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八、九○年代臺北城市「生活空間」文學書寫研究
作者:張志帆
作者(外文):Chih- Fan Chang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嚴紀華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7
主題關鍵詞:八○年代九○年代城市書寫生活空間臺北人文關懷the 1980sthe 1990scity writingliving spaceTaipeihumanistic ca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5
「城市書寫」是眾多現代文學流派中的一支,其特色是結合城市學的理論進行文學書寫。透過該主題的探討,可以反映出當代城市裡的多元人文風貌。本論文以城市學裡的「空間」理論為基礎,進一步探討作家筆下書寫而下的八、九○年代臺北「生活空間」的內涵,以了解作家所關心的課題與作品裡的社會關懷。
本論文先就城市發展、城市學與城市空間理論進行整理,進一步為主題的「背景」探討。「背景」的探討,包含了時間與空間:先以「時間」層面了解臺北城市「生活空間」文學書寫的發展歷程;再由「空間」層面耙梳八、九○年代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情況探討。透過外緣研究,進而深化並理解作家「文本」裡的內在涵義。
在「文本」的內在研究裡,筆者先就「城市地標」的文學書寫進行探究。臺北是全臺的經濟與政治中心,同時也是全臺的交通樞紐與藝文重鎮。筆者分別茲舉各一代表性地標的文學書寫進行研究,期待透過作家對「城市地標」的書寫以了解時代風華。再由作家「文本」裡的城市「生活空間」進行細部探討,包括:食、衣、住、行、育、樂,六個領域中,逐一探究該八、九○年代裡的城市生活。此外,該時期作家「文本」裡有大量的情慾流動,是八、九○年代的文學書寫特色,筆者另立專章討論。最後再針對作家「文本」的書寫策略提出討論,以明白作家創作的意圖。
藉由本論文的研究主題,加以釐清八、九○年代臺北城市「生活空間」文學書寫的特色與內涵。更進一步從作家「文本」裡的城市意象探討,真正傳達出作家的人文關懷與臺北城市精神風貌。
"City writing" is one of many modern literary genre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pplying urbanology to literary writing.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a theme, it is hoped that the multi-cultural styles of a contemporary city can be reflected. Based on the "space" theory in urbanolog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notation of "living space" written by the writers in the 1980s and the 1990s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issues that those writers were concerned about and their care for the society.
Using the theories of urban development, urbanology and urban spaces,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eme. The discussion of "background" includes two aspects, namely time and space. The author first uses "timeline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literary writing of "living space" in Taipei City and then fills in the "spaces" with their respectiv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situations in the 1980s and the 1990s. Through this study on the “external” edges, the author then deepens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inherent” meaning of the "text" authored by a particular writer.
In the study of the "text" of the writers, the author first explores the literary writing about the "city landmarks." Taipei is not only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enter of Taiwan, but also the hub for transportation and arts. For each "city landmark," the author picks up a representative literature book and then make an in-depth study on it, hoping to first understand the city life in general in the 1980s and the 1990s and then the details of the "living spaces" in terms of food, clothing, living, traveling,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 It is meanwhile found that love and lusts are narrated in many of the books written in the 1980s and the 1990s.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feature in the literary writing of the times, the author sets up a separate chapter to discuss this topic. Finally, every writer's writing strategy is discussed to understand his or her intention.
In summary, this paper first clarifi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otation of "living spaces" of Taipei City described by writers in the 1980s and the 1990s and then further explores the "text" or “city imagery” in their books so as to accurately convey those writers' humanistic care and spirit toward Taipei City.
