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亞茲別的宣言與選擇--〈我愛黑眼珠〉的詮釋及其在七等生寫作歷程的位置
書刊名:文與哲
作者:蕭義玲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siao, I-li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9
頁次:頁317-353
主題關鍵詞:七等生我愛黑眼珠亞茲別愛欲宗教性現代主義小說Qi Deng ShengI Love Black EyesYazibieErosReligiosity modernist nove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
  • 點閱點閱:78
期刊論文
1.陳明福(19760400)。李龍第:理性的頹廢主義者再論七等生的「我愛黑眼珠」。中外文學,4(11),148-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紹銘(19730700)。現代中國小說之時間與現實觀念。中外文學,2(2),64-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芳玲(20120100)。我能首先選擇的就是我自己--論七等生〈我愛黑眼珠〉的現代性。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21,115-1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信吉(19860900)。七等生論。臺灣文藝,102,122-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石濤(1971)。論七等生的《僵局》。臺灣文藝,31,63-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Heidegger, Martin(1993)。存有與時間。臺北: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七等生(1973)。離城記。台北:晨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七等生(2003)。七等生全集(1):初見曙光。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七等生(2003)。七等生全集(2):我愛黑眼珠。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七等生(2003)。七等生全集(3):僵局。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七等生(2003)。七等生全集(4):離城記。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七等生(2003)。七等生全集(5):沙河悲歌。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七等生(2003)。七等生全集(7):銀波翅膀。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七等生(2003)。七等生全集(8):重回沙河。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七等生(2003)。七等生全集(10):一紙相思。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芬伶(2007)。聖與魔。台北:INK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信吉(1993)。認識七等生。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恆豪(1977)。火獄的自焚。台北:遠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May, Rollo(2001)。創造的勇氣。台北:立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欣誼(2012)。七等生精選集:一個瘋子的獨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克全(19770202)。管窺七等生及其〈我愛黑眼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呂正惠(1992)。自卑、自憐與自負--七等生「現象」。小說與社會。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寧(1977)。論七等生的「我愛黑眼珠」。火獄的自焚。臺北:遠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國城(1977)。「自我世界」的追求--論七等生一系列作品。火獄的自焚。台北:遠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麗芬(20000000)。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的另類想像--以七等生為例。現代文學與文化想像 : 從臺灣到香港。臺北:書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克全(2008)。恐懼與顫怖--論七等生〈我愛黑眼珠〉中李龍第生命信仰之辨證性。七等生論。苗栗:苗栗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照(2003)。「自戀書寫」中完成的自我--重讀七等生的小說《思慕微微》。在閱讀的密林中。台北: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廖淑芳(2013)。青春啟蒙與原始場景。七等生。臺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蕭義玲(2010)。自我追尋與他人認同--從「自律作家」論七等生的寫作風格及其爭議。七等生及其作品詮釋:藝術•家園•自我認同。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義玲(2010)。獻給永恆女神的禱詞--從七等生《譚郎的書信》論藝術實踐與自我完成。七等生及其作品詮釋:藝術•家園•自我認同。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蕭義玲(2010)。觀看與身分認同--七等生小說的「局外人」形象塑造及其意義。七等生及其作品詮釋:藝術.家園.自我認同。臺北: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Tillich, Paul Johannes(1999)。愛、力量與正義。蒂里希選集。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Tillich, Paul Johannes(1999)。新存在。蒂里希選集。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Bartlett, Kevin、青春(2003)。七等生早期短篇小說中的哲學•神學與文學理論。七等生全集(7):銀波翅膀。台北:遠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