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與「□」相關構造字研究
書刊名:中正漢學研究
作者:陳炫瑋
作者(外文):Chen, Hsuan-wei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1=25
頁次:頁19-60
主題關鍵詞:甲骨西周金文差異NieShape of handcuffsOracle boneBronze script of the Western ZhDivers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8
  • 點閱點閱:35
期刊論文
1.何琳儀(1996)。幽脂通轉舉例。古漢語研究,1996(1),348-3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盛璋(1986)。「(幸攵)(撻)齋(齊)」及其和兵器鑄造關係新考。古文字研究,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施謝捷(1994)。釋盩。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4),112-117+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雲(2012)。清華簡文字考釋四則。考古與文物,2012(1),85-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鄧佩玲(2012)。山西翼城大河口出土鳥形盉銘文考釋。古文字研究,29,344-3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董珊(2014)。山西絳縣橫水M2出土肅卣銘文初探。文物,2014(1),50-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光裕、陳偉武(2006)。戰國楚簡所見病名輯證。中國文字學報,1,82-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世超(200712)。花東卜辭中的「延祭」。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范麗梅(20060600)。由從「□」諸字論金文「盭」與楚簡「□」字。中國文學研究,22,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方稚松(2007)。讀殷墟甲骨文札記二則。漢字文化,200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董珊(2012)。疑尊、疑卣考釋。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2(9),7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玉金(20051100)。論殷商時代的祰祭。中國文字,新30,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家浩(1992)。庚壺銘文及其年代。古文字研究,19,89-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鳳瀚(1990)。殷墟卜辭所見商王室宗廟制度。歷史研究,1990(6),3-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沈培(2002)。卜辭「雉眾」補釋。語言學論叢,2002(26),245-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家浩(1999)。讀《郭店楚墓竹簡》瑣議。中國哲學,20,339-3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許道勝(2008)。天星觀1號楚墓卜筮禱祠簡釋文校正。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2(3),8-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沈寶春(1993)。釋「凡」與「冎凡ㄓ疒」。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會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新俊(2013)。據新出楚簡談談甲骨卜辭中的「梏」、「圉」等字。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湖北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愛民(2010)。燕文字編(碩士論文)。吉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單曉偉(2010)。秦文字疏證(博士論文)。安徽大學,合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瑜楨(2011)。《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 (一)~(六)》字根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魏宜輝(2003)。楚系簡帛文字形體訛變分析(博士論文)。南京大學,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周波(2012)。戰國時代各系文字間的用字差異現象研究。北京:線裝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錢大昕、楊軍勇(2011)。十駕齋養新錄。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單育辰(2014)。楚地戰國簡帛與傳世文獻對讀之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明、涂白奎(2014)。古陶字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董蓮池(2007)。說文部首形義新證。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秉新、李立芳(2005)。出土夷族史料輯考。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施謝捷(19980800)。吳越文字彙編。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韓江蘇(2007)。殷墟花東H3卜辭主人“子"研究。北京:線裝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涌泉(2000)。漢語俗字叢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段玉裁(199705)。說文解字注。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富昌(2006)。武威《儀禮》漢簡文字編。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姚孝遂(1999)。小屯南地甲骨考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何琳儀(2013)。郭店竹簡選釋。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于省吾(2009)。雙劍誃諸子新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于省吾(2009)。雙劍誃殷契駢枝 雙劍誃殷契駢枝續編 雙劍誃殷契駢枝三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承培元(1994)。說文引經證例。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念孫、徐煒君、樊波成(2014)。讀書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延壽(2000)。南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何琳儀(200409)。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中國國家博物館、朱鳳瀚、沈建華(2007)。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甲骨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貽樑、陳建敏(1994)。穆天子傳匯校集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利器(2010)。鹽鐵論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郭璞、邢昺(1993)。爾雅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蔡邕(1983)。獨斷。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徐在國(2006)。傳抄古文字編。北京:線裝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于鬯(2006)。香草校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屈萬里(1992)。殷虛文字甲編考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孟蓬生(2001)。上古漢語同源詞語音關係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孝定、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010)。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滕壬生(2008)。楚系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田煒(2010)。古璽探研。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何琳儀(2003)。戰國文字通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韓嬰、許維遹(2005)。韓詩外傳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于省吾、姚孝遂(1999)。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陳新雄(19990000)。古音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1990)。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何景成(2009)。商周青銅器族氏銘文研究。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徐在國(2002)。隸定古文疏證。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李孝定(1992)。讀說文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李宗焜(2012)。