一、研究文本
七等生著:《我愛黑眼珠》臺北:遠景出版社,2003。
王 藍著:《藍與黑》臺北:九歌出版社,2015。
王文華著:《蛋白質女孩》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0。
王幼華著:《王幼華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2。
──── 《狂者的自白》臺中:晨星出版社,1985。
王德威編:《微雨魂魄——三城記》第二輯‧臺北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
白先勇著:《臺北人》臺北:爾雅出版社,2013。
──── 《孽子》臺北:允晨文化公司,2001。
──── 《驀然回首》臺北:爾雅出版社,2003。
朱天心著:《方舟上的日子》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3。
──── 《古都》臺北:印刻出版公司,2010。
──── 《朱天心作品集》卷6,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1。
──── 《我記得……》臺北:三三書坊,1989。
──── 《想我眷村的兄弟們》,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7。
──── 《擊壤歌》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1。
──── 《漫遊者》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0。
朱天文著:《世紀末的華麗》臺北:印刻出版公司,2008。
──── 《朱天文電影小說集》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1。
──── 《花憶前身》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6。
──── 《荒人手記》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4。
朱少麟著:《傷心咖啡店之歌》臺北:九歌出版社,2000。
朱國珍著:《夜夜要喝長島冰茶的女人》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7。
米 果著:《臺北捌玖零》臺北:啟動文化公司,2016。
艾 雯著:《漁港書簡》臺北:水芙蓉出版社,1983。
東 年著:《東年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2。
吳光庭著:《城市風格與建築形式》臺北:文建會,1994。
吳明益著:《本日公休》臺北:九歌出版社,2003。
──── 《虎爺》臺北:九歌出版社,2003。
──── 《睡眠的航線》臺北:二魚文化,2007。
──── 《天橋下的魔術師》臺北:夏日出版社,2011。
吳秋華主編:《臺北記憶》臺北:臺北市政府新聞處,1997。
吳漫沙著:《韭菜花》臺北:前衛出版社,1998。
李 昂著:《北港香爐人人插》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7
──── 《李昂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2。
──── 《迷園》臺北:貿騰發賣公司,1991。
李 渝著:《溫州街的故事》,臺北:洪範出版社,1991。
李東明著:《永遠的北淡線》臺北:玉山社出版公司,2000。
於梨華著:《又見棕櫚,又見棕櫚》臺北:停雲出版社,2015
袁瓊瓊主編:《九十一年小說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02。
林海音著:《綠藻與鹹蛋》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0。
林燿德著:《大東區》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
──── 《迷宮零件》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3。
──── 《惡地形》臺北:希代書版公司,1988。
──── 《一座城市的身世》臺北:時報文化公司,1987。
──── 《鋼鐵蝴蝶》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7。
林燿德主編:《水晶圖騰》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1980。
侯文詠著:《白色巨塔》臺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2006
柯裕棻著:《冰箱》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5。
胡晴舫著:《城市的憂鬱》臺北:八旗文化出版,2011。
徐鍾珮著:《我在臺北及其它》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86。
桂文亞著:《金魚之舞》臺北:民生報出版社,1997。
張大春著:《公寓導遊》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9。
──── 《張大春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2。
──── 《四喜憂國》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6。
張曉風著:《曉風散文集》臺北:道聲出版社,1977
郭 箏著:《好個翹課天》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89。
郭良蕙著:《臺北一九六○》原名:《生活的窄門》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1。
