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續鏡花緣》所反映女性意識之時代變異
書刊名:東吳中文研究集刊
作者:方冠臻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1
頁次:頁57-73
主題關鍵詞:鏡花緣續鏡花緣纏足壓迫/時尚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5
  • 點閱點閱:50
纏足議題自宋代開始便有質疑之聲,但直到清代才有反對纏足的強烈呼聲,李汝珍(1763-1830)於《鏡花緣》中便深刻地揭露纏足之害,因此被視為清代宣傳天足運動的第一人,然華琴珊在其續書《續鏡花緣》卻持相反意見,因此歷來研究者頗不同意華琴珊之續作內容,認為其內容削弱李汝珍的思想,並開時代之倒車,漠視女性尊嚴。 但直到近代開始有學者重新反思「纏足」之問題,試圖離開以男性文人為主的學術客體與風月想像之框架,以及國族主義的相關表述,轉以討論纏足婦女的物質文化、時尚消費與社會關係等,另闢蹊徑,重新詮釋纏足在歷史社會中的含義。 由此角度重新看待《續鏡花緣》的書寫,可以發現許多原被抨擊之處是有其合理性,不應以單一角度來評論華琴珊之思想,並且在他對於情節的鋪陳中,處處可見其時代邊緣之感嘆。
期刊論文
1.王子今(200805)。「女兒國」的傳說與史實。河北學刊,2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瓊玲(2001)。妄續新篇愧昔賢--《續鏡花緣》研究。明清小說研究,4=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海舸(2009)。《鏡花緣》中「女兒國」的解讀。高校講壇,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侍守愚、姚夢芹(1994)。《紅樓夢》與《鏡花緣》對「纏足」問題的態度。明清小說研究,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袁世碩(200405)。《鏡花緣》和《山海經》。東岳論叢,2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袁盛財(200711)。自我形象的映照--《鏡花緣》中的「他者」形象透視。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磊(2009)。從《鏡花緣》看晚清及近代女性思想啟蒙。安徽文學,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蕊青(1999)。為女性謀解放的「先鋒」小說--《鏡花緣》。明清小說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保忠(2006)。從《鏡花緣》看李汝珍的女性觀。廣西社會科學,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單有方(2002)。《鏡花緣》引用《山海經》神話手法淺析。殷都學刊,2002(2),7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一川(1998)。中國形象詩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汝珍(2005)。鏡花緣。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華琴珊(1995)。續鏡花緣。臺北:建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海燕(2003)。悠悠千載一金蓮:中國纏足文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魯迅(2007)。中國小說史略。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彥頤、苗延威(2007)。纏足:「金蓮崇拜」盛極而衰的演變。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洪興(1995)。纏足史。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振鐸(1988)。鄭振鐸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清泉、蔣松源、譚邦和(1995)。明清小說的藝術世界。臺北:洪葉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俞正燮(1980)。癸巳類稿。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龔自珍(1975)。龔自珍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芬伶(20060000)。探索西遊記與鏡花緣。臺北:臺灣商務。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Ko, Dorothy Yin-Yee、李志生(2005)。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巴柔(2001)。從文化形象到集體想象物。比較文學形象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適(1990)。《鏡花緣》考證。明清小說資料選編。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科學與醫藥話語下的性重構:評[Howard Chiang (姜學豪)主編] «After Eunuchs: Science, Medicin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ex in Modern Chin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8)
2. 《明史.列女傳》的暴力、情緒、痛覺與女性形象的書寫
3. 纏足研究的經濟中心論:評Laurel Bossen and Hill Gates, «Bound Feet, Young Hands: Tracking the Demise of Footbinding in Village China»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4. 軍閥政權與身體政治:馮玉祥主政時期的河南省放足運動及其反挫(1927~29)
5. 評Dorothy Ko, «The Social Life of Inkstones: Artisans and Scholars in Early Qing China» (Seattle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17)
6. 論《西遊記》天命觀脈絡下的敘事模式與孫悟空超越英雄的意義
7. 女權話語與性別實踐:評介[方祖猷編]《晚清女權史》(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
8. 從纏到放:對《黃繡球》中放足議題的再思考
9. 表徵性父權:傳統、女性策略與父權再生產
10. 清治時期臺灣鞋履文化之探究
11. 「覺悟」女性的自我書寫:以1930年代的《女子月刊》為中心
12. 文本·信仰·再現:辰巳山廟會研究--以魯中三鎮纏足女性信仰生活調查為中心
13. 邁向天然足世代下的臺灣學校女子體育--以1916年〈體操科教授要目取調委員報告書〉為中心
14. 真假金蓮--以《金瓶梅》中潘金蓮、宋金蓮(宋惠蓮)為探討中心
15. 論嚴歌苓《扶桑》中的矛盾性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