甲骨文字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裘錫圭(2013)。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許雄志(2001)。秦印文字彙編。河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李守奎、賈連翔、馬楠(2012)。包山楚墓文字全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季旭昇(2010)。說文新證。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楊廣泰(2010)。新出封泥彙編。西泠印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孫亞冰、林歡(2011)。商代地理與方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方勇(2012)。秦簡牘文字編。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劉釗(2011)。古文字構形學。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王子楊(2013)。甲骨文字形類組差異現象研究。中西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徐在國(2013)。上博楚簡文字聲系。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左丘明、楊伯峻(1990)。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黃天樹(2011)。甲骨拼合續集。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王利器(2002)。呂氏春秋注疏。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班固、王先謙、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2008)。漢書補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李學勤、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2010)。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中西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左丘明、杜預、孔穎達(1993)。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裘錫圭(2014)。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2000)。九店楚簡。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范曄、李賢(2010)。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劉雲。說《黃帝四經》中的一類「達」字,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134, 2014/04/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麗華。《甲骨文字典》釋義補正五則,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463, 2011/04/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軍濤。何組甲骨新綴十九組,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460.html, 2009/04/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付強。卜辭「米眾」補釋,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027, 2014/06/03。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趙平安(2009)。釋「?」及相關諸字。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于豪亮(198501)。陝西省扶風縣強家村出土虢季家族銅器銘文考釋。于豪亮學術文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學勤(2006)。補論不其簋的器主與年代。早期秦文化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麥耘(2002)。帛書老子校注音韻求疵。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學勤(201306)。清華簡《祭公》與師詢簋銘。初識清華簡。上海:中西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輝(200201)。秦曾孫駰告華大山明神文考釋。一粟集--王輝學術文存。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憲通(200501)。秦駰玉版文字初探。古文字與出土文獻叢考。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樂賢(2010)。讀包山楚簡札記。戰國秦漢簡帛叢考。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釗(2013)。古璽格言璽考釋一則。書馨集--出土文獻與古文字論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趙平安(2009)。戰國文字的「?」與甲骨文「?」為一字說。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裘錫圭(2012)。甲骨卜辭中關於俘虜和奴隸逃亡的史料。裘錫圭學術文集(古代歷史、思想、民俗卷)。上海:復旦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裘錫圭(2012)。從馬王堆一號漢墓「遣冊」談關於古隸的一些問題。裘錫圭學術文集4.語言文字與古文獻卷。上海:復旦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裘錫圭(2012)。古文獻讀為「設」的「埶」及其與「執」互訛之例。裘錫圭學術文集(語言文字與古文獻卷)。上海:復旦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裘錫圭(2012)。戰國文字中的「市」。裘錫圭學術文集(金文及其他古文字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裘錫圭(2012)。說「揜函」--兼釋甲骨文「櫓」字。裘錫圭學術文集(語言文字與古文獻卷)。上海:復旦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葛亮(2013)。甲骨文田獵動詞研究。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上海:上海古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葛英會(2010)。論卜辭祔祭。古漢字與華夏文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天樹(2014)。殷墟甲骨文驗辭中的氣象紀錄。黃天樹甲骨金文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馮時(2007)。殷代史氏考--前掌大遺址出土青銅器銘文研究。古文字與古史新論。臺灣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政烺(2012)。庚壺釋文。甲骨金文與商周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劍(2013)。釋上博竹書《昭王毀室》的「幸」字。戰國竹書論集。上海:上海古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姚孝遂(2010)。商代的俘虜。姚孝遂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志強(2002)。說「?」。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學勤(2005)。師詢簋與《祭公》。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學勤(2008)。補論不其簋的器主與年代。文物中的古文明。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學勤(2005)。關於組卜辭的一些問題。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學勤(1989)。文物研究與歷史研究。李學勤集--追溯.考據.古文明。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零(2015)。古文字雜識(兩篇)。待兔軒文存(說文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家浩(2013)。秦駰玉版銘文研究。安徽大學漢語言文字研究叢書--李家浩卷。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王蘊智(2004)。釋甲骨文「市」字。字學論集。鄭州:河南美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黃天樹(20070000)。殷墟甲骨文驗辭中的氣象紀錄。古文字與古代史。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劍(2007)。殷墟卜辭的分期分類對甲骨文字考釋的重要性。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施向東(2000)。論上古音幽宵兩部與侵緝談盍四部的通轉。漢語和藏語同源體系的比較研究。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沈培(20050000)。殷墟卜辭正反對貞的語用學考察。漢語史研究:紀念李方桂先生百年冥誕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李零(200605)。秦駰禱病玉版的研究。中國方術續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零(1996)。古文字雜識(兩篇)。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朱德熙、裘錫圭(1995)。平山中山王墓銅器銘文的初步研究。朱德熙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裘錫圭(2012)。說殷墟卜辭的「奠」:試論商人處置服屬者的一種方法。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五卷):古代歷史、思想、民俗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