陳 雪著:《惡魔的女兒》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9。
陳映真著:《陳映真小說集(三)上班族的一日》臺北:人間出版社,2001。
──── 《陳映真小說集(六)(忠孝公園)》臺北:洪範書店,2006。
──── 《陳映真小說集(四)萬商帝君》臺北:人間出版社,1995。
──── 《陳映真小說集》臺北:洪範書店,2001。
陳若曦、吳秋華主編《臺北記憶》臺北:臺北市政府新聞處,1997。
陳虛谷、張慶堂、林越峰著:《陳虛谷、張慶堂、林越峰合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1。
琦 君著:《三更有夢書當枕》臺北:爾雅出版社,1975。
幾 米著:《向左走 向右走》臺北:大塊文化出版公司,2008。
舒國治著:《水城臺北》臺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2012。
黃 凡著:《大時代》,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2。
──── 《東區連環泡》臺北:希代書版公司,1989。
──── 《財閥》臺北:希代書版公司,1990。
──── 《曼娜舞蹈教室》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0。
──── 《黃凡小說精選集》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
──── 《黃凡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2。
──── 《慈悲的滋味》臺北:聯合報社,1984。
──── 《都市生活》臺北:聯經出版社,1987。
──── 《反對者》臺北:自立晚報社,1985。
黃凡、林燿德合著:《解謎人》臺北:希代書版公司,1987。
黃凡、林燿德主編:《新世代小說大系‧都市卷》臺北:希代書版公司,1989。
黃春明著:《兒子的大玩偶》臺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2000。
──── 《兒子的大玩偶》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9。
楊麗玲著:《艋舺戀花恰恰恰》臺北:九歌出版社,2011。
舞 鶴著:《十七歲之海》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2
齊邦媛著:《千年之淚》臺北:爾雅出版社,1990。
廖輝英著:《油麻菜籽》臺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2005。
潘人木著:《漣漪表妹》臺北:爾雅出版社,2001。
蔡素芬著:《臺北車站》臺北:聯經出版社,2000。
蕭 颯著:《少年阿辛》臺北:九歌出版社,1988。
蔣 勳著:《蔣勳精選集》臺北:九歌出版社,2002。
──── 《日光夜景》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7
蕭颯等著:《十一個女人》(臺北:爾雅出版社,1981。
蕭麗紅著:《千江有水千江月》臺北:聯合報社,1992。
──── 《白水湖春夢》臺北:聯經出版社,1997。
駱以軍著:《月球姓氏》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9。
──── 《降生十二星座》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5。
──── 《臉之書》臺北:印刻出版公司,2012。
駱以軍主編:《九十八年小說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10。
鍾梅音著:《我只追求一個「圓」》臺北:三民書局,1976。
鐘文音著:《在河左岸》臺北:大田出版社,2003。
蘇偉貞著:《陪他一段》臺北:洪範書店,1985。
蘇誠修企劃總籌:《爛漫年代.西門町:她的美麗妖嬈,他們的青春回憶》臺北:推守文化創意公司,2012。


二、專 書
(一)文學史、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
王鼎鈞著:《文學江湖》臺北:爾雅出版社,2009。
王德威著:《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一種逝去的文學?──反共小說新論》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8。
──── 《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
──── 《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1。
──── 《閱讀當代小說》,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1。
古繼堂著:《臺灣小說發展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
白先勇等箸:《現文因緣》臺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008。
托馬舍夫斯基著,方珊等譯:《俄國形式主義文論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2。
李亦園編:《劇變與調適:一九八五臺灣文化批判》臺北:敦理出版社,1986。
周英雄、劉紀蕙編:《書寫臺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0。
林芳玫著:《解讀瓊瑤的愛情王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
林燿德、孟樊合編:《世紀末偏航——八○年代臺灣文學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0。
