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納心於性--《四書大全》中雙峰一系的四書學
書刊名:孔孟學報
作者:陳逢源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Feng-yuan
出版日期:2016
卷期:94
頁次:頁27-64
主題關鍵詞:朱熹饒魯四書四書大全雙峰學脈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3
  • 點閱點閱:114
期刊論文
1.蕭啟慶(20100300)。元代科舉特色新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1(1),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逢源(20120500)。《四書大全》徵引人物系譜分析。東吳中文學報,23,219-2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逢源(2012)。官學進程與詮釋脈絡:《四書大全》纂修體例芻議。古文獻研究集刊,2012(4),173-2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史甄陶(2006)。論饒魯與朱熹對《中庸》解釋的異同。思辨集,9,167-1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家星(2015)。饒魯《中庸》學的工夫論詮釋及對朱子的突破。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121-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家星(2014)。再論饒魯的《中庸》章句學及其對朱子的超越。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1(4),36-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家星(2015)。饒魯對朱子《孟子集注》的批判性詮釋及意義。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26-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家星(2013)。朱子學的內在演變與朱陸合流--以饒魯《大學》詮釋對朱子學的突破為中心。中國哲學,2013(10),57-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逢源(2015)。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的「湖湘學脈」考察。諸子學刊,12,115-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逢源(2010)。四書「官學化」進程:《四書大全》纂修及其體例。東亞漢學回顧與展望:長崎中國學會會刊,1(1),87-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逢源(2015)。「工夫」與「境界」:《四書大全》中「北山學脈」義理詮釋考察。二〇一五第七屆世界儒學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 。濟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山東省人民政府。86-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逢源(2015)。《四書大全》中的「北山學脈」。經學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林慶彰先生榮退紀念研討會。京都: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中國哲學史專業。29-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朱鴻(1986)。明成祖與永樂政治(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奕然(2013)。朱熹門人考述及其思想研究--以黃榦、陳淳及蔡氏父子為論述核心(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虞集(1986)。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熹、趙順孫(1984)。四書纂疏。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彭澤、汪舜民(1996)。(弘治)徽州府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史甄陶(2013)。家學、經學和朱子學--以元代徽州學者胡一桂、胡炳文和陳櫟為中心。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廣(1989)。四書大全。山東友誼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士奇(1966)。明太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錢穆(1978)。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熹(1991)。論語集注。臺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孟子、朱熹(1991)。孟子集注。臺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紀昀(1985)。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皮錫瑞(1983)。經學歷史。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銀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朱熹(1991)。大學章句。臺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全祖望(1987)。宋元學案。台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黎靖德(1986)。朱子語錄。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朝渠、饒魯(2000)。饒雙峰講義。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周密(1986)。癸辛雜識續集。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宋濂(1976)。元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洪邁(2009)。容齋隨筆。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錢穆(1998)。先秦諸子繫年。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毛奇齡。論語稽求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史伯璿(1986)。四書管窺。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錢穆(1998)。朱子新學案。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朱熹、陳俊明(2000)。朱子文集。臺北:財團法人德富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束景南(2001)。朱熹年譜長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孔丘、程樹德、程俊英、蔣見元(1990)。論語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夫之(1975)。讀四書大全說。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寶楠(1981)。論語正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逢源(2006)。從「理一分殊」到「格物窮理」: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之義理思惟。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逢源(2013)。「治統」與「道統」--朱熹道統觀之淵源考察。「融鑄」與「進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之歷史思維。臺北:政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逢源(2013)。「道南」與「湖湘」--朱熹義理進程之檢討。「融鑄」與「進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之歷史思維。臺北:政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費密(1970)。道脈譜論。弘道書。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星衍(2002)。詁經精舍題名碑記。孫淵如先生全集.平津館文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榦(1986)。與李敬子司直書二十四。勉齋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淳(1986)。答潘謙之。北溪大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逢源(2006)。道統與進程:論朱熹四書之編次。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逢源(2006)。義理與訓詁: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之徵引原則。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逢源(2006)。從五經到四書:儒學「典範」的轉移與改易。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