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由家族史的探索到抒情主體的建構--七等生中、近期小說中的追尋神話原型
書刊名:修平人文社會學報
作者:劉慧珠
作者(外文):Liu, Hui-zhu
出版日期:2006
卷期:7
頁次:頁1-28
主題關鍵詞:自我追尋神話原型集體無意識沙河悲歌一紙相思Self-questMythological archetype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Metaphorical conceptLament of the sand rive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2
  • 點閱點閱:25
期刊論文
1.馬森(1982)。隱藏在本土的一塊美玉--談七等生的小說。時報雜誌,143,53-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馬森(1982)。隱藏在本土的一塊美玉--談七等生的小說。時報雜誌,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淑芳(20040300)。青春啟蒙與原始場景--論青年小說家的誕生。光武通識學報,1,55-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芳明(20020200)。臺灣新文學史(15)--六○年代現代小說的藝術成就。聯合文學,18(4)=208,151-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蘇峰山(20010700)。七等生的夢幻--兼論社會學的實在論。臺灣文學評論,1(1),4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錦媛(19940400)。書寫自我:《譚郎的書信》中的書信形成。中外文學,22(11)=263,71-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廖淑芳(1999)。青春啟蒙與原始場景--論青年小說家的誕生。第三屆青年文學會議,文訊雜誌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葉昊謹(2000)。七等生書信體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雅惠(2004)。存在與欲望:七等生小說主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季嫻(2003)。「惡」的書寫-七等生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七等生(2003)。銀波翅膀。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七等生(1998)。思慕微微。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七等生(2003)。我愛黑眼珠。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七等生(2003)。譚郎的書信。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七等生(2003)。一紙相思。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七等生(1985)。譚郎的書信--獻給黛安娜女神。台北:圓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七等生(1976)。沙河悲歌。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呂正惠(1992)。小說與社會。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麗芬(2000)。現代文學與文化想像:從台灣到香港。台北:書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程金城(1998)。原型批判與重釋。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Robert, H. Hopcke、蔣韜(1998)。導讀榮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明娳(1989)。現代散文構成論。台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鍾肇政(1981)。不滅的詩魂--對談評論集。台灣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七等生(2000)。沙河悲歌。香港: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蕭兵(2001)。神話學引論。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葉舒憲(1988)。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原型批評的理論與方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德威(1988)。眾聲喧嘩:三〇年與八〇年代的中國小說。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Jung, Carl Gustav、龔卓軍(2000)。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的總結。立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恩斯特.凱西勒、于曉、張思明(1990)。語言與神話。臺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Frye, Northrop、陳慧、袁憲軍、吳偉仁(1998)。批評的剖析。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周世箴(20030000)。語言學與詩歌詮釋。臺北:晨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阮慶岳(19980724)。永遠現代的作家--七等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東年(19971002)。迷失的人無法找尋迷失的他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淑卿(19971002)。七等生彈奏一曲蒼邁的戀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馬森(19981005)。夢與真實之間--七等生的囈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森(19851002)。七等生的情與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馬森(19850907)。我看「譚郎的書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仲偉(19980600)。七等生《思慕微微》。1997臺灣文學年鑑。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原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峰山(2003)。七等生的夢幻--兼論社會學的實在論。一紙相思。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呂正惠(1992)。自卑、自憐與自負--七等生「現象」。小說與社會。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麗芬(2000)。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的另類想像--以七等生為例。現代文學與文化想像 : 從臺灣到香港。臺北:書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廖淑芳(1993)。七等生作品中的個人觀、群體觀及其形成過程。認識七等生。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寒青(19871200)。七等生及其小說世界。現代臺灣文學史。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國城(1977)。「自我世界」的追求--論七等生一系列作品。火獄的自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國城(2003)。「自我世界」的追求--論七等生一系列作品。離城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