林燿德著:《重組的星空》臺北:業強出版社,1991。
帕特里莎‧渥厄著,錢競、劉雁濱譯:《後設小說:自我意識小說的理論與實踐》臺北:駱駝出版社,1995。
邱貴芬編:《日據以來臺灣女作家小說選讀》臺北:女書文化事業公司,2001。
哈 維著:《後現代的狀況——對文化變遷之緣起的探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科林柯維支著,秦林芳譯:《作為人造物的小說:當代小說中的空間形式》,北京:北京大學出社,1991。
珍妮佛‧哈汀著,林秀麗譯:《性與身體的解構》臺北:韋伯文化出版社,2000 。
范銘如著:《文學地理: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13。new window
──── 《眾裡尋她──臺灣女性小說縱論‧臺灣新故鄉:五○年代女性小說》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2。
茅 盾著:《茅盾文藝雜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
徐明松,倪安宇著:《靜默的光,低吟的風:王大閎先生》臺北:遠景出版公司,2012。
徐淑卿等著:《閱讀的所在》臺北:網路與書出版社,2005。
郝譽翔著:《情慾世紀末--當代臺灣女性小說論》臺北:聯合文學出版公司,2002。
張英進著,秦立彥譯:《中國現代文學與電影中的城市:空間、時間與性別構形》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7。
張瑞芬著:〈文學兩「鍾」書—徐鍾珮與鍾梅音散文的再評價〉收錄於李瑞騰編:《霜後的燦爛──林海音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3。new window
許俊雅著:《臺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臺北:南天書局,1997。
陳芳明著:《後殖民臺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2。new window
陳紀瀅著:《文藝運動二十五年》 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78。
彭瑞金著:《臺灣文學探索》臺北:前衛出版社,1995。
──── 《臺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臺北:春暉出版社,1997。
曾秀萍著:《孤臣、孽子、臺北人─白先勇同志小說論》臺北:爾雅出版社,2003。
葉石濤著:〈論陳映真小說的三個階段〉《陳映真作品集1》,臺北﹕人間出版社,1988。
──── 《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 。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主編:《臺北學》臺北:馬可孛羅文化公司,2011。
趙 剛著:《求索:陳映真的文學之路》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1。
劉心皇著:《現代中國文學史話‧第五卷:自由中國時代的文藝》臺北:正中書局,1971。
劉亮雅著:《遲來的後殖民──再論解嚴以來臺灣小說》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new window
劉登翰著:《臺灣文學史》下冊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3。
樊洛平著:《臺灣當代女性小說史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
歐陽子著:《王謝堂前的燕子》臺北:爾雅出版社,1976。
蔡小兵著:《國內目前暢銷書排行榜研究綜述》中國科技論文線上。
蔡雅薰著:《從留學生到移民──臺灣旅美作家之小說析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
蕭新煌主編:《變遷中臺灣社會的中產階級》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0。
謝 康著:《賣淫制度與臺灣娼妓問題》臺北:大風,1972。
鍾宜樺編:《文化進站——文化公民的12堂課》臺北:秀威資訊公司,2006。
薩依德著,蔡源林譯:《文化與帝國主義》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
羅秀美著:《文明‧廢墟‧後現代:臺灣都市文學簡史》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主編:《臺灣文學史長編25》,2013。new window

(二)城市學、空間理論
王志弘譯:《都市社會學資本主義與現代性》臺北:譯者自行出版。
王志弘著:《減速慢行》臺北:田園城市文化公司,1999。
王志泓、徐苔玲譯:《遇見都市:理論與經驗》臺北:群學出版社,2007。
包亞明著:《後現代性與地理學的政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卡爾維諾著,王志弘譯:《看不見的城市》 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3。
史溫伍德著,馮建三譯:《大眾文化的迷思》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3。
克蕾兒‧馬可斯著,徐詩思譯:《家屋,自我的一面鏡子》臺北:張老師文化事業公司,2000。
吳光庭等著:《臺北大街風情》臺北:創興出版社,1993。
季鐵男編:《建築現象學導論》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
侯志仁主編:《反造成市:臺灣非典型都市規劃術》臺北:新北市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
