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七等生「黑眼珠」系列作品的文本互涉
書刊名:修平人文社會學報
作者:劉慧珠
作者(外文):Liu, Hui-zhu
出版日期:2006
卷期:6
頁次:頁25-51
主題關鍵詞:七等生文體越界現代主義文本互涉前衛藝術隱喻結構Ch'i-teng ShengOverstep the textual boundaryModernism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Implicative structureAvant-gard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65
  • 點閱點閱:19
期刊論文
1.周慶華(19930200)。論文體論。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1,375-3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仁芸(20000900)。關於越界--讀也斯的「越界書簡」。文學世紀,6,2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芳明(20020200)。臺灣新文學史(15)--六○年代現代小說的藝術成就。聯合文學,18(4)=208,151-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明澤(19940600)。白紙黑字之內/外--試探「文本互涉」概念在文學批評上的多重可能性。中外文學,23(1)=265,5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龍廷、林晏如(1995)。超越界限:近半世紀的西方前衛潮流。藝術家,4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義芝(1999)。臺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論文集。臺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瑞騰(1999)。期待晴子而出現妓女--試論七等生《我愛黑眼珠》。聯經出版社。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慧珠(2003)。從 《 沙河悲歌 》 到 《 一紙相思 》--論七等生小說追尋/神話原型的再現與變貌。文訊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廖淑芳(1990)。七等生文體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昊謹(2000)。七等生書信體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雅惠(2004)。存在與欲望:七等生小說主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季嫻(2003)。「惡」的書寫-七等生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廖淑芳(2005)。國家想像、現代主義文學與文學現代性--以七等生文學現象為核心(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恆豪(1993)。認識七等生。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龐守英(1997)。新時期小說文體論。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馬.布雷德伯里、胡家巒、詹.麥克法蘭(1995)。現代主義。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映真(1956)。1956希蒙聶茲。台北:遠景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七等生(2003)。初見曙光。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七等生(2003)。僵局。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七等生(2003)。離城記。臺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七等生(2003)。城之迷。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七等生(2003)。銀波翅膀。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七等生(2003)。重回沙河。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堂錡(2002)。跨越邊界--現代中文研究論叢。台北:文史哲出板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惠齡(2001)。現代文學鑑賞與教學。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Scholes, Robert、劉豫(1994)。文學結構主義。台北: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紀蕙(1994)。文學與藝術八論--互文、對位、文化詮釋、異質符號系統交集的設釋問題。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華萊士.馬丁、伍曉明(1991)。當代敘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呂正惠(1990)。文學的後設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家。臺北: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七等生(2003)。我愛黑眼珠。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七等生(2003)。譚郎的書信。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麗芬(2000)。現代文學與文化想像:從台灣到香港。台北:書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七等生(2000)。沙河悲歌。香港: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陶東風(1999)。文體演變及其文化意味。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Eagleton, Terry、吳新發(1993)。文學理論導讀。臺北: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帕特里莎.渥厄、錢競、劉雁濱(1995)。後設小說:自我意識小說的理論與實踐。台北: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姚一葦(1997)。美的範疇論。臺北市:臺灣開明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Levenson, M.、田智(2002)。現代主義。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古添洪(1999)。記號詩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高辛勇(1987)。形名學與敘事理論:結構主義的小說分析法。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趙毅衡(1990)。文學符號學。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Samoyault, Tiphaine、邵煒(2003)。互文性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廖炳惠(2003)。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方珊(2002)。形式主義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朱光潛(1998)。變態心理學。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鄭明娳、何寄澎(1998)。散文批評(當代台灣文學批評大系)。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恆豪(1997)。火獄的自焚。台北:遠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也斯(1996)。越界書簡。香港:青文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希梅涅茲、梁祥美(1999)。小灰驢與我--安達路西亞輓歌。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淡江中文所(1988)。洪水:在人性與社會現實中滾動--七等生「我愛黑眼珠」及其「續記」的討論(七等生作品解讀座談會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七等生(2003)。我愛黑眼珠。我愛黑眼珠。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堂錡(2002)。跨越邊界--現代散文的裂變與演化。跨越邊界--現代中文研究論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七等生(2003)。《情與思》(小全集)序。一紙相思。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七等生(2003)。我年輕的時候。銀波翅膀。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七等生(2003)。黑眼珠與我。初見曙光。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七等生(2003)。黑眼珠與我。我愛黑眼珠。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七等生(2003)。我愛黑眼珠續記。譚郎的書信。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馬森(1997)。三論七等生。燦爛的星空:現當代小說的主潮。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恆豪(2003)。七等生小說的心路歷程。城之謎。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麗芬(2000)。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的另類想像--以七等生為例。現代文學與文化想像 : 從臺灣到香港。臺北:書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央敏(1998)。散文出位。散文批評。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寧(2003)。論七等生的我愛黑眼珠--李龍第的信念與本性。我愛黑眼珠。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七等生(2003)。歲末漫談。銀波翅膀。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