語。臺北市:臺灣語言文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蘇月英(2010)。全新版華語。臺北市:流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方麗娜(2009)。華人社會與文化。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曉琪(2006)。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泉(2006)。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妙芬(2007)。推動專業化的AP中文教學:大學二年級中文教學成功模式之探討與應用。北京市: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Kramsch, Claire J.(1998)。Language and Cul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程裕禎(1998)。中國文化要略。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Kramsch, Claire J.(1993)。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4.蔡雅薰(20090000)。華語文教材分級研制原理之建構。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秀惠(200811)。從AP中文測驗看美國漢語教學方向,http://online.sfsu.edu/hdomizio/LinLaoshi/899/AP_LIN_WorldJournal_LIN_AP_EXAM.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merican Con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http://www.actfl.org/sites/default/files/pdfs/public/StandardsforFLLexecsumm_rev.pdf。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Bennett, M.(1997)。How not to be a fluent fool: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dimension of language。New Ways in Teaching Culture。Bloomington, IL: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new window
2.李旖旎(2006)。少兒華文教學對象特點、現狀及對策。世界少兒漢語教學與研究。北京市: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潤新(2006)。談談少兒漢語教學的定位和分期。世界少兒漢語教學與研究。北京市: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潤新(2006)。樹立科學的編教觀。世界少兒漢語教學與研究。北京市: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國光、王葆華(2001)。關於兒童語言習得機制的理論學說。兒童句式發展研究和語言習得理論。北京市: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金銘(2005)。論對外漢語教材文化取向。漢語與對外漢語研究文錄。北京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莉(2006)。華裔學生中文教學特點--兼談配合《中文聽說讀寫》而做的補充閱讀材料的編寫和使用。文教材與教學研究:劉月華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北京市:北京語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紹興(2006)。兒童發展中的認知能力與少兒漢語教學。世界少兒漢語教學與研究。北京市: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Fantini, A. E.(1995)。Language: Its 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dimensions。New ways in teaching culture。Alexandria, VA:Bloomington, IL:TESOL: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