韋伯著,康樂、簡惠美譯:《非正當性的支配一城市的類型學》臺北:遠流出版社,1993。
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1993。
索雅著,王志弘等合譯:《第三空間》臺北:桂冠圖書公司,2004。
陳子弘著:《臺灣城市美學:在地覺醒的亞洲新風貌》臺北:木馬文化出版,2013。
凱文‧林區著,胡家璇譯:《城市的意象》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14。
葉肅科著:《芝加哥學派》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3。
詹宏志著:《城市觀察》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0。new window
劉舜仁等著:《臺灣七大經典車站建築圖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1
蔡青龍著:〈臺灣地區都市人口之成長與分佈〉收錄於《社會科學整合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2。
蘇賈著:《後現代地理學——重申批判社會理論中的空間》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三)歷史社會文化、政經論述
(春秋)管仲著,李勉註譯:《管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
(明)張岱著、馬興榮點校:《陶庵夢憶》臺北:漢京文化公司,2004。
二十一世紀基金會研究報告著:《1988年臺灣社會評估報告》臺北:二十一世紀基金會,1990。
丹尼爾‧貝爾Daniel Bell著,趙一凡、蒲隆、任曉晉譯:《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臺北:桂冠出版,1989。
田中一二著:《臺北市史》臺北:臺灣通信社,1931;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複印。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編:《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臺北:三民書局,1980。
李筱峰著:《臺灣史100 件大事(下)》臺北:玉山社出版公司,1999。
李筱峰著:《臺灣民主運動40年》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87。
亞里士多德著:《政治學》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林美挪編:《憤怒的野百合:三一六中正堂學生靜坐記實》臺北:前衛出版社,1990。
林桶法著:《1949大撤退》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9。
林嘉誠著:《社會變遷與社會運動》,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2。
胡佛著:《政治學的科學探究(四)政治變遷與民主化》臺北:三民書局,1998。
阿里夫‧德里克著,王寧等譯:《後革命氛圍》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南方朔著:《中國自由主義的最後堡壘》臺北:四季出版社,1979。
張小虹著:《慾望新地圖:性別.同志學》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0。
張勝發著:《史達林與冷戰(1945-1953年)》臺北:淑馨出版社,2000。
莫寄屏、林美容、李清澤合著:〈解嚴後臺灣文化的重構與再創造──由雙元觀點論省籍情結解決之道〉收錄於吳天泰編:《族群與社會》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6。new window
陳志奇著:《美國對華政策三十年》臺北:中華日報社,1981。
陳芳明著:《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三O年代臺灣作家對現代性的追求與抗拒》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4。new window
陳正祥著:〈村落‧鄉街‧都市〉收錄於《臺灣地誌(上冊)》臺北:南天書局,1993。
曾健民主編:《清理與批判:人間思想與創作叢刊》臺北:人間出版社,1998。
黃秀政、吳文星、張勝彥著:《臺灣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1。new window
楊照著:《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
彭懷恩著:《臺灣政治變遷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社,1987。
楊碧川著:《臺灣歷史辭典》臺北:前衛出版社,1997。
楊澤主編:《狂飆八Ο—紀錄一個集體發聲的年代》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9。
邁克‧克朗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等譯:《文化地理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3。

(四)其他
布希亞Baudrillard著,林志明譯:《物體系》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7。
葉重新著:《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出版社,2001。
楊裕富、林萬福著:《後現代設計藝術》臺北:田園城市文化公司,2002。
羅波,張莉紅著:《天理人欲》新竹:花神出版社,2004。


三、單篇論文
水秉和著:〈全球化與全球化現象〉,《當代》第133期,1998.9。
王志弘著:〈多重的辯證--列斐伏爾空間生產概念三元組演繹與引申〉,《地理學報》,第55期,2009。new window
王 拓著:〈是「現實主義」文學不是「鄉土文學」〉,《仙人掌》,第2期,1977.4。
王明珂著:〈集體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當代》第91期,1993。
王鈺婷著:〈多元敘述、意識型態與異質臺灣──以五○年代女性散文集《漁港書簡》、《我在臺北及其他》、《風情畫》、《冷泉心影》為觀察對象〉,《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4期,2007。
朱西甯著:〈回歸何處?如何回歸?〉,《仙人掌》,第2期,1977.4。
李鴻典著:〈戒嚴幽靈續頑抗──漫長抗爭換來民主〉收錄於《新臺灣新聞周刊》第591期,2007.7.19。
柯 塞,邱彭生譯:〈阿伯瓦克與集體記憶〉,《當代雜誌》第91期,1993。
胡長松著:〈本土新世代作家專訪--訪吳明益〉,《台灣e文藝》第2期,2001.4。
施 淑著:〈迷園內外——評李昂的小說〉,《兩岸文學論集》臺北:新地出版社,1997。
洪鵬程著:〈試論八○年代臺灣後設小說的定位:以張大春《公寓導遊》與《四喜憂國》為分析對象〉《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5卷,第1期,2012.3。new window
孫治本著:〈全球地方化、民族認同與文明衝突〉,《思與言》第38卷,第1期,2000.3。new window
徐 虹著:〈幾米以簡單撫慰都市病人〉,《中國青年報》,2002.4.16。
高全之著:〈七等生的道德架構〉,《中外文學》第42期,1975.11。new window
康旻杰著:〈集體無意識與文化完型:臺北原生地景與通屬地景的空間辯證〉,《臺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重訪臺北:隱喻想像與賦形蛻變》臺北:臺北市文化局,2006。
張小虹著:〈城市是件花衣裳〉,《中外文學》第34卷,第10期,2006.3。new window
張國立著:〈去中山北路尋找品格〉,《皇冠》第600期,2004.2。
張琬貽著:〈流動的家園,幽魅的城市—試析鍾文音《在河左岸》的家族史書寫及空間建構〉,《疆界/將屆:2004年文化研究學生學術研討會》 新竹: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2004.12
張耀仁著:〈寫自己的武俠——訪特異小說家郭箏〉收錄於《印刻文學生活誌》第2卷,第6期。
曾永玲著:〈臺灣加蓋現象之文化探討與應用〉收錄於《2009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設計學會,2009。
梁明義、王文音著:〈臺灣半世紀以來快速經濟發展的回顧與省思〉收錄於林建甫編:《金融投資與經濟發展:紀念梁國樹教授第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
教育部秘書室編:《教育部公報》,第21卷,1976
涼 著:〈幻影的消滅〉,《南音》第1卷5號至11號,1932。
郭沫若著:〈文學的本質〉,《學藝》第7卷,第1號,1925
郭冠英著:〈消失的起跑線〉,《中國時報》,1992.10.31,副刊。
陳平原著:〈「都市詩人」張岱的為人與為文〉,《文史哲》第5期,2003。
彭 歌著:〈不談人性,何有文學〉,《聯合報》聯合副刊,,1977.8.17。
彭小妍著:〈新女性與上海都市文化──新感覺派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十期,1997。new window
游美惠著:〈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輿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研究調查》第8期。new window
黃克全著:〈管窺七等生及其〈我愛黑眼珠〉〉,《中國時報》海外版副刊,1977.2.2。
楊 照著:〈年少卻蒼老的聲音——評駱以軍的小說集《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民眾日報》 第24 版,1994 .1 .29。
──── 〈從「鄉土寫實」到「超越寫實」——八○年代的臺灣小說〉,《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
楊凱麟著:〈時間中的被侮辱者與被損害者〉,《印刻文學生活誌》2005.12。
葉 珊著:〈致余光中書──代跋中外文學詩專號〉,《中外文學》第3卷,第4期,1974.6。
葉石濤著:〈論七等生的《僵局》〉,《臺灣文藝》第31期,1971.4。
葉穎達著:〈開在底層之下的野花〉,《艋舺龍山寺季刊》第031期,2016。
廖素琴著:〈黃春明七○年代城市小說之語言與文化探析〉,《朝陽人文社會學刊》第7期,第1卷。new window
廖玉蕙著:〈生命裡的暫時停格:小說家郭松棻、李渝訪談錄〉,《聯合文學》19:9=225期,2003.7。
翟本瑞著:〈西方市民階級的源起及其意義:韋伯「城市論」的分析〉,《思與言》第25卷,第2期,1987.7。new window
銀正雄著:〈墳地裡哪來的鐘聲?:從王拓的一篇小說談起,兼為「鄉土文學」把脈〉《仙人掌》,第2期,1977.4。
劉紹銘著,張漢良中譯:〈現代中國小說之時間與現實觀念〉,《中外文學》第14期,1973.4。
蔡振念著:〈漫遊與記憶──論朱天心的城市書寫〉,《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14期。new window
賴奕倫著:〈記憶的羊皮書卷─朱天心《古都》的臺北地景考略〉,《中國現代文學季刊》第2、3期合刊,2004.9。new window
簡妙如著:〈審美現代性的轉向:兼論 80 年代台灣流行音樂的現代性寓言〉,《2003文化研究學會年會》2003。
嚴紀華著:〈臺北城的文學地景──從殖民都市到現代城市〉,《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24期,2012.4。new window
蘇偉貞著:〈租書店的女兒〉,《中國時報》人間副刊E7 版,2008.2.3。
龔立人著:〈第三空間〉,《曠野》,168期,2010,頁11-12。


四、學位論文
王以婷著:《臺灣當代女性小說空間意涵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15。
王國安著:《臺灣後現代小說的發展──從黃凡、平路、張大春與林燿德做文本觀察》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9。
方婉禎著:《從城鄉到都市──八○年代臺灣小說與都市論述》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
呂芳斌著:《臺北市中華商場商業活動之研究》臺中: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呂慧君著:《臺灣網路小說之呈現與發展》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
李婉玲著:《林燿德散文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
李建民著:《八○年代臺灣小說中的都市意象──以臺北為例》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文學所碩士論文,2000。
金儒農著:《九○年代臺灣都市小說中的空間敘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徐秀慧著:《戰後初期臺灣的文化場域與文學思潮的考察1945-1949》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4。new window
徐佳君著:《都市空間規劃與生活方式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高湘茹著:《吳明益作品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
張茵婷著:《女居城市的私寓與私慾──論鍾文音90年代以降的城市書寫》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
許珮馨著:《五○年代遷臺女作家散文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new window
陳雅潔著:《玄小佛小說研究》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9。
黃怡婷著:《八○年代以降臺灣公寓書寫之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黃自鴻著:《臺灣都市小說的空間黃凡、林燿德、朱天文、朱天心作品研究》香港:香港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06。
陳明成著:《陳芳明現象及其國族認同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林秀姿著:《重讀1970以後的臺北──文學再現與臺北東區》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翁柏川著:《「鄉愁」主題在臺灣文學史的變遷——以解嚴後1987 年—2001年 返鄉書寫為討論核心》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彭待傳著:《時間.空間.臺北城──從《臺北人》與《孽子》看白先勇小說裡身分認同與時空的關性》臺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葉集凱著:《蔣經國晚年政治改革的背景1975-1988》第三章第四節「黨政變革的突破」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鄧宗德著:《八○年代臺北市支配性都市地景形成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謝家銘著:《屋頂上的「家」-以臺北縣市公寓「頂樓加建」的居住空間作為人與空間關係研究》中壢: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5。
蘇佳韻著:《朱天心作品中文心的一致性》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13。
五、網路資料
「Sites of Memory」記憶的場所。上網日期:2014.4.5 網址:https://tspace.library.utoronto.ca/citd/holtorf/2.6.html

MBA智庫百科 上網時間:2016 11.1 網址:http://wiki.mbalib.com/zh-tw/%E7%AC%AC%E4%B8%80%E6%AC%A1%E7%9F%B3%E6%B2%B9%E5%8D%B1%E6%9C%BAB9%E5%8D%B1%E6%9C%BA

中國建築藝術:官式建築 上網日期:2015.8.20 網址:http://hk.chiculture.net/0514/html/0514c07/0514c07.html

封德屏編:《2007臺灣作家作品目錄》 上網日期:2015.7.1-8.30 網址:http://www3.nmtl.gov.tw/Writer2/writer_detail.php?id=1581

暨南大學「臺灣作家作品檢索系統」 上網日期:2015.7.1-9.30 網址:http://hermes.library.ncnu.edu.tw/ncnuc/ncnukm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